番禺区教育局关于政协十五届番禺区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53-1号提案的答复
李永华等委员、区政协民宗组:
你们提出的《关于推动社会专业力量入校参与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供给的建议》(第53-1号)收悉。我单位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区民政局、区卫生健康局、区妇联、团区委等单位认真研究办理,并与李永华委员在9月6日进行了电话沟通。经综合各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我区高度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区政府履职考核项目”,列入区委、区政府重点督查内容,积极构建校家社一体的协同育人体系,呵护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一、统筹谋划,赋能学生健康成长
我局在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中,立足教育,重在预防。通过地方课程“番禺幸福课”,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多形式、多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加强落实新学年全体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排查,落实每班每两周至少一节心理课。加强心理教师培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系统性持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二、多方联动,推进心理关爱行动
我局设立未成年人心理辅导与援助中心,畅通心理咨询热线39995555,与区文明办合力打造“禺心同行”心理关爱志愿服务特色品牌项目,开展义务咨询服务,助力我区未成年人健康快乐成长。同时积极联合区民政局、区卫生健康局、区妇联、团区委等部门,形成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保障体系。比如,区民政局通过购买服务引入社工机构为监护困境和受侵害未成年人提供情绪疏导和心理辅导等服务。区卫生健康局积极协调区内29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及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开设精神(心理科)门诊,印发实施《番禺区严重心理疾病患者转介工作管理办法》,建立“学校—基层卫生医疗机构—专科医院(番禺区第三人民医院)”的“绿色通道”转介工作机制,确保青少年能够及时获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区妇联充分发挥“1+16”舒心驿站阵地作用,不断深化“家教有方”品牌,成立“禺爱同行”工作室,由法官、家事调解员、家庭教育指导师、心理咨询师等共同组成“1+1+N”专业化家庭指导团队,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提供专业指导。团区委依托青年地带站点,发挥青年地带石碁站、大石站,12355青少年服务中心等阵地作用,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成长提供支持。
三、上品共育,夯实协同育人成效
我局在“广州番禺教育”微信公众号设置“上品共育”专栏,通过开发家校共育微课、微讲座、微视频等,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心理动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促进孩子健康成长。2024年,我局继续推进区域校家社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通过协调家庭教育、社会力量实施全方位育人,建立以学校育人为主、学生家长、社会企业相互衔接、全面覆盖的“三全育人”格局。今年5月,我局组织举行了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推进会暨家庭教育宣传周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启动仪式。此外,我区共有5个案例获评广东省校家社协同育人典型案例,14个案例获评广州市校家社协同育人典型案例。
四、多措并举,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2024年教育部将5月确定为“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我区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提升师生、家长心理健康知识水平和素养。一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课。以班级为单位,由班主任组织开展心理主题班会课,结合中小学生发展需要,分层分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学会理性面对困难和挫折,增强心理健康素质。二是开展校家社协同育人主题活动。通过家长会、家访、校园开放日、亲子活动等形式,与家长畅通日常沟通途径,向家长传递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养育观念和心理健康知识。三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结合学校实际,组织开展心理漫画、心理剧展演、心理知识游园活动、心理趣味运动会、心理音乐会等多渠道、多形式宣传,普及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知识,为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四是开展生命教育实践活动。以校内主题班会、团队活动、升旗仪式、专家讲座、研学实践等活动为载体,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命,尊重生命,了解作为生命个体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与使命,引导学生与他人、社会、环境和谐相处。
接下来,我局将继续深化和落实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完善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展宣传与教育活动、强化校家社协同育人等,积极构建大心育格局,呵护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
感谢你们对我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你们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番禺区教育局
2024年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