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我区体育系统的全体干部职工在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及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有关文件精神指引下,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中发[2003]8号文),以建设体育强区为目标,以广州市筹办2010年亚运会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动力,统一思想、踏实工作,加快了番禺体育事业的发展。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一)、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牢固树立为民服务思想
根据上级部署,组织局系统全体党员有计划有步骤地扎实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了支持基层体育工作开展,对区内的特困村的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现状进行考察,并申请政府从体育彩票公益金中拨出49.1万元对9个特困村进行扶持帮助,使这些特困村建设了一批公共体育设施,为村民开展体育锻炼提供物质支持。
(二)、召开2005年番禺区体育工作会议
2005番禺区年体育工作暨表彰庆功大会4月26日在区行政会议中心101室召开,会上吴贵南局长对2004年体育工作进行总结,对2005年全区体育工作做了部署;万志成副区长就如何加速我区体育事业全面发展、加快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步伐、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高标准建设新体校等方面的工作提出了要求;区全民健身计划工作指导委员会还对2004年体育工作先进集体、先进单位、先进个人、优秀运动员、优秀教练员、先进业余培训网点及市级以上群体赛事获奖人员和集体进行了表彰。
(三)、制定体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明确发展方向
今年上半年,我局在区规划局编研中心的配合下,拟定了《广州市番禺区体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讨论稿)》。广泛征集各镇(街、区)、各战线、区残联、区总工会、团区委等有关部门的领导的修改意见,并举行了广州市番禺区体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专家研讨会,邀请广州市规划局、市体育局、区规划局、区国土局、区发改局的专家、领导参加研讨,有关领导和专家从城市规划建设、广州亚运会场馆建设、体育产业发展等多方面提出修改意见。经过基层讨论、专家论证和反复修改,广州市番禺区体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已定稿出版,进一步明确了我区体育事业的发展方向。
(四)、大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全民健身高潮迭起。
为了支持、配合全市群众体育工作的蓬勃开展和广州市申报全国文明城市的工作,我局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体育活动和举办综合性群体赛事,营造浓厚体育氛围。全区群众体育工作重点抓了以下六件大事:
1、把握舆论导向,营造良好氛围。为了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实施十周年,我局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提高市民参加群众体育活动热情:1月,组队参加了广州市四进社区的体育花会活动;6月,组织新造职业学校健美操队、石桥机关幼儿园武术队和三个游戏节目参加在广州市东山区中华广场举行的“广州市全民健身月活动启动仪式”;端午节期间,配合市政府组织新闻媒体对番禺民间龙舟活动进行系列采访报道;充分利用“一台两报”的宣传优势,在番禺日报上设置的“禺山体汛”、“体育人物”等专栏节目继续坚持向广大市民介绍番禺体育发展现状。
2、积极组队参加上级各类群体赛事。组织番禺中学篮球队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篮球比赛获得第二名;组队参加广州市第六届职运会取得7金、7银、10铜的好成绩;组队参加广州市第七届残运会获团体总分第一名;积极备战广州国际龙舟赛,组织11艘龙舟参赛,囊括男子短龙前4名,女子短龙第二、第三名,男子长龙第四、第五以及艳龙一等奖;组织500多名运动员参加了广东省首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暨2005年传统武术、龙狮、麒麟精英锦标赛,获得金牌14枚、银牌17枚、铜牌13枚,一等奖122个、二等奖86个、三等奖64个;组队参加2005年广州市传统武术锦标赛,获得一等奖8个、二等奖10个、三等奖30个;组织市桥街参加了广州市首届城市社区(街道)运动会的健骨操、游泳、大众广播体操、乒乓球四个项目比赛,其中健骨操获得一等奖,乒乓球获女子团体冠军、男子团体亚军;组织富丽小学参加广州市中小学生篮球锦标赛,取得了女子组冠军、男子组亚军的好成绩;还组队参加2005年广州市城乡足球锦标赛和广东省青少年象棋锦标赛并取得优异成绩。
3、举办各类群体赛事,掀起全民健身高潮。成功举办各类区级比赛,如广州市番禺区“富豪山庄杯”五人足球埠际赛、番禺区“同欣杯”健身路径比赛、番禺区第一届“农信社杯”足球甲级联赛等各类比赛;与区残联共同举办番禺区第四届残疾人运动会,共有24个代表团的652名运动员参加了田径、游泳等5个项目的比赛;承办各类上级赛事,塑造番禺健康新形象,如承办全国“启新高尔夫杯”象棋甲级联赛第16场广东对黑龙江的比赛、全国五人足球赛决赛、广州市“祈福杯”体育舞蹈锦标赛,7月,接连承办2005年“锐丰音响杯”广东省青少年(古典式)摔跤锦标赛和广东省“新视宝杯”青少年象棋锦标赛两项赛事,共有来自广州、珠海、东莞、佛山、肇庆等20多个地区600多名运动员参加这两项比赛。
4、发挥体育总会和单项协会作用,推动社会办体育热潮。区体育总会整合社会各界力量,举办了“锦绣生态园杯”五人足球、篮球、棋类一系列赛事,以及第三届区旅游行业运动会、区卫生系统田径运动会,区厂商会运动会等综合性运动会;区棋协以推广普及为手段,以全面提高棋艺水平为目标,全年培训各类学员3000人,并定期开展赛事交流活动;区乒乓球协会,立足于稳定的群众基础,举办了2005年番禺区书记镇长乒乓球赛、区第一届乒乓球俱乐部“光明印刷”联盟杯赛等赛事;区篮球协会组织了区篮协队与白云区篮球队的友谊赛、“番禺篮协杯”广东女篮对韩国WOORI银行女篮精英赛等多次活动,“锦成杯”第四届村级篮球赛在全区四个分赛场如期举行;新成立的区羽毛球协会,举办了番禺区“海拓杯”羽毛球赛。
5、开展体育业务培训,全面提高体育人才的专业素质。举办番禺区足球裁判员培训班,共有30多个学员参加培训,并通过了裁判员等级考试;举办番禺区游泳救生员培训班,共有44名学员参加培训,并全部通过考试;举办番禺区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二期,共培训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395人;举办了太极拳辅导员培训班,有40多名学员领取辅导员证书;与区610办公室联合举办健身气功辅导员培训班,镇、街及体育局系统共80人参加;举办各镇(街)、战线体育干部业务培训班,还专门组织他们前往南京观摩十运会比赛。
6、加强对镇(街)、机关、事企业单位开展群众体育活动进行指导,推动基层体育发展。(需向业务科搜集相关资料)
(五)、加强区业余体校建设,竞技体育迈上新台阶。
在上级的关心支持下,在全体教师教练共同努力下,区业余体校被命名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番禺竞技体育以此为动力,在过去的一年里,又取得较大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把握机遇,全面提升番禺体校办学水平。3月17日,省、市体育局领导、万志成副区长、冼桂华副主席出席了在番禺区少年儿童业余体校举行的《国家体育总局命名的“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挂牌仪式。申报“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获得成功,使番禺体校自上而下形成了“有责才有业,有为才有位,有绩才有利”的观念。在日常工作中,时时注重规范训练管理,提高办学水平,工作要点明晰,一方面健全管理制度和措施,教练员队伍建设和在训学员管理两不误;另一方面立足选材和输送工作,加强体教结合,完善业余训练网络。
2、番禺健儿名扬海内外,为国争光为家乡争光。2005年,番禺籍运动员参加国内国际赛事又取得辉煌成就。韩燕针获得世界杯赛艇赛的冠军;朱俊获得世界击剑锦标赛男子花剑团体第四名、亚洲击剑锦标赛花剑个人和团体双料冠军;周汉明获得世界击剑锦标赛男子佩剑团体第八名;韩志东获得亚洲水球锦标赛冠军;刘禹获得东亚运动会男子4X100米自由泳冠军。在南京举行的第十届全国运动会上,30名番禺籍运动员参加了13个大项的比赛,共获得30项次前八名,其中金牌5枚,银牌2枚,铜牌4枚。番禺的运动员为禺山大地争光,为家乡父老争气!
3、区政府关怀备至,新体校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由区政府投资3000多万元与沙湾镇共建的新体校建设工程进展顺利,区政府、区建设局、规划局等职能部门的领导对番禺区体育运动学校(沙湾体育中心)的建设工程十分重视,多次亲临现场进行检查、指导。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新校周边市政、田径场工程已按计划完成,土建项目于11月底动工,首期工程计划于明年9月竣工并投入使用。
(六)、抓管理、树形象,体育产业平稳发展。
近几年的发展,我区体育产业取得很大发展。今年,我区在体育产业发展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知难而上,提升体育彩票销售业绩。由于受到体育彩票信誉危机和地下私彩冲击,1-6月番禺地区的体育彩票销售量与2004年相比下降了47%。为了扭转体育彩票销售量日渐降低的局面,区体育彩票分中心在省、市体育彩票中心的指导下,开展一系列工作:在全区范围内的开展体育彩票销售规范性检查;对我区辖内的体育彩票销售机进行更新,提高销售效率;组织本区体育彩票销售网点工作人员参加业务学习;统一规范体育彩票销售网点标识;改建即开型体育彩票销售网点。通过抓管理、勤促销等一系列工作,树立起体育彩票的新形象,扭转了我区体育彩票的销售量逐渐下滑的势态,预计全年销售额达4600万元,为国家和地方筹集了体彩公益金 万元。
2、转变工作职能,加强对体育经营场监督检查。根据政府行政审批工作的新要求,区体育对体育经营场所不再进行审批发证,只实行监管,我局根据有关规定,认真履行职能:会同卫生、防疫、安全等部门对全区的游泳场所进行安全、卫生检查;为申报工商手续的体育经营性场所提供《体育市场经营意见书》;多次参与区娱乐场所综合治理联合行动,促进我区体育市场健康发展。
(七)、继续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公共体育设施建设
近年,我区的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一直保持着良好势头,区体育局认真贯彻执行《番禺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管理办法》和《番禺区镇(街)、村(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扶持补贴办法》等有关文件的精神,完成一大批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场地申报、检查、验收等一系列工作。今年,从彩票收益金中划拨的体育设施建设扶助资金达406万元,共建成区级全民健身广场1个,篮球场38个,羽毛球场37个,门球场1个,健身室7个(区级1个,社区级6个),全民健身路径29条,新建成的公共体育设施面积合计60,680平方米,比上年增长 %。
(八)、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等体育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力度还需加强。
2、城乡、镇街之间的群众体育发展水平不平衡,体育设施建设力度与社会经济发展仍存在一定差距;公共体育设施的管理和开发利用没有上新的水平。
3、区业余体校现有办学、训练条件较差;体校学生转学难、优秀退役运动员安置就业难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我区竞技体育的发展。
4、体育产业的发展缺乏政策扶持,各门类发展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