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继续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的“优渔”方针,坚持“发展”和“规范”并重,进一步调整渔业产业结构,努力提高渔业经济效益,增加渔业在全区大农业中的贡献份额。同时,规范行政管理工作程序,强化渔业资源保护,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争达到渔业产值增长10%,渔民收入持续增长,且增长幅度高于农民的目标。
2008年,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坚持以规划为前提,完善渔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渔业生产资源的优化
1.制定我区渔业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与有关科研机构合作,完成我区渔业经济2020年前的产业结构、布局、发展重点和发展方向的总体规划。在此基础上,建立产业发展项目库,加强项目管理,规范项目申报和审批。
2.继续推进全区鱼塘标准化整治工作。2004、2005、2006年鱼塘标准化整治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也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基层干部群众的好评,但还有少部分计划尚未完成。2008年,要重点完成2007年以前遗留下来的指标数,一方面要调整工作方法,深入基层,加大宣传和发动力度,调动镇、村及养殖户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调整计划,实事求是地、过细地安排资金,力争完成5000亩以上鱼塘标准化整治任务。
3.协调推进水产品加工企业的建设。一是继续帮助恒发水产加工基地在东涌镇的建设项目尽快落实;二是协调悦丰水产加工企业在石楼镇的建设项目。通过水产加工企业的建设,延长产业链,增加水产品附加值,相对稳定水产品的价格,促进渔业持续稳定发展。
4.继续做好伏季休渔工作及实施渔业增殖放流活动。
(二)坚持以效益为中心,积极调整产品结构,促进养殖品种、养殖模式多样化发展
1.坚持优质高效原则。在强化原有名特优品种培育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引进适宜本地环境、抗逆性强、经济效益高、发展潜力大的后续品种。08年计划引进鳄龟、半滑舌鳎(龙利、鳎沙),同时继续加大笋壳鱼、黄鳍鲷、金鼓鱼、宝石鲈、东方暗纹豚和南美白对虾等名优新品种的推广力度,进一步提高优质品种的养殖比例。
2.坚持品种引进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的原则,避免引进品种造成生态环境污染和种群破坏。
3.坚持品种和技术、人才同步引进原则。通过引进广州市金谷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到番禺落户,吸引相关的人才、优良品种和苗种繁育技术进入番禺。除此之外,还要争取吸引更多的人才到番禺来创业。
(三)坚持以创新为动力,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1.建设“番禺区名优水产养殖试验基地”。为提高我区水产养殖水平,落实中央“一号文件”所提出的“现代农业”工作目标,促进全区渔业生产再上一个新台阶,我局计划于石楼镇海鸥岛沙北村集兴东片约256亩鱼塘兴建“番禺区名优水产养殖试验基地”。项目计划总投资约4500万元(含征地补偿费用),分两期实施,2—3年建成(即2008年至2010年)。
2.开展与相关院校以及有关渔业科研机构的合作,聘请专家教授为顾问或客座研究员,力促美国夏威夷大学就生物工程方面与我区涉渔企业的合作。
3.利用区内清绿健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广州市金谷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等高新企业的研发实力,建立科研试验基地,推动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4.建立科研项目数据库,筛选并扶持有发展前景的科研项目申报省重大科技兴渔项目。
5.强化番禺区水产技术推广站职能,充分发挥其渔业生产企业与渔业行政部门之间的桥梁作用,以建立“番禺区名优水产养殖试验基地”为契机,巩固和完善其科研、教育、推广为主职的渔业技术推广核心地位。
(四) 坚持以龙头企业为支撑,不断创新经营模式,促进产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
1.进一步推行“企业+基地+科技+养殖业户”四合一复合型产业化经营模式,由政府搭建合作平台,利用我区重点龙头企业资金、品牌、市场和管理等优势,建设规模化的养殖基地,带动养殖业户增产增收。2008年重点扶持恒发、悦丰、盛唐、金海、清绿、百利恒泰等企业,尽快形成产业规模、品牌效应、市场份额、科技实力和经济效益,促进全区水产养殖业上档次,上规模,出品牌,加速发展。
2.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快成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有关精神,力争在第二季度前成立“番禺区渔业协会”。改选水产学会理事会。
(五)坚持突出源头治理,切实加强水产品质量监管,提高市场竞争力
1.大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相关法规,提高群众的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按照引导与处罚相结合、重在引导的原则,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等媒体进行宣传,同时,在上、下半年各印制一批宣传单张和小册子,下发给水产养殖户、饲料和鱼药生产销售企业,积极引导水产从业人员加强行业自律。
2.加强生态建设和生产环境综合治理。继续抓好海鸥岛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的维护和管理,并将其经验加以推广。同时积极协调畜牧管理部门探索治理“立体养殖”的新路子。积极发展生态休闲型渔业。
3.加强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无公害水产品认证和品牌创建工作。要稳步增加无公害水产品产地和产品的数量,力争2008年有10%以上的增幅,与鱼塘标准化改造同步增长。要创造条件帮助无公害水产品生产企业打响品牌。同时,要加强对无公害水产品产地和产品的监管,防止出现倒退。
4.强化对水产养殖从业人员的培训,因地制宜地开展培训,适当扩大培训面,务必使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深入人心。
5.正式启动资源环境监测与水产病害防治工作站,加强及时有效的检验检测,为渔农提供优质服务,为政府的管理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在水产养殖面积超5000亩的大岗、东涌、化龙、榄核、沙湾、石碁、石楼、钟村等8个镇,建立健全监测点。
6.按区政府的统一部署,开展污染源普查工作。
(六)以整治非法占用岸线和滩涂为突破口,进一步强化海域使用、开发及海洋资源保护等综合管理
1.协助广州市完成《广州市海洋功能规划》的修订工作。
2.做好海域管理示范县的工作,完成黄泥沥养殖用海和莲花山渔港海域使用权证办理工作。
3.加强《海域法》、《广东省海域使用管理条例》的宣传工作,引导违法违规占用岸线及滩涂的单位或个人,完善海域使用报批手续。
4.继续强化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
(七)坚持严格执法、热情服务,规范渔业生产秩序,提高渔业生态和资源的保护水平
1.大力查处“三无”渔船和违章违规渔船,防止“三无”渔船从中山等周边地区回流番禺。
2.全面清理辖区水域违法网箱养殖,计划在2008年3月份对榄核河道的违法网箱进行彻底清理。
3.加大渔业生产安全的监管力度,从严把好船检关,计划在2008年投入部分资金,鼓励我区主机功率44.1KW以上的578艘渔船配备气胀式救生浮。
4.做好莲花山渔政码头的立项、设计等前期工作,力争2009年投入建设和使用。
5.按照省里的统一安排,为渔政船和莲花山渔港安装渔业安全生产通信指挥系统,提高我区渔业安全生产的救助能力。
(八)坚持以“增收减负”为重点,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协助石楼镇建设莲花山渔港经济区。重新规划的莲花山渔港经济区东临莲花山水道,南靠港口大道,西邻联围村,北至上涌口。总占地面积
2.进一步完善低涌小型渔港的配套建设。
3.继续实行“先征后补”的政策,以切实减轻渔民负担。
4.总结经验,继续做好渔用柴油补贴的各项工作。
5.继续做好渔民转产转业工作。
6.继续做好对赤山东村、马克村以及四条纯渔村的帮扶工作。
(九)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加强内部的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和办公自动化水平
1.狠抓学习型队伍建设。制定和落实人员培训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全方位、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对干部时事政治特别是十七大精神的学习以及业务技能、政策法规、政务礼仪等各级各类学习教育培训活动。
2.以机关作风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党员示范岗”的表先、带头作用,进一步完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规范服务态度、办事程序和办理时限,落实工作岗位责任制,实行首问负责制,重实干、办实事、求实效。
3.进一步强化廉政教育,大力发扬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优良传统,适应部门预算改革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要求,加大对项目建设、资金使用等环节的监管力度,确保各项经费依法、高效使用。
4.充分发挥工、青、妇组织的作用,积极开展各项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提高队伍的整体活力。
继续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