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是亚运举办年,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我区侨务、外事工作在服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上仍然存在差距,对华裔新生代的联谊交流工作有待不断创新,基层组织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为此,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树立大侨务、大外事观念,着力强化6个方面工作,为开拓侨务外事工作新局面、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番禺做出新贡献。
(一)强化作风建设,提高工作水平
加强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机关效能建设,积极推进机关作风建设。在具体工作中,做到“三个坚持”、“三个下功夫”:一是坚持求实意识,在“实”字上下功夫。要真抓实干,多深入基层了解实情,到先进地区学习取经,使侨务工作更实在、更有针对性。二是坚持品牌意识,在“精”字上下功夫。要精心组织开展侨务主题活动,着力打造侨务工作的精品。三是坚持服务意识,在“为侨服务”上下功夫。要深入了解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的所想、所需、所急,做到知侨、亲侨、为侨,全心全意做好为侨服务工作。
(二)强化亚运主题,宣传推介番禺
抓住2010广州亚运的机遇,邀请外国驻穗领事、友好国家官员和当地企业代表开展友好交流活动,宣传推介番禺,提高番禺对外知名度和招商选资力度。认真按照我区亚运城市行动协调领导组的工作部署,统筹协调相关口岸外事和接待工作。加强与海外和港澳社团联系,配合做好亚运海外志愿者的招募、推荐工作,发动既熟悉中华文化,能讲汉语,又熟悉居住国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化的华裔青年参加志愿行动。充分发挥《番禺侨讯》、侨网的作用,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一流的亚运氛围,激发海外乡亲关注、参与、支持广州亚运的热情。
(三)强化服务机制,维护侨届权益
进一步加强与侨资企业的联系沟通,召开侨资企业座谈会,了解侨资企业的经营状况,听取投资者的意见和建议,主动为侨资企业排忧解难,促进侨资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创新侨法宣传方式,在华侨华人、港澳同胞聚居的社区设置侨法宣传栏,使侨法知识深入人心。加强对涉侨新情况、新问题的调研,加大各项侨务政策法规贯彻执行的监督检查力度。健全侨捐项目监管制度,做好华侨华人、港澳同胞和归侨侨眷来信来访工作,切实为他们排忧解难。动员港澳和海外乡亲在去年的基础上再支助一批贫困大学生,切实帮助贫困归侨侨眷解决实际困难。
(四)强化外事管理,增进交流合作
围绕更好地为番禺区经济建设服务这个中心,进一步加强对因公出访审批工作的管理,继续完善各项管理细则。切实做好涉外礼宾接待工作,积极协助区内各单位组织对口部门开展对外交流,为团组出访提供高效率的服务,努力开拓新的对外交流渠道。加强对因公出国(境)审批工作和证照的管理,认真把好出国审批初审关,严肃外事纪律,杜绝违法违规现象出现,切实做到既为领导做好服务,又为经济社会发展护航。
与此同时,加大建立友好城市力度。深化与友好城市的交往,突出互补性和实效性,密切友城间经贸、文化、体育等领域的对口交流联系。着眼我区对外开放需要,优化友城布局,积极推进友城工作,争取今年缔结2至3个友好城市或友好经贸合作城市。
(五)强化活动品牌,促进持续发展
发动和引导番禺籍海外、港澳社团的健康发展,并通过他们的影响,促进海外新旧社团的交流合作,增强新旧移民的凝聚力,巩固老朋友、广交新朋友。重点在加强新华侨华人、华裔新生代、社团新力量的工作上下功夫,在联谊方式上有所创新,搭建具有特色的工作平台,把侨务、外事工作寓于有实效、有特色、有影响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全力打造侨务工作的品牌和亮点。在完善关于海外、港澳社团发展方向调研报告的基础上,举办“海外、港澳社团发展方向”论坛和“侨资企业新生代创业守业座谈会”。积极组织适合华裔青年特点的活动,继续办好番港澳三地青年高尔夫球、射击赛,举办番港澳三地青年论坛,组织好海外华裔青少年夏令营活动,实现数量上、活动内容上的突破。
(六)强化工作基础,服务和谐社会
抓住政府机构改革的机遇,理顺区侨务和外事办各科室的名称、编制、职责和分工等,逐步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执行顺畅的管理体制。继续举办侨务外事业务培训班,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积极推进侨联基层组织建设。继续推进镇、街侨联换届工作和社区、农村侨联小组的建设,不断完善侨联组织网络,扩大侨联组织的覆盖面。加强侨界的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的联系,组织他们开展调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不断提高侨界参政议政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