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语言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总结公报 > 部门工作报告 > 2009

番禺区教育局2009年工作总结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政府 发布时间:2010-12-28 08:53:37 阅读次数:-
字体大小:

  2009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镇街、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区教育系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以研究解决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问题为立足点,振奋精神,扎实工作,进一步提高了教育发展的水平。概括起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明目标,区域教育现代化有新进展。


  根据我区“创强”后的教育发展实际情况,经过认真自查,向区委、区政府提出创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的建议,并在2009年区教育工作会议上确定了2010年申报“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的目标。经过深入调研,形成了《番禺区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并报区委、区政府通过,草拟了学前教育、职业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等具体配套方案,为番禺教育规划了一幅远景蓝图,引领番禺教育迈向现代化的康庄大道。制定创建工作方案,按照省的评估指标体系开展自查,针对问题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整改。着力加强学校软件建设,促进教育内涵发展,实施“岭南校园文化建设”、“名校长、名教师建设”、“质量进位争先”、“品牌学校建设”四大工程,促进了番禺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加快了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二、保公平,教育均衡取得新突破。


  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各区域教育、城乡教育之间,学校之间,各类群体之间在入学机会、教育条件、教育质量等方面达到均衡,彰显教育公平。


  一是推进规范化学校建设。本年有14所学校动工建设,占建设总数的42.4%,已动工项目的土建工程合同价总额为10468万元。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中有179所创建为规范化学校,创建率达90.9%,建设经验在广州市教育工作会议和市委办公厅主办的《广州信息》上得到推广。东涌、南村、石楼镇规范化学校建设任务重,推进力度大,成效显著。


  二是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科学合理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完成教育基建投资34730万元,新扩建校舍144794平方米,新扩建学校43所。完成教育装备集中采购项目412项、项目金额8595.4万元,其中农村教育装备建设经费达4723.2万元。稳步推进校舍安全工程,制定了三年规划及实施方案,完成校舍排查和鉴定工作,排查建筑物1251幢,安全鉴定建筑物140幢,抗震鉴定建筑物256幢;完成投资19800万元,占总投资额的30.9%,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三是保障弱势群体教育权利。小区配套学校建设有了新突破,丽江小学、钟村奥园学校于9月正式开学,积极主动与广州雅居乐花园、祈福新村发展商、自在城市花园洽谈,落实其小区配套学校的建设,房地产小区业主子女的教育权利得到进一步保障。健全助学体系,区教育基金会投入109万多元资助持证贫困学生2500多人次。起草了《关于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番禺区接受义务教育的暂行办法(试行)》,目前在我区接受义务教育的非本地户籍学生有7万多人,约占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协调有关部门扶持培智学校建设体育综合楼,加强残疾儿童的随班就读工作。确保学有所教,促进教育公平。


  四是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多形式、多层次推进城乡教师交流,区镇两级组织教师开展全职支教和跟班学习,全面推进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区域教学教研互助。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完成第五批28所校园网建设项目,校园网建有率达92.4%;有市级以上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31所,教育信息化水平跃居广州地区先进行列;建成30个学科专题资源库,总量达5TB,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有力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共享。


  三、重统筹,各级各类教育有新亮点。


  着力于构建完善的现代教育体系,各级各类教育统筹推进,科学协调发展,亮点纷呈。


  一是基础教育健康发展。全区基础教育健康、协调发展。在区党政领导教育工作责任考核中,谭应华书记、张力仁副区长均获得“优秀”等级。学前教育 “公办作示范,民办为主体”的多元化办学格局进一步优化。继续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免除了借读生的借读费。高标准普及12年教育,象贤中学、禺山高级中学先后通过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初期验收,与仲元中学、番禺中学一起跻身于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高中之列,普通高中优质学位达到95.29%。全区普及教育各率都达到了相关的指标要求。


  二是职成教育效益明显。职业教育改革稳步推进,优化整合职教资源,深入调研,制定职业教育改革方案,完成各项前期准备工作。职业教育成绩斐然,毕业生就业率达98%以上。钟村职业技术学校通过评估成为广州市重点职业技术学校,全区5所区属中职学校100%为市级以上重点职业学校。区工贸职业技术学校与德国ASG公益教育集团结为姊妹学校,新造职业技术学校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综合布线技术技能大赛并荣获一等奖,区广播电视大学获首批“全国示范性基层电大”殊荣。成人教育优质高效,12所乡镇成校全部成为市级以上示范成校,其中9所为省级示范成校。钟村成校荣获“全省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的称号。


  三是校外教育卓有成效。星海青少年宫培训活动有声有色,培训达10966人次,获省级以上奖励196人次,成为我区青少年校外培训学习的主要基地。围绕创文、迎亚运和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主题,通过“小手牵大手”、“走进社区”主题活动等形式大力开展社区教育。


  四、固根本,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


  坚持兴教以师为本,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专业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一是铸造师德固根本。举办中小学教师师德辩论赛,教育、鞭策教师注重自身师德修养。全区共有596名教师被评为番禺区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145名教师被评为广州市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石基镇罗家桥虹小学曾淑筠老师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称号。


  二是深化改革激活力。完善校长和教师队伍的评价激励机制,评审和认定我区首届名校长8名、名教师17名。结合教育指导中心和学校领导班子换届工作,优化干部队伍配置,加大干部交流的力度,主任、校长轮岗93人,新提拔99人。创新招聘方式,简化招聘程序,实行现职骨干教师免笔试,区属高中(含职中)自主招聘等方式,共公开招聘183名教师。继续推进教师职称“评聘分开”改革,新聘任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60人。妥善解决代课教师问题,组织两次“代转公”考试,吸收了第一批符合条件的代课教师238名,第二批“代转公”考试合格的79名代课教师正进行体检、考核程序,合格者将全部入编转为公办教师。


  三是强化培训提素质。突出“强化教师技能培训”和“开展继续教育科研”两个重点,抓好教师培训和科研工作,开展校长、德育干部、骨干教师、骨干班主任、幼儿园教师岗位职务等多种类型培训,举办教育硕士研究生学历进修班,加强对校本培训的支持与指导力度,创建校本培训示范学校。


  四是提高待遇鼓士气。从2009年起,区财政每年增加投入9000多万元,对我区教师月人均增加教师岗位津贴600元,由学校按优质优酬的原则进行分配;增发农村教师补贴月人均100元。深入调研,稳步实施绩效工资,为义务教育阶段(含普通高中)退休教师月人均增发补贴1000元。继续推进教师住房问题的解决,发放了60岁以上退休教师申请教师住房货币分配的第一期补助资金和现职教师的2009年补助资金,至今共发放解决教师住房问题资金7761万元。教师待遇的进一步提高极大地鼓舞了广大教师的士气,促进教师安教、乐教。


  五、厚内涵,教育质量实现新跨越。


  坚持德育为先,以文化立校、特色强校、科研兴校,厚实学校内涵,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是品牌建设有成效。积极推进岭南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强调学校文化特色建设,以岭南校园文化打造岭南教育品牌。举办了岭南校园文化建设校长论坛活动,进行了岭南校园文化建设课题研究,对全区校园文化建设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岭南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沙湾、南村、石楼、榄核等片区的岭南校园文化试点工作稳步推进。仲元中学、番禺中学、禺山高中、象贤中学等学校品牌效应逐步形成。


  二是德育创新出实效。打造德育品牌,强化德育特色,召开了全区中小学德育“一校一品”展示现场会,积极搭建经验交流共享平台。加强课题引领,9所中小学校的德育科研课题获得省市立项,开展2009—2010年学校团队课题研究,立项57个课题。以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纪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为主题开展专题爱国主义教育,全区20多万师生参与“向国旗敬礼,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网上签名寄语活动;举办了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诗歌朗诵会和“携手迎亚运”番禺区第四届中小学生书信节。开展广州市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系列活动,获得“最佳区(县级市)教育局组织奖”。共有1046名学生被评为区 “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


  三是教改教研有创新。不断健全教育科研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区、片、镇(街)、校四位一体的教科研网络,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教科研活动,教科研工作蔚然成风。围绕“有效课堂教学”的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科教研活动;开展“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优秀生培养”等专题调研和系列研究,提高学生的学科学习能力。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举办了广州市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例交流研讨会以及多场区级综合实践活动交流展示现场会,开展全区初中毕业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水平评估,24所学校被评定为“优秀等级”。深化教科研课题研究,区级立项课题共428项,市级以上立项课题共21项。仲元中学“普通高中新课程校本化开发与实施”课题组被命名为广州市教育系统首批建设创新学术团队,成为广州市基础教育6个科研创新团队之一。


  四是素质教育结硕果。2009年我区高考、中考均居广州市各区前列,21名考生夺得广东省理科综合并列单科第一名,1名考生获广东省政治单科第一名。仲元中学、番禺中学、东涌中学、象贤中学等学校高考成绩突出,市桥城区、北片、东涌等片区教育质量优异。大力建设书香校园,弘扬区域传统文化,体卫艺、科技创新、环保教育等工作屡获殊荣,学生社团文艺活动有声有色。禺山高级中学等6所学校评为广东省“书香校园”,我区成为全市“书香校园”最多的区。获得市级以上各类学科竞赛奖励的中小学生达2020多名,多项成绩位居全市各区(市)之首。番禺中学啦啦队作为广东省唯一的一支中学生参赛队伍代表中国参加在美国举办的2009年世界啦啦队锦标赛获得佳绩。我区中学生田径代表队在广州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中夺得初中、高中组团体总分第一名,实现两连冠。


  六、抓作风,教育形象有新提升。


  一是服务大局意识强。积极主动配合区的重点工作开展活动,得到区领导的充分肯定。通过“小手牵大手”动员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创文”活动,提高了“创文”的群众参与率、知晓率、满意率。根据上级要求,认真落实防控甲型H1N1流感措施,加强家校联系,有效防止疫情在学校暴发流行。因应国庆60周年的形势需要,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和维稳信访工作,认真排查影响稳定的“代转公”、小区业主适龄子女入学收费等易引发群体性上访或闹事的矛盾,严密掌握动态,加强部门联系,完善应急预案;学校没有出现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我局信访和维稳工作得到市、区政法部门的充分肯定。


  二是服务群众意识强。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推进政务公开、校务公开,强调依法行政、依法治校,强调服务群众和基层,提高办事效率。关注群众反映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积极探讨对策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解决了“兴趣班”的乱收费问题和“借读费”问题,“代转公”、房地产小区业主子女入学、外来工子女入学等问题得到了进一步解决。按时办结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人民群众对番禺教育的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三是廉政建设意识强。召开了党员领导干部“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专题民主生活会,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深入开展纪律教育月活动,举办多场专题报告会,组织党员干部到番禺监狱、军事基地等实地参观,召开廉洁文化进校园现场会,强化廉政建设。积极开展教育系统治理“小金库”和商业贿赂活动,加强新型经济伦理观念教育和生活作风教育,严格收费规范管理。


  2009年以来,我局在招生考试、语言文字、勤工俭学、工会团队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实效,圆满实现了各项工作目标,教育事业迈上了新台阶,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大大提升。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存在问题,主要是: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仍然突出,要加快规范化学校建设的速度,密切关注仍未达标的18所公办学校,确保按计划完成;师资配备不平衡,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偏紧,激励机制有待完善;区域教育优势不明显,教育人才、品牌学校的建设仍需加强;职业教育办学活力的激发、学前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公办与民办教育的均衡合理布局以及小区配套学校建设管理等任务仍然艰巨。这些问题,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加以解决。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穗好办
  • 扫一扫
    添加
    “穗好办”
    小程序
手机版
智能问答
微信
  • 番禺政府网
    关注 · 微信
机构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