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语言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目录 > 就业创业 > 监测统计

2021年番禺区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分析报告

来源:番禺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发布时间:2022-02-07 15:32:33 阅读次数:-
字体大小:

  摘   要


  一、本期结论

  根据2021年番禺区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基本情况以及对番禺区就业失业监测企业的分析,得出本期结论如下:

  (一)番禺区人力资源市场情况

  1.我区外来务工人员总量同比减少,高等教育学历占比不高。

  2.第二产业用工需求同比上升,第三产业用工需求同比下降。

  3.企业用工需求和求职人员数量同比增长。

  4.用工需求同比变化较大的行业不多。批发零售业和纺织业用工需求同比上升较大;金融业用工需求同比下降较大。

  5.在岗员工待遇同比上升较大。

  (二)番禺区就业失业监测企业情况

  1.企业总体缺工率为3.36%,普工的需求量最大。缺工人数排名前三的行业是:住宿和餐饮业,纺织、服装、皮革和制鞋业,家具制造业。

  2.企业总体就业形势稳定,但个别行业流失率偏高。流失率排名前三的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家具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3.近三成企业2021年以来生产经营情况不如2020年。

  4.企业预计节前四成多外来务工人员返乡,返乡人员中节后有七成多返岗。

  二、意见与建议

  (一)多措并举,增强外来务工人员的归属感、凝聚力。

  (二)多方合力,培育高素质技能人才。

  (三)部门联动,强化对企业的服务水平。

  (四)整合资源,提升就业失业动态监测质量。


  编 制 说 明


  一、目的

  完善番禺区人力资源供求信息收集、分析、发布制度,掌握番禺区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动态预测就业变化趋势,为就业服务工作以及相关政策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数据来源

  (一)报表:《各类招聘会统计报表》、《番禺区求职人员信息统计表》、《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情况》、《番禺区企业行业分类》、《番禺区求职人员信息调查问卷数据汇总》、《流动人员入穗就业情况汇总表》等报表。

  (二)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番禺就业网、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统一内部应用门户。

  (三)番禺区企业用工定点监测数据、番禺区就业失业监测企业数据。

  (四)番禺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三、统计范围与对象

  统计范围涵盖番禺区人力资源市场就业、用工情况。统计对象主要包括进入番禺区人力资源市场和各镇(街)劳动保障中心登记招聘的企业和求职者、番禺区就业失业监测企业、区内主要人力资源机构的求职者。

  四、统计方法与报告

  (一)行业分类参照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4754-2017),并结合番禺区行业特色对番禺就业网的行业分为19大类,对番禺区监测企业行业分为14大类。

  (二)番禺区就业中心收集数据进行汇总后形成分析报告。

  五、阅读报告的对象

  相关职能部门、区厂商会、与本中心有联系的学院(校)、企业、求职者。


  一、外来务工人员情况

  此项数据来源于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统一内部应用门户中的就业培训信息系统中的流动人员入穗就业情况数据,以及广州市番禺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的数据。

  (一)外来务工人员总量减少

  截至2021年第四季度末,我区就业登记在册的外来务工人员有799178人,同比减少9.34%,约占我区流动人口(我区流动人口约150.55万)总量53.08%;其中,本省市外户籍占31%,外省户籍占69%。

  (二)外来务工人员分布没有明显变化

  2021年第四季度末,我区外来务工人员按就业地划分,人数排名前三的镇(街)是大龙街、南村镇、大石街,占我区外来务工人员总数的比例分别为13.53%、11.45%、8.71%。总体排名跟上季度相比没有明显变化。


  图1-1外来务工人员就业地分布情况

  

  (三)外来务工人员中高等教育学历的占比不高

  2021年第四季度末,我区外来务工人员按学历划分,初中及以下学历占比50%,高中、中专学历占比28%,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22%。跟上季度相比没有变化。


  图1-2外来务工人员学历情况

  

二、番禺区人力资源市场供求总体情况

  (一)总体情况

  此项数据来源于“番禺就业网”用人单位登记招聘各类人员信息以及求职者信息,番禺区人力资源市场举办的现场招聘会、网上招聘会和镇(街)举办的现场招聘会求职者信息。

  1.用工需求和求职人数增长

  2021年,用人单位登记招聘各类人员85209人次,同比增加13.48%。求职人数为48413人次,同比增加14.20%。

  原因分析:上述数据有一定程度的增幅,主要原因:一是2020年受疫情影响,企业生产受到较大影响,人员流动不够畅通,导致企业招聘人数和求职者人数都减少;二是2021年疫情情况好转,企业招聘人数和求职者人数恢复到正常水平,相比之下有一定的增幅。


  图2-1需求人数与求职人数变化走势

 

  2.供求关系趋于紧张

  2021年,用工需求人数与求职人数的比率(求人倍率)为1.76,同比下降0.01,即从2020年平均1.77个岗位对应1名求职者,下降到2021年平均1.76个岗位对应1名求职者。

  图2-2求人倍率变化走势

  

  (二)需求分析

  此项数据来源于“番禺就业网”用人单位登记招聘各类人员信息。

  1.第三产业用工需求占比最大

  2021年,第一产业用工需求比例为1.52%,同比上升1.18%;第二产业用工需求比例为42.06%,同比上升5.33%;第三产业用工需求比例为56.42%,同比下降6.51%。


  图2-3历年产业用工需求比例

  

  2.用工需求变化较大的行业不多

  2021年,批发零售业、电子设备业、五金机械业占用工需求的前三位。用工需求同比变化较大的行业有:批发零售业,同比上升4.99%;纺织业,同比上升3.64%;金融业,同比下降3.32%。


  图2-4 2021年行业用工需求比例与2020年对比

  

  3.用人单位对高等教育学历人员的需求有所下降

  2021年,用人单位对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的需求占用工需求总量的13.94%,同比下降2.74%。

  图2-5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用工需求

  

  4.生产工需求旺盛

  2021年,用人单位需求较大排名前三位的工种为生产工、业务员、文员,分别占工种总需求的31.54%、15.39%、5.36%,其中生产工的需求同比上升2.05%,业务员的需求同比下降1.88%,文员的需求同比上升0.10%。

  图2-6工种需求对比

  

  (三)供给分析

  此项数据来源于番禺区人力资源市场举办的现场招聘会、番禺就业微信公众号、前台求职者的统计数据。

  1.现场招聘会人气冷清,微信平台人气旺盛

  传统招聘会、服务窗口职业介绍等线下平台的求职热度①低,人气比较冷清,通过移动端等线上平台的求职热度高。2021年第一、二季度,番禺区人力资源市场举办了10场现场招聘会,场均有87人进场求职,从第三季度开始现场招聘会暂停举办。求职者主要通过番禺就业网和番禺就业微信平台求职。2021年,通过番禺就业微信查看招聘信息的有427541人次,同比增加2.29%。微信平台对比传统线下平台人气旺盛。


  图2-7现场招聘会场均入场人数变化走势


  图2-8微信查看招聘信息人数变化走势

  

  2.求职者男性占比高于女性,且大龄求职者居多

  2021年,到前台求职的人员有1321人,其中,男性求职者占比60%,同比下降5%,女性求职者占比40%,同比上升5%;16至35岁的求职者占比40%,同比下降5%,36岁及以上的求职者占比60%,同比上升5%。


  图2-9求职者性别结构                图2-10求职者年龄结构

  

  3.受过高等教育的求职者占比不高

  2021年,到前台求职的人员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比35%,同比不变;高中(含中专、中技)、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合计占比65%,同比不变。

  图2-11求职者文化程度


  三、用工定点监测企业情况

  此项数据来源于2021年第四季度全区150家用工定点监测企业填报的数据。

  (一)外来务工人员是定点监测企业员工的主要就业群体

  2021年第四季度末,企业在岗员工有40827人,其中,外省户籍员工占比51%,本省外市户籍占比22%,合计占比73%,同比下降1%;本市户籍员工占比27%,同比上升1%。


  图3-1在岗员工户籍

  

  (二)在岗员工薪酬水平上升较大

  2021年第四季度末,企业在岗员工中,普工的平均工资为4733元/月,同比上升13.77%;技工的平均工资为5578元/月,同比上升16.38%;专业技术及管理人员的平均工资为7191元/月,同比上升15.15%。


  图3-2企业普工、技工、专业技术及管理人员平均工资变化趋势

  

  截至2021年末,十四个重点城市中有十二个城市的企业最低工资标准上调,上海市为2590元/月,同比提高了4.44%;深圳市为2360元/月,同比提高了7.27%;北京市为2320元/月,同比提高了5.45%;南京市为2280元/月,同比提高12.87%;杭州市为2280元/月,同比提高13.43%;天津市为2180元/月,同比提高了6.34%;武汉市为2010元/月,同比提高14.86%;东莞市、中山市、佛山市、珠海市均为1900元/月,同比提高了10.47%。番禺区企业最低工资执行广州市的标准为2300元/月,同比提高了9.52%,非全日制职工小时最低工资标准调整为22.2元/小时。其他地区不变。


  图3-3国内重点城市最低工资标准

  

  四、求职人员情况

  此项数据来源于16个镇(街)劳动保障中心以及本区部分经营性人力资源机构的求职者统计数据(本项目为2021年新增统计项)。

  (一)外来务工的求职者占比大

  2021年,求职者有56294人,其中,本市户籍占比37%,本省外市户籍占比27%,外省户籍占比36%。


  图4-1求职者户籍情况


  (二)求职者期望薪酬集中在中段水平

  2021年,求职者期望月薪主要集中在4001-5000元,占比46%。8000元以上,占比8%。


  图4-2求职者期望月薪

  

  (三)求职者主要找普工类和文职类工作

  2021年,求职者主要找普工类和文职类工作,分别占求职者总数的27%和20%。


  图4-3求职意向

  

  (四)求职者求职注重经济收入、是否参加社会保险以及工作时间长短

  2021年,求职者求职主要考虑以下因素:经济收入(工资及福利),有47%求职者选择;是否参加社会保险,有27%求职者选择;工作时间长短,有21%求职者选择。


  图4-4求职者求职考虑的因素

  

  五、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情况

  此项数据来源于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统一内部应用门户中的就业培训信息系统中的就业登记备案数据。

  (一)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总量减少

  2021年截至第四季度末,番禺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②总数为19985人,同比减少4.41%;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人数为15342人;期末尚有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758人。

  (二)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人数和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增长

  2021年截至第四季度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人数15342人,同比增长2.59%。失业人员再就业率76.77%,同比上升5.23%。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4145人,同比增长32.32%。


  图5-1 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情况

  

  (三)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期末实有人数减幅较大

  2021年第四季度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期末实有人数2758人,同比减少45.29%。


  图5-2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期末实有人数变化走势

  

  原因分析: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期末实有人数减幅较大,主要原因:一是2020年人力资源市场受到疫情影响,导致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期末实有人数大幅增长;二是2021年疫情情况好转,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减少且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人数增长,致使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期末实有人数回落到疫情前的正常水平。


  六、番禺区就业失业监测企业情况

  为更广泛地了解我区企业的用工形势,我们联合各镇(街)劳动保障中心对辖区内1060家“四上”企业开展就业失业情况动态监测工作。(本项目为2021年新增统计项)

  (一)企业基本情况

  2021年第四季度,我区“四上”企业就业失业情况动态监测的有效数据为1030家,在岗总人数为170220人,其中:普工、技工、管理人员、其他人员分别占比61%、18%、14%、7%。有招聘计划的企业有560家,占比54.37%;计划招聘总人数为11381人,其中:普工、技工、管理人员分别占比71%、21%、8%。有流失员工的企业有593家,占比57.57%,流失总人数为9832人,其中:普工、技工、管理人员分别占比78%、15%、7%。

  (二)批发和零售业的企业数量最多

  2021年第四季度,我区1030家“四上”企业主要分14个行业分析,分别是: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属制品业,住宿和餐饮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纺织、服装、皮革和制鞋业,汽车制造业,珠宝首饰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家具制造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其中,企业数量最多的是“批发和零售业”,占比25%;企业数量最少的是“家具制造业”和“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占比都只有1%。


  图6-1行业结构

  

  (三)企业用工情况

  1.汽车制造业企业数量少,但用工量较大

  2021年第四季度,14个行业中用工量占比排名前三的是批发和零售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分别占用工总量12.73%、9.91%、9.33%。用工量最少的是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占用工总量0.33%。


  图6-2 行业用工比例

  

  企业在岗人数与2020年同期相比持平、减少、增加的企业数量分别占企业总数47%、30%、23%。减少人数的企业平均同比减少了16.95%;增加人数的企业平均同比增加了14.12%。

  2.企业在岗员工以外来务工人员为主

  2021年第四季度,企业在岗员工中,番禺区户籍的占比15%,市内非本区户籍的占比10%,省内市外户籍的占比23%,外省户籍的占比52%。


  图6-3 在岗员工户籍情况

  

  3.企业在岗员工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比不低

  2021年第四季度,企业在岗员工中,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占比30%,高中、中专、中技学历的占比29%,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比41%。


  图6-4 在岗员工学历情况

  

  4.企业在岗员工中2019至2021届的毕业生占比不少

  2021年第四季度,企业在岗员工中,2019届至2021届的中专、中技、高中毕业生有4715人,占在岗总人数2.77%;其中,2019届的占比0.82%,2020届的占比0.77%,2021届的占比1.18%。

  2021年第四季度,企业在岗员工中,2019届至2021届的高校毕业生有6400人,占在岗总人数3.76%;其中,2019届的占比1.45%,2020届的占比1.25%,2021届的占比1.06%。

  5.企业在岗员工中普工月平均工资不高

  2021年第四季度,企业在岗员工中,普工月平均工资为4520元;技工月平均工资为5962元;管理人员月平均工资为8188元。

  (四)企业招聘及缺工情况

  1.企业计划招聘以普工为主

  2021年第四季度,企业计划招聘总人数为11381人,计划招聘总人数与在岗总人数的比为6.69%。普工、技工、管理人员分别占计划招聘总人数的比例为71%、21%、8%。


  图6-5各工种计划招聘人数比例

  

  2.计划招聘人数较多集中在三大行业

  14个行业中,每个行业计划招聘人数占计划招聘总人数比例排名前三的是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分别占比13.88%、11.10%、10.79%;占比最低的是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占0.22%。


  图6-6行业计划招聘人数比例

  

  3.企业总体缺工率较低,但个别行业缺工率不低

  企业在第四季度内已招聘了5669人,实际缺工总人数为5712人。实际缺工总人数与在岗总人数之比(缺工率)为3.36%。14个行业中,缺工率排名前三的是:住宿和餐饮业,纺织、服装、皮革和制鞋业,家具制造业,分别为9.86%、6.95%、6.02%。缺工率最低的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为0.21%。


  图6-7行业缺工率

  

  4.生产工最紧缺

  企业紧缺的职位总人数有6219人,其中排名前三的是:生产工、业务员、服务员,分别占比49.69%、6.43%、5.66%。


  图6-8紧缺职位

  

  (五)人员流失情况

  1.企业人员流失不多,流失人员主要为普工

  2021年第四季度,企业流失总人数为9832人,其中普工、技工、管理人员分别占比78%、15%、7%。


  图6-9工种流失比例

  

  2.三大行业流失人数占比较大

  14个行业中,每个行业流失人数占流失总人数比例排名前三的是:批发和零售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房地产业,分别占比14.34%、12.81%、10.53%;占比最低的是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为0.09%。


  图6-10行业人员流失比例

  

  3.用工总体稳定,但个别行业人员流失率偏高

  企业流失总人数与在岗总人数之比(流失率)为5.78%。14个行业中,流失率排名前三的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家具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分别是12.22%、7.66%、7.46%。流失率最低的是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为1.60%。


  图6-11行业人员流失率

  

  4.人员流失原因以个人原因为主

  企业人员流失原因选“个人原因”的有65.15%,选“受疫情影响订单不足”的有17.28%,选“认为工资待遇不理想”的有15.92%,选“其他原因”的有12.14%,选“企业转型升级”的有2.52%。造成人员流失的主要是员工个人原因。


  图6-12人员流失原因

  

  (六)近三成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不容乐观

  据1030家企业填报数据统计,2021年以来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与2020年相比好、较好、持平、较差、差的企业分别占比8%、16%、47%、25%、4%。其中“较差”和“差”的企业主要表现在“受疫情影响,行业不景气”“经营成本增加(如原材料涨价、用工成本增加),利润空间收窄”“新订单减少”,分别有75.42%、62.13%、53.49%的企业选择。


  图6-13 2021年以来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与2020年相比


  图6-14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与2020年相比“较差”和“差”的主要原因


  2021年,1030家企业经营主要受到以下政策的影响:“拉闸限电措施”“房地产调控政策”“碳减排政策”,分别有45.24%、13.30%、12.43%的企业受到以上政策影响。


  图6-152021年影响企业经营的政策


  (七)预计节前四成多外来务工人员返乡,返乡人员中节后有七成多返岗

  1030家企业预计春节前员工返乡人数占非本市户籍员工总数47.83%;预计外省籍员工春节前返乡人数占企业外省籍员工总数51.23%;春节后(至正月底),预计返岗人数占春节前返乡员工人数75.84%,预计外省籍返岗人数占春节前返乡的外省籍员工人数72.50%。

  据了解,企业春节计划放假平均11天。节后企业开工时间主要集中在正月初七至十六。


  七、促就业、稳就业工作情况

  (一)积极推进就业登记和社会保险登记业务统一办理工作

  根据《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统一做好就业登记和社会保险登记工作的通知》(穗人社函〔2020〕750号)相关要求,从2021年2月1日起,实现就业登记和社会保险登记统一办理。用人单位在进行社会保险登记时,对于社保增员的,即视同办理就业登记;对于社保减员的,同时注销相应人员的就业登记。至第四季度末,全区办理就业登记累计有788403人(含社会保险登记视同办理就业登记人数)。

  (二)鼓励多渠道就业,持续推动我区灵活就业

  我们深入企业开展灵活就业用工情况和用工需求调研,支持区内用人单位适应新就业形态,调整用工方式,强化对灵活就业人员就业服务,满足用人单位阶段性用工需求。2021年,全区共采集灵活就业岗位信息19189个(完成率127.93%),灵活就业求职者信息4360条(完成率109%),并通过广州市就业培训信息系统、“番禺就业”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就业服务大厅橱窗等多渠道发布,其中“番禺就业网”“兼职专区”发布灵活就业岗位1518个。办理灵活就业登记的有7896人。

  (三)积极落实就业补助资金政策,促进就业稳定

  我们建立科学高效的资金发放机制,强审核强服务,在面对疫情防控和补贴数据回流缺失的双重困难下,保持高标准高质量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补贴资金及时应发尽发,获得市级主管部门的肯定。2021年,共发放就业补助资金1.84亿元,同比增长41.54%,惠及15.85万人次,有效促进就业稳定。

  其中,小微企业社会保险补贴,为小微企业招用毕业2年内高校毕业生,与其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办理就业登记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每月按用人单位为符合条件人员实际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和职工社会医疗保险费给予补贴(个人缴费部分由个人承担),同一人员累计最长不超过2年。2021年,此项补贴共惠及高校毕业生6849人次,同比增长127.77%。为留住高校毕业生在我区就业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八、意见及建议

  (一)多措并举,增强外来务工人员的归属感、凝聚力。通过多种措施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归属感、凝聚力,吸引更多外来务工人员来番禺生活、就业。一是强化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积分入户政策,强化医疗、养老、教育等多维度社会政策和福利方案的递送。二是强化各个镇(街)的生活娱乐配套设施建设,尤其是外来务工人员多但设施缺乏的区域,并针对外来务工人员推出生活娱乐优惠政策(如减(免)费发送电影票、旅游区门票等),让外来务工人员在工作之余能分享就业地的福利,体现政府的关怀,让番禺成为外来务工人员真正的家。三是加强就业服务队伍建设,强化就业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确保外来务工人员与本地人享受同等的就业服务。四是深入推进“互联网+就业服务”模式,不断完善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功能,拓展“云招聘”“微招聘”服务模式,采取激励措施,切实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提供线上面对面的便捷高效的就业服务,增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的互动性,提高双方识别的准确度、针对性和成功率。

  (二)多方合力,培育高素质技能人才。普工、技工都是人才,都是我区紧缺的人力资源。一是要在全社会弘扬科学的人才观、就业观,营造技工也是优秀人才的舆论氛围。通过媒体多种渠道的宣传,在全社会营造“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社会环境。让优秀技能人才在行业和企业脱颖而出,满足产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二是建立完善用人留人激励机制。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内部评价体系,差异化岗位技能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按业绩表现,设置绩效工资单元,实现绩效工资与企业效益、员工所在部门以及个人绩效考核结果的有效联动,进一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三是建立完善技能人才成长机制。根据制造业重点领域、现代服务业和乡村振兴对技能人才需要,以农民工为重点,积极开展相关职业(工种)的课程开发和技能培训。逐步推广工学一体化、“互联网+职业培训”、数字技能培训和等级认定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满足农民工多样化、个性化培训需求。四是建立“师徒”培养制度,推行新型学徒制,倡导企业加强内部技能培训体系建设,保障员工的受训机会、提升其参训意愿。鼓励企业与技能培训机构的合作,互相输送培训师资和课程资源,提高技能培训质量。五是建立培训激励机制,树立“一技傍身,就业无忧”的理念,通过企业对员工的培训、考核,成绩优异并达到技能鉴定部门技能考核要求的,在物质和精神奖励的同时,由技能鉴定部门或行业协会颁发相关专业技能证书,从而激励员工学习技能的积极性。

  (三)部门联动,强化对企业的服务。番禺区就业失业监测企业总体用工情况较稳定,但个别行业缺工现象不容忽视,尤其缺普工、生产一线技工,须引起重视。一是以重点行业企业为抓手,同时重视中小微企业的经营运转情况,加强实地调研,切实掌握企业生产、用工、经营等方面的难点、痛点问题,分析研判,从而对症下药。针对招聘需求较大的企业,发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作用,想方设法多渠道、多形式开拓劳动力输出较多地区的人力资源,协助企业招聘新员工。二是强化镇(街)、社区(村)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与辖区企业的联系与互动,借助电子政务、即时通讯软件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力量,增强政策信息宣传、政策服务的精确性。三是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构建行政部门、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及其他相关组织共同参与的校企合作体系和运行机制,组织高职院校学生到名优企业参观学习、见习,促进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更好地开展“校企合作”;组织企业到高职院校举办“番禺名优企业校园招聘会”,形成双向互动机制。

  (四)整合资源,提升就业失业动态监测质量。镇(街)劳动保障中心对增加番禺区就业失业监测企业这项新的工作任务感到任务重、压力大,且企业填报意愿不高,影响了填报工作的进度和质量。建议,加大资金投入,开发就业失业动态监测填报系统,整合各部门之间的数据,使填报工作更顺畅,数据统计更方便、更准确。


  九、结 语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民生改善的坚实基础、经济发展的基本支撑、社会稳定的“压舱石”。国家“十四五”规划要求: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因此,我们要立足全区就业工作大局,以“服务贴心、就业称心”为宗旨,“群众满意”为标准,大力推进“互联网+就业服务”,加大力度完善番禺就业网站、微信公众号、自助招聘市场等线上线下服务平台建设,不断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推进落实“六稳”“六保”工作,落实《广东省进一步稳定和促进就业若干政策措施》,让群众和企业能更便捷地获得就业信息、就业政策、就业服务,形成良好的就业工作格局,围绕实现广州市“四个出新出彩”目标,打造优质便民的就业服务品牌。


  ①求职热度是反映现场招聘会人气指数的一项重要指标,能够反映出人力资源市场现场招聘会的社会影响力。

  ②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指在劳动年龄(16周岁至退休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意愿,处于无业状态并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失业登记的番禺区城镇常住人员。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穗好办
  • 扫一扫
    添加
    “穗好办”
    小程序
手机版
智能问答
微信
  • 番禺政府网
    关注 · 微信
机构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