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区残疾人庇护工场是残疾人职业赋能的重要平台,致力于通过庇护性就业训练帮助残疾人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2025年,工场以“搭建桥梁、精准对供、长效支持”为核心路径,通过构建多元化就业服务体系,推动残疾人平稳就业。
一是搭建桥梁,拓宽就业渠道。工场积极联动地方政府劳动部门、企业与社会资源,通过实地走访、需求调查、合作洽谈等方式,在残疾人展能庇护工场打造区级首个残疾人共建车间,为服务对象提供综合性强、实用性高的“自媒体运营直播基础”职业技能培训,充实就业里子,为就业赋能。
二是精准对供,实现无缝衔接。与企业合作建立残疾人帮扶性就业基地,通过资源链接为工场提供加工机器、模具及原材料等艾制品加工生产流水线作业,以精准对接配备企业用工需求。目前企业已安置工场12名残疾人就业,场内共8人参与生产线,产出艾条成品2780条、艾锤20个。多途径探索打破了庇护性就业的发展壁垒,让工场庇护性就业形式得到充实。
三是长效支持,优化三维体系。区残疾人庇护工场不断优化就业三维服务跟踪体系,精准靶向调查,在需求调查阶段深度剖析服务对象就业意向、家属支持意愿和企业用工标准;强化培训赋能,在培训赋能阶段开展岗前职业技能评估,掌握职业能力方向,定向赋能,提高人岗匹配率,把模拟实训产教化用到点上;优化跟踪服务,在跟踪服务阶段建立就业人员和企业的服务档案,加强就业人员、家属、企业的走访工作,确保就业跟踪服务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区残联)
继续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