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语言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总结公报 > 部门工作报告 > 2005

广州市番禺区海洋与渔业局二00五年工作总结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政府 发布时间:2006-10-13 03:42:37 阅读次数:-
字体大小:

2005年,我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国务院一号文以及省、市、区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落实三农工作方针和二十八条精神,充分发挥我区的资源、区位优势,进一步加强海洋与渔业综合管理,较为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具体工作如下:

一、坚持三农 政策,因地制宜,抓好落实,将三农工作推上新台阶

(一)继续优化渔业产业结构,促进全区渔业持续、健康发展

1、渔业生产概况。番禺区行政区域调整后,全区共有鱼塘面积11.27万亩,预计今年水产品总量达18.76万吨,比去年同期+2.3%,其中:淡水养殖产量9.45万吨,比去年同期+4.0%;海水养殖产量2.98万吨,与去年持平;淡水捕捞产量5.31万吨,比去年同期+1.0%;海洋捕捞产量1.02万吨,与去年持平。渔业总产值15.05亿元,比去年同期+6.0%。

2、春放工作有条不由于受禽流感等因素的影响,今年春放的罗非鱼苗供应偏紧,价格也比往年高。年初我局及时召开了水产养殖春放工作会议,分析了我区今年水产养殖的发展形势,通报了种苗供求情况,提出了《2005年水产养殖春放指导意见》,将《春放种苗参考价》和种苗供应场名单印发到各镇村和有关养殖场。我区水产养殖生产总体开局良好,所需种苗充裕、品种齐全。据统计,今年兴海水产种苗场供应各类咸淡水种苗达25.26亿尾,其中南美白对虾和草虾苗25亿尾,黄鳍鲷、乌头鲻、金古等鱼苗2600万尾。为推动我区发展咸淡水品种养殖起到很大的作用。

3、抓好鱼塘标准化整治工作的落实,不断完善渔业基础设施。为提高渔业养殖产量,优化渔业产业结构,促进全区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局按照《番禺区鱼塘标准化整治总体规划》、《番禺区鱼塘标准化整治实施方案》和《番禺区鱼塘标准化整治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继续跟踪落实好鱼塘标准化整治任务。一是跟踪落实纳入2004年整治任务的10310亩连片鱼塘的整治工作。目前已完成整治并投入生产的有2810亩,仍在施工的有6964亩,正在设计图纸和工程招投标的有536亩。二是跟踪落实纳入2005年整治任务的15000亩连片鱼塘的整治工作。其中石楼镇鱼塘标准化整治示范区6194亩中有2800亩正在施工,有 665亩正在做招标文件,余下2729亩正在设计图纸。另外,还有纳入2005年整治计划内约9000亩鱼塘已全部进行现场勘察、工程图纸设计,部分进入工程预算阶段,其中有3100亩完成工程招标进入施工阶段,有2065亩已做出总预算未招标,其它也正在按照鱼塘承包期的先后顺序进行图纸设计和工程招标、投标。三是南部快速干线(番禺段)道路两旁连片鱼塘的整治工作。目前分布在南部快速干线道路两旁的6970亩鱼塘中可以进入招标的有1475亩。

4、不断引进、推广名优新品种,逐步提高水产养殖的良种覆盖率。近年来,在稳步发展养殖产量高且效益好的罗非鱼、鲩鱼、鲫鱼等传统品种的基础上,不断引进开发养殖新品种,目前我区主要有黄鳍鲷、桂花鱼、鲈鱼、乌头鲻、鳗鱼、丁桂鱼、武昌鱼、南美白对虾、青蟹等中高档品种的养殖。今年继续在石楼等7个镇推广养殖银盾、泰国笋壳、东方暗纹豚、青斑、黄颡鱼、海鳌丰鲫、澳洲笋壳、宝石鲈、海南红鲌、长吻鮠等品种,都取得明显的成效,从而逐年提高我区水产养殖的良种覆盖率,不断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5、积极实施养殖证制度,稳步推进无公害产地认定和无公害水产品认证。一是从2002年开始我区发放水域滩涂养殖使用证以来,通过宣传发动,使养殖户对该证认识逐步加深,申请该证从被动向主动转变。全年累计发证2366本,发证面积12.26万亩,发证率77%,因承包期满注销养殖证860本,注销面积为3.73万亩,新申请的养殖证有60多本。养殖户的养殖呈规模化、集约化的趋势发展。二是大力推广无公害产地认定和无公害水产品认证工作。为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我区在鱼塘标准化整治的有利条件下逐步推进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和无公害水产品认证工作,至今我区已有14个基地通过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和1个产品获得认证为无公害水产品,目前有8个产品正在申请认证无公害水产品。

6、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做好水产养殖病害测报工作。一是随着国内市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欧美产品质量验证门槛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问题更加突出,为了让市民吃上放心水产品,今年我局先后6次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对我区水产品进行质量安全专项检测,检测结果全部符合有关标准。二是坚持每月按广州市水产技术推广与病害防治中心站的要求依时汇总上报三个测报点的病害测报数据及信息,做好每月一次的病害统计报表工作。

(二)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为渔(农)民办实事、做好事

1、稳步推进渔民转产转业工作,积极扶持渔民转产转业。根据国家、省、市渔民转产转业政策精神,结合我区渔船实际情况,我局制定了《番禺区渔民转产转业减船操作规程》,进一步明确了项目申请范围、减船程序、资金使用等环节,从而使我区开展渔民转产转业工作更加规范化。到目前为止,已对2004年我区经农业部批准的自愿申请减船的渔船95艘中的60艘实施拆解,余下35艘渔船放弃减船或不符合减船条件的没有实施拆解。60户渔民领取国家、市和区财政减船补助370万元,清理了一批滞留在渔港的报废渔船。2005年我区经农业部批准减船的渔船8艘,经广州市批准减船的渔船18艘。经广州市批准减船的18艘渔船中,除2艘放弃淘汰外,其余16艘已实施拆解。16户渔民领取市、区财政减船补助33万元。此外,积极抓好渔民技能培训,按照转产转业渔民技能培训计划,我局联合广东省水产学校于今年9月5日至8日在莲花山举办了一期水产品加工技能培训班,有50多位渔民参加了培训,效果反映不错。目前正策划举办机械维修、电工、钳工等专业技能培训班,培训渔民300人。

2、清理涉渔规费,减轻渔民负担。我局根据省政府《转发省财政厅等部门关于清理涉渔收费减轻渔民负担意见的通知》(粤府办[2005]34号)中“涉渔收费意见”及区委、区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三农”工作若干意见》中的“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有关精神,结合我区渔民实际情况,积极协调区财政局、区物价局,联合向区政府提出了“清理涉渔收费减轻渔民负担”的意见,对部分保留的涉渔收费项目实行“先征后补”,实现我区渔民生产“零负担”。该意见于今年7月份经区政府同意实施。1—3季度,全区(含南沙区)共补助94.6万元, 1472户渔(农)民受惠。

3、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渔(农)民渔业养殖技术和水产品加工水平。一是推进水产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目前我区科技入户具体分布在石楼镇沙北村等8个村10个养殖场(户),从而有效推进我区水产养殖“示范到村、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的开展。二是举办水产养殖培训班。今年先后在石基、沙湾、大岗等镇举办水产养殖培训班3期。3月份与农业系统有关单位联合在灵山镇顺河村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农业科技下乡活动”。5月份与科技局一起在鱼窝头镇开展“全国科普日”活动。活动共派发资料320份。6月份组织了部分推广站站长、养殖专业户及鱼药经销商等20多人参加了澳大利亚EPA公司的微生物制剂产品推介会并与澳大利亚客商到沙湾雄盛罗非鱼繁育场及鱼窝头镇盛唐水产养殖场进行考察及商谈。

(三)加强渔港综合整治,改善渔村生产、生活环境。继续对莲花山渔港综合整治项目中码头建设工程、渔港港区消防管网安装工程、莲花山渔港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工程和下涌口第二期渔港疏浚工程进行跟进落实。一是位于上涌口至客运码头之间新建的码头,工程从2005年2月动工,现在已经竣工,新码头的建成,大大改善了小型渔船停泊、装卸和补给。二是莲花山渔港下涌给水、消防改管安装工程于2005年3月动工,目前已经竣工,消防管网安装工程的建成,解决了长期困扰下涌港区日常用水和消防隐患问题。三是莲花山渔港监控系统现正在施工中,工程按计划于2006年1月底完成并交付使用,该系统是对港区范围包括码头和主要路段进行24小时实时监控,有利于港区的安全监督管理。四是莲花山渔港下涌段第二期疏浚工程,由下涌口开始往涌内方向,全程750米,工程量3.15万立方米,平均挖深2米,工程在已于11月底竣工。

二、加强海洋综合管理,落实海域使用管理制度,强化海洋资源环境保护

(一)全面落实海域使用管理制度一方面贯彻落实《海域使用管理法》,继续搞好《海域使用管理法》宣传,深入到区内海域沿岸巡察海域使用情况和与用海单位联系,派发《海域使用管理法》宣传资料。另一方面做好海域使用权证的管理,全区在册海域使用权证48个,面积135.4609公顷,全年办理年审(续期)34个。我局的海域管理工作得到上级的充分肯定,今年被国家海洋局评为全国海域管理百强示范单位。

(二)加强海洋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管理。一是继续抓好公益性生态红树林的养护。在我们密切关注,精心管理下,红树林目前生长良好,茂密的红树林丛中鸟儿成群翻飞,附近海域水面出现前所有的密集鱼群,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渔业资源恢复较为明显,种植红树林对改善我区海洋生态环境发挥着样板示范作用。二是认真抓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及资源的管理。先后多次到区内各大小酒楼食肆宣传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共派发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宣传单140张,收到明显的效果,人们遵守法规的自觉性大大提高。全年共新办理申请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繁养证1个,利用证11个。目前,全区在册繁养证17个,利用证75个。

(三)加强对无居民海岛管理。为加强无居民海岛管理,有利于保护无居民海岛生态环境,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和国防安全,促进无居民海岛的合理利用,我局按照市局的工作部署,认真做好10个无居民海岛立碑管理工作。

(四)抓好伏季休渔工作,组织好增殖放流活动。一是今年伏季休渔已进入第七个年头,伏季休渔工作已步入常规化,全区167艘应休渔船全部做到“船进港、网封存、证集中”,并安全进入指定泊位停泊。二是为有效地增加珠江流域渔业资源,造福子孙后代,今年6月8日,我局联合省、市在沙湾水道区水产品交易市场码头继续举行渔业资源人工增殖放流中心现场活动,共投放35公斤重的中华鲟300条,四大家鱼2100万尾。

三、抓好渔业执法管理,加大海上执法力度,确保渔民群众合法、安全生产

今年,我局海洋与渔业执法以保障渔民生活和生产“安全”为重点,一方面抓好渔船、渔港等管理,严格把好渔船进出港签证关;另一方面加大海上执法力度,严查“电、毒、炸”等违法违规作业渔船,确保渔民群众合法、安全生产。

(一)做好渔船检验、签证和船东互保工作。全年共办理进出港签证4868艘次,捕捞许可证签证1498件、专业基础培训合格证75本、职务船员证书588本,保险理赔12宗。

(二)严执法勤检查,确保渔业生产有序进行。今年渔政大队继续加大渔业执法力度,加强渔场、渔船监管,重点打击电、毒、炸鱼违法违规行为。1—12月,中国渔政44163、44164两艘执法船累计开航381天,航程2113海里,出动执法船艇521艘次,渔政快艇出航941小时,检查总船数4157艘,查处违规案件1404宗,其中电鱼案件87宗,违反许可制度96宗,无船舶证书或证书不齐111宗;救生、消防设备不齐22宗,职务船员配备不齐8宗;警告放行992宗,其它27宗。另外,处理生产纠纷1宗;清理滩边罟13080米,蛇笼11534 米,大口笼705个,蟹笼770个,定置缯门6门。此外,还积极组织力量,配合海关、边防等部门开展渔船反走私工作。

1、开展专项执法行动。3月和5月,渔政大队分别参加了省、市组织的“05-1”、“05-2”专项执法行动,行动共清除无证设置的鳗苗箩135门,没收鳗苗箩5个,蛇笼380米,蟹笼150个,大口笼8个,警告放行118宗,限期整改35宗,发出整改通知书14份。此外,10月30日至11月3日,渔政大队还参加了由南海区渔政组织的“箭鱼”行动,行动共检查船舶28艘,查处违规船舶19艘。有效地维护了渔民的合法权益,保护了我区的渔场渔业资源,促进了珠江水域渔业生产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2、开展水生野生动物检查行动。为强化全社会自觉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从严打击非法经营、宰杀水生野生保护动物的行为,规范野生动物专项特许利用的管理。渔政大队分别在1月、4月和9月,对全区的酒楼、食肆、市场、观赏场等进行全面的检查行动,共检查单位154家(次),立案处理3宗,责令限期整改25宗检查中还发现多个无证经营国家保护的水生品种的摊档,如新垦14涌桥头的无牌干货摊档就有8家销售干海马,市桥沙墟多家摊档无证销售胭脂鱼、海马、金龙鱼等观赏鱼。

(三)加强渔船、渔港的安全监督管理

1、制定渔船渔港安全应急预案。按照“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和一港一预案的要求,结合我区的实际,渔政大队制定了《番禺渔政大队渔船渔港安全应急救援预案》,为保障渔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政策保证。

2、开展渔航安全执法检查和“百日安全无事故”活动开展渔航安全执法检查和“百日安全无事故”活动,严格落实年大查、月小查、重大节日突击查的检查制度,重点检查渔港配置消防设备情况,渔业船舶“三证”和船员持证上岗情况,渔船救生、消防、航行信号等设备的配置情况,彻底摸清辖区内渔船的安全生产状况。

3、加强休闲渔船的安全监督管理。加强对休闲渔船的安全监督管理和非法载客渔船的查处,狠抓十五涌休闲渔船安全工作,严格办理渔船进出港签证,严禁超载、偷载,督促不符合安全要求的休闲渔船及时进行整改,有效地保障休闲渔船的安全航行,为休闲渔业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四、加强党的建设,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双百共建文明村活动

1、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一是认真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五中全会精神,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切实提高党员自身政治修养和文化素质,进一步加强各级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二是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观看《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辅导报告会实况录像、观看了四集文献电视纪录片《陈云与党风廉政建设》等。通过学习教育,激励党员干干净净干事,踏踏实实做人

 2、抓好党员干部学习培训工作。为提高全体党员干部综合素质,改善海洋与渔业队伍的整体形象,组织干部参加番禺区干部“自选课程”和《公务员法》以及《公务员实用英语》等培训班的培训学习,鼓励党员干部自觉接受再教育,主动学习新文化,在全局营造出一种讲学习的氛围。据统计,我局全年共参加各类培训班28期,受训人员125人次。

3、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根据区委的统一部署,我局参加区第一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区委和区先进办的正确领导下和区第二督导组的精心指导下,我们顺利完成了学习动员分析评议以及整改提高阶段的各项任务,并进行了群众满意度测评,满意率100%。11月份,根据区委先进办的要求,对先进性教育整改落实情况进行了自查和总结,圆满达到了区委、区先进办对这次活动的总体要求,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一是在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我局积极在局机关及渔政大队窗口部门(岗位)开展创建共产党员示范岗活动。局机关的渔业科、海洋综合管理科及渔政大队的渔政监督科、莲花山中队等4个科(队)为区首批创建的共产党员示范岗部门。二是在结合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开展保持先进性——机关百村结对子活动中,局党委多次组织党员到横沥镇前进村、冯马二村、冯马三村开展结对子活动,针对结对子村经济基础较差、底子薄的实际情况,局党委筹集资金20万元(每条村5万元),分别帮助这3条村及长沙村建设小公园、党员电教室,修建村内道路,路灯改造和完善一些体育、文化、教育等公益性公共设施。另外,局党委还发动全体在职的党员干部职工捐款49300元,帮扶3条驻点村的60多户特困低保户、特困党员、残疾特困人员及一些患重病的村民。此外,局党委还组织局机关及渔政大队党支部的党员到万顷沙镇、石楼镇开展慰问特困渔民活动,为65户特困渔民每户送上慰问金1000元。还捐助石楼镇莲花山4条渔村共14万元,用于街道修补与路灯修理、疏浚排污渠、整治村内卫生环境以及购置电脑及办公设备等。

4、开展双百共建文明村活动。根据区委的统一部署,我局与鱼窝头镇马克村进行结对子。针对结对子村实际情况,局计划筹集资金20万元帮助该村建设卫生所和修建路灯等公益性公共设施。卫生所建成后使村民看病更加方便,路灯修好后使村民夜间走路更方便,学生晚修放学更安全,村内治安更加好。

五、关心离退休人员及在职人员的日常生活,实现“人性化”管理

一是坚持组织离退休老干部每月一次聚会饮茶,从而了解离退休人员生活近况。二是组织了离退休党员参观莲花山渔港建设和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参观学习,使他们开拓视野,活跃身心。三是做好伤病人员的慰问工作。全年慰问、探望伤病人员10人次,支出慰问金10500多元。四是实行生日慰问制度,为在职干部群众生日添上一份温馨的祝福。

六、工、青、妇工作活跃,积极组织社会公益活动和全民健身运动

3月8日,组织全体妇女干部到肇庆活动,让妇女们过上一个愉快的节日。6 月26日,组织干部职工到大夫山森林公园参加区“欢笑暖万家”禁毒万人行活动。8月份,团总支参加直机团工委举办的第三片羽毛球赛,获得团体总分第二名。此外,干部职工自发组织了乒乓球、羽毛球俱乐部、篮球队等,多次与各兄弟单位打友谊赛,既锻炼了身体,又加强了沟通。

七、存在问题

(一)理论和业务学习抓得还不够,党员、干部理论和业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农民利用自用船进行非法拖蚬和笼捕作业的现象还没有根本杜绝,扰乱了渔场正常生产秩序。

八、2006年工作设想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第一年,我局的工作正面临着形势变化快、标准要求高、工作任务重的特点。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职能任务,抓住机遇,锐意进取,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全面推进各项工作有新发展,确保完成各级交办的工作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继续抓好鱼塘标准化整治工作。一是继续完成2004年鱼塘标准化整治任务,力争2006年上半年完成。二是继续完成2005年鱼塘标准化整治任务,力争2006年年底前完成,特别是石楼镇海鸥岛鱼塘标准化示范区6194亩。三是加快推进南部快速干线(番禺段)道路两旁连片鱼塘的整治工作的进程。四是2006年计划整治11000亩。

(二)继续推进渔民转产转业。严格按照国家、省、市关于实施渔民转产转业的要求,落实好渔民转产转业工作。2006年计划实施减船160艘,培训300人。

(三)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逐步实现从粗放型养殖向高产养殖优质鱼为主的养殖产业结构转变。2006年计划引进澳洲笋壳、泰国笋壳等优质品种。此外,还积极发展观赏鱼养殖业。

(四)大力推进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和无公害水产品认证。2006年计划认定10-15个无公害产地,认证5-6个无公害产品和注册2-3个水产品商标。

(五)切实减轻渔民负担。按照区政府办《批转区财政局等部门关于番禺区清理涉渔收费减轻渔民负担意见的通知》(番府办200547号)的要求,继续落实好各项涉渔收费的先征后补工作,实现渔民生产“零负担”。

(六)继续做好渔业执法工作。一是加强渔场管理,加大海上巡查力度,继续打击电、毒、炸鱼等违法违规行为。二是强化渔船安全航行的监督管理工作,确保渔船安全航行、停泊。三是加强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的管理,严厉打击非法经营、宰杀水生野生保护动物的行为。

(七)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监督管理作用。一是加强党员教育和监督管理,组织党员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提高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二是继续开展“党员示范岗”活动,进一步巩固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三是积极配合区委开展双百共建文明村活动,继续跟踪落实文明共建村——鱼窝头镇马克村帮扶项目的建设,为农村基层做实事、办好事。四是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抓好公务员队伍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防惩腐败,干净干事、清白做人。五是切实加强对工、青、妇等群众组织的领导,关心职工生活,支持工、青、妇组织开展社会公益性以及各种文娱体育等活动,活跃干部、职工的文化生活,共同构建和谐团队。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穗好办
  • 扫一扫
    添加
    “穗好办”
    小程序
手机版
智能问答
微信
  • 番禺政府网
    关注 · 微信
机构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