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我局以党的“十七大”为指导,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大力实施自主创新跨越发展战略,积极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增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充分发挥了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与引领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2008年工作回顾
今年,我区顺利通过国家科技部的中期考核,荣获2005—2006年度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县、区)称号;区长骆蔚峰、副区长黎伟棠和区科技局刘新宇局长荣获2005—2006年度全国市(县、区)科技进步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在第六届国际发明展览会上,我区企业取得2金、1银、4铜的佳绩,其中番禺珠江钢管有限公司和广州市永大光通信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获得金奖。8个科技项目获得广东省、广州市科技进步奖,其中: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广州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5项,三等奖1项。广州市鹏辉电池有限公司被评为广东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一)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精神,着力提高自主创新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意识。
今年,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有关推进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企业管理的纲要性文件。国家科技部、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在3月出台了新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等文件,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做了新的调整;广州市委、市政府在年初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决定》(穗字〔2008〕1号),以及《关于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决定配套政策文件的通知》(穗办〔2008〕8号),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形成了支持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比较完善的支撑体系。我局以各项政策的出台为契机,围绕建设“创新番禺”的目标,及时调整推进科技创新的工作思路,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大对政策的宣传力度,着力营造我区科技创新的氛围。一是组织各级科技管理工作者认真学习上级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二是及时调整现有的政策和措施,加大对区域自主创新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支持的倾斜度。三是通过传达文件、报纸和科技网站宣传等措施,及时将国家和地方新政策落实到企业。四是组织专项培训班,邀请省、市有关领导和专家对我区250多家规模以上科技型企业进行培训学习,帮助企业了解和掌握新政策,并采取分批次的办法,协助和辅导企业做好重新认定省高新技术企业的应对工作。
通过一系列有效的工作,提高了我区广大科技型企业自主创新的意识和科技部门的管理水平,为整体推进区域自主创新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认真实施科技计划项目,着力推动区域自主创新活动。
今年,全区共批准立项的科技计划项目165项,其中:科技攻关和产业化项目135项;企业研发中心认定13项;软科学研究课题17项。全年安排科技经费12320.32万元(含区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我局根据区委、区政府确定的产业发展方向,按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要求,加大对科技计划项目的组织实施力度。重点在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和机电一体化等行业的项目进行扶持,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引进、技术消化、技术吸收和技术创新,增强支柱产业的技术研究开发力度和原始创新能力。
一是配合“腾笼换鸟”产业结的构调整的政策,大力支持环保节能等高新技术项目的研究开发。为了配合区委、区政府“腾笼换鸟”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今年,我们在科技计划项目的立项中把环保节能、生物技术、高新技术产品的科技攻关和产业化项目的研究开发放在支持的首位,全年共安排科研经费1295万元,重点扶持了广州汉氏联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制剂产业化关键技术研发”、广州迪森能源技术工程有限公司的“年产50万吨乳化焦浆(EGC)代油及燃油锅(窑)炉技术开发”等41个项目。预计以上项目的实施,可申请专利技术67项,发表科研论文16篇,新增产值139475万元,新增税利17570万元。将为我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是鼓励自主创新,加大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项目的支持力度。为了切实鼓励自主创新活动,今年,我们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研发项目如:番禺奥迪威电子有限公司的“高频精密物位探测超声波传感器”、广东东松三雄电器有限公司的“T4高效节能荧光灯管研发及产业化”等16个项目给予了倾斜支持,共安排经费470万元,帮助专利优势企业深入研发,做强做大。
三是加大科技兴农的力度,扎实服务“三农”。为进一步推动我区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农业生产技术标准化,保障农产品的食品安全,今年,安排了农业科研经费520万元,重点支持番禺沙湾恒力奶牛养殖场的“提高水牛雌性后代比率的繁殖技术研究”、广州市天力畜牧有限公司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综合防控研究与推广应用”等31项的科研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将为我区农业生产技术标准化,农业新产品新技术的引进、应用、推广和食品安全保障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是加大科技惠民的力度,支持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今年,我们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贴心的问题,加大了科技为医疗卫生服务的力度。安排185万元经费,重点扶持了番禺区人民医院的“微型种植体支抗应用于牵张成骨治疗齿槽突裂的实验研究”和番禺第二人民医院的“硬性胆道镜下胆囊壁间结石的临床研究”等47项医疗卫生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和研究项目,提高了我区医疗卫生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五是继续完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和软科学研究计划的实施。根据区委、区政府的要求,今年共安排4710万元,支持区信息化重点建设项目。安排160万元,支持科技与经济及社会发展战略课题的研究计划。
(三)大力推动产学研合作,着力构建科技创新平台。
今年,我们加强与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沟通,促进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的技术合作,建立了政府、企业与高等院校共同推进科技创新的体系,有效地构成了我区科技产学研合作平台。
一是建立产学研联盟,搭建我区产学研合作平台。今年6月,我局组织了“番禺区政府与广州高等院校产学研合作交流”活动。区政府与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10所高校签订了产学研合作的框架协议,形成了“政府+企业+院校”的产学研共建模式,为推进我区产学研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着力打造科技产学研创新实体。今年下半年,我们根据番禺区的产业特点和建立一区一战略的思路,积极与广东药学院、广州大学联系与沟通,确立了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模式,采取以学校设备、技术投入为基础,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重点的原则,共同建立集科研、教学、产业发展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大学城生物医药产学研孵化器”和“华南(广东)声像灯光设计研究院”的产学研科技创新实体。目前,两项计划已获区政府同意实施,为今后我区生物医药高新技术开发和声像灯光产业技术研究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是积极促进产学研合作与交流。为了有效地帮助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今年,我们先后两次组织区内科技型企业到大学和华东地区考察学习。7月份,组织了168名企业家到华南理大学进行对接交流活动;10月份组织了区内部分科技型企业高层管理者到上海、杭州、昆山等地进行科技考察学习活动。活动收到很好的成效,许多企业在活动中寻找到项目合作的伙伴和相关技术指导,同时,也看到了自身企业与先进地区企业的差距,明确了今后发展的方向,增强了企业科技创新的意识。
(四)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为企业的技术创新保驾护航。
一是培育知识产权重点企业,发挥优势企业的示范和骨干作用。积极推荐我区发展势头良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申报省、市专利项目,争取更多的支持,促进企业加快优秀专利产业化进程,形成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支撑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时发挥我区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的示范作用,区内的美视晶莹银幕、金柏莉食品和秀珀化工等8家企业被认定为广州市进出口优势企业知识产权工作推进计划首批试点企业,珠江钢管、敏嘉制造和锦程电子3家企业申报了广州市专利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二是建立区知识产权维权服务中心。为了完善专利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促进专利信息的快速运用,今年,我们建立了区知识产权维权服务中心,完善查阅工具等设施设备建设,并免费开放给企业进行专利信息查询,为企业提供更专业更方便的知识产权服务。三是深入企业和基层进行知识产权调研和宣传活动,提高企业进行知识产权保护的认知度。同时,对区内企业和个人申请专利实行优惠政策,积极引导企业运用知识产权保障自己的科研成果。通过努力,今年我区的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大幅度提高:今年1-9月份,全区专利申请1189件,与去年同比增加10.4%,其中发明专利221件,实用新型专利450件、外观设计专利518件;专利授权796件,其中发明专利31件,实用新型专利433件,外观设计专利332件。
(五)积极开展科普宣传工作,着力提高公众的科技文化素质。
一是积极开展农村科普“四个一”工程建设。根据广州市科协《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科普工作的意见》的精神。区科协积极组织开展建设农村一个科普示范站、一个科普宣传栏、一个科普宣传员、一个科普示范点的建设工作。从2006年开始至今已在全区10个镇42个村开展农村科普“四个一”工程建设。目前,有32个村的“四个一”工程建设已验收合格。通过开展农村科普“四个一”工程建设,有效地传播了科学技术,切实帮助了广大农民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和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达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二是积极开展科普宣传活动。今年,区科协围绕“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和谐广州”的主题,积极开展全国科技活动周和全国科普日宣传活动,以及各类群众性科普宣传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全年共计开展活动25次,吸引十几万人次参加活动;发放科普图书2万多册;发放科普宣传挂图20余套。为提高公众科学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三是积极开展科普进社区、科技惠农和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活动,提高了广大市民、农民和中小学生的科学意识,为推动了我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科教兴区战略的实施做出了贡献。
(六)求真务实,扎实做好基础性科技管理工作。
1、地震监测工作:一是做好地震监测和信息传递工作,利用已建成的数字化地震监测系统开展地震监测和地震前兆观测,在实践中不断增加技术含量,提高地震监测水平。二是准确报告5·12四川汶川地震情况,区地震办在14时30分当即将此情况通过电话上报给区委总值班室,并配合政府做好群众的引导与安抚工作;三是在南区公园建成了首个地震应急避险场所;四是积极开展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活动,指导中小学校建设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示范基地。
2、科技中介工作:一是积极发挥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中介的作用,为企业打造良好的服务平台。二是围绕企业创新的主题,积极开设高端培训课程,提高企业人员的创新意识;三是积极创建投融资咨询服务平台,为区内的中小企业提供股权融资咨询服务和培育的上市企业;四是积极为企业提供科技查新及政策咨询服务,全年累计办理科技查新业务30家,提供政策业务咨询800次,网站发布信息1500条。
3、农业基地研究工作:一是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了进一步扩大生产,提高效率,今年农科基地新增种植大棚8000平方米,对组培室进行了科学的调整、合理布局,保证了农业科研与生产的需求。二是积极培育开发新品种,运用组织培养、杂交育种等方法,对新品种进行选育。三是开展科研活动,提高研发水平。今年共向省市科技、农业部门申报科研项目,成功立项7个,其中:国家科技部星火计划1项,省科技厅2项,市区农业局2项,区科技局2项。四是开创生产与销售的良好局面。全年共生产花卉、香蕉种苗590万株,已销售近300万株。
4、博士后管理工作:加强博士后工作站建设,支持科技创新人才发展。今年,我区7家设站企业科研人才大幅增加,硕士以上科研人才近100人,博士21人,仅海大集团分站就有11名博士;秀珀化工工作站申请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项;今年1-10月份,申请专利5项。全年发放博士后生活补贴及安家费30.5万元;申请广州市有
5、科技融资担保工作:五是进一步拓宽科技融资渠道,为科技创新提供融资保障。为了切实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今年,经过区政府同意,广东番禺银达科技担保有限公司实现了增资扩股,注册资本金从1亿元增至1.5亿元。为全区284个中小企业提供了累计10亿元担保融资,有效地解决了我区中小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资金短缺的问题。
6、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提高行政效率。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共产党员示范岗”活动为契机,着力推动机关工作跨上新台阶。一是加强依法行政,确保政令畅通;二是深化政务公开,提高服务水平,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三是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行政管理流程;四是注重理论学习,提高党员干部政治素养;五是注重调查研究,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二、存在问题与不足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当前我区科技工作所存在的劣势和不足,亟待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一)科技工作在如何围绕实现自主创新建设上突出地方特色还要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区域科技创新优势不够明显,有影响的亮点科技企业和科技产品不多。
(二)部分镇(街)和职能部门对科技发展的关注度和支持力度不够,未能形成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上下联动,协同推进的局面。
(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规模比重偏低,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较少,民营科技企业群规模小、实力弱。
(四)科技优惠政策不明显,区域创新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五)为基层服务的意识需要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