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持续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改革,为国家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出我区贡献。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根据省、市有关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部署,制定了《番禺区区级政务服务大厅行政审批容缺容错受理办法》,首批梳理公布384个政务服务事项实施容缺容错受理,涉及27个部门800多份材料,推出有温度的便民服务。
一是申请材料“区分主次”,次要材料容许缺错。此次改革对每个事项申请材料的关键性和非关键性逐一研究,形成“不可缺”的主要材料目录和“可容缺”次要材料目录。在坚持主要材料必须齐全、办理事项符合法定受理条件的前提下,申请人自愿承诺后补次要材料,窗口先予受理并转后台开始审批。既确保审批服务的原则性,又体现主动服务的灵活性。疫情期间,该项制度的实施和应用,使广州市某电子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在办理增加经营范围及一照多址业务时实现即来即办,迅速转产超高速口罩生产线,最高日产140万片,为我区的防疫物资提供有力保障。
二是补交材料“方式多样”,力争群众少跑一次。容缺容错受理是“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深化和发展,此次改革除了群众自愿到窗口补交材料外,各部门根据业务实际推出其他多种补交材料的方式,如网上提交、出具结果时提交、现场勘验时提交、邮寄提交等,在不影响业务审批的前提下,力争群众少跑一次。
三是部门采取“承诺审批”,受理开始审批计时。实施容缺容错受理的最大意义就是非关键性材料即次要材料的欠缺或错误,不影响案件的受理和审批。前台窗口人员先予受理,当场一次性告知需要补正的材料、时限,并同时将材料流转至后台审批人员进行审查。后台审批人员依据申请人出具的《容缺容错受理承诺书》先行开展信任审批,申请人补正全部材料后,在承诺办结时限内及时出具办理结果。一改往日材料不齐全就不能办理的传统,在提升行政审批效率的同时,为企业群众节省时间成本。
四是大力构建“诚信政务”,改革更加便民利民。《国务院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33号)提出,对诚信典型和连续三年无不良信用记录的行政相对人,可根据实际情况实施“绿色通道”和“容缺受理”等便利服务措施。容缺容错受理以申请人的信用数据为基础,让守信者受益、失信者受限,推动“政务诚信”体系建设,有利于进一步推动简政放权和政府职能转变,营造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和营商环境。
(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