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我区体育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中发[2002]8号文精神,以建设文化大省、文化强市、体育强市和广州筹办2010年亚运会为契机,加强对体育工作的领导,全面实施我区全民健身计划第二期工程,加快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掀起更广泛更深入的全民健身高潮,提高群众身体素质;积极实施奥运争光计划和备战2007年广州市第十四届青少年运动会,努力培养更多的优秀体育人才和提升我区竞技体育水平;认真贯彻体育产业发展扶持政策,进一步培育和规范我区体育市场,为我区建设体育强区打下坚实基础,为建设文化强区作出应有的贡献。
2006年我区体育工作的设想如下:
(一)积极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二期工程》,掀起我区群众体育新高潮。
2006年我区群众体育工作要坚持为人民群众提供“亲民、利民、便民”服务的原则,突出学校体育、镇村体育、社区体育“三个重点”,开展体育“三下乡”活动(体育设施建设下乡、体育服务下乡、体育知识宣传下乡),加强我区群众体育三支队伍建设(各级专职群体工作队伍、国民体质监测队伍、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以区级大型体育赛事为龙头,精心组织,促进体育进社区、进乡镇、进家庭,从而掀起我区全民健身活动新高潮,提高我区体育人口比例和人民身体素质。
1、发挥区体育总会的作用和单项体育协会的积极性,每月举办一次区级体育赛事,如健美操赛、龙狮赛、外来工贺新春拔河赛、游泳赛、三棋赛、篮球赛、乒乓球赛、足球赛、网球赛、羽毛球赛、青少年毽球赛、越野长跑赛等。举办首届番禺区体育节,从而打造更多群众体育精品。争取承办1—2项国内或国际性的较大型的体育赛事,提升我区的体育氛围,增加我区的知名度,提高我区的影响力。
2、配合广州市全民健身活动,举办区全民健身宣传活动月,组织市桥地区万人长跑(或万人行)和健身气功展演活动。
3、积极组队参加广州市组织的群体赛事。如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广州定向越野赛、广州地区体育舞蹈邀请赛等。
4、加强传统项目学校的建设,对工作积极、成绩突出的学校给予器材、参赛经费等扶持。
5、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镇村、社区结合本身的特点,举办经常性的群众体育活动,以推动全区群众体育的广泛深入开展。
6、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工作。开展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全区社会体育指导员达每万人口15人以上。
7、筹建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和监测站。抓好区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和镇、街建立起监测站的建设,对我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区(村)进行抽样监测。
(二)结合创建体育强区和承担2010年亚运会赛事任务,加大我区公共体育设施规划建设力度。
1、 配合广州亚运会番禺场馆建设做好有关工作。
根据广州亚运会筹委会的安排,番禺将承担2010年亚运会足球、乒乓球、铁人三项的比赛,以及提供田径项目训练场地等任务。
亚运会番禺场馆建设项目具体是:
(1) 足球比赛项目安排在番禺英东体育场,实施维修改造,并计划在市桥西区结合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兴建足球训练基地。
(2) 乒乓球比赛项目安排在番禺英东体育馆,实施维修改造;增建“番禺乒乓球辅助训练馆”(即番禺体育大厦),解决亚运会乒乓球项目比赛场地和训练场地的不足,使英东体育馆、英东体育场大型活动的停车配套和交通疏散得到到解决。同时,也使中心城区增加近1万多平米的乒乓球、保龄球、桌球、羽毛球和网球等公众性全民健身设施项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心城区公共体育设施的不足,特别填补了中心城区标准室内网球场的空白。
(3) 亚运会铁人三项赛场安排在大夫山森林公园,使大夫山森林公园与休闲体育有机结合,形成山水旅游、体育休闲景观带,既满足铁人三项比赛任务,又能增添番禺体育休闲旅游项目,改善中心城区的环境。
2、调动各级兴建公共体育设施的积极性,加快镇、村、社区体育设施建设步伐。根据区政府制订的《番禺区政府对区内大型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扶持补贴标准》和《番禺区镇(街)、村、社区非大型性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扶持补贴办法》,2006年,我区拟从区财政和体育彩票公益金中继续划出一定的专项资金对各级兴建公共体育设施实行扶持补贴,各镇、街对村级和社区的体育设施也要实施扶持补贴办法。根据创建体育强区的指标要求,至2010年人均公共体育用地面积要达到0.8平方米以上,同时,场地设施建设镇级要按“一个体育中心”(体育场、游泳池、体育馆、千人座位以上的灯光球场四大项要有两项)和“一个全民健身广场”(2万平方米面积以上);街道要按“一个全民健身广场”和一些室内体育设施;村委会要按“三个一”工程(即一个灯光球场结合羽毛球场、一条健身路径、一间体育活动室);社区要按两处以上的健身场地设施和一间体育活动室的要求来规划建设。
(三)加强竞技体育的软硬件建设,确保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竞技体育是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和外在形象,是为国为民争光的大事。为确保我区竞技体育在广州市乃至广东省各区(县市)的前列位置,必须加强备战市运会、组建培训网络、选材培训、输送深造和建设新体校等软、硬件工作。
一是积极备战广州市青少年运动会。广州市第十四届青少年运动会定于2007年举行,我区备战2007年市运会的各项工作要密锣紧鼓地进行。我们要作好组团参加广州第十四届青少年运动会的方案,确定参赛项目和排出阵容。2006年,要继续抓好运动员的选才培训工作。要抓好体校新增的蹦床、跆拳道、划船等项目的训练工作,建设好新设在大夫山的体校划船、赛艇训练基地,力争这些新增项目取得突破,取得好成绩。要加强竞技训练网点的建设,扩大学校业余训练运动队,在资金上对训练网点给予支持和技术上给予指导。并要组织好运动队参加市运会前的资格赛和带分赛。
二是按照“设施现代化,学训一体化”的要求,提升我区业余体校的办学规格和办学水平。要以区体校被命名为“国家奥林匹克后备人才基地”为契机,抓好体校的软硬件建设,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全面提高教学成绩;使其教学、训练、管理更科学,办成全国一流的区(县、市)级体校。与沙湾镇合建番禺中等体育运动学校(沙湾镇体育中心)的首期工程要在2006年8月底前完成并启用。
三是抓好向上级输送和培养优秀运动员工作,使我区运动员在国家队、省队、八一队和省、市体院(校)保持一定数量,确保我区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四)进一步培育和规范体育市场,发展体育产业。
规范和培养体育市场是促进体育市场健康发展的需要,是体育产业化的必要过程,体育部门和有关部门都要积极做好管理工作和服务工作。
1、积极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广州市体育竞赛表演市场管理办法》等体育产业经营的法规规章,让体育法律法规规章深入人心,让体育市场参与者知法守规,从而维护体育市场秩序,保护举办人、运动员、裁判员和观众的合法权益。
2、要做好我区体育竞赛表演市场管理的有关工作,完善体育总会责任审批和体育局备案的工作程序;配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做好体育经营场所的监督、检查工作,规范经营行为。
3、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体育经营服务单位的卫生、设施、安全等检查工作;举办1-2期游泳救生员学习班。
4、抓好体育彩票销售的管理工作,积极推广体彩新玩法,让更多市民参与体彩的竞猜活动。使我区的体育彩票销售保持在全省各县(区、市)的前列,为发展我区体育事业筹集更多资金。
5、认真抓好公共体育场馆的经营服务,提高公共体育设施的利用率,提高两个效益。
(五)加强对体育工作领导,做好配套服务工作。
体育事业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关心、支持和配合,要充分调动社会各界支持体育事业发展的积极性。
1、加强对体育工作领导,各级政府要加大对体育事业的投入。
2、 发挥有关职能部门和工、青、妇组织作用,为我区体育事业发展提供和创造有利条件。使全区干部职工、妇女、青少年在体育事业的发展和全民健身活动中充当主力军。
3、 抓好体育宣传工作。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电台等媒体宣传体育工作,继续与番禺日报社合办番禺报《体育专版》,要抓好体育通讯员队伍建设。
4、为基层体育工作提供良好服务,进一步推动基层体育工作的开展。
5、配合上级做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为体育事业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促进各项事业发展。
建设文化强区、体育强区的任务光荣而艰巨,我们要发扬体育界的优良传统和“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精神,抓住发展机遇,扎实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建设文化强区、体育强区,建设和谐番禺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