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注重发展质量,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据初步统计,2006年番禺区生产总值546.94亿元,增长12.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06亿元,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270.03亿元,增长10.1%;第三产业增加值246.85亿元,增长16.2%。在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238.17亿元,增长13.9%。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5.67:50.55:43.78调整为5.50:49.37:45.13。人均生产总值为58235元(按平均户籍人口计算),合7304美元(按1美元折7.9735元人民币汇率计算)。
图一
各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至2006年底,全区工商注册登记个体、私营企业5.62万户,从业人员21.70万人,注册资金125.96亿元,分别增长13.5%、18.9%和10.0%。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年末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人数37.44万人,增长9.0%,养老金发放率达100%;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9058人,减少21.5%;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0%,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维持在较低水平;全年安置失业人员6547人,失业人员就业率74.0%,提高3.0个百分点;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40.75万人,增长7.6%;年末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达55.74万人,覆盖率达93.2%,较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
二、农业
农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平稳发展。通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机械化、标准化和现代化,传统型农业逐步向现代都市型农业转变。2006年,番禺区农业总产值53.78亿元,增长6.2%。其中,种植业产值25.55亿元,增长3.7%;畜牧业产值8.96亿元,下降0.8%;渔业产值17.32亿元,增长 11.3%。
图二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0.53万亩,下降9.4%;甘蔗种植面积4.09万亩,增长20.3%;蔬菜种植面积33.69万亩,下降3.1%;水果种植面积8.01万亩,下降16.5%;花卉种植面积8.25万亩,增长23.7%。
全年粮食产量4.21万吨,下降12.0%;甘蔗产量33.62万吨,增长22.5%;蔬菜产量51.30万吨,下降5.2%;水果产量16.68万吨,下降2.6%。
全年肉类总产量6.22万吨,增长0.5%;生猪出栏量 36.98万头,增长5.7%;牛奶产量0.35万吨,下降2.4%;水产品总产量20.23万吨,增长8.1%。
表一 番禺主要农作物面积、产量
|
指标名称
|
2006年
|
比上年增长%
|
面积(亩)
|
总产(吨)
|
面积
|
总产
|
农作物播种面积
|
567197
|
|
0.2
|
|
一、粮食作物
|
105273
|
42053
|
-9.4
|
-12.0
|
其中:稻谷
|
87226
|
36152
|
-19.4
|
-20.4
|
1.早造
|
44021
|
18307
|
-18.4
|
-20.1
|
2.晚造
|
43205
|
17845
|
-20.4
|
-20.8
|
二、经济作物
|
124950
|
|
22.5
|
|
其中:糖蔗
|
951
|
7871
|
203.8
|
233.9
|
果蔗
|
39993
|
328283
|
18.6
|
20.7
|
花生
|
1168
|
217
|
-9.7
|
-11.1
|
三、其他作物
|
336974
|
|
-3.1
|
|
其中:蔬菜
|
336879
|
512995
|
-3.1
|
-5.2
|
另:水果
|
80118
|
166802
|
-16.5
|
-2.6
|
其中:香大蕉
|
66962
|
153345
|
-18.7
|
-3.4
|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平稳较快增长。2006年, 番禺区工业总产值1047.48亿元,增长13.4%。产销衔接状况良好,工业产品销售率98.8%,与上年基本持平。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907.71亿元,增长13.7%;其中:“三资”企业工业总产值653.12亿元,增长12.0%;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工业总产值36.70亿元,增长10.9%。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轻工业总产值497.22亿元,增长10.7%;重工业总产值410.49亿元,增长17.6%。全区全年工业总产值超80亿元的镇(街)有5个,超100亿元的镇有3个。
表二 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情况表
指标名称
|
产值(万元)
|
增长(%)
|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
9077073
|
13.7
|
1.按生产性质分
|
|
|
轻工业
|
4972177
|
10.7
|
重工业
|
4104896
|
17.6
|
2.按经济类型分
|
|
|
国有企业
|
15230
|
-30.2
|
集体企业
|
163965
|
9.7
|
股份合作企业
|
15462
|
11.1
|
股份企业
|
2180870
|
19.3
|
三资企业
|
6531171
|
12.0
|
其它企业
|
170375
|
25.9
|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服装产量23554万件,增长15.0%;皮鞋产量4997万双,增长3.6%;橡胶轮胎外胎562.47万条,增长20.3%;金属集装箱275.43万立方米,增长16.6%;摩托车34.75万辆,增长1.3倍;房间空气调节器297.13万台,增长2.9%;照相机340.30万台,增长70.9%。
表三 规模以上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
|
|
|
|
指 标 名 称
|
单位
|
产量
|
比上年增减%
|
1.发电量
|
万千瓦时
|
128706
|
-4.2
|
2.食用植物油
|
吨
|
4356
|
-26.6
|
3.糖果
|
吨
|
11555
|
35.8
|
4.布
|
万米
|
26056
|
11.2
|
5.印染布
|
万米
|
10368
|
3.1
|
6.服装
|
万件
|
23554
|
15.0
|
7.皮鞋
|
万双
|
4997
|
3.6
|
8.合成氨
|
吨
|
28686
|
1.6
|
9.橡胶轮胎外胎
|
万条
|
562.47
|
20.3
|
10.水泥
|
万吨
|
43.6
|
-35.8
|
11.砖
|
万块
|
1784
|
1.2
|
12.塑料制品
|
吨
|
84966
|
0.8
|
13.金属集装箱
|
万立方米
|
275.43
|
16.6
|
14.改装汽车
|
辆
|
34
|
-70.7
|
15.电力电缆
|
公里
|
54488
|
52.8
|
16.电线
|
公里
|
650733
|
19.0
|
17.成品钢材
|
万吨
|
89.60
|
16.1
|
18.变压器
|
万千伏安
|
203.95
|
-25.0
|
19.摩托车
|
万辆
|
34.75
|
129.5
|
20.电风扇
|
万台
|
137.09
|
-6.4
|
21.房间空气调节器
|
万台
|
297.13
|
2.9
|
22.照相机
|
万台
|
340.30
|
70.9
|
建筑业生产有所下降。全年完成建筑安装工程量122.69 亿元,下降10.5%。建筑业增加值31.85亿元,下降11.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下滑。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7.36亿元,下降9.4%。其中,基建投资61.60亿元,下降12.9%;更新改造投资29.79亿元,增长1.3倍;房地产开发投资63.12亿元,增长1.4%;其他投资2.85亿元,下降89.9%。在基建投资中,大学城投资22.09亿元,下降61.9%。
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制造业投资28.45亿元,增长19.7%;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投资9.56亿元,增长两倍;房地产业投资68.98亿元,增长5.6%;教育投资25.72亿元,下降57.3%;其他投资24.65亿元,增长16.1%。
全年房屋施工面积1006.93万平方米,下降17.6%;房屋竣工面积279.84万平方米,下降54.3%;商品房销售面积244.30万平方米,下降9.2%;商品房销售合同金额130.13亿元,增长9.7%。
生产和生活设施不断改善。全社会用电量64.60亿千瓦时,增长9.4%;工业用电35.90亿千瓦时,增长10.1%;生活用电量10.75亿千瓦时,增长13.8%。
五、国内贸易
2006年,番禺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9.88亿元,增长25.0%。其中,批发零售行业234.60亿元,增长24.4%;住宿和餐饮业55.28亿元,增长27.5%。全年实现商品销售总额434.84亿元,增长27.9%。其中,批发额200.24亿元,增长32.2%。
大型商贸项目不断进驻我区,各种业态商业共同发展,形成了多渠道、多层次的市场销售格局。全年商品销售总额超亿元企业有33家。城乡集市贸易市场商品丰富,成交额超亿元的大型集市贸易市场有5个。
六、对外经济
外贸进出口快速增长。2006年,海关进出口总额达116.80亿美元,增长17.6%。其中:进口总额45.89亿美元,增长17.1%;出口总额70.91亿美元,增长18.0%。一般贸易出口快速增长,出口结构优化。全年一般贸易出口额14.33亿美元,增长33.8%,占全区出口比重20.2%,较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全年对亚洲、美洲、欧洲三地区出口额分别为32.31亿美元、26.11亿美元和10.90亿美元,分别增长9.3%、21.5%和41.0%。
全年新签三资企业项目达156个,下降26.4%,合同利用外资2.65亿美元,下降9.8%,实际利用外资2.81亿美元,增长5.0%。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年末机动车拥有量39.88万辆,下降3.2%。其中,汽车11.49万辆,增长18.4%;摩托车28.12万辆,下降10.5%。私人拥有机动车37.35万辆,下降4.0%,其中,汽车9.28万辆,增长21.2%。全社会货运周转量8.74亿吨公里,增长10.9%;客运周转量24.69亿人公里,增长12.0%。
邮电通讯业务发展较快,现代化通讯工具进一步普及。年末电话机数63.60万部,增长1.0%;电话交换机容量64.20万门,增长0.7%;市话实占交换机总容量53.52万门, 增长6.2%;程控电话普及率67.11部/百人,与上年基本持平;小灵通用户19.10万户,增长19.6%;因特网用户15.71万户,增长47.7%。
旅游业快速发展。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达771.08万人次,同比增长26.2%,实现旅游总收入37.01亿元,增长26.9%。
八、财政、金融
全年地方预算财政收入31.34亿元,下降4.6%;地方财政支出46.95亿元,增长8.8%。
金融机构存款快速增长。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956.36亿元,比年初增长11.8%;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425.91亿元,比年初增长15.7%。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2006年政府注重对科技的投入,推动了科技事业的发展。全年科技三项费用10115万元,与上年基本持平。
科技创新步伐加快,科技服务支撑体系不断完善。全年开发重点科技项目5项,其中已投产应用3项。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1家,民营科技企业6家,企业技术研究开发中心15家。全年共鉴定科技成果6项,推广及应用科技成果18项;全区专利申请1423个,批准专利授权920个,分别增长13.4%和1.2%。
科技队伍不断壮大。年末已取得专业技术职称人数达39873人,其中,高级职称1711人,中级职称10986人,初级职称27176人。
教育事业有新的发展。全年投入教育经费10.08亿元。教育综合改造工程和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办学条件继续改善。2006年,全区共有幼儿园319所,在园幼儿5.05万人,增长5.2%。普通小学182所,在校学生12.57万人,增长0.4%。普通中学58所,在校学生8.35万人,增长5.9%;其中,高中2.71万人,增长7.0%,初中5.64万人,增长5.4%。年末教育强镇达9个,较上年增加2个,省市一级中小学校76所。
高等院校稳步发展,办学资源得到优化。2006年全区有普通高等院校1所(不含大学城),招收专科学生2676人,在校学生6952人,分别增长3.6%和2.1%。
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和特殊教育继续发展。2006年全区有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学校7所,在校学生8415人。成人中小学校8所,注册学生789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共 23个班。在校残疾学生833人。
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均达100%。全区报考普通高考人数8210人,增长8.7%。其中:普通高校上线人数6921人,上线率达84.3%;录取总人数6798人,录取率达82.8%,其中,本科生3122人,专科生3676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欣欣向荣。各种文化设施不断完善。现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间;公共图书馆1间,藏书42.50万册;博物馆1个。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100%,电视人口覆盖率100%。
医疗卫生事业有新的发展。全区共有各类卫生医疗机构497个,卫生部门医院17间;医疗病床4937张;各类专业卫生技术人员9143人,其中,执业医师(含助理)3087人,注册护士2880人。
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竞技体育再创佳绩。2006年,番禺籍运动员参加国际比赛获金牌7 块,银牌2块,铜牌3块;全国比赛获金牌55块、银牌23块、铜牌26块;省比赛获金牌56块、银牌37块、铜牌40块;市比赛获金牌115块,银牌87块、铜牌92块。
十一、环境保护
加大了环境保护工作的力度,城市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全区有监测站1 个,环境监测人员23人。全年总投资1020万元,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14个,加强了对2个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全区工业废水排放总量1401.19万吨,下降17.7%,排放达标率99.1%,下降0.2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21.71万吨,下降9.0%,综合利用率91.23%,上升2.39个百分点;机动车尾气首检达标率92.6%,上升1.4个百分点;区域环境噪声平均56.5分贝,上升0.6分贝,交通干线噪声平均68.7分贝,上升0.7分贝。
改善和整治城区环境卫生和交通秩序。2006年处理各类城管违法案件19.09万宗,清拆违章广告及窝棚面积达33.82万平方米,美化、净化了城区环境。
十二、人口与人民生活
年末全区户籍人口94.7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68万人,增长1.8%。全区出生人口9196人,人口出生率10.24‰,下降0.85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4.33‰,下降0.57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5.91‰,下降0.27个千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提高。2006年全区职工年平均工资24672元,增长6.2%。据我区120户城镇居民住户调查资料显示,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243元,增长6.2%;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9.70平方米;年末城镇居民每百户家庭拥有彩电182台、空调器224台、家用电冰箱103台、家用洗衣机107台、家用电脑87台、移动电话238部、摩托车123辆、汽车14辆、组合音响58套。据我区90户农村住户调查资料显示,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为9476元,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
47.73平方米
;年末农村居民每百户家庭拥有彩电141台、空调器117台、家用电冰箱98台、家用洗衣机91台、家用电脑53台、摩托车131辆、淋浴热水器112台、固定电话机116部、移动电话236部。年末城乡居民储蓄余额558.01亿元,比年初增长12.2%。
注:
1.本公报所列数据是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番禺区生产总值、各产业的产值、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则按可比价格计算。
3.人口数按公安部门户籍人口统计口径,未包外来人口。
4.公报中的各项增、降比例,除注明外均与上年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