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一、本期结论
根据2024年第三季度番禺区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基本情况以及对番禺区就业失业监测企业的分析,得出本期结论如下:
(一)番禺区人力资源市场情况
1.求人倍率偏低,只有0.37。
2.企业用工需求和求职人数同比减少。
3.第二、第三产业用工需求所占比重上升。
4.用工需求所占比重变化较大的行业比较多。批发和零售业、食品饮料业,所占比重上升;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农、林、牧、渔业,所占比重下降。
(二)番禺区就业失业监测企业情况
1.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参保人数同比减少。
2.企业招聘需求率3.93%,较去年同期下降;企业总体缺工率1.41%,较去年同期下降。
3.有流失员工的企业数量同比减少;企业人员流失率为3.86%,较去年同期下降;企业总体就业形势稳定。
二、意见与建议
(一)强化就业优先意识。
(二)强化就业优先政策。
(三)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四)夯实基层导向的公共就业服务基础。
注:因广州市内部统一门户系统的业务全面迁移到省集中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一体化信息系统,造成部分业务统计数据不全,所以本期分析报告暂不分析业务系统的在场人员情况。
编 制 说 明
一、目的
完善番禺区人力资源供求信息收集、分析、发布制度,掌握番禺区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动态预测就业变化趋势,为就业服务工作以及相关政策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数据来源
(一)报表:《各类招聘会统计报表》、《番禺区求职人员信息统计表》、《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情况》、《番禺区企业行业分类》、《番禺区求职人员信息调查问卷数据统计》、《流动人员入穗就业情况汇总表》等报表。
(二)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番禺就业网、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统一内部应用门户。
(三)番禺区企业用工定点监测数据、番禺区企业就业失业情况动态监测数据。
(四)番禺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三、统计范围与对象
统计范围涵盖番禺区人力资源市场就业、用工情况。统计对象主要包括进入番禺区人力资源市场和各镇(街)劳动保障中心登记招聘的企业和求职者、番禺区就业失业监测企业、区内主要人力资源机构的求职者。
四、统计方法与报告
(一)行业分类参照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4754-2017),并结合番禺区行业特色对番禺就业网的行业分为19大类,对番禺区就业失业监测企业行业分为14大类。
(二)番禺区就业中心收集数据进行汇总后形成分析报告。
五、阅读报告的对象
相关职能部门、区厂商会、与本中心有联系的学院(校)、企业、求职者。
一、番禺区人力资源市场供求总体情况
(一)总体情况
此项数据来源于“番禺就业网”用人单位登记招聘各类人员信息以及求职者信息,番禺区人力资源市场举办的招聘会(包含网络招聘会)的求职者信息。
1.用工需求和求职人数同比减少
2024年第三季度,用人单位登记招聘各类人员3128人次,同比减少49.93%。求职8372人次,同比减少23.07%。
图1-1 需求人数与求职人数变化走势
2.求人倍率偏低
2024年第三季度,用工需求人数与求职人数的比率(求人倍率)为0.37,同比下降0.20,即从去年同期平均0.57个岗位对应1名求职者,下降到今年平均0.37个岗位对应1名求职者。
图1-2 求人倍率变化走势
(二)需求分析
此项数据来源于“番禺就业网”用人单位登记招聘各类人员信息。
1.第二、第三产业用工需求所占比重上升
2024年第三季度,第一产业用工需求量占用工需求总量的比重为0.29%,较去年同期下降3.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用工需求所占比重为38.77%,较去年同期上升2.5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用工需求所占比重为60.94%,较去年同期上升0.48个百分点。
图1-3 产业用工需求所占比重
2.用工需求所占比重变化较大的行业较多
2024年第三季度,行业用工需求量占用工需求总量的比重排名前三位是: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食品饮料业。用工需求所占比重较去年同期变化较大的行业有:批发和零售业,上升13.10个百分点;食品饮料业,上升8.08个百分点;金融业,下降11.95个百分点;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下降6.26个百分点;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下降5.79个百分点;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下降4.91个百分点;农、林、牧、渔业,下降3.02个百分点。
图1-4 行业用工需求所占比重对比
3.用人单位对高等教育学历人员的需求所占比重下降
2024年第三季度,用人单位对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需求478人,占用工需求总量比重15.28%,较去年同期下降6.63个百分点。
4.生产工、业务员需求较大
2024年第三季度,用人单位需求较大的工种有:生产工、业务员,分别占用工需求总量的比重为25.38%、16.98%。
图1-5 工种需求对比
(三)供给分析
此项数据来源于番禺就业微信公众号、前台求职者的统计数据。
1.微信平台人气下降
传统招聘会、服务窗口职业介绍等线下平台的求职热度低,移动端等线上平台的求职热度也降低。2024年第三季度,求职者主要通过番禺就业网和番禺就业微信平台求职。通过番禺就业微信查看招聘信息的有96853人次,同比减少7.86%。
2.求职者以男性为主,且大龄求职者居多
2024年第三季度,到前台求职有281人,其中,男性求职者占比60%,女性求职者占比40%;16至35岁的求职者占比40%,36岁及以上的求职者占比60%。
3.受过高等教育的求职者占比不低
2024年第三季度,到前台求职的人员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比35%;高中(含中专、中技)占比40%;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比25%。
二、求职人员情况
此项数据来源于16个镇(街)劳动保障中心的求职者统计数据。
(一)本省外市户籍求职者占比上升
2024年第三季度,求职者有3604人,其中,本市户籍占比54%(番禺区户籍占比48%,广州市其他区户籍占比6%);本省外市户籍占比29%,较去年同期上升7个百分点;外省户籍占比17%,较去年同期下降7个百分点。
(二)36岁及以上的求职者占比上升
2024年第三季度,求职者按年龄段划分:16岁至25岁占比13%,较去年同期下降5个百分点;26岁至35岁占比24%,较去年同期下降3个百分点;36岁至45岁占比29%,较去年同期上升2个百分点;46岁及以上占比34%,较去年同期上升6个百分点。
(三)高等学历水平求职者占比下降
2024年第三季度,求职者按学历划分:初中及以下学历占比27%,较去年同期上升1个百分点;中专、中技、高中学历占比35%,较去年同期上升2个百分点;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38%,较去年同期下降3个百分点,其中应届毕业生占比18%,较去年同期上升5个百分点。
(四)较多求职者期望从事普工类、文职类、新业态类工种
2024年第三季度,较多求职者期望从事的工种有:普工类、文职类、新业态类,分别有25%、24%、20%求职者选择。
图2-1 求职者求职意向
(五)求职者期望从事行业分布比较分散
2024年第三季度,较多求职者期望从事的行业有: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有17%求职者选择;批发和零售业,有15%求职者选择。
图2-2 求职者期望从事行业
(六)求职者期望就业地比较分散
2024年第三季度,较多求职者期望就业的镇(街)有:石壁街,有39%求职者选择;钟村街、市桥街,均有36%求职者选择。
图2-3 求职者期望就业地
(七)求职者期望月薪主要集中在4001-6000元区间
2024年第三季度,求职者期望月薪主要集中在:4001-5000元,占比31%;5001-6000元,占比24%。
图2-4 求职者期望月薪
(八)求职者求职更注重经济收入、是否参加社会保险、工作地点、工作时间长短几大因素
2024年第三季度,求职者求职主要考虑以下因素:经济收入,有94%求职者选择;是否参加社会保险,有75%求职者选择;工作地点,有62%求职者选择;工作时间长短,有56%求职者选择。
图2-5 求职者求职考虑的因素
三、番禺区就业失业监测企业情况
此项数据来源于我们联合各镇(街)劳动保障中心对辖区内1060家“四上”企业开展的就业失业情况动态监测填报数据。
(一)企业基本情况
2024年第三季度,我区企业就业失业情况动态监测的有效数据1060家,在岗总人数161659人,其中:普工、技工、管理人员、其他人员分别占比59%、22%、14%、5%。有招聘计划的企业有396家,占比37.36%,同比减少12.78%;计划招聘总人数6357人,其中:普工、技工、管理人员分别占比71%、22%、7%。有流失员工的企业有460家,占比43.40%,同比减少15.60%;流失总人数6237人,其中:普工、技工、管理人员分别占比72%、21%、7%。
(二)批发和零售业的企业数量最多
2024年第三季度,我区1060家就业失业情况动态监测企业主要分为14个行业,其中,企业数量最多的是批发和零售业,占比25%;企业数量最少的是家具制造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占比均只有1%。
图3-1 行业结构
(三)企业用工情况
1.汽车制造业用工量最大
2024年第三季度,14个行业中用工量较多的行业有: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分别占用工总量的比重为14.63%、8.68%、8.10%、7.93%。
图3-2 行业用工量所占比重
2.企业在岗员工以外来务工人员为主
2024年第三季度,企业在岗员工中,番禺区户籍占比17%,市内非本区户籍占比11%,省内市外户籍占比29%,外省户籍占比43%。
3.大专及以上学历在岗员工所占比重不低
2024年第三季度,企业在岗员工中,初中及以下学历占比28%,高中、中专、中技学历占比30%,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42%。
4.2021至2023届毕业的在岗员工所占比重不低
2024年第三季度,企业在岗员工中,2021届至2023届中专、中技、高中毕业生有4800人,占在岗总人数的比重为2.97%;其中,2021届占比1.34%,2022届占比1.04%,2023届占比0.59%。
2024年第三季度,企业在岗员工中,2021届至2023届高校毕业生有6378人,占在岗总人数的比重为3.94%;其中,2021届占比1.61%,2022届占比1.37%,2023届占比0.96%。
5.员工月平均工资同比上升
2024年第三季度,企业在岗员工中,普工月平均工资4652元,同比上升1.86%;技工月平均工资5873元,同比上升2.14%;管理人员月平均工资8389元,同比上升1.44%。
图3-3 在岗员工月平均工资变化走势
2024年第三季度末,十四个重点城市企业最低工资标准与去年相比,武汉2210元/月,提高了9.95%;长沙2100元/月,提高了8.81%;其他城市不变。番禺区企业最低工资执行广州市的标准2300元/月,非全日制职工小时最低工资标准22.2元/小时。
图3-4 国内重点城市最低工资标准
(四)企业参保情况
1.企业参保总人数同比减少
2024年第三季度,1060家企业参保总人数有129359人,同比减少7.41%,较2022年和2021年同期分别减少4.30%、9.94%。
图3-5 企业参保总人数变化走势
2.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参保人数同比减少
2024年第三季度,1060家企业中第二产业企业参保人数有67287人,同比减少10.48%,较2022年同比减少2.91%,较2021年同比增加1.76%。第三产业企业参保人数有32227人,同比减少7.25%,较2022年和2021年同期分别减少9.97%、20.02%。
图3-6 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参保人数变化走势
(五)企业招聘及缺工情况
1.企业计划招聘以普工为主,招聘需求呈下滑趋势
2024年第三季度,企业计划招聘总人数6357人,其中普工、技工、管理人员分别占比71%、22%、7%。计划招聘总人数占在岗总人数的比重(招聘需求率)为3.93%,较去年同期下降1.54个百分点,呈下滑趋势。
图3-7招聘需求率变化走势
2.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汽车制造业计划招聘人数所占比重较高
14个行业中,每个行业计划招聘人数占计划招聘总人数的比重较高的是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分别为11.22%、11.00%。
图3-8 行业计划招聘人数所占比重
3.企业总体缺工率较低
企业在2024年第三季度内已招聘了4081人,实际缺工总人数2276人。实际缺工总人数占在岗总人数的比重(缺工率)为1.41%,较去年同期下降0.76个百分点。14个行业中,缺工率最高是住宿和餐饮业,为2.83%;缺工率最低是信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为0.35%。
图3-9 行业缺工率
4.生产工最紧缺
2024年第三季度,企业紧缺工种总人数有911人。最紧缺的是生产工,占紧缺工种总人数的比重为38.97%。
图3-10 紧缺工种
5.大部分企业不存在招工方面问题
1060家企业中认为招工容易的占比7%,较容易的占比16%,一般的占比61%,较困难的占比11%,困难的占比5%。
有“招工难”现象的企业中认为存在“招工难”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工人技能水平达不到企业要求招不到人”,有42%企业选择;“企业员工工资福利待遇问题招不到人”,有33%企业选择。
图3-11 造成“招工难”的主要原因
6.企业对新招聘人员的年龄要求总体比较宽松
企业对新招聘人员的年龄要求:普工平均44岁以下,技工平均43岁以下,管理人员平均44岁以下。
企业对新招聘普工的年龄要求按年龄段划分:16-35岁,有21%企业选择;36-45岁,有46%企业选择;46岁及以上,有33%企业选择。
企业对新招聘技工的年龄要求按年龄段划分:18-35岁,有19%企业选择;36-45岁,有49%企业选择;46岁及以上,有32%企业选择。
企业对新招聘管理人员的年龄要求按年龄段划分:18-35岁,有14%企业选择;36-45岁,有51%企业选择;46岁及以上,有35%企业选择。
7.企业招聘以网络招聘和通过老员工介绍新人入职的方式为主
企业招聘新员工采用较多的方式有:网络招聘,有76%企业采用;通过老员工介绍新人入职,有62%企业采用。
图3-12 企业招聘方式
8.用工规范、合理的工资水平、良好的工作环境是企业吸引求职者的主要优势
企业吸引求职者的主要优势有:“用工规范,严格执行劳动法律法规和用工管理的相关规定”、“有合理的工资水平”、“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均有65%企业选择。
图3-13 企业吸引求职者的主要优势
(六)企业人员流失情况
1.企业人员流失率较低,流失人员主要为普工
2024年第三季度,企业流失总人数6237人,其中普工、技工、管理人员分别占比72%、21%、7%。企业流失总人数占在岗总人数的比重(流失率)为3.86%,较去年同期下降0.67个百分点。
图3-14 人员流失率变化走势
2.人员流失原因以个人原因为主
企业人员流失原因主要有:“个人原因”,有62%企业选择;“受经济环境影响订单不足”,有30%企业选择;“员工认为工资待遇不理想”,有19%企业选择。
图3-15 人员流失原因
四、促就业、稳就业工作情况
我们建立科学高效的就业补助资金发放机制,强审核、强服务,保持高标准、高质量落实就业创业补助政策,获得市级主管部门的肯定。
小微企业社会保险补贴情况介绍。用人单位属于小微企业,招用毕业2年内高校毕业生,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符合条件的用人单位(劳务派遣单位除外),每月按用人单位为符合条件人员实际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和职工社会医疗保险费给予补贴(个人缴费部分由个人承担)。今年1-9月,共有2908家次企业成功申请该补贴,同比增加1.47%;惠及高校毕业生7556人次,同比减少9.32%。
由此可见,我区申请小微企业社会保险补贴的企业虽然有小幅增加,但惠及的高校毕业生人数却减少。为此,我们应加大补贴政策的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向小微企业和高校毕业生普及政策内容,提高他们的知晓度和参与度。
五、意见及建议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需各方努力。
一是要强化就业优先意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经济发展的就业导向,保持经济拉动就业能力,实现经济转型与就业转型同步、高质量发展与高质量就业同步;发挥人力资源服务业优势,提高人力资源开发和配置效率,实现人口红利到人力资本新优势的转变,化解就业结构性矛盾。
二是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建立重大政策、重大项目的就业影响和效应评估机制,并针对重点领域出台更加有力、更有针对性的就业促进政策。加强与脱贫地区的劳务对接工作,引导脱贫人员到我区就业,促进脱贫人员和就业困难群体稳定就业。
三是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构建贯穿劳动者学习工作终身、覆盖职业生涯全程的技能培训制度。加强公共实训基地、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鼓励企业建设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形成以市场化培训为主导、行业企业自主培训为主体的职业技能培训供给体系。
四是夯实基层导向的公共就业服务基础。将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相关规划,综合本区特点、人群特征、服务半径,布局服务设施、人员队伍,促进服务资源向基层延伸和就业困难群体倾斜。将基层公共就业服务纳入基层民生保障服务事项,打造标识统一、布局合理、服务规范、运行高效的基层公共就业服务网络。
六、结 语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因此,我们要立足全区就业工作大局,以“服务贴心、就业称心”为宗旨,“群众满意”为标准,大力推进“互联网+就业服务”,加大力度完善番禺就业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服务平台建设,不断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推进落实“六稳”“六保”工作,落实《广东省进一步稳定和促进就业若干政策措施》,让群众和企业能更便捷地获得就业信息、就业政策、就业服务,形成良好的就业工作格局。围绕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四个出新出彩”目标,打造优质便民的就业服务品牌,为落实人社服务“百千万工程”若干措施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