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语言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总结公报 > 部门工作报告 > 2006

番禺区外经局2006年工作总结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政府 发布时间:2007-07-16 02:20:06 阅读次数:-
字体大小:

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番禺的总体要求,2006年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按照全市外经贸工作的统一部署,充分利用我区综合优势,以我区重点发展行业为方向,以行业招商为主题,引导重点产业集聚,提升我区经济结构和质量。同时,认真实施鼓励扩大外贸出口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使我区外向型经济又向前跨进了一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06年是承前启后的一年,既是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广州市新区域规划后新番禺的第一年。2006年番禺的外经贸工作也具有这个特点。现将一年来工作总结如下:

一、2006年外经贸运行情况及特点

利用外资方面

1-12月,我区新批准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56个,同比下降26.42%;合同利用外资26539万美元,同比下降9.77%;实际利用外资为28068万美元,同比增长5.01%。新项目数、合同外资的跌幅均有所收窄,实际外资实现转跌为升。

进出口贸易方面

1-12月份我区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为1168005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63%。其中出口额为709090万美元,同比增长18.00%;进口额为458914万美元,同比增长17.04%,进出口总值、出口总值、进口总值3项外贸指标的增幅均比上月有所提高。贸易顺差进一步拉大,达250176万美元,再创本年新高。

口岸工作方面

1-12月,莲花山港客运口岸出入境旅客288508人次,比去年增长29.96%。货运口岸货运量2454604吨,比去年增长5.33%,集装箱进出口348089标准箱。莲花山港客运口岸出入境旅客保持稳步增长态势,沙湾车检场、莲花山港货运口岸货运量基本保持稳定。

今年以来,我区外经贸运行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外资并购成为我区利用外资的重要方式

今年1-12月,通过外资并购设立的新项目表现突出。目前已审批完成了10个股权并购项目,合同外资共计5005万美元,其中奥园集团有限公司合同外资达3649万美元,是今年合同利用外资最大的项目。外资并购使我区在利用外资方式上取得了新的突破,对提高企业竞争力、整合产业资源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服务业招商、重点行业招商取得可喜进展,招商效应开始显现

1-12月我区新批服务业项目33个,比去年同期的27个多了6个,涵盖了酒店餐饮业、专业咨询、国际货运代理、保险经纪、房地产开发等行业、城市公共汽车客运、酒店顾问管理等。服务业招商引资的效应开始出现。今年服务业投资总额13276万美元,同比增长44%;注册资本6020万美元,同比增长38%;合同外资5210万美元,同比增长30%。

重点行业招商也取得成效。自去年三个日本汽配项目落户跨国产业园后,我们继续开展跨国产业园招商,引来日本爱信高丘汽配,瑞士奥托立夫汽配,广汽集团零配件公司,广日电梯,台湾保胜光学,香港银鹏发电机装配、木林森二极管节能灯,英属海天机械(注塑机),澳洲博事雅真空度膜等重点行业的外资项目计划落户跨国产业园,其中银鹏发电机已成立外资公司等待办理土地出让手续,保胜光学、海天机械、木林森节能灯等项目已提交立项建议书,广日电梯项目正在洽谈用地手续。

3、外资企业出口保持均速增长,内资企业增长加快

从企业性质来看,1-12月,内资企业累计出口额为153111.16万美元,同比增长19.60%,相比上月累计出口增幅再上升1个百分点;累计进口额为128889.21万美元,同比增长15.56%,相比上月累计进口增幅的21.56%下降6个百分点。外资企业累计出口额为555979.25万美元,同比增长17.57%;累计进口额为330024.95万美元,同比增长17.67%,保持均速增长。

4、除日本外的各主要出口市场均有所增长,支柱企业出口走势强劲

1-12月份,我区对香港的出口增长有所加快,出口额243636.01万美元,重新返回两位数的增长水平,比去年同期增长11.25%;对美国的出口依然保持较大增长,出口额238014.37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1.15%。香港、美国两大传统出口市场分别占我区出口比重的34.37%和33.57%,本年香港成为我区最大出口市场。1-12月份对第三大出口市场——欧盟的出口增长依然强劲,达39.09%,占我区出口比重的14.00%。

1-12月份,对我区传统出口市场——日本的出口增长继续大幅倒退,累计出口34326.16万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6.12%。其主要原因是受我区最大日资企业奥林巴斯减少对日出口的影响。

另外,1-12月,我区对新兴出口市场——韩国、台湾、俄罗斯、拉丁美洲的出口依然保持较快的增长,分别达到24.21%、43.67%、33.26%、17.55%。

5、传统大宗商品出口均有所增长,纺织产品增长加快

1-12月,在我区出口额前4类商品中,机电产品出口246693.10万美元,同比增长28.23%,增幅位四大类之首;珠宝、金银首饰出口115502.67万美元,同比增长9.24%;纺织原料及制品出口101212.84万美元,上升15.44%;鞋类出口48576.29万美元,上升12.38%。四类商品保持平稳增幅,合计占我区总出口比重的72.2%。

6、广交会辐射效应与带动作用增强,前来番禺的客商明显增多

今年适逢广交会百届盛会,国外采购商大幅增加,除在琶洲、流花展馆外还在我区的长隆酒店和番禺宾馆设有采购商报到处,采购商入住番禺,当天就可以拿到参加广交会的证件,大大节省了证时间。我区共有58家企业参加广交会,参展摊位151个,参展企业与摊位数量大幅增加,前来我区拜访的客商也增加了许多。参加秋交会的墨西哥古里亚甘省商贸代表团专程到我区举行商务洽谈,可见广交会对我区外经贸的辐射效应与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二、2006年主要工作回顾

今年以来,外经贸发展的国际环境面临较多的挑战,外部环境的变化与国家政策的调整对我区外经贸工作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土地资源供给紧张、区域招商竞争激烈给我区招商引资带来前所困难,使我区利用外资的指标一度负增长。我局积极应对,克服困难,结合我区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在招商引资、贸易促进和口岸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率先在实际利用外资指标上实现了正增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精心组织策划,多渠道形成合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

为更好地推介番禺的投资环境和招商项目,今年以来,我局分别在日本、欧洲、美、加、香港举行了多种形式的招商活动,围绕我区重点发展行业和重要招商项目,专场推介我区的主导产业、投资环境和优惠政策。

1、精心组织赴日、欧、美、加开展重点行业招商

4月,我局参加了以“生物技术经贸合作交流”为主题的赴美、加招商考察活动,扩大了番禺的知名度,一定程度上推动番禺的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

5月,由区领导带队的经贸代表团赴欧洲开展了一系列招商洽谈与拜访活动。分别在德国和比利时举行了两场以生物制药及光机电为主的招商推介会,宣传和推介我区优越的投资环境及有关政策,重点介绍了我区生物制药及光机电产业的情况。

5月底,我区和南沙区联合承办了日本名古屋“汽车零配件招商会”,参加了东京“广州现代服务交流会”,为吸引带动更多光机电、汽车配件行业的日资企业落户番禺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11月中下旬我局参加了广州市政府代表团和经贸代表团赴欧洲,参加省政府在欧洲举行的系列经贸活动。

2、策划好外商考察活动,推进第三产业招商

今年以来,我局把第三产业招商作为重点工作之一,全力推进。我们先后策划了香港工商地产界客商考察番禺第三产业投资商机项目,与广东美商会共同组织“美商杯”番禺投资推介会、与广州韩商会共同组织“番禺-韩商会杯高尔夫球赛”。通过积极的宣传推介工作,厦滘地铁站、万博中心、海鸥岛、番禺广场地下商场、五星级酒店等三产项目引起了香港、美国、日本、荷兰等地一些大财团的兴趣,亚洲制造业协会、香港丽高集团分别递交了项目合作意向书。目前德国麦德龙商贸中心,法国迪卡侬配送中心,美国产品展示中心,香港亚太产品营运中心、莱蒙鹏源商贸中心、置地名牌店,天虹广场、番禺广场地下商场等10多个大型优质项目正在洽谈跟进。

3、多方面、多渠道形成合力,推动招商引资工作

一年来,我们一方面借助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丰富的招商资源信息,通过加强双方业务人员的来往,互通项目,引来了台湾、美国、荷兰等多个客商进行项目洽谈。另一方面,充分发挥镇(街)外经办的作用,掌握镇(街)土地、厂房资源情况,了解近年各镇新增用地批次的使用情况。通过建立互通信息机制,减少了工作的盲目性,提高了招商引资工作的效率。此外,我们注重贸促会等中外贸易促进机构、招商中介机构的桥梁作用,开展招商工作。今年,我们接待了比利时商务代表团、密克罗尼西亚经济部长和泰国代表团等的考察活动,协助区政府接待了美国ATEC集团高层到我区经贸合作考察,接待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考察我区电镀企业,接待了荷兰摩力斯家具集团、日本JFE商事、小系制作所高层及三井物产株式会社代表的到访及美国联邦领地波多黎各政府代表团等到我区多经贸考察活动。通过做好接待活动,促进了我区与外商的交流与合作。

(二)切实做好企业管理服务工作,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1、认真做好各项审批工作,齐心协力推进联合年检工作

今年以来,商务部对外商投资商业企业等下放了审批权限,对物流领域吸引外资方面发布了新的指示精神。结合新的内容及要求,我局工作人员加强业务交流和探讨,继续做好外商投资企业审批工作。至12月中旬,我局已受理近600项申请事项,其中同意批准的审批事项已达570项,正式受理事项的按时办结率为100%。

为做好联合年检工作,我局加强与各年检部门的沟通、协调,就遇到的问题取得一致解决方法,出台了《广州市番禺区2006年外商投资企业联合年检实施细则》,并通过网站发布信息,组织全区外商投资企业进行网上年检的培训等工作,方便了企业进行年检。今年参加我区联合年检的企业达1586家,通过数为1575家,通过率达99.31%。

2、抓好外资到位监管,促进实际利用外资增长

为保证我区利用外资的实效性及实际利用外资指标的持续增长,落实企业出资承诺,我们积极与企业联系,了解未出资原因,为企业在出资方面遇到的问题提供有效解决方法,进一步促使企业按期出资。通过抓出资工作,保证我区实际利用外资指标的持续增长。

3、紧密跟进加工贸易政策变化,减低企业受影响程度,积极协助企业解决难题

国家商务部、海关总署等五个部委今年9月联合发布了《关于调整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和增补加工贸易禁止商品目录的通知》,我局一直密切关注该项政策的变化并积极应对。政策出台前,多次协助市局向基层企业搜集意见。政策出台后,编写了相关报告及时反映新政策对番禺企业及出口的影响。11月,再次对番禺的加工贸易产业进行调研,听取、收集及上报加工贸易企业对新政策的反应。主动与海关进行沟通协调,在政策运行中寻求共识,尽量减低新政对企业的影响。

我局积极协助企业解决其关心的热点问题和难题。例如企业用电、进出口通关、配额许可证事务等。积极向广州市申报国家出口医药基地番禺园区,研究番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协助医药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例如广州康和药业有限公司在我区石楼镇设立医药基地遇到发展地用规划问题,我局了解情况后给予充分重视,经我局积极协调,该公司提出的用地规划调整要求得到了市规划局的同意,发展用地的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我们的工作得到了企业的好评。此外,我局还积极配合市外经贸局推荐我区汽车零配件企业申报国家汽车零配件出口基地企业。

3、采取有力措施,增强企业出口能力

为提升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在市外经贸局指导下,我局与番禺海关联合举办了两期“加工贸易电子帐册学习班”,积极拓展加工贸易企业使用电子帐册。迄今已有五十家企业加入该系统,其中今年新增17家。电子帐册的使用,提高了通关效率,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

为进一步提高纺织品出口许可证发证效率,我局积极向广州市外经贸局申请将番禺区企业纺织品出口许可证的打印终端移至我局。虽然大幅增加了我们的工作量,对审批人员的业务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却为企业节约了宝贵的时间,和人力物力资源,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进一步优化了我区的投资环境。

我们继续密切联系国税、财局,进一步完善出口退税预警机制,保持出口退税工作正常运行。宣传和落实各级政府扶持外贸出口的一系列促进措施,协助企业做好申请广州市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广东省外向型民营企业发展资金等。

4、推进信息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投资软环境

今年我局的的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是配合区审批中心搞好审批政务流程再造工作试点工作,我局的部分审批项目的政务流程再造工作已进入试运作阶段。此外,以新开通的经贸合作网为平台,加强与外界的经贸交流、对外招商及信息沟通,为此我们加强了经贸信息的采编及报送工作。

(三)积极协调,推进口岸建设工作

1、积极协调,完成客运口岸改造建设工作

莲花山客运港由于投入运营时间长,设施比较陈旧,从整体环境、海上运营设施到过关通道、检测设备和航班设置等都不能满足我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在区委区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我区与港口运营公司一起出资对客运港进行了全面改造并投入了使用。12月21日,莲花山客运港正式开通了夜航。夜航的开通将为客运港增添新的活力,也为更多的旅客安全舒适地出入境提供了新的便利通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对进一步推动我区经济发展和对外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

2、协调沙湾车检场搬迁、新车检场建设以及海关武警进驻口岸营地建设问题

新车检场建设工作因受到客观因素影响,进展缓慢,对建设工作遇到的问题,我们及时报告区政府。同时,通过我们的协调,番禺海关要求在新车检场划出场地建设武警进驻口岸营地问题相关各方现已达成共识。

(四)、全面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深入扎实开展排头兵实践活动。

在“三个走在前面、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局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机关作风建设为切入点,认真开展“管理服务创新”主题活动,积极探索新途径、为发展服务、为基层服务。

我局近年来筹集了“双百共建文明村”活动经费10万元,为化龙镇沙亭村修建了800米硬底化水泥路。在今年的特大洪涝灾害面前,我局员工积极行动,广泛发动外经贸企业奉献爱心,为抗洪救灾筹资近80万元人民币,为灾区人民重建家园尽了一份绵薄之力。

面对土地资源紧缺及产业集聚化程度不高等困扰我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难题,我局选取了“坚持科学发展观,繁荣我区现代服务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企业‘走出去’”、“番禺珠宝产业现状及升级的思考”、“推进园区经济建设,加快产业集聚”四个制约我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作为破解的难题,进行调研活动。在实施过程中,我局既重视理论阐述,更注重实效分析,在充分调研和学习借鉴江浙等省市经验的基础上,撰写了四篇质量较好的调研论文,取得了较好成效,为我区的外经工作拓展了新的思路。此外,今年以来我们一直在与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合作,进行《“十一五”期间番禺引进外资的前景与对策》软课题研究,并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准备出台《番禺区实施<广州市鼓励外商投资设立总部和地区总部的规定>的具体办法》、《优化外资提升产业结构》两个政策性文件。研究即将完成,其成果及以此为基础的政策出台将为我们优化利用外资提供理论指导和具体操作措施,提升我区利用外资的工作水平。

三、当前外经贸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外部环境变化与政策调整的影响较大

近年来,国际原油价格高位波动、通胀压力加大、美元贬值等制约因素依然存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频繁运用技术壁垒、知识产权、环保标准等新型贸易保护手段,我国与欧美及部分发展中国家纺织品争端不断,欧盟两指令也开始逐步实施。原材料价格上涨,浮动汇率机制对出口企业经营能力提出了挑战,外经贸发展的国际环境和外部条件面临较多的挑战。

今年以来,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局联合发出通知,调整部分出口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同时增补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将以前已经取消出口退税及这次取消出口退税的商品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对此类商品进口一律征收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扩大限制类商品会对我区八成加工贸易企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我区电子信息、家用电器、集装箱以及汽车零配件生产企业将面临较大的压力。纺织服装是本次拟调整加工贸易政策的重点行业,拟调整政策一旦实施, 对我区纺织服装行业将造成重大的冲击,一些中小规模的服装企业将难以生存。

另外,国家出台的《关于规范房地产市场外资准入和管理的意见》对我区房地产业利用外资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九月开始实施的《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则对外资并购“从严”审查和控制,对我区以并购方式设立外资项目,优化产业结构都带来了冲击。

2、外经贸发展要素制约还没有充分缓解。

近年来,“用地难问题,包括可用地存量和土地规划,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区经济发展,严重制约我区招商引资工作。经初步摸查,目前因缺地流失的项目有15个,在谈的项目50个,共需土地约3000亩。因土地不足导致在谈企业流失、或已签项目无法顺利落实等都直接影响了我区利用外资发展后劲;因土地、电力等因素无法兑现而引发的外商投诉也日益增多,政府诚信受到质疑,严重影响我区投资环境。同时,电力供应季节性不稳,企业用工和人才招聘困难等问题也制约着我区外经贸的发展。

3、产业层次比较低,转变外贸增长方式面临巨大困难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区已成为珠三角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但由于产业层次不高,许多产业和产品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多数企业走的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和低效率的发展之路。普遍依靠贴牌生产和出口,拥有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很少,出口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出口产品结构雷同化加剧了低层次过度竞争,企业出口盈利能力渐少。

各镇街招商势头较好,但引进的项目十分分散,遍布各行各业,未能形成产业链和园区特色,园区的积聚效应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如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东环、大石、钟村、石基、沙湾、南村等13个镇街都有,园区内的产业零散,优势产业难以形成,产业集聚不明显,企业间协作配套成本高,影响全区的整体竞争力。

4、外资项目生成机制不完善,利用外资结构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目前,外资项目形成仍然是政府主导型的,主要是外经贸部门负责项目的搜集、筛选和发布。项目市场化程度较低,针对性不强,很难满足外商投资者的需要。单独凭借外经贸部门的职能也无法对全区的产业布局、产业规划、产业配套、市场容量等相关市场信息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

近年来我区坚持对日本汽车配件行业招商,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目前引进了日本JFE、小系车灯、塔祈巴那三个影响大的汽车零配件项目在跨国产业园落户,还有一批项目正在商谈中,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区利用外资层次较低的局面,但以劳动密集型的一般加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还没取得重大进展,新兴服务业领域的招商引资亟待突破。特别是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及中介服务领域有待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穗好办
  • 扫一扫
    添加
    “穗好办”
    小程序
手机版
智能问答
微信
  • 番禺政府网
    关注 · 微信
机构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