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语言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其他 > 统计数据 > 国民经济统计

春华秋实又五载 和谐幸福新番禺

来源:本网 发布时间:2011-03-01 00:00:00 阅读次数:-
字体大小:

番禺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十一五”期间,区委、区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更加富裕和谐新番禺为总目标,紧紧依靠全区人民,牢牢把握广州实施“南拓”战略的发展机遇,借举办亚运会亚残运会之机,加快建设“活力番禺、生态番禺、创新番禺、文化番禺、和谐番禺”,大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全面转型,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经济总量跃上千亿元新台阶,为“十二五”规划实施打下坚实基础
一、调结构,转方式,经济总量跃上千亿新台阶
“十一五”时期,是我区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全区各级党政部门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调结构、促转型、谋发展,全区经济总量和发展质量同步提升。
经济总量突破千亿。 从2006年起,番禺区生产总值每年上一个百亿台阶,到2010年突破1000亿元,达到1051.06 亿元 注1 ,是2005年经济总量的2.2倍,比“十一五”规划预期目标高23.0 % ,年均增长13.8%。从2008年起我区经济总量跃居全市第四位,在全市十二区(县)中的排名上升一位。按常住人口计算,预计2010年人均地区生成总值68570元,折合10099美元注2,比2005年增长75.7%,年均增长11.9%。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番禺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先后出台了《关于构建更加富裕和谐新番禺的若干意见》、《关于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全面实施“稳一产、优二产,促三产”的发展战 略,努力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着力引进高新技术龙头企业,全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力促三次产业联动发展,三次产业结构及产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5.67:50.55:43.78,调整为2010年的4.30:41.23:54.47。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下降1.3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大幅提升10.69个百分点。
番禺区生产总值构成
 
    财税总收入翻一番。 2010 年全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3.17亿元,比2005年基本翻一番,年均增长14.0%;财政一般预算支出78.36亿元,比2005年增长81.6%,年均增长12.7%。2010年全区财税总收入186.36亿元,比2005年增长1.14倍,年均增长16.5%。
二、政策惠农,科技兴农,农业经济连年增长
番禺 区委、区政府 认真贯彻落实市“惠民66条”和“补充17条”,出台了我区 新“二十八条”措施文件,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努力提高农民务农积极性,有力保障了农村大局的稳定和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
 
农业连年保持增长。 “十一五”期间 ,全区农业总产值保持平稳增长势头,各年分别增长6.2%、4.1%、5.1%、5.3%和5.1%。2010年农业总产值75.32亿元,比2005年增长28.6%,年均增长5.2%。其中,种植业产值37.03亿元、畜牧业产值10.19亿元、渔业产值25.62亿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23.5%、14.2%和39.2%,年均分别增长4.3%、2.7%和6.8%。
内部行业结构渐优。 坚持“稳粮、减蔗、控蕉、增菜、扩花、优鱼、调牧”的发展思路,推广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科技”的产业化模式,促进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全区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比例由2005年的46.9:0.5:17.9:32.2:2.5调整为2010年的49.2:0.1:13.5:34.0:3.2。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不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为农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全面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到2010年底, 机耕路主干道硬底化建设长度超过20公里, 标准化鱼塘整治竣工面积超过5万亩。现有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3个、省级示范区1个、市示范区6个,无公害认证农产品91个。2007年出台了《广州市番禺区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专项实施细则》,同年我区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农业机械化示范区。至2010年对符合条件的购机农户补贴奖励超过1340万元,有效提高了种植业和渔业的生产力。2010年推广使用增氧机、投料机等水产养殖机械3275多台(套),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42.8万千瓦,渔业机械拥有量2.5万台;农业机耕面积达52.5万亩,其中水稻机耕面积3万亩;农作物机耕率达97%,水稻机收率达98%。
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 出台《番禺区农业企业贷款贴息的申报办法》,培育扶持具备竞争力强、发展潜力大的龙头企业。至2010年底,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7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2家,数量居全市各区(县级市)之首,有力推动了我区农业产业化进程。
“稳粮”成效显著。 重视土地的利用,对违法用地进行复耕复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定保持在10万亩左右。2006年至2010年各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分别达9.81万亩、9.90万亩、10.00万亩、10.03万亩和10.04万亩,粮食作物总产量分别达3.49万吨、3.57万吨、3.51万吨、3.50万吨和3.55万吨。
种养产品结构优化。 大力推广 高产、高质、高效农作物 ,有力保障了农业的稳步发展。 全区 蔬菜种植面积由2005年的34.77万亩调减至2010年的31.34万亩,年末水果面积由2005年的9.60万亩调减至2010年的 4.72 万亩,花卉种植面积由2005年的6.67万亩调增至2010年的 10.05 万亩。在渔业方面,全区水产品养殖面积由2005年11.40万亩调增至2010年的12.16万亩,2010年全区水产品产量21.30万吨,比2005年增长13.8%,年均增长2.6%。
三、引项目,促发展,工业经济加快转型升级
近年来,番禺区委、区政府重视产业结构的调整,更加注
 
发展方式转变, 大力实施“腾笼换鸟”战略,出台了《关于推进“腾笼换鸟”工作的意见》政策文件 ,通过引进 高新技术龙头企业,加快推进工业产业升级,沉着应对金融危机,牢牢把握后金融危机时代发展机遇,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势头。
产业升级成效卓著。 引进了 一大批高、新、精、尖的龙头项目和企业,如广州汽车自主品牌生产研发基地、中船大岗船舶配套基地、广日集团产业基地等项目,形成面积50平方公里的东北部高新技术产业带,集聚七大产业基地和园区 注3 ,面积30平方公里的(南部)新型装备工业带,集聚了六大产业基地和园区 注4 。随着重点项目的陆续落户、投产,番禺工业发展初步形成南北两大产业功能区共同驱动的发展格局。 2010 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791.15元,比2005年增长1.04倍,年均增长15.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672.84亿元,比2005年增长1.07倍,年均增长15.7%;其中:“三资”企业工业总产值1116.09亿元,比2005年增长85.9%,年均增长13.2%;内资企业产值556.76亿元,比2005年增长1.66倍,年均增长21.6%。
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大中型工业企业是我区工业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五年来全区大中型企业不断发展壮大。2010年全区大中型工业企业184户,比2005年增加23户;201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007.89亿元,比2005年增长97.7%,年均增长14.6%,户均年产值由2005年的3.03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5.48亿元。2010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273户,比2005年增加131户,实现产值1294.08亿元,比2005年增长1.24倍,年均增长17.5%。
科技兴业推动发展。 至2010年底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01家、企业技术研究开发中心90家。2010年实现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品产值537.47亿元,比2005年增长2.44倍,年均增长28.0 %,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由2005年20.2%提高到2010年的32.1%。2008年番禺区的锐丰、珠江灯光、朗晴、立白、博粤、秀珀、东松三雄等多家企业成为北京奥运会相关产品的供应商。2010年番禺区的广汽乘用车、裕丰钢铁、番禺电缆、锐丰、浩洋、珠江灯光、朗晴、秀珀、东松三雄等多家企业成为广州亚运会相关产品的供应商。
产业集聚效果明显。 调整工业园区规划,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加速产业集聚,发挥产业带动效应。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产值从2005年的151.95亿元,发展到2010年的315.40亿元,增长79.7%,年均增长12.4%;通用设备制造业产值从2005年的84.63亿元,发展到2010年的192.13亿元,增长1.28倍,年均增长17.9%;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值从2005年的51.36亿元,发展到2010年的126.83亿元,增长1.59倍,年均增长20.9%。
民营工业优势显现。 民营工业经济发展迅速,产品市场定位清晰准确,受金融危机影响相对较小,增长速度远高于全区平均水平,有力地拉动了我区工业的发展。2010年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38.38亿元,比2005年增长1.76倍,年均增长22.5%,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6.2%,比2005年提高6.2个百分点。全区私营、个体工业户从2005年的4409家,发展到2010年的14135家,五年间增加了10036家。
四、高标准、高投入,保经济发展后劲
2010 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达335.59亿元,比2005年增长93.2 %,年均增长14.1% 。“十一五”时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累计1137.13亿元。引进广州中船船舶钢构有限公司、广州华创动漫产业园、广州柴油机厂、广州机床厂和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等一批大型项目,投资额超134.77亿元;广日工业园7家企业同时投产,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电梯配套及关
 
  联产业生产基地;广汽自主品牌项目整车工厂、发动机工厂、试车跑道建成、投产;67个超亿元项目先后上马。南部的广州市重大装备制造基地(大岗)和东北部的番禺现代产业基地建设全面展开。重点投资项目有力拉动番禺投资的增长,增强了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五、扩内需,促消费,商旅经济蓬勃发展
广州“南拓”战略的深入推进,特别是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的成功举办,加速了番禺区城市化建设的进程。五年来,完成对钻汇珠宝采购中心、繁华路商圈、沙溪批发市场、新沙五金塑料城、沙溪国际酒店用品城、清河市场的升级改造,石基城市广场、大学城北亭广场、迎宾豪泰星级酒店用品城、吉盛伟邦建材馆、五湖四海水产品批发市场相继投入运营,全国最大的鞋业采购总站岭南鞋城、全国最大的生态主题酒店长隆旅游度假区新酒店、 五洲商业中心顺利建成使用, 华润万家、大润发、沃尔玛山姆会员店等知名连锁超市和亚运美食城等相继开张营业,广州国际商品展贸城项目已完成一期吹填工程,新天河城、奥园广场等一大批商业项目加速推进,辐射珠三角的番禺商圈日渐形成。
消费市场持续畅旺。 2006 年至2010年,各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89.88亿元、332.30亿元、415.47亿元、492.34亿元和628.40亿元,分别增长25.0%、23.0%、25.0%、18.5%和28.6%,年均增长24.0%。 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从2005年46.89亿元发展到2010年的115.77亿元,五年增长2.7倍,年均增长30.1%。2010年有亿元市场8个,比2005年增加5个,2010年销售收入超亿元批发零售企业有109家,比2005年增加84家。
 
旅游业持续火爆。 五年来,番禺区先后获得“中国县域旅游品牌百强县(区)”、“中国自驾车旅游品牌十大目的地提名奖”、“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区”、“中华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最佳目的地”、“国家精品旅游区”及“2010年最具国际影响力旅游城区”称号, 融“岭南文化、生态休闲、现代游乐 时尚购物”为一体的旅游产业迅速发展,新增一个4A级旅游景区(广东科学中心)和4A级景区宝墨园 的“姐妹园 ”南粤苑。目前全区拥有广州唯一5A级旅游景区 和三个4A级景区 。2006年至2010年,各年接待游客人数 771.08 万人次、1155.26万人次、 1208.57万人次、1373.72万人次和1567.37万人次,分别增长 26.2% 、35.5%、 4.6%、13.7%和14.1%,年均增长18.3%。 旅游总收入分别达到37.01亿元、52.14亿元、 56.76亿元、65.15亿元和76.03亿元,分别增长 26.9% 、33.6%、 8.9%、14.8%和16.7%,年均增长19.8%
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 五年来,共新增公路188公里、大小桥梁16座。2010年客运量2.27亿人次,比2005年增长41.2%,年均增长7.1%,客运周转量为25.56亿人公里,比2005年增长15.1%,年均增长2.9%;货运量0.32亿吨,比2005年增长94.8%,年均增长14.3%,货运周转量14.37亿吨公里,比2005年增长65.6%,年均增长10.6%。随着武广高铁广州南站的投入使用,番禺交通运输流通业必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六、优结构,御危机,外贸实现恢复性增长
成功抵御金融危机。 国际金融危机前,我区外贸出口一直保持稳健增长态势。2006年、2007年外贸出口总值分别为70.91亿美元和82.81亿美元,分别增长18.0%和16.8%。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放缓,出口总值90.82亿美元,增长9.7%。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继续扩散蔓延,外部需求持续疲软,区委区政府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想方设法开拓国际市场,出台《关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若干措施》,制定《番禺区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出口信贷专项资金实施细则》,并抓住“广交会”召开的有利契机,引导企业开拓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一系列措施有效遏止出口下滑态势,2009年外贸出口总值71.78亿美元,同比下降 15.4% ,到2010年外贸 出口总值89.2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1%,外贸出口总值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
贸易结构继续优化。 2006 年至2010年,各年一般贸易进口总值占进口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4.50%、20.22%、23.06%、27.73%和32.20%;一般贸易出口总值占出口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0.21%、22.62%、23.40%、24.99%和24.99%,一般贸易进口总值和出口总值所占比重均呈逐年增大趋势,进出口贸易结构逐步优化。
开辟新市场成效卓著。 近年来,随着与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 贸易摩擦加剧,全区外贸企业加紧开辟国外市场。2007年出口到 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地区商品总值分别增长69.6%、60.5%和42.7%。2008年 出口到 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地区商品总值分别增长12.5%、55.3%和24.6%。2009年,出口到北美洲其他地区(不含美国)和东盟地区商品总值仍分别增长2.0%和16.6%。2010年,出口到拉丁美洲和非洲地区商品总值分别增长46.3%和38.0%。
七、重民生,尊民意,各项社会事业和谐推进
认真贯彻落实市“惠民66条”和“补充17条”及区“新二十八条”和“富裕和谐33条”,并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平安和谐社区建设的意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行办法》、《城乡特困人员医疗救助暂行办法》、《关于推进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项工程的工作方案》、《番禺区关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化改革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番禺区接受义务教育暂行办法》、《番禺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意见》等多项惠民利民措施文件,注重民生,尊重民意。从城市规划、省市区重点项目的建设,到居家垃圾处理等事项,通过多种渠道充分咨询、征询、倾听民众的意见,做到政府决策公开透明,政府决策有民参与,政府决策尊重民意,政府决策深得民心,社会发展更加和谐。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 2010年末参加基本社会养老保险人数47.54万人,比2005年增长38.5%,年均增长6.7%。五年来养老金发放率均为100%;2010年末登记失业人数124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0.7%,维持在较低水平;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51.92万人,比2005年增长37.0%。2008年新推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2010年末参保人数达9.48万人,比2008年增长7.8%。
新农村建设成果喜人。 “双百共建文明村”活动深入开展,2006年至2010年区财政累计投入14706万元,并有效带动各镇(街)、村集体和社会各界投资。全区共有206条村获得省、市卫生村称号、220条村获计划生育合格村称号,全区卫生村率、计划生育合格村率分别为83.4%和89.1%。2010年底,全区已有245条村已实施通过股份章程的股权固化工作,占总数的99.2%;18388名户口未迁出本村的出嫁女已落实待遇,占出嫁女总数的98.2%
教育事业加快发展。 2010年投入教育经费达19.69亿元,比2005年增长52.8%, “十一五”期间共投入 教育经费达73.09亿元。从2008年起, 全区 公办学校小学和初中 学生全部享受免费义务教育。 全区现有幼儿园328所,在园幼儿6.75万人,普通小学165所,在校学生12.86万人,普通中学64所,在校学生8.79万人。全区10个镇均被评为省教育强镇,5个镇通过省教育强镇复评验收。2006年至2010年各年中考平均分、高考 上线人数、高考高分段考生人数及上重点本科率等指标均居广州市12区(市)前列。 其中,2010全区报考普通高考人数9279人,普通高校上线人数8213人,上线率达88.5 %;录取总人数8432人,录取率达85.7%。
文化番禺建设卓有成效。 倾力打造星海文化品牌,成功举办第六届星海艺术节、首届、第二届星海国际合唱节和第七届中国民间艺术节。已建成340间农家书屋、333间农家网园。至2010年底, 全区有3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个省级、33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全区共有23个镇级以上文化广场,总面积35.1万平方米;镇街文化站19个,其中省特级文化站9个,省一、二级文化站6个。
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发展。 完善“番禺模式”的新型城乡合作医疗,2010年全区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达99.99%,覆盖率100%。2010年末全区卫生机构床位6024张,比2005年增加1386张,年均增加约277张;卫生人员10994人,比2005年增加2473人,年均增加约495人。开展了白内障“复明工程”和“视觉第一、番禺光明行”活动,至2010年底共为1622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出台了《番禺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已建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0间、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11间。我区共有3个国家创建的卫生镇、4个省创建的卫生镇。
体育事业屡创佳绩。 加大对体育事业的投入,兴建了大量公共体育设施,群众性体育运动和竞技性体育运动齐头并进,为国家输送了一批又一批各类体育项目优秀人才。2010年, 番禺籍运动员参加国际比赛获金牌4块、银牌3块、铜牌1块;全国比赛获金牌18块、银牌6块、铜牌7块;省比赛获金牌35块、银牌19块、铜牌17块;市比赛获金牌153块、银牌98块、铜牌86块。2008年,番禺籍举重名将陈燮霞 摘得中国奥运代表团首枚金牌,同时也打破了挺举和总成绩两项奥运会记录; 番禺籍运动员在第16届广州亚运会上喜获金牌2块、银牌2块、铜牌1块, 为家乡、为国家争得了荣誉。
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据番禺区城镇居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6元,比2005年增长55.8%,年均增长9.3%,年末城镇居民每百户家庭拥有彩电178台、空调器260台、家用电冰箱105台、家用洗衣机105台、家用电脑109台、移动电话247部、摩托车96辆、汽车23辆、组合音响64套。据番禺区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4905元,比2005年增长70.1%,年均增长11.2%,年末农村居民每百户家庭拥有彩电148台、空调器144台、家用电冰箱99台、家用洗衣机99台、家用电脑82台、摩托车129辆、汽车12辆、淋浴热水器116台、固定电话机124部、移动电话247部。 2010 年番禺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54.42亿元,比2005年增长91.5%,年均增长13.9%。
五年来,番禺区委、区政府坚持科学发展统领全局,调结构、促转型,全区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社会事业取得了新突破。春华秋实新番禺,正是扬帆起航时。展望未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信番禺人民正朝着“十二五”规划扬帆起航,番禺经济社会发展将取得更大成就,番禺人民生活将更加美满幸福!番禺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注:
1 、本文所列2010年数据是初步统计数。 番禺区生产总值、各产业的产值、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则按可比价格计算。各项增、降比例,除注明外均与上年比较。
2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折算成美元,按2010年平均汇率计算。
3、番禺现代信息产业总部基地、数字和数字电视产学研孵化基地、广州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番禺园区、广州汽车自主品牌生产研发基地、清华科技园广州创新基地、广日集团产业基地、星力动漫游戏产业园。
4、广州大型装备制造产业园、番禺数控机床产业园、中船大岗船舶配套基地、万州工业园、顺德工业集聚区、新涌工业集聚区。
 
 
 
 

2006年至2010年番禺区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指标名称

计量单位

2006

增长%

2007

增长%

2008

增长%

2009

增长%

2010

增长%

番禺区生产总值

亿元

553.37

13.5

661.30

13.8

782.88

14.0

880.58

12.5

1051.06

15.5

人均GDP

38434

10.9

44807

11.0

52019

11.8

57935

11.4

68570

14.6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亿元

31.34

-4.6

37.20

18.7

43.88

18.0

50.92

16.0

63.17

24.1

财政一般预算支出

亿元

46.95

8.8

53.26

13.4

60.75

14.1

64.13

5.6

78.36

22.2

农业总产值

亿元

47.58

6.2

55.55

4.1

64.72

5.1

66.17

5.3

75.32

5.1

工业总产值

亿元

1047.46

13.8

1208.20

14.5

1411.52

14.5

1487.93

10.0

1791.15

24.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

亿元

157.29

-9.5

180.51

14.8

205.77

14.0

257.97

25.4

335.59

30.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289.88

25.0

332.30

23.0

415.47

25.0

492.34

18.5

628.40

28.6

全社会用电量

亿度

64.61

9.4

66.47

2.9

73.17

10.1

72.46

-1.0

83.15

10.4

工业用电量

亿度

35.90

10.1

46.42

29.3

48.51

4.5

47.06

-5.2

53.33

13.3

汽车拥有量

万辆

11.49

20.3

13.24

15.2

15.23

15.0

17.73

16.5

21.88

23.4

摩托车拥有量

万辆

28.12

-10.5

25.50

-9.3

23.25

-8.8

20.85

-10.3

17.15

-17.7

实际利用外资

亿美元

2.81

5.0

3.10

10.3

3.17

3.3

3.34

5.2

3.58

7.4

外贸出口总额

亿美元

70.91

18.0

82.81

16.8

90.82

9.7

71.78

-15.4

89.26

24.1

金融机构存款余额

亿元

956.36

11.8

1084.27

13.4

1218.02

12.3

1443.55

19.4

1638.45

13.5

金融机构贷款余额

亿元

427.37

16.1

539.97

25.8

536.91

-0.6

737.03

37.1

984.18

33.5

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

万人

8.35

5.9

8.58

2.8

8.89

3.5

8.76

-1.5

8.79

0.4

普通小学在校学生数

万人

12.57

0.4

12.84

2.2

12.98

1.1

12.88

-0.7

12.86

-0.2

旅游总人数

万人次

771.08

26.2

1155.26

35.5

1208.57

4.6

1373.72

13.7

1567.37

14.1

旅游总收入

亿元

37.01

26.9

52.14

33.6

56.76

8.9

65.15

14.8

76.03

16.7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9243

6.2

20448

6.3

23108

13.0

25432

10.1

28226

11.0

农民人均纯收入

9476

8.3

9992

6.0

11070

14.2

12988

13.0

14905

14.8

注:12010年数据为初步数据,人均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

2、税收总额包括国税和地税,国税收入为区国税局征收的国内税收收入和免抵调增值税收入。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穗好办
  • 扫一扫
    添加
    “穗好办”
    小程序
手机版
智能问答
微信
  • 番禺政府网
    关注 · 微信
机构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