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番禺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
2005年10月
2005年,我区各级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创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为工作主线,认真执行《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大工作力度,逐步形成了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新机制,取得了连续18年完成人口计划任务的可喜成绩,各项主要指标再上一个新台阶,达到了历史的最好水平,为我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全面完成全年人口计划,呈现该升的升、该降的降的喜人局面。全年(2004年10月至2005年9月,下同)出生11138人,出生率11.03‰,比计划任务下降了0.47个千分点。自然增长6036人,自然增长率5.97‰,比计划任务下降了0.33个千分点。计划内出生10843人(其中一孩8923人、二孩1900人、三孩20人),计划生育率为97.35%,比计划任务提高4.35个百分点。计划外出生295人(其中一孩80人、不间隔7人、农村超二孩80人、城镇超二孩99人、多孩生育29人),多孩率为0.26%,比上年下降0.02个百分点。
2、落实避孕节育措施及时率进一步提高。全年共落实计划生育手术10911例,其中结扎2042例、上环7059例、人流1682例、引产125例、皮下埋植3例。
3、创建计生合格村、五好居委工作扎实开展。全区有285个村达到计生合格村标准,占村总数的93.44%;先进村192个、模范村90个,分别占村总数的62.95%和29.51%;五好居委43个,模范五好居委13个,分别占居委总数的43%和13%。
4、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水平不断巩固。全区23个人口统计单位全部完成区委、区政府下达的人口计划,并且全部达到广州市达标(模范)单位的指标要求,其中有19个单位还连续3年进入广州市达标(模范)单位行列。榄核镇、鱼窝头镇、万顷沙镇、新造镇、横沥镇、沙头街、小谷围街等7个单位还实现全年无多孩生育,数量之多创下历史新高。
5、出生性别比升高势头得到有效控制。2005年度出生人口中,男婴5833人,女婴5305人,性别比为109.95,比上年下降3.12个百分点,拉近了性别比正常值(103-107)的距离。
二、主要做法和体会
(一)强化领导意识,构建有利于计划生育的社会大环境。
一是全面落实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去年12月14日,区委、区政府在区会议中心召开2004年度计划生育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对123个先进单位、286个先进工作者和287个计生合格村以及16个齐抓共管计生工作先进单位、11个齐抓共管计生工作达标单位进行了表彰奖励。同时分别向23个镇(街、区)、27个职能部门下达人口计划任务书和齐抓共管责任书。会上,区委、区政府还全面兑现《番禺区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考评办法》,实行一级对一级负责。区委书记徐金海在讲话中重申,各级要深刻认识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和长期性,树立正确的人口安全观,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服务意识,切实把计划生育工作抓紧抓好,稳定来之不易的低生育水平。
二是部门配合,落实计划生育齐抓共管机制。去年11月10日,区委、区政府召开有全区27个职能部门参加的2004年度计划生育工作齐抓共管汇报会,并由各镇计生办对27个部门进行评分。区委、区政府多次召开各类汇报会、协调会和座谈会,落实职责分工。今年5月,区民政局在网络上开辟了一个窗口,供计生部门及时掌握婚姻登记情况;目前,区卫生局正抓紧与辖内27个医疗单位产前检查、接生待产实时报告的软件开发;区政府办也根据区人口计生局的要求,指示区信息中心加紧开通村(居)委一级计算机网络,预计上述两项工作将在年底完成。
三是把计生工作成绩与干部收入挂钩。区政府把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到对各镇(街)干部绩效奖中去,并且占有一定比例,改变了过去做多做少一个样,计生好坏与己无关的状况。
四是全面落实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项制度。我区各级不断加大对计划生育经费的投入,保证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开展。今年初,各级抓紧广东省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制度的落实,向奖励对象每人每月发放80元的计划生育奖励金。目前,全区共有1900多人领取了计划生育奖励金,受惠家庭1600多个。此外,我区还开展城镇居民独生子女情况的调查,逐步兑现计划生育的各项奖励制度。
(二)强化人口意识,营造浓厚的计划生育舆论氛围。
一是及早部署元旦、春节计划生育宣传服务月活动。去年12月29日,区人口计生局召开宣传工作会议,部署2005年元旦、春节计划生育宣传服务月活动。在活动中,我区各级以“13亿人口日”为主题,开展一系列宣传服务活动。区人口计生局在番禺客运站免费发放印有计划生育宣传标语口号的扑克牌和避孕套,利用电视、电台、报纸等宣传媒体大力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钟村、东环、南村、榄核、灵山、大岗、珠江区、石楼、市桥、沙头、化龙等单位,制作大量的计生宣传挂历、年历、围裙等向广大群众派发;小谷围街在辖区内的4条村分别举办“13亿人口日”宣传咨询服务活动;沙湾镇举办“美赞臣A+智力升级计生——开启左右脑”亲子活动,吸引了500多名婴幼儿和1000多名家长参加。
二是广泛开展“春风送温暖”活动。今年1月7日和10日,区人口计生局分成两个小组,深入到市桥、东环、桥南、榄核、钟村、万顷沙、珠江管理区等7个单位开展“春风送温暖”扶助慰问活动。南沙开发区党委副书记植明与计生干部一道到计划生育贫困家庭访贫问苦;东涌镇组成慰问组,上门慰问计划生育特困家庭。据不完全统计,全区23个镇(街、区)先后开展了“春风送温暖”活动,上门慰问独生子女户、纯二女结扎户家庭2千多户,送出慰问金和慰问品总值70多万元。
三是加大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宣传力度。根据工作重点的调整,区人口计生局在去年11月部署全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宣传服务活动,举办全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宣传扑克牌拖拉机比赛,吸引了近千名流动人口“拖拉机”好手参加,并与市桥街、东环街联合在市桥新广场举办流动人口大型计划生育宣传服务活动,内容有儿童免费体检、医生义诊、有奖猜谜、政策咨询、免费发放避孕药具等。沙头街组织各大用工单位负责人开展“学计生、懂计生、爱计生”学习培训活动;东环街印制大量宣传品发到流动人口手足;万顷沙镇在厂企门口举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咨询会;钟村镇举办流动人口篮球邀请赛和环城跑活动;市桥街在公共汽车候车亭投放流动人口计生公益广告。
四是利用大众传媒营造舆论氛围。在继续办好番禺电台栏目《幸福家庭》和番禺日报《计生之窗》的基础上,今年6月11日,区人口计生局又与番禺电视台共同创办电视栏目《番禺人口》,该栏目每月一期,分别在3个频度中播出,共计12次,真正做到报纸有字、电台有声、电视有像。
五是广泛开展计划生育知识讲座。区人口计生局关工小组先后到沙湾、南村、石基、南沙、大岗、灵山等18间中小学举办人口与计划生育知识讲座,受教育人数1万7千多人。桥南、南沙、万顷沙、钟村、石楼、大岗等单位积极开展妇女生殖健康讲座,受到广大育龄妇女的欢迎。石楼等单位在中学开展青春健康教育,向初中学生讲解生命的形成、青春期性心理、如何面对性骚扰等知识,引导他们正确面对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培养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婚育观。南村镇继续举办育儿健康讲座,受到家长的一致赞赏。
(三)强化基础意识,实现计划生育工作重心下移。
我区立足重心下移,牢牢盯住基层这个计划生育工作的落脚点,逐步建立和完善“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工作新机制。
一是处处体现计生人自身价值。在第二批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计生干部积极投身到基层最前线,主动与贫困对象结对扶贫,为育龄群众排忧解难,充公体现出计生人“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精神风貌,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二是切实加强计生队伍建设。各级计生部门实行公开招考,引入竞争上岗机制,优化队伍结构。沙湾镇分批选送计生专业队员到东山区,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跟班学习;邀请番禺日报编辑讲授新闻写作和排版技巧等知识。灵山镇鼓励计生干部参加业余学习,已有12人取得大专毕业证书。全区共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140多期,全方位提高计生人员的整体素质,逐步实现计划生育工作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三是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我区各级计生部门根据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要求,采取有力措施,加大依法管理计划生育的工作力度,积极促进廉政、勤政、依法行政在我区计生系统的开展。一方面规范执法行为,严格遵照法律规定和法定程序进行执法,实行政务公开。另一方面,加大社会抚养费的征收力度,对逾期不履行义务的违法生育对象申请法院进行司法拘留,查封其房产、工厂等不动产,或直接划扣银行存款,成功追缴历年拖欠社会抚养费210多万元,收到了执行一例、教育一批、带动一片的良好效果。
四是实现计生工作重心下移。我区各级重视计生队伍的建设,大石、钟村、化龙、鱼窝头、东环、东涌、榄核、新造、黄阁等单位“招兵买马”,不断充实计生队伍。据统计,全区在镇一级增加计生专业队员286人,在村一级配备了计生专管员700多人,逐步走出了一条区领导、镇负责、村为主、组配合、户落实、人人参与搞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新路子。
五是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确保人口统计数据真实可靠。区人口计生局搭建起计划生育信息系统平台,实现全区已婚育龄妇女的网络管理。并拓宽与公安、民政、卫生等部门的信息收集渠道,定期采集信息,及时进行反馈、核对。同时,区人口计生局还建立起人口统计执法制度,全年进行了4次执法检查,做到“摸实情、讲实话、报实数”。最近,区人口计生局对23个镇(街、区)进行了2005年度计生工作考核评估,户籍人口各项数据准确率为100%,确保人口统计数据的真实性。
(四)强化服务意识,全面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
一是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我区切实加强服务阵地建设,根据上级要求对全区23个镇级计生服务所和302间计生服务室进行全面整改,大大提高全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水平。全区加大投入,斥资400万元购置医疗技术设备,其中区计生服务站50多万元,从而使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更加完善。市桥街在东片、中片、西片、北片设立计生服务室,使计生服务渗透到社区。刚成立的小谷围街在办公地方不足、经费紧张的情况下,腾出地方和资金,建起了计生服务所。目前,一个以区计生服务站为龙头、镇级计生服务所为纽带、村级计生服务室为依托的计生技术服务网络已覆盖全区每个角落。
二是广泛开展计划生育“贴心服务”。我区计生技术服务部门遵循面向,深入农村,服务上门,方便群众的方针,根据广大育龄群众的需求,开展多形式的“贴心服务”。区计生服务站定期到农村为育龄妇女进行妇科检查、跟踪服务。今年共检查142145人,为患各种妇科病的患者治疗18856人,治愈率达到55%。。在大石、南村等镇开展不孕症流行病学调查,免费为患者进行检查。市桥街投资20万元,装配了一台集查环查孕、宣传教育、避孕药具发放于一体的计划生育流动服务车,拉近了计划生育工作和育龄群众之间的距离,为本地居民和流动人口提供更贴身﹑更便利的服务。石楼、横沥等单位带着B超机深入到厂企查环查孕。珠江管理区设置了“避孕药具自取箱”和“计划生育宣传资料自取箱”,有效地解决社会人员、流动人口免费药具领取难的问题,受到了群众的好评。
三是规范计生技术服务管理。我区对各级计生技术服务阵地进行了全面的检查,提出了整改的措施。首先实行服务所定级管理,对计生服务所执业许可证和技术人员上岗证进行了全面的换证,向不符合要求的服务所和技术人员发出限期整改报告书;其次规范文书书写和手术记录,重点加强避孕药具管理和发放,做好计划生育手术对象的随访登记,使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
(五)强化属地意识,提高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和服务水平。
随着我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口的大量增加,流动人口计生工作成为了整体工作的重头戏。为此,我区制定了《番禺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规范》,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全面实现流动人口计生工作重心下移,逐步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的工作机制。
一是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主要领导多次出席参加区流动人口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加大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人、财、物的投入,确保有人管事、有章理事、有钱办事。我区各级逐步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经费纳入当地财政预算支出范围,确保国家规定的免费避孕节育技术服务等所需经费的落实。仅区政府就向5个街道增拨经费100多万元,全部用于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各级部门实现部门联动,互为一体,资源共享,形成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社会大环境。
二是开展流动人口集中宣传服务活动。区委书记徐金海亲自为作动员部署,区五套班子按照联系点分工,经常深入基层了解、过问、指导开展计划生育工作,副区长龚红还与工作人员一起上门进行登记,各级主要领导亦亲临第一线指挥。在活动中,全区共挂宣传横额900多条,派发宣传单张120000多份。通过集中服务活动,全面摸清我区流动人口育龄群众的情况,建立起证明档案、查环查孕、信息通报等制度。
三是为流动人口提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在全区范围内免费为流动人口举办女性生殖健康知识讲座,落实流动人口办理《婚育证明》、查环查孕、在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施行上(取)环、人流、结扎、引产等避孕节育措施的手术费及术前常规检查费免收费的优惠措施,让流动人口享受与户籍人口同样的优质服务。同时在广州市计划生育宣传技术指导所开设计划生育手术绿色通道,免去了手术费现金结算的麻烦,极大地方便了基层计生办。
三、存在问题
一是个别领导干部麻痹大意思想抬头,缺乏进取心,得过且过;二是个别单位服务意识淡薄,与新时期计生工作的需求有距离;三是有的新进领导班子的村干部对计生工作认识不足,有的村两委工作不协调,造成计生工作被动落后;四是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水平仍有待提高。
四、明年工作要求
2006年是我区能否成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的冲刺一年。各级必须朝着创建目标,继续狠抓落实,进一步查漏补缺,重点解决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出生人口性别比等问题,创造性开展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层级管理责任制。
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领导是关键。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战略高度,进一步提高对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克服麻痹大意、松劲厌战情绪,深化改革,加大力度,明确各级领导包括镇驻村干部、村干部和协会会员、党员的计划生育工作责任,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二)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创建全国计生先进区步伐。
在创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的过程中,全面开展镇(街)无政策外多孩生育,村(居)无政策外人口出生两项活动。根据国家计生委提出的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要求,切实加强计划生育工作队伍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促进计划生育干部转变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打造一支“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清廉型、实干型”的计生队伍。同时大力推进和谐计生的开展,强化计生队伍的机遇意识、忧患意识、法治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创建一个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各方配合、群众参与、沟通顺畅、快乐从政的管理和服务新格局。
(三)采取有力措施,综合治理出生性别比升高问题。
要加大宣传力度,深入开展“关爱女孩行动”,深化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进一步弘扬新型的婚育观念。各部门要齐心协力,努力消除各种造成性别歧视的经济、社会、文化以及制度方面的不利因素,营造男女平等的良好社会氛围。有关部门要加大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终止妊娠的打击力度,加强对终止妊娠手术和相关专用设备、药品的管理。各医疗单位要严格执行凭证产检、生育的有关规定,做到关口前移,积极配合计生部门把好产检、生育第一关。计生部门做好怀孕对象的孕情服务,把好二孩生育审批关,坚决把出生性别比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四)坚持以人为本,广泛开展计划生育技术优质服务。
以创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为契机,广泛开展以技术服务为主要内容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进一步加强技术服务阵地建设,规范计划生育技术机构的管理,全面推进“避孕节育优质服务工程、出生缺陷干预工程、生殖道感染干预工程”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 “三大工程”,重点开展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和生殖道感染干预工程。同时做好育龄妇女计划生育术后随访工作,全方位提高群众对计划生育工作满意度。
(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机制。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水平,是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评估指标体系中的重要方面,也是我区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各级要严格实行属地化管理,建立和完善流动人口以现居地管理为主的工作机制,切实解决流动人口管理的人员及经费问题,加快流动人口信息化建设,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和考核工作,全面提高我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