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加强文化阵地建设
1、圆满完成“农家书屋”“绿色网园”建设任务。区委、区政府对“农家书屋”“绿色网园”建设工作十分重视,投入巨资,作为一项民心工程,要求我们尽快落实。经过各镇街的艰苦努力,克服场地不足等重重困难,在去年基本完成建设任务的基础上,今年又进行了最后的扫尾工作,经过检查验收,我区已全面完成全区村(社区)农家书屋(社区书屋)和绿色网园的建设任务。加上区一级的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镇一级的文体服务中心和公共文化共享工程支中心等设施,我区已基本形成了“城市十分钟”文化圈和农村“十里文化圈”。
2、抓好水晶宫文化公园建设。今年7月建成投入使用的市桥街水晶宫文化公园,主要活动场地有新装修的区文化馆、书画室、露天舞池、露天舞台、露天免费电影场等,还有一个正在建设的较高标准的社区书屋。逢周四、五、六、日在水晶宫文化公园开展广场舞蹈,逢周三、五举行粤剧曲艺联展,逢周二、四、六免费放映电影。每周日在《番禺日报》文化版开设“文艺信息”专栏进行预告,还包括基层文化活动信息及电影放映信息等。水晶宫文化公园建成以来,已举办曲艺专场15场,广场舞蹈60场,免费放映电影36场,这些活动都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欢迎。水晶宫文化公园仅仅是一个点,他的成功在于可以通过示范引导群众文化走进社区,走进公园、广场和街头,是使群众文化走上生活化、常态化有益尝试。
3、加快推进星海文化广场建设等项工作。年初,成立了星海文化广场图书馆新馆筹建办,跟进新馆的立项前期工作。通过到浙江、上海、江苏等地图书馆参观考察,形成了《影响图书馆新馆建设成本的综合因素》、《图书新馆项目建议书》和《图书馆新馆可行性研究报告》等书面材料,整个筹建工作正积极推进。另外,区博物馆文博园于上半年落成,美化了环境,增加了博物馆的内涵。星海纪念馆湴湄分馆于近日在星海故乡建成开放,成为打造星海品牌一个新的亮点。
4、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今年5月,广州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场会在我区南村镇文化中心召开,这是我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果的一次完美展示。会后,我们多次召集各镇街文体服务中心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召开工作会议,按照“结构合理、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则,不断完善覆盖全番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了区、镇街和行政村(居)的文体服务水平。我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多次得到广州市主管领导的肯定,建设和服务水平走在广州地区前列。
(二)积极举办各项群众文化活动
今年,我区承办或主办的主要大型群众文化活动项目有三个方面:一是组织举办了一大批各类文化活动,包括“鸿运牛年——十二生肖文物展”、“番禺区文广系统迎春书画摄影作品展”、“辉煌历程—广州党建30年”番禺站图片展、走进桂林——李培庚油画作品展、组织参加上级的各种文化活动等,各镇街也利用各种机会组织了各类文化活动。二是成功举办了第6届“人类贡献奖”年赛颁奖活动。今年9月,第6届“人类贡献奖”年赛颁奖典礼系列活动在我区举行,既扩大广州亚运会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又向世界人民宣传番禺,展示番禺的文化魅力。三是成功举办了第六届星海艺术节。整个艺术节从6月持续到12月,活动内容设6个系列18项内容,所有比赛类活动均冠“星海”杯,群众反响热烈,特别是“祖国在我心中”万人齐唱爱国歌曲展演比赛、“星海杯”外来工卡拉OK大赛、区粤剧曲艺大联展等活动,参赛踊跃,影响较大,第六届星海艺术节顺利圆满成功。
(三)做好“全国文化先进市”复评工作
2000年,番禺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市”,今年6月,省文化厅代表文化部对我区进行了复评。在复评之前,我们认真做好自查及迎评准备工作,对照“全国文化先进市”评选标准,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复评期间,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李鹏程同志代表区委、区政府做了全面认真的汇报,陪同复评组检查我区的文化设施和文化市场,复评之后,区府张力仁副区长又带领我们到省文化厅进行回访,听取复评组领导的意见,提出改进工作的措施,我区已顺利通过“文化先进市”复评。
(四)文博工作喜见成效
1、继续深入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增加普查队员,成立了两支普查工作小分队,11月,提前完成田野实地文物点调查登记工作,对全区1048处文物点进行了重点登记,拟上报国家备案,另有149处作为一般登记也纳入了我区的文物保护对象。12月,我区顺利通过省的检查验收。
2、《广州市文物普查汇编·番禺区卷》编纂完成并正式出版。共收录文物700多条,非物质文化遗产30条,照片800多张,近30万字,为后人留下了翔实的文物资料。
3、积极做好重点文物的保护工作。参与“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大岭村保护规划的制定,参与省级文物单位“留耕堂”整体维修方案的修改,协助南村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余荫山房”进行抢救性维修审报,指导其落实临时保护措施。完善大学城国家级文保单位“康陵”、化龙镇市级文保单位“沙路炮台”保护范围和建筑控制地带的石质保护标志设置工作。审批并指导石壁街明代区云林墓和区衢叟墓的维修。番禺博物馆服务展示提升工作顺利进行,《番禺古代文明》展览已进入布展阶段。
4、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喜见成效。到2009年,我区上报国家和省的项目有5项,其中醒狮、广彩等两项分别被列入第一、二批国家级名录,沙湾飘色、鳌鱼舞、砖雕等三项分别被列入第一、二批省级名录;另有番禺水色被列入第三批省级名录推荐名录。属于属地管理的有粤绣(广绣)、潘高寿中药文化等2项国家级名录。今年8月,我区余培锡、陈文敏、周镇隆、何世良为广州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广彩大师余培锡获颁“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证书,陈文敏(广彩)、周镇隆(醒狮)、何世良(砖雕)等获颁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证书,区非遗中心被授予“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梁静雅被授予“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先进个人”称号。沙湾镇、石碁镇沙涌村先后被评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钟村镇、南村镇、化龙镇潭山村先后被评为“广东省民间艺术之乡”。2009年完成改进的鳌鱼舞在市民间艺术节上表演获好评,并在省第二届岭南舞蹈大赛中获银奖。我区沙湾镇选送的赛龙夺锦、南村镇选送的员岗飘色《一举夺冠》分别获得第九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颁奖典礼“民间艺术表演奖”。
(五)做好文化市场管理工作
1、做好行政审批工作。通过简化审批程序,加强部门沟通,提升窗口服务质量,为群众做好服务。1-10月份共受理和办结文化市场行政许可832件(含年检),全年没有收到行政复议及行政诉讼。
2、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执法队更新和完善执法工作流程、改革内部工作机制、完善案件处理程序、开通执法队网站、修订执法队内部管理制度等,将内部管理各项工作细节化,使各项制度实施更具有可操作性。
3、全面开展文化市场管理工作,进一步净化文化市场环境。结合“创文”工作开展,切实加强网吧日常监管,不断改进管理方法,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充分调配执法力量,确保网吧经营规范、有序。文化市场管理工作主要采取日常检查与专项整治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力量做好封堵政治性非法出版物,加强对印刷企业、网吧、娱乐场所的日常检查,打击文化市场无证照经营行为,整治非法安装卫星电视地面接收设施行为等项工作。经过上下几年的努力,我区文化市场经历了一个从乱到治的转变,确保了文化市场的繁荣稳定,没有出现重大安全责任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