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我分局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区委、区政府及广州市城市规划局的统一部署,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广州新的中心城区的发展目标,科学规划空间布局,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健全决策机制,理顺管理关系,充分发挥城市规划对城市建设发展的导向作用,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加大规划监察力度,提高管理水平,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2006年城市规划工作回顾
2006年,我局按照市局的统一部署实现了规划管理的“三统一”(即统一用章、统一收案、统一发案)。同时严格执行广东省控制性详细规划条例及“国六条”住房宏观调控政策。上述政策的实施在规范管理的同时也增加了审批程序,客观上影响了我局工作效率的提高。但我局积极应对面临的新课题,内部挖潜、创新机制,较好地完成区委、区政府及市局部署的任务,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全年窗口共受理建设单位报送的各类业务案件7694宗,各类公文3237宗,受理案件总数约占市规划局的1/3。
(一)加大城市规划编制力度,逐步完善规划编制体系。
1、加快镇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继沙湾、大岗、石楼3个中心镇总体规划获市政府批准实施后,2006年又完成了南村、钟村、大石、鱼窝头、石基、灵山镇等镇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其中东涌、榄核、大岗3镇总体规划因行政区划调整正在修编完善中。
2、推进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开展了中心城区东、南、西、北、中区控规的编制及修改工作;完成了德舜商业中心、丰田汽配产业园、余荫山房控制区、地铁三、四号线7个站点控规编制工作;组织了大学城留用地等重点地区控规的编制及跨国产业园控规修改工作。通过这些控规的编制,使我区的控规覆盖范围达到近300平方公里,为我区的长远发展和以后建设用地的报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开展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组织编制完成番禺区教育设施、电力设施和社区基础设施布点规划、番禺区第三批三类市场改造规划、番禺区2006年年度用地计划、番禺区规划管理单元调整规划、番禺区建筑景观重点控制区域示意图、南区商业地块近期规划及施工图设计。配合区政府完成消防站、区直升机场、区救助站选址规划、中心城区北区污水处理厂等选址规划及部分道路调整及交叉口设计等交通规划设计工作。
此外还开展了重点地区的城市设计工作,如中心组团城北星海文化广场城市设计、市桥水道一河两岸城市设计等。
4、启动规划专题研究工作。开展了番禺“城中村”规划建设管理对策及案例软课题研究、番禺中心城区道路交通改善研究与实施方案、番禺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规划研究、番禺区集聚工业区产业发展定位研究、番禺区城市规划编制与管理实施体系检讨、大城市边缘区城镇区景观生态建设与规划研究、番禺区生态廊道用地详查、番禺区东西向生态廊道调查、政府储备用地详查、全区村民住宅布点规划用地规模预测、全区各镇街建设用地详查等专题规划研究工作。
5、实施重大项目国内外咨询、竞赛工作。全年共实施了尖峰山森林公园方案招标、番禺区山体景观保护规划方案竞争性谈判、番禺广场周边地区城市设计公开招标、汉溪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番禺区战略发展规划研究等竞赛、咨询及招投标工作。
(二)强化城市规划管理,依法保障城市规划实施
1、创新工作机制、用地管理及规划审批工作。 过去的一年,我局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努力探索用地管理的新办法、新机制:1、结合市局“三统一”工作要求,建立健全了市局和分局用地联审制度。2、继续梳理推进历史用地的规划许可证换发工作,并取得重大进展,全年受理3664宗,市局已同意换发2161宗,剩余1000余宗。3、积极研究省市重点建设项目两类留用地(拆迁安置用地及经济留用地)的规划选址办法,在戴友华副区长的亲自部署下,创造性的提出以镇为单位,按照“大分散、小集聚、符合规划、满足单元”的原则,建立了先编制专项选址规划方案审理个案,再办理土地预审的工作模式。4、推进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大学城、新火车站和亚运村)拆迁安置用地及经济留用地的选址和申报工作。认真编制钟村镇重点项目及亚运村两类留用地选址方案并积极与市局沟通协调。到目前为止,大学城留用地已以番禺区政府和区国土房管局为用地单位由市局核发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新火车站武广专线留用地已核发了留用地选址意见书,亚运村留用地选址方案也经市局审批通过。本年度,共受理538宗用地类案件,其中:建设项目选址申请215宗,用地规划许可申请63宗,规划设计条件申请94宗。受理修建性详细规划279宗。配合市、区二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完成大学城经济留用地、广州大学城二期拆迁安置(启动区)、区垃圾填埋场与污水处理厂、汉溪大道、沙石码头岸线规划等各项重点工程及基础配套设施用地的办理工作。
2、完善工作制度,推进重点市政项目工程建设。我局拟定了番禺区污水工程专项规划编制要求及规划送审程序指引;同时参照市局的审批方式,规范了对小区管线工程的审批管理。全年共完成机电山庄立交改造、汉溪大道等22项道路工程的规划方案审批;完成石楼镇消防规划、番禺区污水治理总体布局规划、220千伏富山变电站第三电源送电路径方案审查;完成南沙自来水厂原水输水管线工程,跨国产业园供电、通信、燃气等市政管线工程,以及紫坭岛截污输送主干管线工程等工程及方案的审查工作,核发了南沙自来水厂原水输水管线工程等有关项目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同时开展了市重点工程南洲水厂等项目的管线竣工验收测量工作。
3、强化建设工程规划管理,保障规划的有效实施。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住房结构比例控制的住房宏观调控政策,加强对房地产建设项目的管理。通过对全区十镇七街的调研,将有关情况上报市局并积极争取到市局支持,妥善地解决了历史遗留的个人自住住宅工程报建申请问题。全年共受理建设工程报建3853宗,其中:建筑工程报建2401宗,批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897宗,总建筑面积(含地下建筑)240.44万平方米(不含大学城);审理单体规划设计条件39宗;建筑设计方案70宗;“报建通” 344宗;管线工程97宗,其中核发管线工程《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48宗;办理建筑工程放线812宗;地下管线放线10宗(总长度35.769公里);地下管线验线20宗(总长度70公里);地形测量12宗。完成跨国产业园小系车灯有限公司、川电钢板制品有限公司等区重点工程项目的审查工作。
4、加大规划监督检查工作力度,进一步规范规划验收业务。通过分类整理、分工负责,集中力量及时处理私人建房遗留案件,确保了该类案件的收尾工作顺利推进。同时,继续加大“两违”建设处理和排查力度,保证城市规划实施效果的严肃性。本年度,共受理规划验收案件1182宗,其中核发《建设工程规划验收合格证》1110宗,共计验收面积约434.3万平方米;处理历史违法建设1040宗,共计建筑面积约 32.7万平方米;共发出法律文书2438份,办理行政复议案件 1宗,行政诉讼案件3宗;协助区综合执法局认定违法建设案件185 宗。通过制定《关于重点控制区内私建违法建设的处理意见》,进一步规范了违法建设的查处管理。
(三)积极推进“民心工程”,妥善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1、探索解决农民“建房难”长效机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近几年,番禺区农村村民因受政策制约无法建设自住住宅,从而产生了非常普遍的“建房难”问题。2006年,我局充分发挥职能优势,把解决农民“建房难”问题作为“民心工程”提上重要议事日程,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并为此做了大量扎实细致的工作。一是深入各镇(街)调研,对各镇(街)农民建房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汇总及归类,编写制定了《农村村民用地积压案的处理原则》及《农村村民住宅报建管理程序》,加快清理遗留案件。二是对全区村民住宅的建设现状及未来发展进行了调查和预测研究,初步核定了2006-2010年番禺区村民住宅建设用地规模。同时以大岗镇为试点组织编制了《大岗镇村民住宅布点规划》,并制定了《番禺村民住宅布点规划编制计划》,拟在全区范围展开村民住宅布点规划的编制工作。三是编写完成《广州市番禺区农村经济留用地布点规划任务书》及《广州市番禺区农村村民住宅建设规划管理办法》(初稿),为我区农村村民建房的规划管理工作提出解决办法。同时,代区政府草拟了《关于番禺区农民“建房难”问题的情况报告》向市政府专题汇报。积极争取市政府以番禺为试点下放农村村民住宅申请的审批权限。
2、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式,落实维稳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通过严格审批有关维稳基础设施、集中精力处理规划行业内突出事件、配合出租屋整治推进有关工作等渠道把维稳和综治工作落到日常工作中去。特别是针对当前规划管理领域信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我局进一步拟定和完善了《番禺区规划分局信访工作制度》、《关于加强和完善信访工作方案》及《番禺区规划分局局长及中层干部接待日安排》等制度和规定,使我局信访工作做到了有章可依,进一步推动了信访工作的开展。比如妥善解决了祈福新村、华南新城业主、广明高速拆迁户上访案等,做到问题发现得早、控制得住、处理得好,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防止事态的进一步发展
(四)狠抓内部管理,保障规划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1、改进工作作风,提升规划效能。深入学习和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是深入扎实开展以“三个走在前面、发展先进性教育成果”为主题的排头兵实践活动,切实改变工作作风,牢固树立排头兵观念,抓住重点联系实际深入调查研究,做到开展排头兵实践活动与实际业务工作相结合。通过创建党员示范岗、双百共建文明村、送规划下农村、探讨解决农村建房难问题等活动将排头兵实践各项工作真正抓实抓好。二是为保证城乡规划依法、有效、高效、廉洁,我局将城乡规划效能监察作为一项党风廉政建设工程来抓,组织区有关部门召开了专题会议研究具体工作开展计划;经过调查研究,制定了《关于开展番禺区城乡效能监察的工作实施方案》;同时提请区政府成立番禺区城乡规划监察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部署领导我区的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对照规划效能监察工作的要求,我局始终坚持依据法规和政策、依据审批标准进行审批,没有出现违反法规和政策、违反城市规划做出的审批行为,并且在审批事项的定性、定量处理上,严格执行法规、政策和相关标准,做到不偏不倚、公正合理,不断促进高效、依法办事。
2、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一是开设规划咨询业务,方便群众咨询,全年共受理群众规划咨询650余宗。二是把窗口作为局的形象“窗口”来抓,通过严格执行“绿色通道”、“一次告知”等制度树立局高效、廉洁服务形象。三是不断完善档案管理和查询工作。通过完善档案管理制度、提升数字化档案管理水平,使档案查询、借阅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全年利用档案总数11971卷,利用人数7327人。档案综合管理升级达标工作进展顺利,顺利通过广东省机关档案综合管理升级考核,并获得“省特级档案室”荣誉称号。
3、落实政务公开,完善公众参与。配合行政许可法的实施,完善了公示实施的具体操作规程等相关规定,对获得行政许可的案件进行批前和批后公示,同时充分利用网站公开、展览及咨询等形式,向社会各界宣传规划动态、规划成果和规划知识,提高公众对规划的参与度,争取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4、加强信息化建设,创新管理手段。随着市局“三统一”工作深入实施,我局在做好日常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维护及更新的基础上,创新管理手段,开发了设备管理软件和局域网信息发布软件,目前正在开展小区三维仿真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工作。同时按照市规划局“一网三层”的标准配合处理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坐标转换工作。
二、2006年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工作质量和效率需要进一步提高;二是规范化管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三是与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需要进一步改善;四是对基层的主动服务不够。群众最为关心的“建房难”问题尚未得到解决。
三、2007年工作计划
当前,我区的建设和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同在,优势与劣势并存。新一届区领导班子审时度势,高屋建瓴地指出番禺要在新一轮城市竞争中抢占制高点,再创新优势,必须未雨绸缪、科学谋划。新机遇、新使命为城市规划工作提供了更大的舞台,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城市规划事业必须顺时应势,迎难而上,开拓创新,有所作为。2007年我局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构筑和谐社会,按照区委、区政府建设广州市新的现代化中心城区和“活力番禺、生态番禺、创新番禺、文化番禺、和谐番禺”的目标和将2007年定为“规划年”的工作要求,努力实现“规划编制”、“规划服务”、和“规划管理”的工作目标,为建设更加富裕和谐新番禺而努力奋斗。
(一)强化规划编制和管理工作,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空间保障
1、按照2006年12月1日骆区长主持召开的完善我区规划编制工作专题会议要求,高水平编制基础规划,完善规划编制,健全规划体系。第一,开展规划研究工作,包括番禺区规划定位及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广州大学城、新火车站及亚运村的建设对番禺发展的影响研究、番禺区城市规划编制与管理实施体系检讨等。第二,编制2007年度规划编制的计划。落实各镇(街)总体规划,完善专项规划体系,推进控规全覆盖。第三,开展重点地区(如汉溪、万博和市桥中心城区出入口等)的城市设计工作。第四,开展具有番禺特色的文化、旅游、商业及房地产等专项规划研究工作。
2、继续开展全区农村村民住宅规划建设的研究,尽快确定农村村民建房的管理机制,切实解决农民建房难问题。
3、积极落实省市重点项目两类留用地(拆迁安置用地、经济留用地)的规划选址工作。
4、尽最大努力地清理历史遗留问题,并进行分类处理。包括各类建设用地的规划许可证换发、城中村及居民危房改造等工作。
5、跟进落实下列区重点建设项目的规划编制与审批工作:两条道路:景观大道、汉溪大道;三个商圈:万博—汉溪、易发—兴发—钻汇、番禺广场—罗家市场;三个市场:大学城产业基地、雄峰商城、沙溪市场;两个广场:番禺广场、星海文化广场;三个工业集聚区:现代产业园、万洲和新联汽配产业基地;“一村一站”:亚运村及广州新火车站。
(二)改进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意识
倡导主动服务,推行现场服务,提高行政效能,改善服务质量,努力提高社会满意度。一是高效完成区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加强与市局的沟通,继续做好省市重点建设项目两类留用地(拆迁安置用地、经济留用地)的规划选址工作;二是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深入各镇(街),了解情况,解决问题;三是加大服务基层的力度,继续抓好农村经济留用地选址、农民建房等工作。实现由被动规划向主动规划的转变、由被动管理向主动服务的转变,超前规划,系统规划,切实寓管理于服务之中。
(三)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强化内部管理
围绕区政府确定的“规划年”的各项工作任务,通过狠抓内部建设,扩大对外宣传,促进规划管理行业水平和工作业绩再上新台阶。一是不断强化制度化建设、规范化管理,坚持用制度管人,靠制度理事,通过完善的局会议制度、业务督办制度、行政执法和行政审批等制度确保各项工作高效、有序开展;二是加强党总支和党员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和党风廉政教育,增强党组织在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中的核心领导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三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通过局网站、信访、规划咨询及其他相关媒体对规划事业做正面、客观宣传,始终唱响“南拓”战略主旋律,保证规划工作深入人心。四是进一步增强领导班子的思想凝聚力和工作向心力,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创造和谐有序的工作环境,深入推进人事制度和组织培训工作,努力打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规划管理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