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关于区十八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9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王霞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推进番禺图书馆新馆全面开放的建议》(第19号)收悉。我局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区委编办、区财政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基建中心、区文联、区国家档案馆等单位认真研究办理,并与您在6月11日进行了微信沟通。经综合区基建中心等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番禺图书馆新馆全面开放筹备工作情况
番禺图书馆新馆作为番禺文化地标建筑,已于2023年1月18日开始部分试运行。新馆馆舍共6层,地上4层,地下2层,设计藏书量160万册,拥有智能书架1054组,可提供阅览座位1500个,目前已开放区域有展厅、自学区、报刊区、青少区、普通区、24小时图书馆、亲子阅读区。目前新馆仍处于部分试运行阶段,部分场室仍未对外开放、部分功能仍未能实现,我局将积极协调区基建中心、区财政局、区文联、区国家档案馆等相关单位,加快落实和解决新馆各功能场室工程建设、软硬件设备调试、资金、验收等问题,争取新馆早日全面开放。目前主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联合验收,推动全面开放。一是制定详细的验收工作计划,继续推进落实新馆建设工程、采购项目验收工作。二是对验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现场监管与指导,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三是针对可能出现的资金短缺问题,提前制定应急预案,区财政局将积极筹措资金,尽力做好资金保障,力争在2024年实现新馆全面开放。四是针对新馆的特点和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活动,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五是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为新馆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六是积极引进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技能的优秀人才,配强配齐人员,为新馆的建设和运营提供有力支持。
(二)发挥阵地作用,营造阅读氛围。一是加大宣传推广力度,营造全民阅读氛围。通过创新宣传渠道和模式,加大对新馆的宣传推广,让更多市民了解图书馆,走进图书馆。二是根据公众需求,不断完善各项服务设施设备,提升服务质量,为公众提供良好的阅读体验。三是结合新馆的特点和定位,举办具有番禺特色的文化活动和展览,吸引更多公众前来参与。四是以“最广府阅番禺”为理念,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本土文化,积极筹备创建具有本土特色的阅读活动品牌,加强番禺乡情、岭南文化等族谱和特色古籍的收集,构建著名文化人著作专柜。五是紧紧围绕“书香番禺365”文化品牌的建设,以将图书馆建设成“品质阅读中心、公众交往中心、城市创新策源地、地方文献传承中心、传统文化传承中心”为新定位、新目标,加大探索文旅深度,助力番禺区公共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
(三)打造智慧图书馆,推动数字赋能。番禺图书馆新馆以更高效、更科学的智能信息化项目成为“智慧图书馆”的标配,共配置1054组智能书架,可实现图书盘点自动化,找书精准导航、一次性借还书操作等“黑科技”功能,这在省内公共图书馆排在首位,在全国区级图书馆也是位居前列。新馆还引进智能立体还书分拣及机器人巡架系统,集成读者自助还书、智能图书排队传送、光电控制自动分拣、机器人智能运输等图书馆应用为一体,图书分拣效率可达8000册/小时,跟以往依靠人工还书相比,极大提升了图书馆的现代化管理和服务水平。
(四)推进服务体系建设,助力服务转型升级。一是进一步落实《“书香番禺”建设工作方案》部署要求,深化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优化资源配置,推动资源共建共享,打通全民阅读“最后一公里”。二是发掘地方特色,因地制宜建设各具特色的主题图书馆分馆,体系化打造红色文化、岭南文化、中医药文化、旅游专架等主题分馆。三是积极探索“图书馆+”融合发展新路径,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支持合作开展与图书馆功能服务相关的交流活动,形成政府主导、社会与市场参与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新格局。
二、区档案方志馆项目情况
区档案方志馆装修工程已于2023年5月12日竣工验收。布展脚本编写已完成50%,但由于区财政资金紧张,今年无安排布展深化设计和布展招标预算,需要延后进行。下一步,区国家档案馆将继续加快推进布展设计相关工作,使档案方志馆早日向社会开放。
三、番禺民间工艺馆项目情况
番禺民间工艺馆目前正在推进装修工作,现场天花板、墙面、地面施工已完成,正门匾额、对联已雕刻完成,后续所需其他工艺装饰部分正在进行制作。下一步,区文联将继续推进后续工作,尽快将基础装修工作完成,并依据实际情况对场馆内进行民间工艺装饰。后续采用借展等形式对公众开放,展示番禺民间工艺精品。
此外,区基建中心正在协调相关职能部门积极推进新馆项目的联合验收工作;区委编办、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也正按照有关规定协助我局加强对新馆的专业人才配备,确保新馆高效运行。
感谢您对我区文化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番禺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4年8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