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语言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总结公报 > 部门工作报告 > 2007

番禺区海洋与渔业局2007年工作总结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政府 发布时间:2009-06-16 06:38:51 阅读次数:-
字体大小:

2007年,我局在上级海洋与渔业主管部门及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因地制宜、注重实效”为基本指导,以“发展生产”为第一要务,以“调整结构、提高效益”为中心,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推动产业新发展,培育新渔农,促进海洋与渔业产业全面协调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渔村建设,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

 一、2007年工作概况

(一)“两提高”:一是以渔业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渔业经济效益继续提高。 2007年,全区水产养殖面积为12万亩。预计水产品总产量19.19万吨,比去年同期-1.0%,产值17.5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巩固了渔业在全区大农业中的重要地位。二是通过参加“海域使用管理百县示范活动”,海洋综合管理能力和水平得到提高。全区海洋国土观念和依法用海意识明显增强,海洋管理功能日益完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不断加强。初步达到省局提出的“二三产业用海百分之百办证、第一产业用海办证率大幅度上升、围填用海全面管住、海域使用金一次性征收、非法用海案件严肃查处、乡镇协管员到位以及档案、信息管理规范、科学”等七个“示范县”硬性要求。

(二)“三确保”:一是确保了渔业经济健康稳步发展。全区生态渔业、高效渔业、品牌渔业、安全渔业雏形初现。07年,我局以“全国百个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基地之一”的“石楼海鸥岛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为辐射点,狠抓渔业生产质量,除通过实施鱼塘标准化整治工程、普及渔业机械化及引进、推广优质种苗、技术,提供基础性服务外,还派员深入部分渔业生产企业内部,修订和完善管理制度,明确质量安全责任制,引导其科学、规范实行渔业生产。二是确保渔民持续增收。着眼长远寻求渔民增收之路,建立渔民收入持续增收长效机制。2007年,全年全区发放沿海捕捞渔民转产转业、渔民减负及柴油补贴等各项补助资金近3000万元,捕捞渔民年人均增收约2000元/人。其中,渔民“先征后补”政策被纳入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新28条),作为我区新农村建设中保障实现渔民“生活富裕”的重要措施予以持续实施。三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确保渔区社会和谐。07年,全区共投入280万元用于石楼镇莲花山渔港明星、卫星、群星以及东星四条渔村港区道路硬底化、暗渠清淤、上涌口堤围加高加固以及泵房、排水渠的修建等工程及石基镇低涌渔港码头堤围、路灯、道路硬底化及排水涵洞等配套工程建设,渔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此外,我局还积极参与“牵手试点村”的建设,向石楼镇赤山东村捐赠10万元,用于道路硬底化工程(填土方)、下水道铺设以及公园建设首期工程。此外,还向马克村捐赠5万元,用于村的基础设施建设。                                      

二、主要做法

(一)以资源优势为依托,大力调整渔业生产结构。立足当前全区渔业环境资源和水产品市场需求,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和科技兴渔两大战略,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围绕“品优、技新、产特”,大力调整渔业产业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合理优化水产品生产布局。主要工作有:

1.在养殖品种方面,本着因地制宜、大胆创新的原则,根据市场需求,按照“品种调新、质量调优、产品调特、效益调高”的要求,在年初的春放工作会议上,鼓励增加高效高值的养殖品种,引导 “四大家鱼”养殖户从降本增效的角度去从事生产。今年春放苗种3.1316亿尾,其中:四大家鱼苗1.16亿尾,优质鱼苗0.67亿尾,虾苗1.30亿尾。此外,在稳步发展产量高且效益好的南美白对虾、黄鳍鲷、斑点叉尾鮰、鲩鱼、罗非鱼、鲫鱼等传统品种的基础上,继续扶持有关养殖点试养吉诺玛罗非鱼、宝石鲈(丰泽)、青斑(联峰)、龙利(兴海种苗场和海鸥水产养殖基地)等新品种,并在全区适当引导丰产鲫等中档品种的推广养殖,成效明显。

2.在养殖方式方面,鼓励企业科技创新,引导农户科技致富,努力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不断提高渔业生产机械化、信息化、无公害化程度,为现代渔业经济的形成与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支持。一是加大资金投入,扶持高新科技含量高的企业。利用位于石楼镇的清绿健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研发实力,投入100万元与其合作,开展“生态农业无公害高产优质水产养殖示范”项目。引导全区养殖户向高效、优质、科学的无公害健康养殖方向发展。此外,还计划投入相应资金分别支持百利恒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合作开展《优质鱼类高效、安全、健康养殖综合技术的研究与示范》项目以及丰泽水产养殖场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合作的《快速简便检测水产养殖区水体有毒有机污染物》项目,促进科学技术在我区水产养殖中的运用。二是探索渔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有效机制和方法,逐渐形成以水产技术站为纽带,以示范户为核心,连接周边农户的技术传播网络,有效提高了农户养殖的科技含量。07年,共举办各类水产养殖培训班和技术咨询活动近11期(次),参加人数近千人次,派出资料1537份。此外,我局还多方呼吁,将区水产技术推广站人员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解决了困扰该站多年的问题,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三是提倡科学养殖,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以贯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为契机,加强对渔业生产和水产品质量的监管,大力推广无公害养殖。继续实行采取对参加无公害产地认定的养殖场实行全额补助水质检测费用以及优先各类项目申报的优惠政策,积极发动养殖企业及以村经济合作社为单位的养殖场参加无公害产地认定。截至 2007年12月31日 止,全区有40个养殖场通过了广东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认定面积有近3万亩。此外,我局还加强对已整治鱼塘的规范管理,对不遵守养殖条约、实行“立体养殖”的养殖场于《番禺日报》及各镇宣传栏予以曝光。

3.在养殖特色方面,以海鸥岛为辐射点,合理利用咸淡水资源,大力调整产业结构。针对海鸥岛水质偏咸(每年9月至翌年4月枯水期盐度为2‰—15‰),不利农业种植业,有利于水产养殖业的特点,因地制宜,建立“石楼镇海鸥岛鱼塘标准化整治示范区”,大力发展咸淡水养殖业,形成具有番禺特色的咸淡水健康养殖基地。示范区主要养殖鲻鱼、斑点叉尾鮰、黄鳍鲷、东方暗纹豚、青斑、鳗鱼、南美白对虾等优质咸淡水品种。在示范区的带动下,目前,全区的广盐类鱼虾养殖面积已发展到3.6万亩,占全区养殖总面积的30%左右。并在养殖布局上形成了“石楼咸淡水鱼”、“东涌对虾”和“化龙罗非鱼”等特色鲜明的产业带。

(二)以项目推进为重点,扎实开展各项海洋与渔业工作

1.继续推进鱼塘标准化整治项目。该项目自2004年8月启动以来,进展较为顺利,经过两年多不断的摸索、沟通、协调,逐渐完善了项目立项、设计、预算、招投标、结算、资金申请、资金下拨等环节。至 12月31日 止,全区鱼塘标准化整治累计已竣工并通过验收或处于验收阶段的有26996亩,正在施工9883亩,正进行前期准备5203亩,三项合计共42082亩,约占全部整治计划数的70%。每年可为全区增加水产品产量1.38万吨,产值1.2亿元,为村集体增加1720万元收入。其中被列为广州市年度重点农业项目之一“石楼镇海鸥岛鱼塘标准化整治示范区(第一期)”连片鱼塘6600亩,已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为了美化整治后的周边环境及便于管理,我局还于示范区塘头种植绿化树木,并对示范区路面及设施进行维护、保养,统一定制路牌、场牌。

2.做好“番禺区名优水产养殖试验基地”前期准备工作。通过我局的积极协调,该项目得到区委、区政府及石楼镇政府及沙北村委会的大力支持,目前,水质化验已完成,正在进行功能规划、土地使用、立项、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

3.落实渔民转产转业政策。我区自2004年起实施渔民转产转业。三年来,国家、市、区共投入资金1450万元对295艘淘汰渔船实施拆解补助(不含市级激励资金206万元),投入近100万元对960名转产渔民进行培训。其中2007年,我局分批对全区符合农业部减船标准的111艘渔船实施淘汰,共发放中央和区级补助近500万元。此外,我局还从安全角度出发,对部分船体残旧、不适航且长期滞停于渔港的的12艘渔船(计划外)予以优先拆解,消除了台风季节的安全隐患。3月,根据渔民群众的要求,我局于石基、石楼镇举办了三期(石基镇两期)以“水产养殖”为主要培训内容的渔民职业技能培训班,共培训渔民257人。

4.及时完成2007年渔用柴油发放工作。2007年渔用柴油补贴指标于今年9月下达,千余艘渔船的柴油补贴要求11月下发完毕,时间紧,任务重。为此,局成立了2007年渔用柴油发放领导小组,明确资料收集、核对、制表和上报等工作环节的分工,齐心协力,加班加点,全力以赴,及时完成了本年度渔用柴油补贴工作的发放工作。据统计,2007年番禺区分两批共发放补贴金额2102.5万元,受惠渔渔船1190艘(次)。

5.完成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推进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上一个新台阶。水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切身利益,作为“国检”的重要领域之一,我局高度重视,成立了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围绕“狠抓治标、着重治本” 的整治理念,明确“抓好源头,监管全程,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工作思路,抓行动、抓宣传、抓执法、抓企业自律、抓长效机制建设。今年11月,于全区范围内开展了一次全面的水产品质量安全执法行动,检查内容包括:持证生产情况、投入品管理情况、企业内容登记制度、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等,重点检查水产品的硝基呋喃类、孔雀石绿、氯霉素、乙烯雌酚等禁用药物和环丙沙星、磺胺类等限用药物的使用情况;重点检查单位有无公害、苗种场、注册场、渔药店;重点检查区域有石楼镇海鸥岛、东涌镇、石基镇、大岗镇等。每检查一个养殖场填写一份《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生产监管记录》,对违规生产的企业或个人发出整改通知书并按程序处理。此次专项检查分批抽检了全区72家水产养殖场、3家渔用药品销售店及1家水产品批发市场。发出《责令改正通知书》42份,要求搞好养殖场卫生情况和完善塘头记录。已于限期内全部整改完毕。此外,在检发过程中,还下发了由我局制定的《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水产养殖质量安全须知》、《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宣传材料汇编》、《水产养殖场监管手册》等有关资料,要求养殖户水产养殖质量安全关健控制措施和生产及用药记录,明确养殖单位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人,全面提高我区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

(三)以资源保护为重点,海洋综合管理工作进展顺利

1.继续做好海洋管理全国百县示范活动工作。2006年,我区被国家海洋局定为全国海洋管理百县示范活动的县(区)之一,今年年初,按照《海域使用管理百县示范活动实施意见》的要求,结合我区海域使用实际情况,相应制定了“番禺区养殖用海普查登记工作实施方案”,目前,黄泥沥、江鸥沥测量完毕,办理养殖用海使用权证基本落实。

2.继续抓好公益性生态红树林的养护工作。莲花山公益性人工种植生态红树林自2003年初种植到现在,在专人的精心管理下,目前长势良好。

3.做好水生野生动物资源管理工作。根据广州市水生野生动物专项特许证年审提前一个月完成的要求,我局从2月起便开始行动。除加强宣传守法经营、加大突击检查外,还将年审通知送到各经营酒楼食肆,目前全区90%以上的持证人员按要求办理了年审。全年经营特许证年审40家,新申请10家;繁养证年审8家,新申请2家。

4.举办一年一度的“增殖放流”活动。 6月8日 上午,我局联合省、市海洋与渔业局联合在沙湾镇三善村禺城水产品交易中心旁的沙湾水道举行“2007年省市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番禺放流现场)”。共向沙湾水道投放了300条3~8公斤单重的中华鲟亲体和1500万尾“四大家鱼”种苗。

(四)以依法治海为重点,行政执法工作开创新局面

今年以来,渔政大队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的有关工作部署,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以法兴渔、强化管理、公正严明、服务渔业”为工作方针,以推进渔区和谐共进为目标,认真履行职责,恪守“四严”原则:

1.严格落实管理制度。在制定并完善了《番禺渔政大队领导班子议事规则》、《番禺渔政大队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办法》、《番禺渔政大队公务员公共服务行为规范试行办法》、《番禺渔政大队工作人员守则》及《内部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基础上,主抓制度落实,严格贯彻首问制、岗位责任制、投诉制等制度,以制度的规范化管理队伍建设。

2.严格依法行政。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和深入开展“渔业文明执法窗口”创建活动为契机,提高渔政人员的素质,加强渔政队伍自身建设,树立良好的执法形象。今年以来,我局把规范执法行为和改善服务环境作为提升执法队伍形象的重中之重来抓。经改造的大队办公室布局合理,于办证大厅设置了开放式窗口,新添置了大型液晶公示栏、轮候座位、自动饮水机和冷设备,使渔民群众感到工作人员多了一张笑脸、柜台边多了一把椅子、喝水时多了个杯子,树立了基层渔政队伍亲切、规范、积极、健康的新形象。此外还组织参加各类学习、培训6次,参加人员80余人次,其中1月、4月两次参加广州支队组织在黄埔、莲花山等地全封闭式军事训练,大队全体人员以饱满热情投入到训练中去,在训练期间,以准军事化严格要求自己,刻苦训练,做好每个规定动作,得到上级领导肯定。

3.严整渔业安全生产秩序。围绕构建“平安渔业”这一中心,坚持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认真开展渔业安全生产大检查,针对当前渔业安全生产存在的薄弱环节,重点落实整改措施,规范渔业安全生产行为,杜绝渔业事故发生。一是制定预案,落实措施,建立健全渔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制定完善了《番禺渔政大队渔船渔港安全应急救援预案》。按照预案要求,落实镇、村、养殖户、船主及各科室安全应急救援职责,并多次组织参加市、区相关部门组织的防火、防灾应急演练,提高各部门的实操能力。二是抓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消除事故隐患。严格落实年大查、月小查、重大活动突击查的检查制度,重点检查渔港配置消防设备情况,渔业船舶“三证”和船员持证上岗情况,渔船救生、消防、航行信号等设备的配置情况,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渔船,及时督促船主采取相应整改措施,杜绝事故发生。三是加大执法力度,规范渔业行业安全生产秩序。开展水产养殖用药、养殖设施加固及养殖饲料投放跟踪等巡查,严厉打击水产养殖违法行为,抓好水产品质量安全的源头管理。

4.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对于无视法律,进行非法捕捞的违法行为及违法用海、破坏海洋环境行为,我们加大打击力度,坚决予以查处。9月,于珠江口狮子洋海鸥岛海域查处一宗近年来最大的一宗海洋倾废案件。11月起,在区政府的统一部署下,联合区水利、航道、海事、公安、环保、交通等职能部门及榄核镇政府开展为期七个月的“清理河涌水道网箱养殖点行动”,计划对全区61个违法水产养殖网箱进行清理,有效规范水产养殖行为,清理河涌障碍物。据统计,全年执法船艇累计开航157天,356航次,执法船航程1738海里,执法快艇航行1050小时,共检查船舶3711艘次,查处违规渔业案件179宗(其中:电鱼案件47宗),海监案件1宗,水生野生保护动物案件4宗,共清理大口笼729个,虾笼 7300米 ,滩边罟 17380米 ,收缴其它违规违禁工具一大批。今年伏季休渔期间,我区124艘应休渔船没有出现一艘违规,“电、毒、炸”等严重违法行为发案率也呈明显下降的趋势。此外,我渔政大队还先后参加了浮莲岗水道的“昌运一号”油轮和“辉泓6号”货轮的火灾扑救工作。救援行动迅速有效,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五)以开展“机关作风年”活动为重点,党政工作又上新台阶

1.认真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机关作风年活动。一是成立番禺区海洋与渔业局基层评议机关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的实施方案。二是召开番禺区海洋与渔业局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动员会议,学习贯彻区委机关作风建设活动的文件精神,部署我局开展活动的方案。三是开展“阅读进机关”活动,推进学习型机关的建设。局总支委购买《党员干部理论》一书发给在职人员人手一册进行学习。要求各支部要创造条件,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要以“阅读进机关”活动为契机,开展形式多样、深入持久的学习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健康向上的机关文化,为我区海洋与渔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撑。四是按照“一个党员,一面旗帜”要求,继续做好创建“党员示范岗”工作。要求窗口单位和有关党员将着力点放到基层,努力服务基层,为基层谋利益,强化群众观念和公仆意识,进一步增进与渔民群众的感情,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提高机关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大局的水平。五是围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大局,促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目标,在局机关、渔政大队办证窗口开展群众满意测评活动。通过在办证厅设置意见簿、意见箱、投诉电话以及向渔民群众发放满意度测评表的形式,接受群众监督,树立起党政机关良好的形象和公信力。

2.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各项工作。按照区惩防办的要求,成立“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工作领导小组”,认真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学习惩防体系工作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明确惩防工作任务和目标。并对局各机关科室、渔政大队以及中队进行自查自纠检查评估,发放自查自纠工作检查评估自评表,按照自查自纠六个环节进行检查评估自评,自评合格率达100%。

3.积极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活动。我局在贯彻落实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工作的同时,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活动。通过组织党员干部观看廉政教育片《廉政前哨》及于局机关、渔政大队办证大厅、莲花山中队张贴廉政教育图片等方式,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警示教育,增强教育效果和反腐倡廉意识,逐步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

今年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一是推进各项工作的力度还不够大,在统筹全局、突出重点、合理安排、综合协调等方面还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二是有些工作的标准还不够高,创新意识还不够强,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如何转变观念、调整思路、改进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穗好办
  • 扫一扫
    添加
    “穗好办”
    小程序
手机版
智能问答
微信
  • 番禺政府网
    关注 · 微信
机构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