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府〔2011〕190号
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广州大学城管委会、广州南站地区管委会,区府直属各单位:
《关于加快我区旅游业发展建设旅游强区的若干意见》业经区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广州市番禺区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九月二十八日
关于加快我区旅游业发展建设旅游强区的若干意见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意见的若干意见》(粤府〔2010〕156号)、《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市旅游业发展建设旅游强市的意见》(穗字〔2009〕15号)精神,加快我区旅游业发展建设旅游强区,提出意见如下:
一、充分认识加快旅游业发展重要意义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把旅游业定位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具有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等显著特征。加快我区旅游业发展建设旅游强区是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战略,建设“首善之区”、幸福番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进现代服务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优化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三促进一保持”的有效措施;是推动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级各部门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我区旅游业发展建设旅游强区的重要意义,要将建设旅游强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努力把旅游业培育发展成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产业。
二、明确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全省“首善之区”、亚太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旅游目的地、游客集散地和生态型岭南水乡典范、文化水乡旅游乐园的目标,以解放思想为引领,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世界眼光谋划我区旅游发展大格局,加强统筹协调,推动我区旅游业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把我区建设成为旅游强区。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改革创新原则。坚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政策引导、政府扶持力度,创新旅游经营业态、推介营销、管理体制、产业政策等发展模式,增强加快旅游经济快速发展的动力。
2.坚持品牌战略原则。充分挖掘和发挥我区丰富的历史、人文、亚运文化、生态资源优势,提升旅游的文化内涵和品位,大力培育主题突出、特色鲜明、文化内涵丰富的旅游品牌精品,努力打造岭南文化旅游、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宗教祈福旅游、商务旅游、购物旅游、节庆旅游、体育旅游等高端产品,形成旅游经济新增长点。
3.坚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原则。大力发展具有岭南水乡特色的现代农业观光旅游业和乡村绿色生态休闲旅游业,形成旅游资源共建共享、功能布局合理、产品差异发展的城乡一体化新格局。加强与珠三角、环珠三角、泛珠三角地区和东南亚的旅游开发与合作,进一步整合和优化旅游资源,打造珠三角地区重要旅游目的地和游客集散地。
4.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正确处理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形成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格局。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全区旅游接待总人数达到341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60亿元。旅游业作为我区国民经济的优势产业地位初步确立,旅游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旅游环境更加优化,旅游产业素质显著提升,初步建成国家旅游强区,成为泛珠三角地区及东南亚的休闲度假、商务康体旅游胜地。
三、优化旅游发展规划布局
(一)推进旅游产业集聚化
按照“优化布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体现特色”的要求,以完善亚运文化旅游设施建设为切入点,科学统筹旅游资源开发,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力度,打造东部高端休闲度假旅游、西部岭南文化生态旅游、北部现代游乐购物及科教旅游、中部余荫山房名园古迹旅游和中南部现代观光农业旅游等五大旅游片区。形成东部以莲花山旅游区为核心,包括海鸥岛、莲花山渔港、世界名花主题公园、珠江日游、邮轮母港、游船游艇、高尔夫、亚运文化村、亚运城、大岭古村等高端休闲度假旅游片区;西部以宝墨园、南粤苑为核心,包括滴水岩孖岗、大夫山生态旅游区、龙湾涌湿地公园、沙湾古镇、紫坭村等岭南文化生态旅游片区;北部以长隆旅游度假区为核心,包括广州大学城、广东科学中心、岭南印象园、万博购物中心、汉溪商贸中心、广州南站商务区等现代游乐购物科教旅游片区;中部以余荫山房为核心,加强对余荫山房的保护利用,形成岭南文化古典名园、名胜、名迹旅游片区;中南部以草河村和大刀沙岛、观龙岛为核心,包括东涌农业生态博览园等现代观光农业旅游片区。
(二)推进旅游城乡一体化
加快“一村二岛”万亩农业生态旅游区建设,以“一村二岛”(草河村、大刀沙岛和观龙岛)为核心,形成“现代农业+生态观光+生活体验”模式的绿色休闲旅游区域。加快莲花山渔港经济区建设,以莲花山风景区和海鸥岛生态旅游区为依托,形成“现代都市渔港文化+莲花山宗教历史文化+海鸥岛观光农业生态文化”的金三角格局,提升我区现代观光农业旅游品质。
(三)推进旅游业态多元化
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商贸会展旅游、岭南文化旅游、科技文化旅游、宗教祈福旅游、亚运文化旅游、游乐体验旅游、观光农业旅游、水乡生态旅游、名镇名村旅游、节庆旅游、体育旅游、高尔夫旅游和邮轮游艇旅游等,推动特色旅游健康协调发展,形成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多元旅游业态。
四、打造旅游产业产品大品牌
(一)擦亮我区旅游四大品牌
要充分利用广州亚运会的名牌效应,围绕“文化水乡、旅游乐园”的主题,深度挖掘我区旅游资源,推进我区旅游业品牌化发展,着力塑造以番禺新八景为主要内容的旅游四大品牌。
1.通过加大历史文化内涵的挖掘开发,创新传统文化的现代展陈方式和表现手法,充实以余荫山房、宝墨园、南粤苑为核心,以沙湾古镇、石楼大岭村、番禺博物馆、岭南印象园等为依托的岭南文化精品旅游品牌。
2.充分利用我区水文化丰富资源,加快生态休闲旅游区建设,提升生态休闲旅游产品的档次和品味,形成以莲花山旅游区及其世界名花主题公园、珠江日游、国际邮轮游艇码头等东部休闲旅游度假片区、大夫山森林公园、滴水岩孖岗生态旅游区等为依托的生态休闲旅游品牌,并逐步成为珠三角城市群旅游休闲中心。
3.完善长隆旅游度假区建设,突出大型商业娱乐、主题娱乐、体育娱乐、休闲娱乐及互动性文艺演出等精品项目,建成世界级主题公园和旅游王国。形成以香江野生动物世界、长隆欢乐世界、开心水上乐园等为依托的现代化互动性开心体验旅游品牌。
4.构建万博购物中心、汉溪商贸中心、易发商业街、钻汇珠宝采购中心等旅游购物商圈,完善旅游购物设施建设,优化旅游购物环境,形成以万博购物中心、友谊购物中心、易发商业街、钻汇珠宝采购中心等为依托,以“番禺珠宝”为特色的购物旅游品牌。
(二)打造现代观光农业旅游品牌
以“一村二岛”为核心,以草河村、大刀沙岛、观龙岛、海鸥岛、紫坭岛、东涌农业博览园等为依托,加快中南部万亩农业生态旅游区建设,打造现代观光农业旅游品牌。
(三)大力发展“亚运文化”旅游
充分利用广州亚运会众多比赛场馆建在我区和亚运文化村的优势,加强赛后亚运场馆利用和旅游产品开发的结合,丰富和完善后亚运场馆的文化、商务、体育、旅游、休闲功能,发挥亚运文化旅游效应,形成“后亚运”文化体育商务旅游新亮点。
五、大力提升旅游业竞争力
(一)提升旅游企业品质
鼓励旅游企业规模化、规范化、品牌化和国际化发展,培育一批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形成一批拥有知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旅游龙头企业。鼓励旅游景区(点)、酒店(包括:宾馆、饭店)开展创A、评星与复核、重评工作,推动星级酒店餐饮食品卫生开展A级等级的申报与评定,推进旅行社品质等级评定等,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区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我区旅游的实力。
(二)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素质
实施旅游行业人才培训计划,加强旅游业在职人员培训,每年选派旅游行业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参加学习培训,加强旅游业从业人员,特别是导游人员的劳动用工管理,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服务水平和业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我区旅游的软实力。
(三)提升旅游信息化水平
大力推广和应用数字信息技术,加强旅游问询服务,在车站、码头、旅游景区、核心商业区等地设立旅游问询服务中心。加强旅游交通指引和信息提示,对3A级以上景区(含3A级)、三星级以上酒店(含三星级)全面推行国家标准的旅游图文指引标志,入境游客集中的旅游区要推行多国语言标识。加强我区商旅网建设,提高旅游管理服务效能,建立旅游综合数据库,提高旅游信息化服务水平。
(四)提升旅游公共服务质量
加强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厕所、公共电话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我区旅游交通、绿道、通讯、金融、卫生等相关配套服务,推进自驾车自助旅游服务设施建设。
六、加大旅游政策扶持力度
(一)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
从2012年起,区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对旅游的规划修编、品牌宣传、市场推广和评比奖励。
(二)积极推进国民旅游休闲计划
贯彻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职工带薪休假制度,鼓励城乡居民开展切合实际的旅游休闲、康体文化等活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经审批的公务活动,可以委托本区旅行社安排交通、住宿、餐饮、会务等事项。
(三)加大旅游宣传推介力度
加强我区旅游的宣传推广,对旅游品牌进行形象策划、整体包装和市场促销,加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旅游合作,加强省外和港澳、东南亚市场的宣传推介工作。
(四)落实旅游规费减免政策
切实落实旅游景区景点、宾馆酒店与一般工业企业同等的用水、用电、用气价格政策。排放污染物达到国家或省规定标准,并已进入城市污水处理管网的旅游企业,缴纳污水处理费后,不再缴纳排污费。
(五)加大旅游金融支持
鼓励金融机构逐步加大对旅游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大对符合条件的重点旅游企业的授信额度,进一步完善旅游企业担保体系及运行模式,建立旅游风险基金,发挥农村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公司的作用,增加旅游中小企业、“农家乐”经营户融资渠道,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
七、加强旅游组织领导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番禺区旅游发展委员会,负责全区旅游工作的组织协调,及时研究和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督促落实旅游业发展的各项工作任务。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区旅游局内,办公室主任由区旅游局局长担任。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和协调旅游工作中的有关事项。各级各部门要把加快旅游业发展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健全旅游发展工作组织协调机制,实行目标责任考核。
(二)完善旅游业管理机制
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作用,切实加强对旅游业发展的协调、引导、管理和服务。健全旅游安全与质量保障体系,强化旅游安全和危机管理,积极推进旅游标准化工作。加强旅游执法队伍建设,加强对旅游市场的监管,加强旅游行业协会建设,发挥旅游协会的桥梁纽带和行业自律的作用。
(三)建立协调高效工作机制
各级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沟通、协作和配合,切实提高管理效能和服务质量。旅游、发改、经贸、财政、国土、规划、农业、金融、供电、供水、供气、工商、公安、消防、安监、质监、环保、卫生、食品、交通、公路、教育、人社、文广等有关部门要全力支持配合,形成合力振兴旅游的氛围,推动我区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