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区教育局
教研室主任黎耀威
“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综合实践活动第八届研讨会”将于今年9月25日至28日在我区举行,这也标志着我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获得了教育部有关专家的充分肯定。现就我区所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其经验和做法,本报记者专访了区教育局教研室主任黎耀威。
问:为什么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的一个亮点也是一个难点,能否谈谈你的见解?
黎耀威:所谓亮点,就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义、问题选择、问题分解、问题转移、问题逻辑),怎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需要什么条件、经历哪些过程、需要哪些经验、掌握哪些方法、建立哪些基本规范、如何运用已有的学科知识等,这些都是学科课程难以系统解决的;所谓难点,就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三无课程”,即无专门教材、无高校培养的专职教师、无固定的课程资源。国家明确规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与管理、学校开发与实施的必修课程。
问:由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项目组主办,区教育局承办的“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综合实践活动第八届研讨会”将于9月25日至9月28日在我区举行,这充分说明我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全国的影响力,能否介绍一下我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方面的主要做法?
黎耀威:自实施新课程以来,我区通过行政推动、模式驱动、教研带动,实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有效实施。具体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认识了课程性质,加深了课程理解;二是建立了课程体系,形成了课程范式;三是建构了实施模式,推动了课程实施。
问:在课程资源开发方面,目前我区已有哪些成果?
黎耀威: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在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一切可利用的人力、物力和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的总合。从教师资源来看,我区目前已有一批专职或兼职的课程指导教师,其中我区有五位教师获广州市首届十佳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从教材资源来看,我区已编辑出版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指导意见》(黎瑞萍编著:中央民族大学出报社)、《综合实践活动课型范式》、《综合实践活动课型案例》(黎耀威编著:广东教育出版社);从案例资源来看,我区正组织开发一百个精品课型案例;从教研队伍来看,我区已形成了“区教研中心组——片教研中心组——校综合实践科组”的三级教研队伍。
问:能否介绍你主持编著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型研究”丛书的主要内容?以及你对该书出版后的期待?
黎耀威:我区申报了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区域发展有效实施的研究”,通过“课型设计——教学大赛——反思提升--打磨精品”的研究路线,从理论与实践的两个层面编著了《综合实践活动课型范式》、《综合实践活动课型案例》。其中《课型范式》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章:概论(课型范式、单元与课型、研究性学习),第二章:开题活动(主题生成课、方法指导课、方案设计课、开题报告课),第三章:实践活动(问题讨论课、专题辩论课、探究活动课),第四章:交流活动(专题交流课、中期交流课、成果设计课),第四章:展示活动课(活动展示课、成果展示课、结题报告课)。期待“综合实践活动课型研究”丛书出版后,能为我区教师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供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有效指导,从而推进我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持续发展和内涵发展,使我区教师既是课程设计者,又是课程实施者和评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