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一、本期结论
根据2021年第二季度番禺区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基本情况以及对番禺区就业失业监测企业的分析,得出本期结论如下:
1.企业用工需求和求职人员数量同比大幅增加。
2.第二产业用工需求同比上升,第三产业用工需求同比下降。
3.用工需求同比变化较大的行业较多。批发零售业、电子设备业和纺织业用工需求同比上升较大;房地产和建筑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用工需求同比下降较大。
4.普工类、技工类、专业技术和管理类工种待遇同比上升较大。
(二)番禺区就业失业监测企业情况
1.企业总体就业形势稳定,但个别行业流失率偏高。流失率排名前三的是家具制造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企业总体缺工率为4.72%,普工的需求量较大。缺工人数排名前三的行业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二、意见与建议
(一)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确保提供均等化服务。
(二)部门联动,强化对企业的服务水平
(三)拓宽公共招聘服务的方式。
(四)扩大就业失业监测面。
编 制 说 明
一、目的
完善番禺区人力资源供求信息收集、分析、发布制度,掌握番禺区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动态预测就业变化趋势,为就业服务工作以及相关政策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数据来源
(一)报表:《各类招聘会统计报表》、《番禺区求职人员信息统计表》、《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情况》、《番禺区企业行业分类》、《番禺区求职人员信息调查问卷数据汇总》、《流动人员入穗就业情况汇总表》等报表。
(二)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番禺就业网、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统一内部应用门户。
(三)番禺区企业用工定点监测数据、番禺区就业失业监测企业数据。
(四)番禺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三、统计范围与对象
统计范围涵盖番禺区人力资源市场就业、用工情况。统计对象主要包括进入番禺区人力资源市场和各镇(街)劳动保障中心登记招聘的企业和求职者、番禺区就业失业监测企业、区内主要人力资源机构的求职者。
(一)行业分类参照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4754-2017),并结合番禺区行业特色对番禺就业网的行业分为19大类,对番禺区监测企业行业分为14大类。
(二)番禺区就业中心收集数据进行汇总后形成分析报告。
五、阅读报告的对象
相关职能部门、区厂商会、与本中心有联系的学院(校)、企业、求职者。
此项数据来源于“番禺就业网”用人单位登记招聘各类人员信息以及求职者信息,番禺区人力资源市场举办的现场招聘会、网上招聘会和镇(街)举办的现场招聘会求职者信息。
2021年第二季度,用人单位登记招聘各类人员28697人次,同比增加82.50%。求职人数为11271人次,同比增加44.72%。
原因分析:上述数据增幅较大,主要原因,一是去年同期处于疫情高峰后的恢复阶段,部分企业生产未能恢复,恢复生产的企业也处于调整期,人员流动不畅通;二是今年生产基本上恢复正常,人员流动也恢复正常,企业招聘人数和求职者人数出现反弹性增长。
图1-1需求人数与求职人数变化走势
2021年第二季度,用工需求人数与求职人数的比率(求人倍率)为2.55,同比上升0.53,即从去年同期平均2.02个岗位对应1名求职者,上升到本季度平均2.55个岗位对应1名求职者。
图1-2求人倍率变化走势
此项数据来源于“番禺就业网”用人单位登记招聘各类人员信息。
2021年第二季度,第一产业用工需求比例为0.68%,同比上升0.38%;第二产业用工需求比例为45.55%,同比上升17.40%;第三产业用工需求比例为53.77%,同比下降17.78%。
图1-3历年第二季度产业用工需求比例
2021年第二季度,批发零售业、五金机械业、房地产和建筑业占用工需求的前三位。从图1-4中可以看出,用工需求同比变化较大的行业有:纺织业,同比上升7.08%;批发零售业,同比上升6.74%;电子设备业,同比上升4.94%;金融业,同比下降9.10%;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同比下降4.6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同比下降4.60%;房地产和建筑业,同比下降4.04%。
原因分析: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去年同期处于疫情高峰后的恢复阶段,部分企业生产未能恢复,恢复生产的企业也处于调整期;二是今年生产基本上恢复正常,企业招聘活跃;三是我区处于产业转型升级期,导致较多行业出现用工需求变化较大的现象。
图1-4今年第二季度行业用工需求比例与往年同期对比
从图1-5可知,2021年第二季度,用人单位对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的需求占用工需求总量的13.82%,同比下降1.94%。
图1-5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用工需求
2021年第二季度,用人单位需求较大排名前三位的工种为生产工、业务员、文员,分别占工种总需求的29.07%、17.10%、6.50%,其中生产工的需求同比上升10.07%,业务员的需求同比下降5.20%,文员的需求同比上升1.37%。
图1-6工种需求对比
此项数据来源于番禺区人力资源市场举办的现场招聘会、番禺就业微信公众号、前台求职者的统计数据。
传统招聘会、服务窗口职业介绍等线下平台的求职热度①有所恢复,但人气依然比较冷清,通过移动端等线上平台的求职热度持续上升。今年第二季度,番禺区人力资源市场举办了6场现场招聘会,场均入场人数为76人,但由于受疫情的影响,自6月开始暂停举办现场招聘会。求职者主要通过番禺就业网和番禺就业微信平台求职。2021年第二季度,通过番禺就业微信查看招聘信息有105390人次,同比减少3.06%。微信平台对比传统线下平台人气旺盛。
图1-7现场招聘会场均入场人数变化走势
2021年第二季度,到前台求职的求职者有513人,其中,男性求职者占比60%,女性求职者占比40%;16至35岁的求职者占比40%,36岁及以上的求职者占比60%,求职者以男性居多。
图1-8求职者性别结构 图1-9求职者年龄结构
2021年第二季度,到前台求职的求职者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比35%,同比不变;高中(含中专、中技)、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合计占比65%,同比不变。
图1-10求职者文化程度
此项数据来源于2021年第二季度全区150家用工定点监测企业填报的数据。
2021年第二季度末,企业在岗员工有39847人,其中,外省户籍员工占比50%,本省外市户籍占比23%,合计占比73%,同比不变;本市户籍员工占比27%,同比没变化。
图2-1在岗员工户籍
2021年第二季度末,企业在岗员工中,普工的平均工资为4494元/月,同比上升9.32%;技工的平均工资为5305元/月,同比上升10.09%;专业技术及管理人员的平均工资为6940元/月,同比上升9.83%。
图2-2企业普工、技工、专业技术及管理人员平均工资变化趋势
2021年第二季度,十四个重点城市的企业最低工资标准,上海市为2590元/月,同比提高了4.44%;北京市为2320元/月,同比提高了5.45%;天津市为2180元/月,同比提高了6.34%;其他地区不变。番禺区企业最低工资标准为2100元/月,非全日制职工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为20.3元/小时。
图2-3国内重点城市最低工资标准
此项数据来源于16个镇(街)劳动保障中心以及19家我区人力资源公司的求职者统计数据。
2021年第二季度,求职人员有10023人,其中,本市户籍占比45%,环比上升13%;本省外市户籍占比21%,环比下降7%;外省户籍占比34%,环比下降6%。
图3-1求职者户籍情况
2021年第二季度,求职者期望月薪主要集中在:4001-5000元,占比27%,环比下降27%;8000元以上,占比24%,环比上升19%。
图3-2求职者期望月薪
2021年第二季度,求职者求职主要考虑以下因素:经济收入(工资及福利),有67%求职者选择,环比上升28%;是否参加社会保险,有34%求职者选择,环比上升12%;工作地点,有29%求职者选择,环比上升16%;工作时间长短,有24%求职者选择,环比上升4%;个人发展机会,有22%求职者选择,环比上升12%。
图3-3求职者求职考虑的因素
此项数据来源于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统一内部应用门户中的就业培训信息系统中的就业登记备案数据。
2021年第二季度,番禺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②总数为12197人,同比增长33.23%;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人数有7662人;期末尚有城镇登记失业人员3460人。
原因分析: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总量同比增幅较大,主要原因是去年同期处于疫情高峰后的恢复阶段,部分企业生产未能恢复,人员流动不够畅通。
2021年第二季度末,尚有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为3460人,同比减少16.38%。
图4-1期末尚有城镇登记失业人员走势
2021年第二季度,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人数为7662人,同比增长85.75%。
原因分析:上述数据增长快,主要原因,一是去年同期处于疫情高峰后的恢复阶段,部分企业生产未能恢复,恢复生产的企业也处于调整期;二是办理失业登记人数较多,实现再就业人数也相应增加。
图4-2 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情况
此项数据来源于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统一内部应用门户中的就业培训信息系统中的流动人员入穗就业情况数据。
截至2021年第二季度末,我区就业登记在册的外来务工人员有827030人,环比增长了0.58%;其中,本省市外户籍占31%,外省户籍占69%。
2021年第二季度,我区外来务工人员按就业地划分,总体分布趋势呈阶梯状,与第一季度相比没有明显变化。第一阶梯的是大龙街、南村镇,分别占比13.64%、11.39%;第二阶梯的是大石街、化龙镇、沙头街、石碁镇、市桥街、东环街、钟村街,人数占比则相差不大。
图5-1外来务工人员就业地分布情况
2021年第二季度,我区外来务工人员按学历划分,初中及以下学历占比50%,高中中专学历占比28%,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22%。
图5-2外来务工人员学历情况
为更广泛地了解我区企业的用工形势,我们联合各镇(街)劳动保障中心对辖区内1060家“四上”企业开展就业失业情况动态监测工作。
2021年第二季度,我区“四上”企业就业失业情况动态监测的有效数据为1043家,在岗总人数为169063人,其中:普工104288人、技工33817人、管理人员25594人、其他人员5364人。有招聘计划的企业有599家,占比57.43%;计划招聘总人数为14498人,其中:普工10173人,技工2994人,管理人员1331人。有流失员工的企业有597家,占比57.24%,流失总人数为9679人,其中:流失的普工7088人,技工1839人,管理人员752人。通过社保系统核查,监测企业参保率为88.75%。
2021年第二季度,我区1043家“四上”企业中,私营有限责任公司占比58.01%%,其他有限责任公司占比16.87%,港澳台商独资公司占比7.29%,其他登记注册类型公司占比均比较少。
图6-1 企业登记注册类型
2021年第二季度,我区1043家“四上”企业主要分14个行业分析,分别是: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属制品业,住宿和餐饮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纺织、服装、皮革和制鞋业,汽车制造业,珠宝首饰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家具制造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其中,企业数量最多的是批发和零售业,占比25%;企业数量最少的是“家具制造业”和“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占比都只有1%。
图6-2 行业结构
2021年第二季度,14个行业中用工量占比排名前三的是批发和零售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分别占用工总量的11.95%、9.92%、9.15%。用工量最少的是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占用工总量的0.31%。
图6-3 行业用工比例
2021年第二季度,企业在岗员工中,番禺区户籍的占比16%,市内非本区户籍的占比12%,省内市外户籍的占比27%,外省户籍的占比45%。
图6-4 在岗员工户籍情况
2021年第二季度,企业在岗员工中,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占比31%,高中、中专、中技学历的占比28%,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比41%。
图6-5 在岗员工学历情况
2021年第二季度,企业在岗员工中,2019届至2021届的高校毕业生有9242人,占在岗总人数5.47%,其中,2019届的占比2.28%,2020届的占比2.02%,2021届的占比1.17%。
2021年第二季度,企业在岗员工中,普工月平均工资为4466元,技工月平均工资为5740元,管理人员月平均工资为8530元。
2021年第二季度,企业计划招聘总人数为14498人,环比增加了5.56%。计划招聘总人数与在岗总人数的比为8.58%,环比增加了0.28%。普工、技工、管理人员分别占计划招聘总人数的比例为70%、21%、9%。
图6-6各工种计划招聘比例
14个行业中,每个行业计划招聘人数占计划招聘总人数比例排名前四的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分别占比11.44%、10.29%、9.10%、8.78%;占比最低的是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只有0.21%。
图6-7行业计划招聘比例
企业在第二季度内已招聘总人数为6519人,实际缺工总人数为7979人。实际缺工总人数与在岗总人数之比(缺工率)为4.72%。14个行业中,缺工率排名前三的是家具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纺织、服装、皮革和制鞋业,分别为9.76%、7.64%、7.31%。缺工率最低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只有1.89%。
图6-8行业缺工率
企业紧缺的职位总人数有7698人,其中排名前三的是生产工、业务员、技工,分别占比34.50%、7.17%、5.29%。
图6-9紧缺职位
2021年第二季度,企业流失总人数为9679人,环比增加了30.99%,其中普工、技工、管理人员分别占比73%、19%、8%。流失总人数与在岗总人数之比(流失率)为5.73%,企业经营情况对人员流失的影响较小。
图6-10工种流失比例
14个行业中,每个行业流失人数占流失总人数比例排名前四的是批发和零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分别占比10.39%、10.24%、9.83%、9.28%;占比最低的是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只有0.11%。
图6-11行业人员流失比例
企业总体流失率为5.73%,环比提高了1.26%。14个行业中,流失率排名前三的是家具制造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分别是12.56%、10.66%、8.47%。流失率最低的是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只有2.10%。
图6-12行业人员流失率
企业人员流失原因选“个人原因”的有57.33%,选“其他原因”的有23.49%,选“受疫情影响订单不足”的有16.97%,选“企业转型升级”的有2.21%。造成人员流失的主要是员工个人原因,受疫情影响造成人员流失的占比较小,由此可见企业经营总体情况较稳定。
图6-13人员流失原因
因受到广州市5月至6月的疫情影响,住宿和餐饮业与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企业经营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现对两个行业第一、第二季度填报的数据作对比分析。
住宿和餐饮业第一季度有58家企业,第二季度有61家企业,第二季度的在岗总人数为6238,环比减少1.95%。第二季度计划招聘总人数为406人,计划招聘总人数与在岗总人数的比为6.51%,环比下降6.24%。第二季度内已招聘了107人,实际缺工299人,缺工率为4.79%。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第一、第二季度的企业数均为10家,第二季度的在岗总人数为524人,环比减少5.24%。第二季度计划招聘总人数为30人,计划招聘总人数与在岗总人数的比为5.73%,环比下降1.51%。第二季度内已招聘了1人,实际缺工29人,缺工率为5.53%。
住宿和餐饮业第二季度流失了665人,流失率为10.66%,环比上升了3.76%。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第二季度流失了11人,流失率为2.10%,环比下降了0.07%。
原因分析:由于受到广州市5月至6月的疫情影响,一度禁止人流聚集,尤其餐饮业不能堂食,导致企业经营受到一定影响,员工收入减少而辞职,企业也减少招聘,因此出现缺工较少但流失率偏高的现象,实属正常。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数据变化小,有可能是样本企业数量少,变化量也小,反映不出实际变化情况。
根据《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统一做好就业登记和社会保险登记工作的通知》(穗人社函〔2020〕750号)相关要求,从2021年2月1日起,实现就业登记和社会保险登记统一办理。用人单位在进行社会保险登记时,对于社保增员的,即视为完成办理就业登记;对于社保减员的,同时注销相应人员的就业登记。截至今年第二季度末,全区办理就业登记有526151人(含社会保险登记视同办理就业登记人数),环比增加26.92%,其中,新签有449240人,解除登记有65456人。
为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留在我市就业,我区积极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补助政策,为促进就业稳定做出积极贡献。据统计,2021年第一季度,申领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补贴3388人,同比增长4.79倍。补贴对象为:毕业2年内到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社会组织等就业,或到乡镇(街道)、村居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含参加政府部门组织的服务基层项目),并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或服务协议,办理就业登记并已缴纳社会保险费6个月以上的高校毕业生。补贴标准:按每人3000元标准给予补贴。由此可见,我区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吸引力还是较高的。
原因分析:2021年第一季度申领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补贴人数同比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一是深入基层解读就业创业扶持政策,落实政策宣传到位,提高政策促就业稳就业的效能,申请补贴的人也越来越多。二是完善了申请补贴的条件,申请补贴人数增加,极大地发挥了就业补助资金促进就业、稳定就业和帮扶创业等的作用。
位于番禺区大石街启梦创意园的广州元则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初期通过我区的就业创业政策宣传,悉知政府对初创企业提供就业创业扶持政策,于是吸纳了部分大学生就业。至今该公司已享受一次创业资助、创业企业社会保险补贴、小微企业社会保险补贴(含高校毕业生创业带动就业社会保险补贴)、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补贴等7项就业创业补贴政策,补贴金额达35.36万元,惠及259人次。享受这些补贴政策既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降低了企业经营成本,加快了也的发展壮大,又对企业提升员工待遇、招人、留人等方面都起到促进作用。
(一)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确保提供均等化服务。通过多种措施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归属感,吸引更多外来务工人员来番禺就业。一是强化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健全积分入户政策,强化医疗、养老、教育等多维度社会政策和福利方案的递送。二是进一步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确保外来务工人员与本地人享受一致的就业服务。三是与外地院校开展校企合作以及与开展扶贫活动过程中,加大对番禺的宣传力度,吸引更多外来务工人员来番禺就业。
(二)部门联动,强化对企业的服务水平。番禺区就业失业监测企业总体用工情况较稳定,但个别行业缺工现象不容忽视,尤其缺普工,需引起重视。一是以重点行业企业为抓手,同时重视中小微企业的经营运转情况,以实际调研为基础,掌握其生产、用工、经营等方面的难点、痛点,分析研判,从而对症下药,并针对招聘需求较大的企业,劳动保障部门应加大帮扶力度,想方设法多渠道、多形式协助企业招聘新员工。二是强化镇(街)、社区(村)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与辖区企业的联系与互动,借助电子政务、即时通讯软件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力量,增强政策信息宣传、政策服务的精确性。三是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构建行政部门、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及其他相关组织共同参与的校企合作体系和运行机制,组织高职院校学生到名优企业参观学习,促进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更好地开展“校企合作”,持续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四是引导企业积极建立内部技能培训体系,保障员工的受训机会、提升其参训意愿。建立企业与区训练中心的合作关系,互相输送培训师资和课程资源。
(三)拓宽公共招聘服务的方式。一是深入推进“互联网+就业服务”模式,不断完善网上招聘会功能,拓展“云招聘”“微招聘”服务模式,免费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提供线上面对面的便捷高效的就业服务,增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的互动性,提高双方识别的准确度和针对性。二是继续办好现场招聘活动。虽然线上招聘求职是主流,但企业在线下平台能招聘到合适人才,反而在线上平台招聘成功率较低,由此可见,企业对现场招聘需求较大。番禺区人力资源市场现场招聘会求职热度偏低,导致企业参会积极性不高(缺少大型或四上企业参会),相互影响下,进场求职人员学历平均水平也偏低,形成恶性循环。三是加强与高职院校联系,采取政策牵头,政策支持、企业出资,到高职院校举办“番禺名优企业校园招聘会”。纵观近年校园招聘会的情况,参会企业数量大、质量高,参会人数多,形成良好的氛围。人社部门应该加大就业服务宣传力度,提高现场招聘会知名度,吸引更多高质量企业和高素质求职者参会,更好为企业和求职者提供就业服务。
(四)扩大就业失业监测面。镇(街)劳动保障中心对增加番禺区就业失业监测企业这项新的工作任务感到任务重、压力大,且企业填报意愿不高,影响了填报工作的进度和质量。建议,整合各有关部门的力量扩大就业失业监测面,整合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减轻企业填报工作量,并开发监测填报系统,使填报工作更顺畅,数据统计更方便。
“十四五”规划要求: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因此,我们要立足全区就业工作大局,以“服务贴心、就业称心”“群众满意”为宗旨,大力推进“互联网+就业服务”,加大力度完善番禺就业网站、微信公众号、自助招聘市场等线上线下服务平台建设,不断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推进落实“六稳”“六保”工作,落实《广东省进一步稳定和促进就业若干政策措施》,让群众和企业能更便捷地获得就业信息、就业政策、就业服务,形成良好的就业工作格局,围绕实现广州市“四个出新出彩”目标,打造优质便民的就业服务品牌。
①求职热度是反映现场招聘会人气指数的一项重要指标,能够反映出人力资源市场现场招聘会的社会影响力。
② 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指在劳动年龄(16周岁至退休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意愿,处于无业状态并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失业登记的番禺区城镇常住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