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区被广东省列入2016年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第二批试点区,是广州市唯一被选定的区(县)。自2014年底起,我区为构建高效完善的政务服务体系,创新社会服务管理模式,积极谋划,以“集中力量,整合资源,打造示范”为指导方针,从全区每个镇(街)中分别挑选1-2个条件成熟的村(居),以较高的规格,优先打造20个公共服务站示范点。截止2016年1月,在新增“两村一居”示范点建设后,公共服务站示范点增至22个,均完成选点工作,其中20个示范点已经建成并配备了便民服务设施。
一是制定方案目标。2014年12月,区政府办公室印发了《番禺区村(居)公共服务站及网格化服务管理示范点建设工作方案》;2015年1月,区政府印发了《番禺区村(居)公共服务站建设方案》,明确要在全区范围建成20个村(居)公共服务站示范点,与幸福社区建设、流动人员管理、微型消防及应急服务站、城中村安全整治、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等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相结合,通过社会管理综合服务平台、网格化管理系统等信息平台,在为群众提供服务的同时,强化政府对基层的治理工作,以服务促进管理。
二是统一规划设计。为规范公共服务站建设,结合广州市“一窗式”政务服务综合改革的部署,公共服务站由其所在镇(街)政务服务中心统一管理,服务工作与村(居)自治功能相分离。委托设计院对公共服务站建设示范点统一规划设计,如统一名称背景板、24小时灯箱、牌匾服务标识,配备台式电脑、高拍仪、身份证读卡器、民生卡读卡器以及便民自助终端,配置物流自提柜等便民服务设施。做到场地管理统一、标识统一、功能统一。公共服务站是利用村(居)现有办公场所和办公设备、设施,通过综合窗口“一窗多能”、工作人员“一专多能”等方式解决人手问题。建站工作重点放在“能办事,办成事”上,杜绝形式主义。
三是功能区域齐全。公共服务站内有政务服务区和24小时自助服务区。其中,政务服务区设立综合服务窗口,综合受理流管、计生、劳动和民政等相关部门下沉到村居的业务,以石碁镇凌边、东环街富豪等公共服务站为试点,将包括卫计、民政、慈善、人社和残联等5个部门共38个事项进驻到社会管理综合服务平台试运行,实现综合窗口统一受理、统一出件,提供最便民的政务服务,有效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24小时自助服务区内除了提供政务服务自助终端、健康小屋健康医疗产品、ATM自助柜员机外,还配备了便民自助终端机、智慧生鲜食品自提柜、智慧生鲜食品自售柜等便民服务设施。此外,部分服务站示范点还搭建了手机微站,方便群众了解所在村(居)最新资讯。
四是政企合作共建。为加快村居公共服务站的建设,引入社会专项资金推进公共服务站建设。镇(街)负责提供场地空间用于村(居)公共服务站的建设,公共服务站分为人工服务区和24小时自助服务区,镇(街)承担场地租金、卫生保洁、治安,提供相关政务端口,人工服务区由各镇(街)配备相应服务人员对外服务;24小时自助服务区由企业自主经营,承担各村(居)公共服务站的装修、空调、各自助服务设备(含政务服务自助终终端)并承担自助服务区的电费。
下一步,我区将全区所有村居全面建设公共服务站,实现通过整合政府及公共服务信息资源,以自助终端作为交互介体,提供涵盖便民政务信息、便民公共信息、便民电子商务、健康检查以及智慧菜篮子等全面的便民利民服务内容,面向社区居民提供多窗口统一服务的便民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居民使用二代身份证及番禺民生卡等有效证件,即可在24小时自助行政便民服务网点随时办理各类行政事务及便民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