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番禺区审计局持续释放经济责任审计的监督效能,逐步从“经济体检”向“综合体检”深化,从“查错纠弊”向“防未病、促治理”升级,成为护航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
一是锚定“政治属性”,把稳权力监督“方向盘”。通过审计领导干部任职期间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等情况,客观评价其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成效。以“权责一致”为原则,聚焦“三重一大”事项,厘清集体决策与个人履职边界,既防止“乱作为”的任性用权,也杜绝“不作为”的懒政怠政,推动形成“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的良性机制。通过揭示资金管理、资源配置中的违规违纪问题,形成强力震慑,促使领导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为党风廉政建设注入“审计动能”。
二是聚焦“关键作用”,激活治理效能“动力源”。以领导干部履职监督为核心支点,构建“监督精准化、预警前置化、服务长效化”的治理赋能体系。将重大政策落实、财政资金绩效、公共资源配置等关键领域纳入审计重点,运用“穿透式审计”全链条追溯经济决策轨迹,系统排查审批合规性、建设进度与运营成效等薄弱环节。既实现对权力运行的“健康体检”,又从体制机制层面剖析问题根源,推动完善治理规则、优化资源配置,将审计效能转化为治理体系升级的持续动力。
三是深化“贯通协同”,构建审计监督“新范式”。加强审计全过程与纪检监察、巡视巡察、组织人事等部门贯通协同,落实“三责同审”、审计移送反馈等制度,促进形成监督合力,有效提升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质效。强化审计成果运用,将审计结果作为干部考核评价、选拔任用、监督问责的重要依据,构建“精准发现问题-靶向督促纠偏-建立完善制度-提升治理效能”的闭环运行体系。通过强化制度约束与结果导向的双向驱动,既凸显审计监督的预警震慑作用,又激活以审促治的内生动力,推动监督权威性与治理长效性实现有机统一。
(区审计局)
继续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