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我区卫生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求实创新,以改善民生作为目标,不断加大投入,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和农村卫生工作,稳步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在逐步缓解群众“看病难”和“看病贵”问题上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进一步加强医院管理
继续深入落实、推进医院管理年的活动,加大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力度,要求医疗机构加强对纠纷易发、高发科室的监管,重视对车祸、工伤及孕产妇等人员,特别是危、急、重症病例的救治工作;提高医疗机构医疗管理质量,保障医疗安全,规范医疗行为;加强法制教育和医疗安全教育,增强医务人员依法执业意识和医疗安全意识,做好与患方的沟通工作,重视病人的知情选择权。同时,加大对医疗机构监管的力度,2008年共审批医疗机构换证273个,变更许可证273个,对402个医疗机构进行了年审。审批开设民营医疗机构1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间,医务室10间,大学门诊部2间。注销医疗机构13间。审批医师注册443人、变更注册40人;护士注册38人,变更注册101人。进一步加大打击违法行医行为的力度,全年处理违法经营的社会医疗机构6间,依法查处无证行医84宗,取缔20间,没收药品、器械2.79吨,折人民币12万元。进一步规范了医疗市场秩序,确保了人民群众就医安全。
医疗科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区第二人民医院,在微创保胆取石(息肉)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获得了9项国家专利,研制出了“桥牌”系列胆道镜;区人民医院和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共同合作,承担了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的研究项目——“中医标本同治法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优化方案研究”。社区科研也取得喜人的成绩,共取得番禺区科技局科研立项5个,科研经费21万元,发表论文3篇。
二、稳步推进卫生基础设施建设
稳步推进区中心医院的建设,目前,中心医院已经全面进入紧张的装修阶段。继续加强镇村卫生机构的建设力度。积极对3个中心镇医院进行改扩建,使其达到二级医院规模,成为区域医疗中心。对区第二人民医院投入85万元进行环境改造,并建立了
三、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截至目前,我区共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7个,平均每3.5万人拥有1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初步形成了城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推行了
四、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
一是努力提高基层医院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继续实施区-镇医院进行对口帮扶制度,通过派出经验丰富的医生到镇医院进行技术指导、被帮扶的镇医院选送医务人员到对口的区级医院进修、加强医院管理等主要手段,使这些医院的业务能力、技术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实施了区属二甲医院医技人员晋升高级职称下乡锻炼制度。2008年,安排了需要晋升高级职称的中级或者副高职称的52名医疗技术人员到9家镇级医院定期工作4个月,为基层医院带去了一批实用技术,带动了镇医院的学科发展,使患者在当地就能享受到大医院的医疗服务,节约了时间和医疗费用。二是推行了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在村卫生站看病减免收费试点工作。选取了石碁镇前锋村卫生站等27个村卫生站作为试点,与村委会签订《村卫生站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减免协议书》,村卫生站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本村居民提供免费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及免收挂号费、诊金、出诊费和肌注费的医疗服务,药品费减免5%。三是加强了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和乡村医生的培训。制定了《番禺区农村卫技人员培训班方案》,通过好医生网站农村卫技人员视频教学系统进行全员培训。实行每间镇医院上送专科医生到二、三级医院进修培训学习1年的制度,全年共送专科医生52人、专科护士48人到上级医院进修。对345名的乡村医生进行了培训。四是加强了农村中医工作。加强了农村中医药服务网络体系的建设,推广了中医药适宜技术,提高了中医药治疗率和处方率,使群众享受到了中医药带来的“简、验、便、廉”,使我区创建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区工作于2008年10月通过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评审验收。五是联合发改局、财政局下发了《关于印发番禺区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机构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番卫字〔2008〕55号),积极推进镇村一体化改革,推进农村卫生服务站建设。
五、公共卫生工作得到了加强
一是有效控制流感疫情。3月,我区个别学校出现流感疫情,对此,我局积极采取措施控制疫情的扩散,对出现流感疫情或疑似流感疫情的学校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疫点的消毒处理;会同区教育局、区托幼办联合开展了流感防控工作专项监督检查行动,检查了中小学校31间、托幼机构40间;加强了对全区各医疗卫生单位急诊科、内儿科、感染科和防保科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认识和诊治流感的能力;完成了148名校医和25名城区托幼机构的有关人员的培训工作。加强对电影院、网吧、歌厅、酒吧等等公共场所的流感防控工作,做好了各种消毒药品、疫苗等物资的准备。通过努力,有效控制了流感疫情。二是高度重视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5月,手足口病被国家定为丙类传染病,我局下发《关于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通知》,详细、具体布置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开展了全员培训,指定区人民医院为手足口病病人定点收治医院,切实做好院内感染防控工作,加强对托幼机构、小学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指导,利用各种媒体全面开展健康教育,有效控制了手足口病疫情。三是切实做好“奶粉事件”婴幼儿筛查工作。问题奶粉事件发生后,我局迅速行动,成立了区领导小组和医疗专家组,并确定区人民医院、何贤纪念医院等14间医院为食用含三聚氰胺奶粉患泌尿系统结石婴幼儿患者的筛查诊疗定点机构。凡食用过含三聚氰胺配方奶粉的三岁以下婴幼儿皆可到以上14家定点医院进行免费筛查诊疗。免费筛查项目共有4项,包括B超、尿常规、血BUN和血常规。确诊为因食用含三聚氰胺奶粉而患了泌尿系统结石的患儿还可在定点医院进行免费治疗。筛查实行分片包干制,由各筛查医院参照计划免疫工作方式,印制筛查告知书,并通过妇女主任或乡村医生下发到本村或居委中有婴幼儿的家庭。到目前为止,各定点医疗机构已为2.9万余婴幼儿进行筛查,其中确诊为181人,累计住院人次6人,无死亡病例。四是继续加强公共卫生监督工作。继续加强对餐饮行业和公共卫生场所的卫生监督工作,制定和落实“番禺区整治无证经营餐饮、公共场所工作方案”。引导符合条件的餐饮和公共场所办理卫生许可证,对不符合条件又不接受整改的坚决取缔。做好重大节日的食品安全预警工作,全面开展卫生保障工作,今年共圆满完成了15次卫生保障工作。五是进一步做好妇幼保健工作。对全区新生儿开展先天性疾病筛查、听力筛查和早产儿视网膜筛查。实行全区儿童4:2:1管理、入托体检、体弱儿管理、儿童生命追踪、新生儿筛查等资料的交换、反馈和追踪工作。今年反馈资料3451人次,联系体弱儿复诊331人次。继续开展免费婚检工作,推进“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工作。六是继续做好其它疾病的防控工作。认真开展社区药物维持治疗工作,至2008年10月份累计接受治疗人数达417人,提前完成市药物维持治疗工作组下达的300人的工作任务,受治人数位位居全市之首。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明确由区慢病站负责并实行项目管理,制定了《番禺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工作试点方案》、《番禺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登记报告管理方案》等,开展对高血压、糖尿病现患者的管理工作,包括建档、随访等。进一步加强了精神病防治工作,对区岐山病医院选址另建项目进行了立项。七是加强医疗急救体系建设。以加强区120急救指挥中心建设和急救网络布点工作为重点,制定了我区急救医疗网络“十一五”发展规划。第十七届亚洲铁人三项锦标赛保障工作期间,我区卫生系统派出医疗救护队12支,救治人员48人,顺利完成赛事的医疗保健工作,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表扬。
六、基本实现农民人人享有医疗保障
2008年,全区参加合作医疗586104人,其中农民518726人,农民参合率达99.96%,基本实现了农民人人享有医疗保障。合作医疗覆盖了全区17个镇街、247条村,覆盖率100%。积极推行补充合作医疗,其中,钟村镇、南村镇、沙头街、东环街举办了不同模式的补充合作医疗,住院报销比例平均达到47%左右,其中镇级医院达到85%以上,有效解决了看病贵的问题。
七、努力采取措施回归公立医院公益性质
一是严格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下发了《关于控制城乡合作医疗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通知》,对各间医院执行政策的情况实行每月通报,对违规的医疗费用在季末扣减。同时,组织专家从各医院抽查了680份病历,并对其中存在问题的病历进行分析、通报。切实加强了对保险公司的监督和管理,有效控制了城乡合作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在公费医疗控制方面,加强了监管,对存在用药不合理、不按病情开药等情况的市桥医院西丽、东城、南郊、番山、三堂和大罗等多间门诊部进行了查处,暂停这些门诊部3个月的公费医疗定点资格,维护了群众的利益。二是继续实施一单通和一本通。三是继续开展农村巡回医疗工作,到边远农村送医送药。截至目前,下乡巡回医疗39次,覆盖全区边远的农村,参加巡回医疗的医务人员890人次,共有7014人次参加了义诊、健康咨询,为基层医院会诊手术40人次,送医送药13万元。四是继续开展白内障“复明工程”活动,为236名贫困白内障患者的310只眼实施了免费手术。继续完善药械采购招标制度,降低了医疗成本。五是继续开展集中网上阳光采购药品,2008年1-9月,总金额为41765万元,占药品采购总金额的99.43%,总共让利了11046 万元。
八、认真开展各项专项活动
一是积极开展“创卫”和“创文”工作。年初,我局精心组织,上下联动,继续开展“创卫”活动,为我区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之后,我局根据上级的统一安排,开展“创文”工作,稳步推进五小行业无证整治、食品安全、五五普法、政务公开、社区卫生、农村卫生等各项工作的开展,以做好的成绩迎接了国家“创文”考核小组的检查。二是认真开展了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结合卫生工作的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对急需解决的问题开展了深入的调研,对存在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撰写了相关的调研报告。初步形成了《番禺区卫生系统目标责任制考核方案》和《番禺区卫生系统内部分配管理办法(试行)》以及《卫生系统医院院长卫生工作目标管理考核细则》,用于指导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和加强对医院领导班子的业绩考核。三是全面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紧紧围绕“致力广州建设全省‘首善之区’,构建更加富裕和谐新番禺”这一中心任务,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载体,认真做好学习调研阶段和分析检查阶段的工作,认真撰写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初步形成卫生系统科学发展共识和发展思路,对存在问题也初步制定了整改方案,为推动今后卫生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外,还认真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回头查”活动,深入开展抗震救灾活动,区红十字会共募集善款2379.33万元,衣物、食品、帐篷等5500多件(箱)价值30多万元,给地震灾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不足之处:一是阻碍卫生系统科学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的问题依然存在,难以在短时间内加以解决。二是城乡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较差,医疗机构用地问题难以解决,“看病难”和“看病贵”问题依然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三是公共卫生工作存在薄弱环节,公卫人员人手严重短缺,流动人口的妇幼保健难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