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2月20日
2005年是完成“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为实施“十一五”计划奠定基础的一年。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做好新阶段“三农”工作,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总目标,认真贯彻区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二十八”条,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供技术支撑,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提高执法与检验监测服务水平,加强行业指导与自身建设,合力构建和谐番禺。2005年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抓好水稻生产工作
2005年水稻种植面积15.4万亩,比去年增加0.7万亩,其中早造测产产量435公斤/亩,与去年持平,晚造测产产量405公斤/亩,比去年增加7公斤。一年来对水稻生产主要抓了如下几件工作:
1、水稻种植的品种100%优质化,品种以籼小占、(新)泰南占、青卢占、野丝占、番青占4号为主。
2、在石楼江鸥水闸建立测咸点,每年的10月份到来年的4月份,密切监测咸水动态,为我区春耕生产提出好的意见和措施,保证农业的安全生产。
3、召开各镇推广站长、植保员会议8次,及时做好病虫害发生情况汇报,并有重点的对其进行培训工作。本年发生的水稻病虫害主要有:稻纵卷叶螟中等发生,稻飞虱中等偏重发生,跗线螨、颖枯病偏轻发生,螟虫类偏轻发生,农田鼠害中等发生。重点抓好三个镇一站的8个测灯监测点,结合12个大田定点来监测水稻病虫害发生动态。全年发水稻病虫害预测预报7 期,印发资料350份。开展春、秋、冬三季全方位农田灭鼠活动,灭鼠前鼠迹指数为15.8,灭鼠后鼠迹指数为5.1,灭鼠效果为67.8%。
4、做好水稻创“三高”活动工作。及时对各镇的水稻进行测产,做好水稻创“三高”的统计工作,并汇同农业局生产科的同志到各镇进行水稻创“三高”验收检查。
二、甘蔗生产工作
2005年我区糖果蔗种植面积5.1万亩,比去年减少0.7万亩,其中糖蔗1.6万亩,果蔗3.5万亩;甘蔗预测产量是:糖蔗 7.4吨/亩,果蔗7.9吨/亩。今年甘蔗发生的病虫害主要有:甘蔗螟虫中等偏重发生,赤条病、鞘腐病中等发生,蔗龟中等发生,蚜虫中等发生。根据8个测灯点和3个大田点监测的相关数据,本年发出甘蔗病虫预测预报5期,印发资料250份。
三、切实抓好植物检疫和危险性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1、香蕉“黄叶病”防控工作:
根据香蕉“黄叶病”的发生特点,召开了番禺区香蕉“黄叶病”综合防治研讨会,建议发病率较高的蕉园改种其他作物进行轮作,发病率较低的蕉园以农户自愿的形式补种香蕉耐(抗)黄叶病品种“穗选”,并免费提供给农户试种。“穗选”品种是由番禺区种子公司经多年研究选育出的耐(抗)香蕉“黄叶病”新品系,2005年11月由广东省科技厅委托省教育厅,在广州市番禺区主持召开由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市番禺区种子公司、东莞市香蕉蔬菜研究所组织的专家组对该品种进行了成果鉴定,并一致认为该技术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全区共种植该品种112111株,即934亩。除补种“穗选”外,还在全区结合开展香蕉“黄叶病”病株处理工作,以免病株到处堆放,导致该病的进一步扩散蔓延。
11月份,对全区进行了香蕉“黄叶病”普查工作,普查结果:香蕉“黄叶病”发病率化龙为42.1%,石楼为27.4%,大岗为25.4%,灵山为9.0%,钟村为8.8%,东涌为7%,榄核为5.5%,石基为6.2%,鱼窝头为4.6%,沙湾为3%。全区发病率为16%,有1593216株发病。
2、桔小实蝇防控工作:
根据石楼、东涌、化龙3个镇的4个监测点情况,在6月份开展了全区统一喷药防治以及统一诱杀的措施进行的防治,共发放灭扫利1600公斤,蜂哥捕器8000个,性诱剂16000支。到11月份为止,4个监测点共诱杀桔小实蝇成虫28663头,去年同期为83853头,比去年同期减少55190头。
3.香蕉烂根病的防控工作:
对全区生产红掌以及天南星科花卉的花卉场进行定期抽样检查。全年共普查抽样3次,均未发现香蕉烂根病。对科委基地和盛丰花场去年发生的疫情按有关处理方案进行处理,并进行密切的监测;为科委基地进行解封论证。
4、害蚁的防控工作:
在上级部门和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我区的害蚁疫情受到了很好的控制。害蚁疫情的防控工作分为3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用灌巢法,共发放高效氯青菊酯262325公斤,吡虫啉250公斤,出动18000人次进行扑杀;第二阶段用毒饵法诱杀,共发放毒饵灭蚁兵1250公斤,出动7000人次进行扑杀;第三阶段继续用毒饵法诱杀,共发放红蚁净粉剂9000公斤,水剂6000公斤。根据每个阶段的要求不同,召开了6次培训班,参加人次达720人次。经过三个阶段的扑杀,我区的害蚁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防治效果达89%。
5、突发性蝗虫的监测和防治工作:
6月10日接到南村镇(江南村)上报,发生蝗虫为害,后继续接到榄核镇13条村、石楼镇3条村、灵山镇4条村、石基镇1条村、沙湾镇2条村、化龙镇5条村、东涌镇10条村、鱼窝头镇8条村,一共9个镇47条村发生为害。全区发生为害总面积:竹树152.95公里,橡草903亩。一般虫口密度达100头/平方米,严重的达200头/平方米。为害以竹树、橡草为主,也有少量为害附近的甘蔗类、玉米、花卉等。
接到疫情发生情况后,及时上报广州市植保总站,根据发生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类指导防治。组织购买喷虫机械、农药和人力,先后对上述地点的蝗虫实施扑杀行动。这次扑杀时间由6月12日-7月22日共40天,进行施药防治,共出动16台远程机动喷雾机以及出动灭蝗人员818人次。
四、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
对全区6个镇,14条村,14户户示范户开展科技入户工程活动。在每条示范村建立科普宣传栏,根据该村的种植特点为农户提供相关的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以及新品种的情况。为示范户免费提供新的蔬菜品种、水稻品种以及新型的低毒高效的生物农药和生物有机肥使用,以有影响力的示范户带动周边的农户。在每条示范村举办至少1期的培训班,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全年共举办培训班15期,参加人数达750人次,派发资料达2000份。
在沙湾建立玉米种植示范基地20亩。在全区推广玉米新品种广甜2号和广糯1号,为农户提供玉米种子220公斤,其中广甜2号150 公斤,即100亩,广糯1号70公斤,即35亩,受到广大农户的欢迎。
积极推广种植耐抗环斑花叶病番木瓜品种“穗优”、“穗黄”系列。该品系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番禺区种子公司多年努力成功选育出的组培品种,2004年12月广州市番禺区科技局组织了专家组对该品系进行鉴定,专家组认为,该新品种选育、组培技术及配套栽培技术对目前我省的番木瓜产业有明显创新意义,其总体技术水平国内领先。2005年12月经广州市种子总站组织专家组对其区试进行了鉴定,得到了专家组一致赞誉,并认定“穗黄”、“穗优2-80”两品种为优。因此,2005年建立了多个示范点进行技术推广与培训,推广面积1300亩,15万株苗。根据示范点的信息反馈,该品系的产品供不应求,售价可观,其发展潜力还有很大的空间,是我区高经济效益的农产品的又一个亮点。
五、土肥工作
在全区推广水稻配方施肥。11月份在全区13个镇18个水稻种植点取土壤监测,为明年的春耕做好准备。并根据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的项目成果进行果蔬因土配方施肥。坚持对2005年的土壤地力监测进行取样,共取样点20个。
六、切实做好农政执法工作
(一) 依法行政,认真宣传贯彻实施国家的法律法规。
1、认真贯彻和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2004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实施后,对本单位涉及行政许可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了认真清理,对行政许可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了小结,对实施行政许可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如农药、肥料、种子证照年审)进行了层级反映、沟通。
2、加强宣传学习培训。2005年与广州市农业环境与植物保护总站分别在大岗、灵山、万顷沙、东涌等镇连续举办了五期安全使用农药学习班,培训对象是全区各镇农药、肥料、种子经营负责人以及农业专业大户,培训人数500多人,派发学习资料1500多份。
(二) 健全执法设备,加大执法力度,进一步净化农资市场。
1、农药、肥料销售市场的执法管理。全年共开展执法检查61次,出动执法人员384人次,检查店档269间次,依法查处劣质肥料33吨,依法查处农药1632.4公斤(其中假冒农药1591.2公斤、高毒高残留“甲胺膦”农药27.4公斤、“毒鼠强”等鼠药13.8公斤);依法销毁假冒、劣质农药9.27吨,有效地遏制不法经营行为。
继去年底进行农药产品质量普查后,今年重点对区内各镇农药(肥料)经营店档进行抽检,抽检了杀虫剂、杀菌剂两类共658个农药品种,网上查核平均合格率为51.6%;肥料抽样送检11个产品,其中合格有4个,合格率36%。
2、种子、种苗方面。全年共开展执法检查11次,出动执法人员62人次,检查种子、种苗经营店(场)115间次,检查中发现较突出问题是大多数种子经营店将包装种子拆散销售、种子包装标识不规范等。今年种子市场的监管列为红盾护农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下一阶段重点按照《广东省农作物种子条例》的规定去规范种子经营行为,对不按规定经营种子的限期整改,对不符合经营要求的不予以继续经营。
(三) 认真做好农药、肥料、种子、种苗以及农业环保等投诉调查处理工作。
全年共接到来自各镇的电话、来信、来访36宗,调查立案的31宗,结案30宗,结案率97%。投诉内容主要是水浸农作物、农作物受废气废水粉尘污染、农田污染等,其中水浸农作物投诉20宗,结案19宗,结案率95%,涉及面积1700多亩,评估经济损失约140万元;废气废水粉尘污染投诉9宗,结案9宗,结案率100%,涉及面积390亩,评估经济损失约4万元;种苗质量纠纷2宗,结案2宗,结案率100%,涉及种苗2.5万棵,种植面积200多亩,评估经济损失约9万元。全年共开展信访工作调查37次,涉及农田面积2300多亩,评估经济损失约160万元。
七、我区花卉生产工作
(一)配合政府做好花卉工作
1、根据我区当前花卉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制约因素;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重点、发展目标,草拟了2份花卉工作文件。分别是:番禺区花卉产业发展规划构思2005-2010;番禺区花卉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为政府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制定产业扶持、优惠政策提供了大量数据材料。
2、6月22日广州地区受特大暴雨响影,我区大部分农田受浸,根据区内花卉企业的受浸情况,迅速向区农业局反映,并拟定灾后花卉生产管理措施,及时发送到我区的各镇、(街)推广站。23-25日会同广州市农业局、广州市花卉办、区农业局到大石、钟村、鱼窝头、石楼等镇及时了解灾情统计花卉损失。此次灾害主要是大石镇、钟村镇、鱼锅头、石楼镇较严重,全区花卉受灾面积7632亩,造成经济损失120万元。
(二)技术培训
1、2005年4月28日上午,组织了大石、钟村、鱼窝头、化龙、石楼镇的花卉企业财务主管共26人,参加了由广州市花卉办、广州市地税局、国税局在广州市花卉博园内联合举办了税务知识讲座。使与会代表清晰了解税务知识,增强了依法纳税意识。
2、2005年6月13日组织了我区各镇花卉企业和花卉大户60多人参加了由广州市花卉办公室举办的观赏花卉专题技术讲座。讲座邀请了美国园艺专家郎咸白博士作专题演讲。结合广州地区观赏植物生产布局状况及生产上急待解决的技术问题,系统介绍了世界观赏植物概况、发展动态;观叶植物栽培技术(包含基质、水、肥、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世界先进国家、地区的做法;重点介绍了红掌、凤梨、竹芋类、棕榈科(散尾葵、棕竹)、龙血树类、天南星科等观叶植物的具体栽培技术。在化龙生产企业现场参观讲解、答疑。
(三)行业交流学习
由广州市花卉协会组织辖区的花卉主管,广州市花卉行业协会郭向阳会长,何剑秋副会长、秘书长带队,联同广州市农业局各处领导共13人,开展了9月28日—10月7日甘肃、清海、新疆3省西北考察;9月24日—29日“六博会”考察团,赴四川成都参观、学习。先后拜访了甘肃省花卉协会、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花卉办、新疆哈密地区农业局并进行了行业交流;重点考察甘肃临洮县大丽花生产基地(国家级大丽花繁育基地)、新兴公司、三易农业有限公司、“六博会”等,就大丽花的引种、繁育等问题与有关专家进行了交流并达成引种协议,通过这2次参观学习活动,为进一步学习了解西北地区、四川成都花卉生产、市场流通情况,扩大与同行的交流与合作,认清了不足及距离,扩宽了视野和思路。
(四)产业宣传
1、首届中国盆栽花卉交易会” 于2005年1月6日上午在广州花卉博览园开幕。这次“花交会”展出面积20000M2,分为A、B、C三个馆,设448个展位,共展出花卉品种近千种,国内外参展企业达300家,其中七成是广州地区以外的花卉企业,境外企业有10多家。四天的展期人流量达32.5万人次(其中专业观众3万多人次),花卉交易金额约8.38亿元,另外达成合作、订购意向1450多项。我们组织了化龙盛丰园艺;石楼绿之恋园艺;沙湾兰花协会;裕丰红掌基地;番禺科艺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番禺花花世界共6家企业参展。在这次交易会上充分展示番禺花卉产业的状况和生产技术水平,进一步加强我区花卉行业与国内外花卉园艺团体的技艺和信息的交流与协作,提高了番禺花卉产业的知名。
2、由广东省兰花协会主办,广州番禺区沙湾镇人民政府承办的广东省第四届(金沙湾杯)兰花博览会将于2005年1月28—30日在番禺区沙湾镇金沙湾花园隆重举行。此次博览会会集了全省各兰协送展的兰花、盆景2000多盆,品种20多个, 2天参观人数达2万多人,共设金奖30个、银奖60个、铜奖90个、栽培技术奖10个。通过此次活动达到以兰会友,增进同行的交流学习,展示了沙湾兰花的状况和生产技术水平,提升了沙湾兰花在全国的知名度。
3、第六届中国花卉博览会暨第四届中国花卉交易会于2005年9月28日在四川成都市温江隆重开幕。展览设主展馆、花博园、国色天乡、交易中心等四个部分,共展出了1000万盆奇花异草。此届花博会会期10天,总投资24.5亿元,共接待游客133万人次,成交额1.55亿。在大力协助省花协参展的同时,精心组织展品50盆共8个品种,并有3个展品获奖,分别是:箭羽粗肋草广州市番禺区化龙镇景兴花场--潘景文盆栽植物二等奖;羽叶蔓绿绒广州市番禺区化龙镇绿韵花场 --冯宇生获得盆栽植物二等奖;花叶绿箩广州市番禺区化龙镇盛丰园艺场--汤家杰获得盆栽植物优秀奖。
(五)示范区建设
1、经市农业产业化联席会议审定,并经市人民政府同意,公布了广州市50个农业龙头企业和20个都市农业示范区名单,其中有7个花卉企业和6个花卉生产示范区获此殊荣;荣获广州农业龙头企业称号的花卉企业有:广州市番禺化龙花卉研究中心、广州市番禺科艺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2、为了有力地推进广州花卉业发展规划,根据广州花卉业的特点,通过以点带面,推动花卉产业向标准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形成区域优势产业带,特制定“广州花卉五个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规划。其中:化龙盛丰园艺及绿之恋园艺观为叶植物示范区。
(六)创方品牌
2005年广州市农业局开展了名优农产品重新审核工作。根据《广州市名优农产品认定办法》,遵循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从产品的质量、市场、效益和发展等方面条件对重新申报的农产品进行综合审,审核出继续保留广州名优农产品称号的产品有83个,其中花卉产品有11个,番禺区有化龙绿萝--广州市番禺化龙花卉研究中心;沙湾企剑白墨兰花--番禺区沙湾镇兰花协会。
(七)新品种引进
在2005年我区引进新品种有:番禺区花卉研究中心的绿化苗木品种银华树、、银合欢、银桦、茶树花、红枫、玫瑰木,鲜切花品种非洲菊青心红、黑心橙、青心粉等;番禺科艺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金钻万绿绒、青平果;化龙花协的金边也门铁、金心也门铁、金铁、多仔春羽、大叶白掌。
(八)信息服务
为做好广大花卉企业、农户提供花卉信息咨询服务,抓好产前、产中、产后信息服务工作,今年建设了手机信息集群网平台,通过简短信息联同《广州花卉信息》内参资料发送、邮寄到各镇农办、花卉企业、农户,及时地提供政策、法规、技术、信息咨询及 “咸潮情况”等信息服务,引导花卉产业生产布局及开拓市场,减小生产的盲目性,实现我区花卉产业增效增收的目标。全年共计发送《广州花卉信息》907份,集群网花卉信息360人次。
八、明年工作重点
据我中心统计,我区与南沙区分区后,水稻面积约5万亩左右,糖果蔗面积3万多亩,花卉面积约5万亩。2006年工作重点主要有:
1、积极引进优良品种,引导、指导农民调整品种布局。将新品种、新技术带到田头,带到农民手中,引导农民种植高品质、高收入的经济作物。如冬季种植的板田菜心新品种、优良甜玉米品种、耐抗环斑花叶病番木瓜“穗优”、“穗黄”系列品种等,据信息反馈,这些品种在2005年都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入。2006年更加要加大推广力度,大力提高农民的种植的情绪,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2、加强有害生物的防控工作。一是香蕉“黄叶病”的防控工作。贯彻执行香蕉“黄叶病”病株处理方案,积极推广耐(抗)“黄叶病”“穗选”系列品种的种植,实行有效防控。二是害蚁的防控工作。2005年由于区委区领导重视,资金落实,采取的措施迅速有效,害蚁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通过对防控工作的总结,2006年着重在春季、秋季进行毒饵法进行诱杀,冬季采取灌巢法进行补杀。三是桔小实蝇的防控工作。开展了全区统一喷药防治及统一诱杀措施,实行统一防治。
3、积极进行科技培训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培训,着重对农民的培训,通过科技入户、一帮一、结对子等形式,大力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提高农民种植水平,增加收入。
4、进一步加大农政执法力度。一是继续组织培训学习,进一步加大宣传贯彻力度。二是进一步加强监管,规范农资市场管理,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避免中毒事故发生。三是加强农业环境的综合治理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