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在广州市番禺区市桥街道沙墟一村的社区公共服务站内,陈小姐轻点屏幕,原本需要跑到镇街才能办理的“临时经营场所使用证明”,通过政务自助终端已经成功受理。家门口即可办理各种公共服务事项,自主服务24小时不打烊,作为我省基层公共服务平台试点,番禺区将公共服务延伸到基层,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受到了基层群众的欢迎。
和众多珠三角城市一样,番禺外来人口众多,其户籍人口仅有80多万,服务人口却达到了约300万。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居住分散,区内群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较大,为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番禺区决定在全区每个村居至少建成一个公共服务站。
番禺区政务办主任卢树辉介绍,目前公共服务站已整合了卫计、民政、慈善、人社和残联等5个部门共38项业务,未来还将陆续整合区委组织部、区住建局、区来穗局、区农业局等部门业务下沉到公共服务站办理。
将公共服务延伸到基层,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番禺区开创性地设立了24小时自助服务区。
除了人工窗口,公共服务站24小时自助服务区还配备政务自助终端、健康小屋设备、政务邮政自助终端、便民服务终端、智能自助提货柜等自助终端设备,为群众提供24小时自助政务服务、健康服务及各种便民服务。
卢树辉表示,番禺被确定为省第二批基层公共服务平台的试点后,积极推进公共服务站的建设工作,目前已完成了262个基层公共服务站点的建设。同时,番禺还积极推进信息惠民服务,引入互联网+政务、互联网+农业、互联网+医疗健康及智慧邮政的方式,对公共服务站进行了全面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