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区侨务和外事办、区侨联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全区中心工作,巩固和扩大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成果,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突出主题,强化服务,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为我区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区侨务和外事办、区侨联分别被评为广州市侨务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广州市侨联系统信息工作先进单位;石基镇侨联被评为广东省侨联系统先进集体。
一、2009年工作概况
(一)围绕中心工作,服务发展大局
1、大力开展宣传推介。在非常之时,明确中心任务,加大番禺投资环境的宣传推介力度。协助区招商办在香港举办以“珠三角服务业高速直通车”为主题的广州市番禺区服务业发展(香港)推介会;组织政府代表团、侨务代表团访问美加、欧洲、日本和以色列等国家,加强科技、教育、体育、旅游等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做好外宾接待工作,积极宣传番禺。利用端午节邀请外宾观看龙舟竞赛活动的机会,突破以往接待活动迎来送往的形式,把接待工作与区经济发展工作结合起来,筹备召开了区政府与驻穗领事团座谈会,向外宾介绍了我区的投资环境、旅游资源和经济运行情况,展示了近年来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此次活动共邀请了19个领馆145名驻穗领事嘉宾,其中总领事10名、副总领事5名,是我区历年来首次举办的高规格、大规模的外事活动,在区县级的外事活动中也属罕见。此外,接待了突尼斯农业及水产资源部国务秘书代表团、印尼国会第四小组代表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澳门土生葡人青年代表团;协助中心医院做好亚组委医务官员对该医院的检查接待;协助上级部门做好世界城市及地方政府联合组织(UCLG)世界理事会及国际友好城市大会相关工作。全年共接待外宾12批,375人次。
2、积极帮扶企业发展。去年是全国侨办系统“维护侨商投资权益行动年”,区侨务和外事办将维护侨商投资权益作为全年的重要工作来抓。从8月下旬开始,在副区长徐柳的带领下,区侨办、侨联调研小组分别走访了番禺卓越织造有限公司、番禺元艺珠宝有限公司、特旺(番禺)玩具有限公司等12家侨资企业,与企业负责人座谈,听取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介绍我区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措施,征求企业主的意见和建议,形成了《以人为本,努力维护侨商企业合法权益》调研报告,综合整理企业提出的问题和建议,积极向相关部门反映,争取妥善解决。组织召开有20多位荣誉市民企业代表参加的座谈会,邀请区环保局就企业普遍关注的“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等问题进行深入的讲解答疑、研讨交流,增进企业与政府部门的沟通了解,取得了政企双赢的成效。
3、切实加强外事管理。进一步加强出访审批工作。在严把政策关口的同时,不断完善程序,提高工作效率,确保重点团组按时出访,保障了对外交流合作的顺利开展,为我区各级领导和企业走出国门,开展对外经贸活动创造便利条件,有力地促进我区招商引资、对外交往。协助各部门处理涉外事件,营造良好涉外环境。如协助祈福实验学校处理教师打外籍学生事件,及时进行跟踪了解4名法国人疑染甲流情况,多次协助宣传部门就大学城拆迁等问题做好应对境外媒体工作。11月5日,莲花山港水域发生严重撞船事故, 造成2名荷兰籍旅客死亡及9人受伤。事故发生后,我办领导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全程协助有关部门妥善处理事件,为维护社会稳定保驾护航。
4、强力推进参政议政。发动侨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针对侨界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关注侨界民生,撰写建议提案,积极参政议政。去年,区侨联对大夫山森林公园实地考察、调研,向区政协提交了《关于在大乌岗山顶增加体育设施的建议》;向各镇、街侨联、侨联委员下发了《关于加强侨联系统反映社情民意工作的意见》,要求各镇、街侨联、侨联委员每年至少提交一份社情民意,积极履行参政议政职责。积极主动向政协推荐德才兼备、参政议政能力强的侨界人士作为政协委员,去年,区侨联向区政协推荐了一名区侨联常委为政协委员。
5、着力转变机关作风。按照区委统一部署,把开展机关服务年活动作为全年的重要任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抓好专题学习,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领会各级纪委全会精神,组织党员干部职工观看专题片,到廉洁文化教育基地开展警示教育活动,通过正、反面教育,使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廉洁从政意识。推行“优质服务承诺”,健全岗位责任制,建立和完善16项工作制度、议事制度和办事程序,进一步严肃机关工作纪律。推进政务公开,在门户网站设置电子政务公开栏目,开设网上咨询、网上投诉、网上反馈;在办公室设置政务公开栏。通过开展机关服务年活动,使党员干部服务意识明显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
(二)围绕为侨护侨,保障侨届权益
1、加强侨法宣传。开展以“知侨护侨促和谐,爱侨利侨谋发展”为主题的侨法宣传活动,主要抓好五方面工作:一是以各镇、街的“侨胞之家”为载体,建立和完善侨法宣传长效机制,结合“主动维权、依法维权、科学维权”要求,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基层侨法宣传活动;二是结合区政府出台的“腾笼换鸟”等相关政策,通过侨法宣传,促进侨资企业产业结构调整上新台阶;三是加强与媒体的联动,在《番禺日报》全文刊登《广州市接受华侨港澳同胞捐赠兴办公益事业规定》,以“问与答”的形式,将侨胞关心的热点问题及信访工作中比较集中的问题,分期刊登在《番禺日报》。四是充分利用《番禺侨讯》对外宣传的窗口优势,将侨务政策法规、番禺区侨务工作的基本情况以及我区为侨服务取得的成绩扩大宣传到海外;五是举办全区侨务干部侨务信访工作培训班,邀请广州市侨办领导授课,提高基层侨务干部的政策法规水平。
2、健全信访机制。健全层层抓落实的侨务信访工作领导责任体系和工作架构,建立信访个案工作日志制度,及时对信访材料登记、整理、归档,确保信访档案不缺少、不散失。2009年,共受理涉及经济纠纷、侨房拆迁、侨房落实、出境待遇、工资待遇、社会保障、祖坟安葬等信访案件共50件,办结49件,均做到事事有回复,件件有落实。
3、完善侨捐监管。2008年12月至2009年11月,全区接受捐赠52宗,受赠金额为1429.65万元,其中教育232.69万元,占16%;医疗卫生325.6万元,占24%;文化体育242.8万元,占17%;福利事业628.56万元,占43%。开展了区内华侨华人、港澳同胞捐赠学校及教学设施的使用管理情况核查工作,我区共有华侨捐赠学校建筑物136项,捐赠总额为1.2568亿元。
4、坚持扶贫慰问。加强与归侨侨眷的联谊,办好每年一度的归侨侨眷迎春茶话会。建立帮侨解困送温暖的长效机制,实现扶贫帮困工作制度化。坚持每年春节前夕,开展“慰侨心、送温暖”活动,陪同区领导和市侨办、侨联领导,组成侨界送温暖慰问团,分别到石基、沙湾、东涌等镇慰问7户贫困归侨,了解其生活和身体状况,送上御寒衣物及慰问金。积极组织和参与港澳乡亲回乡的敬老活动和奖教奖学活动,如协助余志荣、张德荣、孙逢亮先生在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慰问我区孤寡老人;组织区侨联顾问孙向荣、李民强及谢智铭先生,于“六一”节慰问区机关幼儿园;积极争取澳门霍英东基金会资助10万元,对石楼镇岳溪村、新造镇练溪村的34名贫困学生进行助学;发动澳门乡亲资助我区贫困大学生,共向23名贫困大学生资助每人6000元/年的助学金。
5、力荐荣誉市民。去年,按照市侨办的有关要求,做好第十三届广州市荣誉市民的摸查和推荐工作。经过深入细致的工作,香港石基镇联谊会副主席、傍江东村乡亲古卓俭,台湾同胞、广州海鸥卫浴用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唐台英荣获第十三届广州市荣誉市民称号。
(三)围绕交流联谊,增进乡谊亲情
1、开展文化联谊。一是主动“走出去”。 协助区委、区政府在港澳地区举办新春联谊活动,参加港澳社团会庆活动,赴港澳拜会重点知名人士,春节、中秋节日上门慰问在番禺工作和生活的荣誉市民,分别组团参加了英国番禺工商联谊会成立大会、加拿大温哥华禺山总公所成立70周年庆典活动,与澳门卫生局文娱康乐体育会联合举办“三项小球友谊赛”, 参加澳门归侨总会为庆祝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10周年举办的华侨华人聚濠江联谊大会;组织我区小学生参加第十届世界华人小学生作文大赛,共有35篇作文获奖,其中特等奖1篇,一等奖2篇,是我区小学生参加历届大赛取得成绩最高的一届。二是积极“请进来”。组织港澳乡亲、外宾参加区“迎亚运、促和谐”第十二届莲花杯、禺山杯龙舟赛;组织每年一度港澳“五会”拜会区委、区政府活动;举办2009年澳门青少年潜能之旅活动,分别举办第二届番港澳三地高尔夫球、射击赛,协助广州市侨联在番禺举办“2009年广州市侨界迎亚运‘博亚杯’射击赛”,组织侨界代表参加广州侨办系统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联谊活动、广州市侨界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侨心颂中华”文艺汇演,与澳门华夏艺术学会联合举办澳门关权昌画家作品展,与番禺博物馆联合举办高励节书画展。通过多姿多彩的联谊活动,以文化艺术为媒,加深港澳乡亲对番禺的了解,增进了友谊,为促进港澳繁荣发展、和平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2、传递乡音乡情。办好《番禺侨讯》,一是努力把侨刊办成旅外乡亲联谊交流的活泼平台,二是努力提高刊物可读性,吸引更多的华侨、华人新生代阅读中文侨刊,联络乡亲、传递乡思。目前,《番禺侨讯》每期印制3000册,向全球30个国家地区、100个海外社团的侨胞和港澳同胞免费赠阅。
此外,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精心策划、筹备出版《番禺侨务工作回忆录》。该书通过记录和整理番禺历任侨务工作者口述的工作经历,从多角度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番禺侨务工作的辉煌成就,展示港澳和海外乡亲爱国爱乡的感人事迹。
3、重视社团发展。针对番禺港澳和海外同乡会普遍存在会员年龄老化、青黄不接的问题,启动了关于对海外、港澳社团发展方向的专题调研。通过座谈、问卷等形式,深入了解社团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今后发展思路以及对我区侨务部门的工作意见,分析我区当前的海外侨情现状、发展特点及其发展中存在的局限,提出促进海外社团的改革与发展的建议、措施。
针对祈福新村侨力资源丰富的现状,提出在该社区建立港澳同胞、华侨华人以及外国人联谊会的新思路。与有关部门沟通商议解决建会的场地等实际问题,积极推进联谊会的成立。
高度重视和关心侨友会的发展。大力支持、指导和配合新马侨友会番禺组、番禺越南侨友会等团体会员开展会务活动。
(四)围绕队伍建设,增强组织凝聚力
1、开展广泛调研。在市桥、石基分片召开各镇街侨务座谈会,听取基层单位的工作汇报,围绕组织建设、海外联谊、侨情档案管理、新生代及社团工作等方面进行交流,并针对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加大基层侨法宣传力度以及建立、健全侨情档案和侨务工作档案等方面提出工作要求。前往黄埔区、白云区、花都区、江门市侨务外事办、侨联学习考察,学习兄弟单位在开展海外联谊、华侨华人新生代工作以及侨联组织建设等先进经验,拓宽了工作思路。
2、加强信息化建设。把侨务和外事办办公OA系统的覆盖面扩展到镇街一级基层单位,大大缩短了基层收发公文的时间,进一步密切了与基层的沟通联系,办事效率显著提高。
3、推进基层侨联换届。针对不少镇街侨联换届工作推进缓慢、侨届群众对组织的意识淡漠等问题,区侨联在八届四次全委会议和各镇、街侨联分片座谈会上,明确提出把加强镇、街侨联换届、改选工作作为年度主要任务,并印发了《关于认真做好基层侨联换届、改选工作的通知》(番侨联〔2009〕6号)。经过区、镇街两级的共同努力,化龙镇、沙头街、石楼镇侨联顺利完成了换届,其他镇、街侨联的换届工作正抓紧推进。
此外,区侨联统一制作了规范的、中英文对照的牌匾赠送给各镇街侨联,要求悬挂在办公场地显要位置,提升基层侨联组织形象,方便群众上门办事。
4、完善区侨联委员沟通联系制度。明确将区侨联委员分成镇街侨联委员1组、2组和机关、归侨侨眷委员组3个组别,指定负责人和联络人,定期分组开展活动,加强委员之间的联系沟通,及时掌握情况。通过一系列抓重点、解难题工作,使基层组织焕发出生机和活力,组织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