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语言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总结公报 > 部门工作报告 > 2007

番禺区财政局2007年工作总结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政府 发布时间:2009-06-16 05:57:34 阅读次数:-
字体大小:

    2007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区人大及上级财政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区财政系统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财政工作,坚持科学理财、依法理财、为民理财、民主理财,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狠抓增收节支,大力推进国库集中支付、镇(街)财政体制等改革,加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建设,深入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查,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2007年主要工作情况

    2007年,全区累计完成一般预算收入371983万元,为年初预算的105.78%,为调整预算的100.16%,同比增收58550万元,增长18.68%。其中,街道完成一般预算收入47964万元,为年初预算的96.96%,为调整预算的91.13%;各镇完成一般预算收入72047万元,为年初预算的99.83%,为调整预算的98.8%。

    全区一般预算支出累计完成532628万元,为年度预算的89.55%,同比增支63142万元,增长13.45%。其中:区本级(含街道)支出累计完成384787万元,为年度预算的86.44%,同比增支58015万元,增长17.75%;镇级支出累计完成147841万元,为年度预算的98.79%,同比增支5127万元,增长3.59%。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按照谭应华书记对我区财政工作的指示精神,我局充分发挥财政职能,集中财力办大事,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各项中心工作任务。

    1、切实安排“三创”专项资金。区、镇财政认真安排“三创”资金,其中区财政追加安排“三创”专项资金4000多万元,积极支持广州市搞好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国家文明城市的“三创”工作以及食品药品质量安全检查工作。

    2、大力支持亚运村、新火车站及工业园区等重点项目建设。及时拨付市、区财政安排的亚运村及广汽项目征地拆迁补偿资金91960万元,并参与制定了《亚运村及相关建设项目征地拆迁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确保资金安全高效运转。石楼、石基财所积极配合亚运村征地拆迁工作,迅速开设征地拆迁专户,对征地拆迁补偿及相关建设资金实行专户管理。钟村、化龙等财所也积极配合新火车站、国际商品展贸城、大学城预留用地等的征地拆迁工作。

    3、扎实推进“惠民一号”工程。按照“堤固、水清、岸绿、面洁、景美”的要求,切实安排好水利工程建设资金,积极推动我区水体环境的改善,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区财政安排水利建设专项资金52300万元,重点用于城乡防灾减灾达标加固工程、市桥河水系综合整治等项目的建设。

    4、积极配合区委、区政府招商引资工作。区财政及时安排1000多万元专项资金,成功举办第四届恳亲会,达到了凝聚侨心、招商引资的目的。

    5、加大财政对科技投入。发挥科技三项经费在推动技术创新的引导和放大作用,改变资金使用模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安排1000万元用于大学城数字家庭孵化器基地建设,拨付1069万元推进“清华科技园广州创新基地”科技孵化大楼建设项目,加快推进我区科技园区的建设步伐。

    (二)加大财政支农力度,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积极推进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落实区委区政府农村工作新“二十八”条精神,参与制定推进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项工程工作方案。认真安排财政支农资金,全区共安排支农资金93392万元,占财政总支出的14.29%,比上年实绩增支13410万元,增长16.77%,调整预算安排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扑灭经费370万元,并安排了窝棚整治经费2317万元。积极筹集3000万元建立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程资金,会同区委农村办制定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程资金管理办法,规范资金的使用范围和申报程序。安排了总额为1552万元的困难村补贴和“农村三费”(义务教育费、优抚经费和五保户供养费)补贴资金,并安排农村财务信息化建设专款,确保发展缓慢村的正常运作。新造财所迅速筹措资金280万元用于扑杀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并及时拨付到养殖户手中。东涌财所从2007年开始安排资金分两年清偿镇政府拖欠村级的各种款项,今年支付了水利工程历史欠款220万元,维护了农村的稳定。

    1、扎实推进鱼塘标准化整治。区财政投入鱼塘标准化建设资金3403万元,对石楼等五个镇的1万亩鱼塘进行标准化建设。2004至2007年,区财政累计投入鱼塘标准化建设资金12000万元,完成鱼塘整治4万亩,直接增加农民租金收入2400多万元,为我区2008年全面完成鱼塘标准化整治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继续认真做好种粮直补工作。今年中央和省对农民种粮补贴的依据、标准作了较大调整。我局及时研究出妥善解决的办法,并按省、市的要求按时完成了农资综合补贴和种粮大户补贴资金。今年全年发放种粮补贴资金261万元,其中农资综合补贴资金168万元、种粮大户补贴资金31万元、种粮直补资金62万元。同时,区财政按每亩30元的标准安排种粮直补资金265万元,对全区7个镇76个村的12083户种粮户给予种粮补贴。按照《广东省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对种粮直补资金实行专户管理,确保种粮补贴直接存入每户种粮农民的账户上。

    从去年底开始,上级要求农民补贴有关数据实行网络化、电子化操作,并要求将前三年资料数据补录入。我局根据工作实际,安排专人负责指导各镇经办人做好工作,按时按质完成了统计工作,并顺利通过了省财政厅的考评。

    3、做好农民购置农业机械的补贴工作。会同区农业局制定了《广州市番禺区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专项实施细则》,明确了补贴的对象、范围、标准和资金申报程序及管理与监督办法,及时兑付农民购置农业机械补贴。今年共向313户农民拨付购置农业机械补贴资金210万元,我区的这项工作走在全省的前列。

    (三)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体现财政资金普惠性

    1、继续支持再就业工作。全年安排再就业专项资金892万元,加上历年再就业资金结余1721万元,2007年再就业可支配资金达2613万元。全年共支付再就业专项资金1103万元,支持镇(街)、村(居)劳动和社会保障平台建设,并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与城镇失业人员同等的就业服务。

    2、支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提高参合率和保障水平。区镇财政拨付城乡合作医疗配套资金3527万元,按时完成了全区城乡合作医疗筹资工作。今年全区共筹集城乡合作医疗资金8000万元,共有58万人参加了合作医疗,并为11488名符合条件的群众办理了减免合作医疗基金缴费手续。安排了1087万元医疗救助款,建立了城乡居民和农村特困家庭医疗救助制度,全年拨付医疗救助金530万元,救助了1085户家庭的2829人,并为1523人提供了基本医疗救助。南村镇在村级建立镇级医院的分院,今年安排300多万元建立了3个村级分院,方便了群众就医。

    3、完善城市居民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今年我区提高了农村低保标准,从月人均220元提高到240元。区财政及时安排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配套资金1256万元,并支出了特困残疾人家庭生活补贴147万元。继续做好农村社会救济工作,支出了农村特困生活救济款170万元,重点对精神病人和麻风病人进行救济,并对伏季休渔期困难渔民给予生活补助。补助资金470万元继续做好农村特困人员安居房建设,解决了439户特困人员和86户特困残疾人的安居问题。大岗镇在今年财政比较紧张的情况,仍安排215万元资金建立区镇村三级“低保”、“社会福利救济”、“就业补助”等社会保障体系,安排50万元为困难户解决建房问题。

    4、做好军人优抚安置保障工作。支出了安置城镇退役士兵和转业士官自谋职业生活补贴248万元,并拨付了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经费126万元,及时足额兑现我区参战人员生活补助79万元。

    (四)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实施科教兴区战略

    2007年全区安排教育经费111582万元,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20.95%,其中区财政(含街道)投入教育57140万元,占区级支出的14.85%;镇级财政安排54442万元,占镇级支出的36.82%。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区财政安排3000万元用于农村学生、困难家庭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减免杂费,全区受益学生达73424人。全区补助4458万元实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免收书杂费,安排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教育阶段补助200万元。支持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发展,安排了2853万元专款,重点对农村学校的设备购置和校舍建设给予补助。重视提高教师待遇,专项安排了13000万元用于提高教师福利待遇。榄核镇顺利通过了广东省教育强镇的验收。

    (五)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1、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查,制定了《番禺区2007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方案》,举办了全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培训学习班。切实抓好区属各行政单位自查工作,完成了中介审计机构的招标工作,并指导中介机构进点审计。我局克服清查工作时间紧、工作量大和人手不足等困难,严把清查数据质量关,及时纠正部分单位数据填报不完整、中介机构核查不够细致的情况,顺利完成了全区712户行政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资产数据的收集、汇总和上报工作。

    2、制定了《番禺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管理办法》,规范我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并联同区国资局对我区行政事业单位的境外资产进行了清查。

(六)探索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

    大力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与区监察、审计、统计等部门联合下发了《番禺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试行方案》,我们选取了2006年度区科技三项费用的科技攻关和产业化项目进行绩效评价的试点项目,多次到科技局深入了解项目资金的运作机制、管理模式,以及项目资金的投入使用情况,制定了《2006年度区科技三项费用科技攻关和产业化项目绩效评价的方案》,成立了区财政局项目评价工作组,负责评价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具体实施。同时,我局还配合省、市开展“2001-2005年省财政加强广东气象事业建设议案资金”项目绩效评价,对省市用于扶持中小企业项目专项资金绩效评价进行核实。

    (七)积极稳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

    1、从2007年7月起我区国库集中支付扩面管理,纳入集中支付的部门单位增至28个部门129个单位,占全区预算单位的30%。为确保明年起我区所有区属行政事业单位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我们完成国库集中支付代理银行的招标工作,并确定7家银行为我区国库集中支付代理银行。

    2、为稳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工作,支付办多次组织扩面单位的财务人员学习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的相关业务及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的相关操作,举办了四次改革业务知识、集中支付软件操作培训班,并对各代理银行进行了软件操作培训。

    今年我区通过零余额账户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财政性资金共109734万元,其中财政直接支付共2010笔57384万元,财政授权支付共13590笔52350万元。

    (八)深化镇街财政体制改革,推进“六好”社区创建工作

    1、2007年起桥南街、沙湾镇行政区域作了调整,按照“属地划归”的原则,在综合平衡区、街、镇三方利益的基础上,制定了《关于桥南街、沙湾镇行政区划调整后的资产处理意见》,并及时对桥南街、沙湾镇的财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2、会同区水利局、环保局深入各中心镇调研,理顺了中心镇财政管理体制排污费、水资源费等专项固定收入的管理及运作模式。

    3、2007年街道分局积极配合推进了全区25个“六好”平安和谐社区的创建工作,加大创建经费投入, 合理安排财政资金1112万元,保证平安和谐社区创建活动顺利进行。

   (九)强化非税收入管理,增强财政调控能力

    认真编制《2007年区级预算外资金收支预算方案》,做好日常征收管理工作,确保非税收入预算任务的完成。进一步完善我区银行代收费业务,解决群众交费难问题,核准区农信社代理交通违章罚款业务。加强对重点收费的跟踪管理,解决了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统一性问题。进一步规范罚没物资处理工作,联同相关执罚部门按规定处理了10批罚没物资。沙湾财所对镇内行政事业单位的非税收入进行了两次摸底调查,为全镇开展非税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作准备。榄核财所规范财政票据的管理,做到“票、款、帐”一致,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与票据使用的合法。

    (十)搞好各项政策补贴,推进市场工程建设

    1、根据近年粮价和贷款利息提高的状况对粮食政策性补贴作了适当调整,重新制定并实施了《番禺区粮食政策性补贴方案》,粮食政策性补贴总额从原来1382万元调整为1681万元,并规定粮仓维修费等专项支出要按照财政投资评审规范操作,保证财政资金专款专用。今年已按时拨付粮食风险基金1810万元,其中粮食储备费1681万元。

    2、及时做好油价补贴资金发放工作。由于成品油价格的调整,省、市对渔业、林业、交通等行业进行补贴。我局积极与相关部门联系,及时足额将补贴资金划拨到补贴对象,保障经营者利益。全年共发放油价补贴900万元,充分体现了各级政府对涉及燃油行业的关心和支持。

    3、积极配合区工商分局对农贸市场进行升级改造,对已改造验收的市场,及时核实改造面积,落实扶持资金,今年共验收农贸市场25个,安排扶持资金155万元,进一步加快了市场升级改造进度。

    4、加强与区经贸局的联系沟通,积极配合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和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改造,对完成改造任务的13个镇、247个村级农家店和5个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了验收,共拨付扶持资金506万元,有力支持了放心农资、食品、药品和文化产品等商品流通体系向农村延伸,切实为“三农”服务。

    (十一)狠抓财政收入征管,确保收入任务完成

    我局密切联系税务部门,加强总预算会计核算工作,及时掌握财政收入进度,多渠道组织收入,在做好税收征管、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的同时,大力追收财政周转金和国有资产收益。全年我区财政预算内组织收入­­­­­­­­­­­­109739万元。

    1、提高服务水平,加强税收征管。进一步加大契税和耕地占用税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办事效率,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确保了财政税收的及时足额入库。今年完成税收收入52020万元,其中契税收入48827万元,同比增收12169万元,增长33.2%;耕地占用税收入完成3193万元,同比增收2036万元,增长175%。

    2、依法组织非税收入。今年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及罚没收入完成实绩31806万元,为年度预算的119.35%;超收5156万元,同比增收6495万元。纳入专户管理的非税收入完成213669.45万元,为年度预算任务的121.60%,超收37968.78万元。

    3、切实做好财政周转金的清理回收工作。建立健全周转金办财务管理制度,加大清收力度,对4个债务单位提出诉讼,深入50个债务单位,重新了解掌握各单位的运营状况和偿债能力,采取有效措施清收财政周转金本金及资金占用费,共回收财政周转金共3094万元。

    4、积极收缴国有资产收益。密切与国资局联系,加大对国有资产经营收益收缴力度,今年8月已全面完成国有资产经营收益收缴工作。全年收缴我区国有资产收益9633万元,其中公有企业国有资产经营收益9446万元,剔除不可比因素,增收122万元,增长1.93%。

    (十二)加大基建投资评审力度,加强政府采购监督管理

    1、采取委托基建评审中心及评审中介机构的办法开展政府投资基本建设项目的概算、预算和竣工结算、决算的评审工作,共办理委托送审996宗,送审总额274500万元;共完成投资评审项目755宗,完成评审总额191000万元,核减工程费用26500万元,核减率达13.88%。区基建投资评审中心及时跟进区政府交办的重大工程项目的评审工作,按时完成了亚运村、广汽、中心医院、广州国际商品展贸城、东涌大桥等306项重大项目的评审任务,完成审核额252120万元,核减费用26231万元,受区领导的好评。

    2、区政府采购管理部门继续在健全监督管理制度和提高办事效率上下功夫,制定了《番禺区政府采购工作管理要求》,规定凡涉及规模较大的政府采购项目均由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会同区监察局一起对采购过程实施全程监督,并通过完善区政府采购网等办法提高政府采购效率。加强对政府采购投诉的处理,严格按有关法律法规处理案件,特殊案件主动征询市财政局和区、市法院的意见,做到依法行政。今年依法依规对1宗投诉、6宗质疑、1宗群众来信进行了处理。全年共完成政府采购项目200个,实际签约总额36644万元,比采购预算节约资金4937万元,节约率达11.87%。

    (十三)加强会计事务管理,提高财政监督水平

    我局荣获广州市财政局颁发的2006年度会计管理优秀奖,会计管理工作获得了上级领导的肯定。2007年我们积极发动全区人员参加全国第三届会计知识竞赛网上答题活动,在短时间内共有25629人参加此次网上答题,占全区持证人员94.55%。全年共核发会计从业资格证2558本。今年两次会计从业资格专业知识考试的报考人数合共7803人,均创历史新高,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6%。为此,我局派员加班加点前往各镇报考点进行现场集体报名。为方便考证人员就近上课,会计学校充分利用成教系统的资源,授课点增至10个,推出初中起点、二年学制的中专学历班,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员的需求。2007年会计学校先后荣获广州市中华会计学校、番禺区成人教育办公室颁发的办学先进集体奖。

    我局制定了《2007年番禺区财政检查工作计划》,采取派员检查与委托中介机构专项检查等方式,组织检查项目14项,并积极配合广州市财政局开展对我区省、市转移支付专项资金的检查工作,开展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费专项检查和乡镇财务检查,完成了对“镇村公路建设”、“双百共建文明村”等项目的专项检查工作,协助区委组织部对我区部分处级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化龙财所加强对农村集体经济的管理和监督,对全镇13条村的经济合作社进行了审计,促进了农村集体经济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钟村财所制定了镇属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审批制度,强化了财务运作管理。

    (十四)完善机关行政管理,确保运转协调高效

    1、加强机关政务运作管理,改善办公环境,提高工作效率。以契税征收综合楼启用为契机,使用新版办公自动化系统,及时处理各类文件,全年共办理收发文及复文4320份,整理归档档案3500份。依时办结人大议案和政协提案65件,办结率达100%。石基财所重视档案工作,顺利通过了档案省一级达标验收,并被评为2007年番禺区档案工作先进单位。

    2、加强政务信息报送工作,全年共有110多篇信息分别被市委、市政府办公厅及上级财政部门和区政府相关刊物采用,我局的信息工作在全市12个区、县级市财政系统中名列第二,在区政府考核的33个职能部门中跃居第六名。

    3、进一步加强财政信息化建设,建立了预算项目库和财政拨款信息系统,对专项资金实行实时监控,并通过信息化把各单位的资金使用进度实时反馈给区领导,为科学理财奠定了基础。

    (十五)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发挥群众团体作用

    1、加强党的组织建设,迅速掀起学习十七大精神的热潮。局领导班子组织专题会议,学习贯彻十七大会议精神,部署我局学习贯彻十七大各项工作。党支部书记袁泽新作了动员,对全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学习贯彻好党的十七大精神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组织党员认真开展学习十七大报告心得交流会,撰写学习体会。局党支部与大岗镇中埠村党支部和石楼镇茭东村党支部开展党日活动,交流学习十七大的体会。我局进行了党支部换届选举,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党支部委员会。召开了机关作风建设专题报告会,党支部书记袁泽新作辅导报告,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倡导的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抓好展党工作,为2名同志办理了转正手续,并确定1人为入党积极分子。

    2、认真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召开了机关作风建设年动员会,成立了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领导组和基层评议机关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番禺区财政局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提出我局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的具体做法和要求,成立了4个联系基层工作小组,为基层解决问题。向属下单位、基层财政部门和区属各单位及办事窗口的服务对象发放《番禺区财政局群众评议测评表》160多份,查找本单位在作风、服务和工作等方面的不足和差距,并制定整改措施。

    3、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贯彻落实《番禺区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工作细则》,成立了领导小组,认真检查局机关和属下单位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情况,并大力开展了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

    4、以“加强作风建设,勤政廉政为民”为主题,开展纪律教育月活动,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优良作风教育、廉洁从政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促进财政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5、抓好机构改革,开展竞争上岗。调整了机关内部分工,对绩效评价科的相关业务进行了调整。与此同时,开展局机关中层领导职务空缺职位竞争上岗工作,把4名符合岗位需要的优秀人才选拔到中层领导岗位上。

    6、真诚合作齐牵手,共建文明试点村。局领导多次带队到我局牵手的试点村——石楼镇岳溪村调研,捐资10万元帮助该村道路硬底化、二次水改等工程项目建设,着力解决该村的实际问题。继续搞好“双百共建文明村”活动,先后到大岗镇中埠村、石楼镇茭东村、岳溪村、东星村慰问困难家庭和贫困学生,对大岗镇中埠村的道路硬底化建设给予了支持。2007年我局被评为番禺区“双百共建文明村”先进单位。

    7、发挥工青妇组织的作用。组织局机关和属下各单位工作人员开展拓展训练活动,增强财政系统干部队伍的凝聚力。积极发动干部职工向区慈善会捐款36150元。按期发放“三优”奖金和独生子女保健费,对患病的干部职工及其家属进行慰问,关心离退休干部生活。局团支部进行换届选举,并组织团员青年向五华县“八一”希望小学捐款。2007年我局荣获“番禺区齐抓共管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的称号。

    成绩已成过去,发展才是永恒。总结2007年的工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须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一是广州市新财政体制将个人所得税收入增量部分全部划归广州市,并降低我区财政共享收入分享比例,而落实再就业、减轻农民负担等政策性减收因素较多,一定程度上给我们组织收入的工作带来压力。同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社会安全和稳定,以及加强“三农”、科教、环保、公共卫生等重点领域投入,需要财政不断加大投入,财政收支矛盾仍十分突出。二是镇、街道财力不平衡,需要进一步完善财政管理工作。三是队伍素质和科室之间的沟通协调需要进一步加强。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穗好办
  • 扫一扫
    添加
    “穗好办”
    小程序
手机版
智能问答
微信
  • 番禺政府网
    关注 · 微信
机构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