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我分局在区委区政府和市规划局的正确领导下,上半年扎实开展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结合实际破解科学发展难题。下半年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紧密联系思想实际、工作实际和发展实际,认真做好学习调研、分析检查两个阶段的工作,在学习中深化认识、在分析中查找问题、在实践中推动工作,努力开创城乡规划管理工作新局面。
一、2008年工作回顾
2008年,我分局紧紧围绕区委提出的“做实做好七篇大文章”的目标任务和区政府的中心工作,团结一致,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奋工作,很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呈现“六个新”的鲜明特点。全年共办理各类案件11730宗(市规划局是17355宗),其中业务类案件4824宗(市规划局是11167宗),政务类案件6906宗(市规划局是6188宗)。受理用地及修规类案件855宗,建筑工程及市政类案件2565宗,规划验收查处类案件1203宗,办理群众来信89封,接待群众来访140批206人次,接待群众业务咨询488人次。负责组织召开区规划领导小组会议6次,审议议题40项。
(一)强化规划编制,书写番禺发展新篇章
围绕区委“七篇大文章”和区政府中心工作,精心制定编制计划,大力开展规划编制工作,完善城乡规划编制体系,加强总规、控规和专项规划的联动关系。全年共组织编制规划372项,其中农村类245项;使用规划经费5302万元。
1.以规划编制为龙头,引领番禺城市建设新发展。开展番禺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生态廊道规划研究、山体绿线规划研究等专题研究工作。编制和完善东涌、榄核、大岗、石基、南村等镇总体规划,番禺综合交通规划、给水工程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污水工程规划等专项规划。完成番禺广场周边地区、大学城中心区、德舜商业区、汉溪地块、中船集团配套基地及番禺中心城区东、南、西、北、中区等区域控规,以及现代、万洲、跨国等工业园区控规。充分发挥了规划对城乡建设和发展的科学引领和合理指导作用。
2.以重点地区城市设计为突破,打造番禺商圈新亮点。根据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组织开展番禺广场周边地区城市设计,番禺新城城市设计,以及地铁三号线大石站及周边地区城市设计等重点地区城市设计编制工作。随着上述规划成果的审批通过和印发实施,将为把番禺火车站至番禺新城8公里黄金走廊打造成为广州市乃至广东省独具特色的商贸中心提供科学的依据。
3.以亚运规划为抓手,提升番禺城市新形象。根据区委区政府迎亚运十项工程工作部署,先后组织编制了《广州市番禺区迎亚运重点地区与道路环境整治实施工作方案》与《亚运城周边总体整治规划》、《广州新客站周边环境整治规划》等13项迎亚运整治规划。规划范围包括广州新客站地区、亚运城地区、广州大学城、亚运比赛场馆周边、训练场馆周边、重要交通集散点周边,以及联系上述各点的主要道路两侧。共涉及番禺区17个镇街,35条道路,道路长度
4.以村庄规划为重点,创造番禺农村新气象。结合番禺实际,大胆创新,开创性地推动新农村村庄规划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做到了“三个早”即起步早、完成时间早、村民住宅布点规划编制完成早,创造性地建立了“三大工作机制”,真正实现了政府主导,整体推进;(街)主体,公众参与;技术帮扶,宣教结合。在全市首创了“助村规划师”制度,建立设计单位规划专业技术人员与相关镇(街)、村的“一对一”技术帮扶机制。同时,完成《番禺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策略研究》、《新农村村庄规划编制指引研究》、《鼓励村民公寓式住宅建设政策研究》、《番禺新农村建筑风貌指引研究》、《旧村旧镇建筑整治导则研究及番禺传统建筑测绘研究》等5项专题研究工作,科学指引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受到市、区政府及市规划局和区委农村办的充分肯定和表扬。
5.以《腾笼换鸟项目专项规划》为平台,实现番禺存量土地新利用。对全区工业用地现状进行盘点,梳理出全区“腾笼换鸟”首批试点项目库,编制专项规划,研究制定实施办法,并根据区委《关于推进 “腾笼换鸟”工作的意见》和《“腾笼换鸟”实施细则》要求的办理流程具体落实。为突破土地瓶颈,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存量土地新利用做出较大贡献。
(二)简化规划管理,开创工作新局面
结合番禺实际,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依法行政,切实推动建设用地、建设工程、市政工程及执法监查等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
1.加快完成用地选址,为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提供重要前提。坚决推进省市区重点项目用地选址工作,直面问题,主动与市、区相关部门沟通协作,完成大学城二期拆迁安置区,广汽项目住宅用地、汽车研发基地等项目的选址和用地报批工作。加快大学城数字家庭产业园区、广州新客站、亚运城、中船基地、现代产业园、生物医药园、星力动漫产业园等重点项目用地选址及规划审批工作。着力解决历史遗留用地问题,对于历史遗留的有关难点问题,采取灵活务实的方法,提出了分类解决的原则,为企业的正常生产和发展创造了条件,解决了一批企业的发展难题。
2.高效审批建设及市政工程,为创建宜业宜居番禺提供良好服务。为有效解决建设工程审批时间长从而影响项目实施进度等问题,我分局在广泛征求有关职能部门、镇(街)、设计单位及公司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减少部门审批环节的意见,简化了审批程序。同时改进工作方式,主动与市局及区审批中心、区建设局、区国土局等部门分别建立业务磋商、定期联系制度。特别是对于重点项目采取提前介入的方式,在工程报建之前就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及时沟通,告知其有关注意事项。通过以上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办事效率,极大地方便了建设单位办理工程报建手续。同时,积极与区市政、国土等部门协调,进一步理顺市政规划管理职能,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对全区市政项目工程的管理。完成全部污水处理系统专项规划初步评审及大部分污水处理厂、污水泵站的选址工作,大大加快了污水处理相关项目的实施进度,为共建宜业宜住新番禺提供技术支撑和专业服务。
3. 依法监督检查,为共建和谐社会做出新贡献。密切与上级法制部门的联系,主动与区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和协调,明确了我分局与区城管、国土部门在查外“两违”工作中的职责分工,理顺了执法关系。依法组织举行听证工作。积极参与全区的城市环境整治工作,加强批后跟踪管理和城镇建设管理,严处 “两违”案件,重点是加大对超高超层违法建设的查处力度,严格监控违法建设罚款执行情况,保证城乡规划实施效果的严肃性。同有关部门及各镇(街)建立信访联动机制,深入调查研究,创新工作方式,把信访工作落实到维稳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妥善解决群众信访热点难点问题。如对于珠江花园、海怡花园、“三访”接访等重点信访案件,我分局做到问题发现得早、控制得住、处理得好,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为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围绕“民生为重”,探索解决农民“建房难”新方式
把解决农民“建房难”问题作为“民心工程”加快推进,重点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一是,深化完善了全区村民住宅布点规划,经市政府批准,同意了我区提出的“分级管理、总量控制、委托审批”的工作方案。二是,代区政府拟定的《番禺区区农村村民住宅建设规划管理规定》获区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大大简化和规范了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的报建程序。三是,制定了我区居民住宅工程报建审批工作指引。四是,制定了我区历史遗留村民住宅工程报建审批工作指引并获区城市规划审批领导小组审批通过,加快对已取得国土手续的村民住宅报建案件的清理工作。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工作,多管齐下力求抓出“富民优先,民生为重”的真效果。
(四)确立科学发展理念,注入工作新动力
1.加强学习,提高认识。以开展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组织全体干部职工采用个人分散学习与集中辅导讲座、个人撰写心得与大家讨论交流相结合等方式,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中央、省、市、区委全会精神,以及上级领导有关讲话精神。通过学习,统一了思想,极大地转变了全体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调动了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家自觉主动做到 “五个克服”,增强“五种意识”。
2.改进机关作风,提高规划效能。狠抓机关作风建设,始终坚持 “两手抓”:一是,抓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举办专家专题讲座,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和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夯实机关作风建设的思想基础。组织局机关聘用以上及有关镇(街)人员分两批赴上海同济大学进行城市规划专业培训。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对全局工作人员进行城乡规划法等专题培训,提高了全体干部职工的综合能力和业务素质。建立健全首问责任制度、一次性告知制度、较重大事项经济开支审查制度,会议制度、综合督办制度、内部运作制度、工作信息制度及统一接访制度等工作制度。二是,抓规划效能建设。根据中央、省、市开展城乡规划效能监察绩效考核与专项检查工作要求,严格对照有关内容进行自查自纠和绩效自评,进一步从源头上堵塞产生重大违规行为的漏洞。改善信访环境和方式,主动服务,为行政相对人出谋划策,对案件提出合理化的改进意见。设立投诉电话和电子信箱,建立完善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通过新闻媒体、网络、工作简报等多种形式及时报道和通报日常工作的开展情况,增进群众对规划工作的了解、信任和支持,不断提高规划效能建设水平。
3.强化服务意识,拓宽服务渠道。全面开展送服务下基层活动。局领导带队,先后走访了有关镇街及企业,认真开展调研,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对基层反映的各类问题提出解决的建议,与各方面共商破解发展难题大计,把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落到实处。推进牵手打造试点村和牵手帮扶发展缓慢村工程。在建立局领导下基层调研服务联系点的基础上,各科室都确定了基层调研服务联系点,制定服务计划,主动开展服务,受到了基层的好评。把窗口作为局的形象来抓,树立高效、廉洁服务形象。
(五)加强党建、廉政教育,展现规划人新风貌
切实抓好党总支及支部建设,进一步健全党总支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召开党员领导专题民主生活会。大力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全年共完成5名预备党员转正手续办理工作,吸收预备党员5名。党总支坚持经常性分析党员和群众的思想情况,及时掌握党员和群众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交流谈心活动。切实加强党员干部廉政建设,注重源头治理,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用制度规范工作行为,树立风清气正的良好形象。
(六)内部管理上台阶,为开展工作提供新保障
狠抓公文办理质量,加大信息报送及对外宣传力度,不断提高政务工作水平。继续做好干部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按计划推进与聘用人员签订劳动合同等人事工作。有组织开展工、青、妇等工作,增强了局机关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配合行政许可法的深入实施,进一步规范了规划公示工作,完善规划公示实施的具体操作流程,充分保障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全年共办理依申请政府信息公开案件98宗。
加强信息化建设,创新管理手段,完成区编研中心项目管理系统、重点项目督办系统的开发,数据标准建设,OA系统与区电子监察系统并网,信息化设备采购,系统日常维护,以及番禺规划GIS整合研究等工作。同时完成大量规划数据更新入库工作,提供快捷的数据查询服务,为规划管理工作顺利实施提供强有力保障。
二、2008年工作存在的不足
2008年,我们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与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尚有差距,工作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对规划如何引领城市建设和发展方面认识不全面。二是,在制约城乡统筹可持续发展难题上的破解力度不够。三是,对解决民生问题办法不多。四是,在行风、作风、廉政建设方面存在薄弱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