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语言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总结公报 > 部门工作报告 > 2010

番禺区环保局2010年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计划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政府 发布时间:2011-04-06 02:47:19 阅读次数:-
字体大小:

2010年,番禺区环保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环保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实现“天更蓝、水更清”为目标,紧紧围绕亚运环境质量保障工作,创新工作思路,提高工作效率,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全年空气质量为优、良的有    天,占全年总天数的    。亚运会期间( 111227日)、亚残运会期间( 1212 1219)我区空气质量为优良的天数均达100 %;水环境保障达到预期目标,广州市大学城中心湖区达到铁人三项比赛用水功能要求,番禺大夫山中心湖达到、亚运村周边河涌达到景观水体功能要求,沙湾水道饮用水源保护区稳定达到Ⅲ类水质目标;区内企业无环境突发事件发生。我区亚运会亚残运会环境质量保障工作多次受到省、市环保部门的表扬。现就2010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   亚运会亚残运会环境质量保障工作

2010年我区亚运会亚残运会环境质量保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 930前全力推进环境整治任务, 101起全面落实环境保障工作。

㈠亚运会亚残运会前整治工作

9 30 前,按照广州市环保局的要求,我区全力推进的各项环境整治任务有:

⒈大气环境质量整治。为全面完成大气环境质量整治工作,区设立了大气环境整治工作组。工作组办公室设在区环保局,下设工业企业、机动车排气、饮食服务业、挥发性有机物、节能和“退二进三”、扬尘、恶臭和噪声污染防治等8个专责小组,其中工业企业、机动车排气等整治工作由我局负责。 930我区重点要完成9大治理工程1200多家企业的整治任务,包括1家企业(华南橡胶轮胎有限公司)的脱硝工程,5家企业的除尘工程,262台燃煤锅炉的整治工程,600家挥发性有机物产生企业的整治工程,77200餐位以上饮食业的远程监控装置安装工程,149家扰民投诉饮食业的治理工程,83家加油站、4家油库及23个油罐车油气回收的治理工程, 181家饮食业油烟净化设施安装工程,124辆黄标公务车淘汰更新工程等。至 930止,9大治理工程基本完成, 1010止全部完成。

⒉水环境质量整治。我区水环境质量整治覆盖亚运村、大学城中心湖、大夫山中心湖和沙湾水道水源保护区等4大重点区域,涉及电镀、印染、洗水、造纸、化工和皮革等6大重污染行业。 930主要要完成5大整治任务900多家企业的治理:包括大学城中心湖排污口清理,大夫山中心湖茶餐厅和烧烤场停业关闭,亚运村23家电镀、印染等企业限产、停业和关闭搬迁,沙湾水道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678家企业排污口清理,其他区域6大重污染行业200家企业的清理整治。至 9305大整治任务基本完成。

㈡亚运会亚残运会期间环境保障工作

101开始,我区重点围绕监管、监测、应急、信息四方面全面落实亚运环境保障工作。

⒈监管工作

监管是亚运保障工作的基础。我区环境监管工作由7个部门监管小组、19个镇街蹲点监管小组共同实施。7个部门监管组分别是区环保局负责的工业企业废气监管小组、机动车排气监管小组和饮食业监管小组,区经贸局负责的挥发性有机物监管小组,区建设局负责的扬尘监管小组,区城管局负责的恶臭监管小组,区公安分局负责的噪声监管小组。19个镇街监管小组由19个镇街组成。

我局统筹整个局系统的力量设立了41个巡控监管队、其中27个环境巡控队分23个区域实施网格化监管,14个机动车监管队在四大进入广州市入口、公交站场等地进行重点监管。具体监管情况如下:

⑴工业企业监管情况。亚运会亚残运会期间,纳入重点监管的企业共计783家,其中临时减排企业8家、应急减排企业18家,强化减排企业(指挥发性有机物减排)207家,烟控企业235家,饲料企业6家,涉水企业226家,其它重点企业382家。

⑵机动车排气监管情况。 10 1 113014个机动车监管队巡查冒黑烟车共922辆;设点监控黑烟车525辆;遥感监测超标车19448辆,超标999辆。发出限期整改通知150辆,劝返冒黑烟外地车777辆;口头责令整改106辆;电话通知核实检测431辆。公交站场检查柴油车928辆,发现冒黑烟车17,并全部责令返厂维修整改。 

⑶饮食业监管情况。 10 1 - 11 月30 检查饮食业共109家,其中查处无证照饮食业24家,处理信访投诉饮食业109

⑷其它方面监管情况

①辐射环境监管情况。 9 1 ,我局联合区公安分局和卫生局组织召开全区辐射环境安全管理工作会议,下发《关于加强辐射防护管理工作的通知》,对全区核技术应用单位辐射环境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动员和部署。会后,我局组织力量,加强对核技术应用单位执法检查工作:一是全面落实了辖区内涉源单位签订亚运期间安全责任书;二是协助三和(广州番禺)首饰有限公司将闲置源交由广东省环境辐射监测中心收贮;三是督促7家单位办理了核技术应用项目环境影响评价,1家单位领取了辐射安全许可证,5家单位完成辐射环保设施竣工验收。亚运会亚残运会期间,我局41个巡控监管队中专门设立一支危废辐射专项巡控队,加强对辖区内核技术应用单位的检查,严防辐射环境安全事故发生,并且要求每天向市局上报辖区内涉源单位辐射安全防护情况。

②禁烧监管情况我局采取四项措施落实禁烧工作:一是加强巡控。我局41个巡控队和各镇街、城管部门的巡控队一旦发现焚烧现象,立即劝导并制止。二是加强联动。各镇街、城管部门、环保部门加强联动,对于屡次教育仍“露天焚烧”者,镇街、村委给予批评教育。三是加强宣传。我局印制“亚运文明城市,期待你我参与”的宣传单张1万份,由各镇街派发到各村种植户。四、加强引导。协调区农业局发文到各村,引导村民在收割稻谷后将禾杆草回填作肥料,或晒干后作为冬季种苗保温保湿的材料。 1015日起 至今我局已成功制止了200多宗露天焚烧事件,番禺区禁烧现象得到初步遏制。

③烟控监管情况。巡控监管队按属地管理对辖区域内企业实施烟色控制的同时,设立1个机动的烟色巡控队(第26巡控队),专门负责亚运城、亚运场馆及主干道的烟色巡控。第26巡控队根据亚运训练、比赛时间安排,有侧重地对当日的重点场馆重点干线进行烟色巡控,每周7日从不间断。发现企业烟囱冒黑烟的,要求在5分钟内到达现场予以制止。企业不配合的,向片长汇报,并由片长协调当地镇街采取强制措施。

④饲料企业监管情况。6家饲料企业从 101开始,停止含有鱼油、鱼粉等臭味原料的饲料的生产。为确保企业落实,巡控队多次组织夜间突查,未发现这些饲料厂有违法生产行为。

⑤沙湾水道水源保护区监管情况。41个巡控监管队中专门设立沙湾水道水源保护巡控队, 101 1130,共出动执法人员 553人次,出动船、艇167航次,出动执法车辆16车次,检查吸水口678 个次,监测取水104次共412个点位;联合番禺海事处、顺德水警开展执法检查共3次,处理油污染投诉1宗,其它污染投诉5宗,巡查发现轻度排污情况6次,巡查企业3家,检查船舶101艘次,清离违规捕作业小艇 29艘次,制止冲洗甲板、排舱底水违规船舶10艘次,检查违规停泊船舶31艘次,及时有效处置保护区内外溢油污染事故1宗,撤离养鱼网箱1处。

⑸落实减排措施情况。为提高大气环境质量,我区按照广州的部署,开展了大气减排工作和水环境应急减排工作。

大气减排工作有以下几项:

是实施常规减排。常规减排是指在 930应完成整改任务而未完成整改的企业,从 101至亚残会结束要全部停产。由于我区9项整改任务全部完成,因此没有企业要停产,全面实现了常规减排。

二是实施临时减排。临时减排是指在稳定达标排放基础上,广州市62家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对亚运场馆周边空气质量关系密切的重点企业,从 111 1220期间再减排30%-100%,我区涉及企业8家,其中5家限产,3家停产。8家企业已按要求全部落实了临时减排。

三是实施应急减排。应急减排是指在极端不利气象条件下实施三个不同级别应急减排措施。我区涉及应急减排的企业18家,均按要求于 119 1112完成了应急减排。

四是实施强化减排。强化减排是指我区大学城比赛场馆和大夫山比赛线路 5公里 范围内的企业在赛事期间停止产生挥发性有机物和粉尘工序的生产。我区涉及的企业共207家,其中1119-23日(公路自行车户外比赛期间)、1126-27日(马拉松户外比赛期间),对大学城比赛场馆周边的77家企业采取了强化减排; 1117-18日,山地自行车户外比赛期间大夫山比赛线路 5公里 范围内的165家企业采取了强化减排措施。

水环境应急减排分以下三个区域:

一是亚运村企业应急减排。当亚运村水质进入预警状态,区水务局启动应急响应进行调水补水时,我局对亚运村周边23家重点监管企业实施停产、限产应急管制。

二是前航道企业应急减排。当珠江前航道水质进入预警状态,我局对前航道5家重点监管企业实施停产、限产应急管制。

三是沙湾水道企业应急减排。当水源地水质出现超标预警时,我局对水源地46家废水排放重点企业采取停产、限产应急管制和重点水闸进行应急管制。

⒉监测工作

监测是亚运保障工作的关键。亚运会亚残运会期间环境监测任务非常繁重,主要包括:

⑴环境质量监测。对全区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 “每天监测、每天一报”,具体包括石基子站、石楼(亚运城)子站和流动监测点24小时空气质量连续监测、饮用水及地表水常规水质监测、亚运城等亚运景观用水及紫坭自动监测站的每日一次水质监测和配合广州市站对我区43条纳入河涌综合整治的河涌调查监测。

⑵污染源监管监测。783家重点企业的废水、废气、噪声等进行监测,具体包括VOC改造、烟色监控、脱销企业、亚运场馆周边的餐厅油烟监测、信访投诉监测等。

⑶辐射监测。为确保亚运期间的辐射安全,番禺区环境监测站在上半年就开展了计量认证扩项和人员培训等相关工作。亚运期间,番禺区环境监测站完成了对番禺辖区内的22个亚运正式比赛场馆的辐射本底监测及对番禺辖区内的Ⅲ类以下辐射源进行监测,共40家。

⑷应急监测。严格按照上级环保部门的要求,在夜间和节假日期间按“值一备一”的原则实行定点守班制度,全天24小时集中值守,确保能够在环境突发事件接报后半小时内携带应急监测设备到达现场开展应急监测。在处理莲花山异味和通发热镀锌有限公司这两次突发事件中,监测人员无论是日间还是夜晚,均按要求在指定时间内到达现场开展应急监测。

10 1 - 11 月30 共出动监测人员共2626人次,其中常规监测1945人次,应急监测681人次,夜间监测317人次;监测工业企业共467538次,采样点位共1076个;在监测总数中,涉气企业124家次,涉水企业356家次,涉噪声企业105家次;出具监测分析报告236份。

⒊应急工作

应急是亚运保障工作的重心:

⑴应急预案。我局分五个层次制定应急预案:

第一个层次是制定总体应急预案,制定的《2010年亚运会亚残运会番禺区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流程图》,确保全区环境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效果。

第二个层次是大气、水、固废等专业应急预案,耗资10万元聘请专家制定《番禺区水环境预警与应急保障方案》、《番禺区亚运期间大气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番禺区亚运期间辐射环境突发事件污染应急预案》、《番禺区亚运期间危险废物突发事件环境应急预案》,确保专业的环境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效果。

第三个层次是各个部门监管小组的应急预案,我区7个部门监管小组分别制定了《番禺区恶臭污染应急预案》等应急预案,确保职能部门环境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效果。

第四个层次是重点区域应急预案,如《番禺区亚残运会总部饭店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关于番禺区环保局亚运会亚残运会赛时食品药品安全与产品质量保障工作方案》,确保重点区域环境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效果。

第五个层次是企业应急预案,23家减排企业全部制定了并上报应急预案,此外还督促各重点排污企业制定应急预案,并通过电子邮件报区环保局备案,确保企业环境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效果。

⑵应急值守。为做好亚运保障应急工作,从 20101030日起 至亚残运会结束止,我局取消周末、节假日休息,夜间实施值班制度:

一是实行领导带班制,设立带班领导和值班主任。

二是区环境监控中心24小时运作,每天晚上至少设立2名值班人员。

三是区环境监测站在夜间和节假日期间按“值一备一”的原则实行全天24小时集中值守,确保能够在环境突发事件接报后半小时内携带应急监测设备到达现场开展应急监测。

⑶应急处置。我局以环境监控指挥中心为平台,以41个巡控队的网格化巡控为基础,以应急监测和现场处置为核心,科学部署并有序开展全区的环境应急工作。区环境监控中心实行24小时值班制,与区指挥中心无缝对接,并配备一台800兆亚运专用对讲机与区亚指办指挥中心联网。制定的环境应急处理流程简单实用,行之有效:一是监控指挥中心实行24小时值班和接报;二是监控指挥中心接报后,根据应急情况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属于局部较小的事件,通知所在辖区巡控队队长处理;属于区域性较大的事件,还要通知片长、现场处置组、应急监测组;属于全局性影响大的事件,还要通知应急领导组、专家组等。三是接到指令后,各组组长、各队队长按分工迅速开展现场控制、应急监测、现场调查、现场报告、污染处置、污染跟踪等工作,并及时向相关部门上报。由于监管工作到位,亚运期间我区环境突发事件基本都在源头得到有效控制,其中影响较大的莲花山异味事件在广州市环保局的支持下也得到了及时有效的处置。 1118在网上曝光的通发热镀锌有限公司亚运期间偷排废气事件区环保局早于今年8月就落实了停产和拆除措施。

⒋信息工作

我局从以下两方面抓好信息报送工作:

⑴下情上报工作。41支巡控队每天上报监管情况,亚运工作组按机动车排气监控工作、环境监察巡控工作、环境监测工作、环境在线监控工作、工作动态等五大方面汇编成日报表,及时上报市局、区亚指办。

⑵上情下达工作。区环境监控指挥中心通过我局短信平台,及时将信息发送至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各片长、各巡控队队长、队员和各企业负责人。这些信息包括:传达上级部门工作要求、环境监管动态信息、当日亚运训练场馆和比赛场馆信息等等。

㈢主要做法

⒈领导重视

我区高度重视亚运环境质量保障工作,不论是在整治阶段还是进入保障阶段,我区均在区这个层面设立了环境组。区委区政府、相关区领导多次研究、部署环保工作,多方协调、督促相关部门落实环保措施。区环保局作为环境保障工作的牵头单位,局班子全体成员带头到第一线督促企业完成各项整治任务

⒉架构科学

按照“条块结合、部门监管和镇街监管”相结合的原则科学设置保障运行架构。部门监管以巡控监管为主,镇街监管以蹲点监管为主。我局统筹整个局系统的力量设立了41个巡控监管队,其中环境巡控队设27个,分6大片区23个区域实行网格化监管;机动车监管队设14个,在各镇街、四大进入广州市入口、公交站场等重点区域监控。

⒊方案完善

环境质量保障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完善的方案是有序开展工作的前提。一年来我局先后制定了《番禺区亚运城市行动大气和噪声污染整治实施方案》、《番禺区亚运期间工业企业和机动车大气污染控制方案》、《番禺区环保局亚运期间水环境保障方案》、《番禺区水环境预警与应急保障方案》等50多个工作方案,严格按照方案既定的目标、任务、措施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工作。

⒋狠抓落实

亚运期间除部分同志留守办公室外,环保系统41巡控监管队220名队员全都投入到一线岗位开展巡查监管工作,每个队员有明确的监管区域与监管任务;19个镇街蹲点监管组300多名蹲点人员都经过培训,要求在监管工作中严格做到“一问、一听、二闻、三看、三查”。每个监管队每天都要做监管日记,上报监管情况。

⒌责任到位

在监管工作中,每个片长对应相应的巡控队,每个巡控队对应相应的辖区,每个辖区都有相应的监管企业,每个企业都有相应的蹲点监管人员。片长是该片的总责任人,对片内相关工作进行指挥、协调;队长是辖区的第一责任人,督促企业落实整改措施;蹲点监管人员是监管企业的直接责任人,监督企业完成各项工作要求。切实做到人员到位、任务到位、责任到位

⒍重点突出

我区辖区面积大、范围广、企业多、污染种类复杂,做好环境质量保障工作既要兼顾全面,更要突出重点。我区结合实际,将亚运村周边、沙湾水道、亚运场馆周边、亚运通道、签约饭店、总部饭店、监测子站周边、水源保护区等均列为我区环境保障工作的重点区域;减排企业、烟控企业、饲料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企业、投诉的餐饮业、垃圾焚烧等均列入大气环境监管的重点内容;印花、漂染、洗水、电镀等重污染行业、小作坊企业均列入水环境监管的重点内容;涉及危险废物企业均列入环境安全监管的重点。亚运期间列入我区重点监管的783家企业,均按照一源一档建立了台帐并进行分类管理。

⒎部门联动

亚运期间我区机动车排气监管不论是路检截停还是公交车站场监控,不论是对外地黑烟车人性化劝返还是对冒黑烟车辆限期整改治理、暂扣超标车辆的行驶证或营运证等,都需要环保、公安、交通密切配合才能完成。亚运期间区环保、公安、交通实现了无缝对接,通过有效联动,亚运期间上路行驶的黑烟车辆日渐减少。为确保水环境安全,区环保、水务、海事、相关镇街加强了协调沟通,建立了联动机制,确保沙湾水道水源水的安全此外,区环保、城管、各镇街也加强了联动,有效遏制了禾杆、垃圾等焚烧现象。

⒏技术运用

亚运期间,我局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加强污染源监控,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成效。

⑴利用设24小时进行环境质量监测。一是新建石基大气自动站、大夫山大气流动监测站,基本实现全区重点监管区域空气质量实时监控。二是增配一台高科技的空气质量流动监测车,实现全天24小时不间断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是我区空气监测实时预警网络的有效补充。

⑵利用遥感监测车加大超标车监控。目前我区每天运用2台高科技的遥感监测车上路监控超标车辆,遥感监测车在0.8秒内就可即时遥感监测机动车排放污染物情况、识别环保标志、监测车流量和车速等。

⑶利用在线监控加强企业排污监管。充分利用在线监控对332家排污单位加强监管。根据在线监控数据对排污单位开通短信提醒通知,自亚运会开幕至今共发出信息提醒83条,整改通知书12份。对怀疑超标的企业,立即通知执法人员到现场进行处理,及时制止企业违法排污行为。

⑷利用视频加大环境监控。在亚运城周边及区内重点区域建设3个制高点,进行环境(包括烟色)视频监控,监控范围覆盖沙排比赛场地、技术官员村、石楼镇城区及亚运城以北主干道范围等。环境监控指挥中心每天有专人对所有视频进行监控,对重点区域启用大屏幕实施全天盯控。

⒐加强宣传

为使企业自觉开展整治行动,我局不断加大宣传发动力度,先后召开了1000多家企业参加的工业企业污染整治会议、500多企业参加的危废整治会议、200多家企业参加的烟色监控工作会议。编印污染整治宣传小册子5000本、禁烧宣传单张1万份、制作DVD宣传片100多个派发到各镇街、各村居及相关企业,在番禺电视台播放9辑亚运宣传短片,在番禺日报刊登了33个宣传专版。

另外,宣传组、新闻组工作人员积极做好信息宣传工作,除了每天上报环境监管工作、及时上报环境应急事件外,编写30多篇政务信息及监管亮点工作刊登于《广州日报》、《番禺日报》、《珠江环境报》、《中国环境报》等新闻媒体;配合区电视台录制亚运环境监管的宣传短片;联合区纪委监察局在《番禺日报》进行“廉洁办亚运”宣传。

⒑报送及时

应急工作是环境质量保障工作的重点,信息发布是应急工作的关键。区环境监控指挥中心规范管理,24小时值班,充分发挥了值班、调度、处置、监管、应急等各项功能:一是按照广州市统一部署,对相关部门及减排企业的责任人及时传达污染减排要求;二是按照区亚运指挥部要求,对成员单位及时传达和部署环境监管的动态信息;三是每天早上7时多向各环保巡控队发布当日亚运训练场馆、比赛场馆信息,使现场巡控人员实时掌握训练比赛情况,合理安排人员对重点区域进行环境监管;四是结合我区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等大气环境指标监测情况,对相关部门及时发布“增加道路洒水、加强建筑工地监管”等信息,不断调整监管重点工作。

二、项目审批工作

㈠完成情况

今年以来共答复建设项目环评形式咨询454项,其中同意编写环评335项,否决率约为26.2%;完成审批建设项目环评文件607份,其中环评登记表212份,环评报告表381份,环评报告书14份。审批项目总投资额约为778亿元,环保投资额约为5.2亿元。组织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88项,其中同意验收85项,同意预验收3项。验收项目总投资额约为10.57亿元,其中环保投资额约为3230.2万元,新增污水处理能力约500/日,废气处理能力约13. 2 万立方米 /小时。办理饮食服务项目环保预先核准4678项,其中不同意申请办理的2042个,从源头上有力地遏制了饮食行业污染扰民现象。

㈡主要做法

⒈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审批规范化管理。制定了《关于工业类建设项目环评审批中土地权属资料证明的处理意见》,适当放宽了规划、国土等非环保因素的限制条件,让更多受非环保因素制约的建设项目可以办理环保手续。

⒉探索水源保护区内项目管理有效模式。制定了水源保护区内项目环保备案与核查方案,区别不同情况对水源保护区内已有项目实行不同的管理模式,逐步理顺此类项目的环境监管工作。

⒊部分环保审批、验收权限下放基层环保所。将规模较小、污染较小项目的环保审批、验收权限下放到区机动车排污监察大队以及基层环保所,并将饮食服务项目的环保预先核准权限全面委托基层环保所,减少了审批中间环节,大大提高环保审批效率。

4、推进工程建设领域突出环境保护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安排专人通过主动约谈、现场协调、跟踪督办等方式督促协助责任单位申办环保手续,并开设绿色通道,适当简化报审程序,提高环评文件审查效率,并多次与上级环保部门沟通联系,争取上级部门对整改工作的支持,及时报送整改进度。截止 1210,排查出需要补办环评手续的项目有473个,目前已完成445个补办项目环评文件的审批,还有28个项目在整改当中。

三、监察执法工作

㈠完成情况

⒈行政处罚。1-11月共发出《责令限期整改通知书》29份、《调查情况告知书》378份、整改378家、处罚决定书418家,立案查处违法案件528起,责令关停376家,罚款1629.078万,移送法院强制执行160家(其中78家自动关停,法院强制关停12家)。

⒉挂牌督办。市级22家和区级5家“挂牌督办”企业中12家违法企业已关停,14家企业已按要求落实整改,1家企业已被立案查处并被责令停产。

⒊排污收费。截至11月,纳入排污费征管排污单位5127家,征收排污费入库1604.83万元,全面完成财政年度计划。

㈡主要做法

⒈加强环境专项执法。开展全区饮食服务业、无证照经营业户、涉铅企业全面排查、剧毒品危险化学品及珠宝首饰行业等系列专项行动约20,严厉打击企业环境违法行为。

⒉重点整治印花、漂染、洗水等小作坊企业。5月中旬起,由我局发动、各镇街牵头、各部门配合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小型印花、漂染、洗水企业污染整治行动,共查处小作坊企业177 家,重拳打击小作坊企业。

⒊加大强执力度。加强与法院、镇街等部门的沟通协调,今年以来先后对亿博工艺板厂、纬和刺绣厂等12家企业实施强制执行。

落实水源保护。建立联动机制,并采取四项措施对水污染源和水环境质量进行严密监控:一是加密监测,发现水质异常及时分析研究,及时互通预警信息。二是加大对重点水环境区域周边环境违法企业的查处力度,严厉打击偷排、直排及超标排放行为,巩固截污治污效果。三是实施24小时值守制度。沙湾水道饮用水源保护区联合监察队加密在沙湾水道的航巡,扩大航巡范围。四是加强应急管理,设立应急物资仓库,增添围油栏、吸油毡等应急物资,雇请一艘应急清污船24小时进驻沙湾水道待命。

四、信访工作

㈠完成情况

今年1-11月,我局受理环境信访案件1546宗,其中广州市环保局转办538宗,区长专线转办共857宗,区信访局转办127宗。信访案件反映环境污染问题1738个。案件受理率100%,处理率100%, 结案率92.5%

㈡主要做法

理顺信访处理程序。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局信访工作的意见》,理清任务,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做到日常监察及信访监察相结合。

加大领导包案的力度。重点案件一律由局领导牵头包案,今年以来局班子领导共计包案27件,并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做好亚运期间信访维稳工作。一是充分发挥41个巡控队的作用,确保信访案件按时办结率为100%。二是缩短信访处理时间,能当天办结的尽量当天办结,一般案件要求7天内办结,特殊案件不超过15天。三是在已送法院强制执行的行政处罚案件中按轻重缓急梳理出投诉仍然较多的、急需处理的信访案件,协调法院尽快实施强执。

五、总量减排工作

㈠完成情况

我区今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为:化学需氧量2423吨,二氧化硫760吨。由于今年市下达我区化学需氧量减排基数大增,任务艰巨,部分新建污水厂管网正在完善,不能完全发挥减排效益。截至 1130,我区新增化学需氧量削减量约1939吨,完成减排指标任务的80%;新增二氧化硫削减量849.4吨,已超额完成广州市下达削减任务,完成减排指标任务的111.8%。预计到年底,随着前锋净水厂处理水量达到20万吨/天以上和中部、大岗污水厂稳定试运行后,我区将力争完成今年的化学需氧量减排任务。

㈡主要做法

完善总量减排机构设置。 628我局正式组建总量管理科,主要负责总量减排方面的行政管理和业务政策指导。

加大协调力度。加强对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的统筹协调,督促有关部门和镇街加快推进前锋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等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和集污管网的建设。同时启动《番禺区“十二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编制工作。

六、监测工作

㈠完成情况

今年以来完成的监测任务有:

⒈常规监测。取得沙湾水道饮用水源水质监测数据672个;全年地表水常规监测共6次,取得监测数据12384个;取得酸雨国控点的雨水采集和pH值、电导率等11个项目的常规监测数据462个;取得与顺德监测站逢单月联合对沙湾水道的有机特征污染物联合监测数据480个。

指令性污染源监测。取得污染源监测数据27211个,同比增加15.8%

⒊四个水质自动站、三个大气自动站和两个噪声自动站的日常巡查维护工作。截至 1130,共获得水站自动监测数据296592个,大气自动监测数据288576个,噪声自动监测数据16032个。

⒋一年一次中心城区区域环境和交通干线噪声监测、烟尘控制区及噪声达标区复查工作。

取得340家企业的委托监测数据2740个。完成工程验收490厂次,取得监测数据11217个。

㈡主要做法

⒈监测能力不断加强。目前,区环境监测站计量认证的项目达八大类162大项406小项目,涉及水、气、生物、噪声、机动车排气和电离辐射等类别。今年又完成ICP-MS检测水中金属、油气回收、电离辐射等三大类22小项的计量认证扩项工作。

⒉加强质量管理。今年顺利通过2010年度广州市环境监测网络站监测质量监督考核及国控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工作质量核查,为亚运环境质量监测打下坚实的基础。在2010年度广州市环境监测网络站监测质量监督考核及区属国(省)控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工作质量核查结果,获区县环境监测站第一名。

⒊监测设备进一步完善。目前,区监测站拥有3套大气自动监测系统,4个水质自动监测站、两个固定噪声自动监测系统和一个流动噪声自动监测系统、一台空气质量流动监测车、590多台套国内先进监测分析设备。今年新购置了热脱附仪,增强了有机前处理能力,为确保亚运水质监测,还对水站的部分设备进行了更新。  

⒋队伍素质有所提高。把持证上岗考核作为主要工作来抓,多次派员参加实验室认可内审员、实验室资质认定内审员等培训班,确保监测技术人员100%持证上岗。近年来,区环境监测站先后获得全国、省、市 “青年文明号”称号。

⒌狠抓应急监测工作。充分利用已有的应急监测车和应急仪器设备,专人负责应急仪器的维护,加强应急仪器操作培训,做好应急档案归档工作。应急监测分析能力不断提高,基本做到当天报出结果。

七、机动车监管工作

㈠完成情况

1-11月,机动车监管工作主要有:

机动车排气复检。共检测机动车1950/次,复检车辆942辆,首检合格率为83.1%

核发环保标志。核发在用汽车环保标志142055个。其中本地藉汽车共核发标志133123个,外地藉汽车共核发标志8932鉴别车辆3015辆,其中本籍2827辆,外籍188辆。

排气抽检。道路抽检44天次,检测柴油车749辆,合格率为47%;共抽检公交客运车辆2146辆,合格率87.8%;抽检103个排污申报单位车辆1815辆(总为3881辆),其中抽检柴油车辆1644辆,合格率为86.9%;抽检汽油车171辆,合格率为74.3%;抽检摩托车263辆,合格率100%遥测机动车45889辆,其中超标车1365辆。

㈡主要做法

⒈加强机动车专项执法。开展番禺区“迎亚运、天更蓝,机动车排气污染专项整治行动周活动” 、整治公交客运车为主的机动车排气污染等系列专项行动共8个,严厉打击冒黑烟车辆。

⒉建立长效监管机制。与公安、交警、交通建立长期联合执法机制,每周不定期到公交、楼巴、校巴、出租车等用车大户机动车停放地进行排气抽检,对于抽检超标的营运车辆按法规采取暂扣行驶证或不予通过营运证照年审。

⒊加强对机动车检测机构的监管。联合区质监局开展机动车尾气检测技术监督检查,遏制了违法违规检测的行为。督促各检测站加快简易瞬态工况法检测线建设,目前全区7家汽车检测站中已有5家共22条检测线完成建设,并完成机动车排放简易工况检测线建设、安装、调试以及与广州市环保局“监管系统”的并网测试演练。

⒋提高机动车检测技术含量。通过在全区9个机动车检测站、15条排气检测线安装的在线视频监控系统,对检测站工作流程、人员操作、检测设备等进行实时视频监控。2部机动车排气污染遥感监测车对行驶车辆进行遥感监测,快速筛选高污染排放车辆,增强路(抽)检工作的实效性。

八、环境科学研究

亚运期间成立环境质量保障专家组,借助广东省内权威专家多次为我区应急处置工作提出行之有效的应对办法。致力开展环境科学研究,编制完成《亚运期间实施企业停产、减产、严控三级响应和机动车黄标车限行及单双号行驶的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效果评估》、《亚运会期间番禺空气质量达标控制对策建议》、《农村垃圾太阳能生物稳定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研究》、《番禺区“十二五”时期环境保护规划》等,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其中,区人民检察院利用研究成果《废水偷排造成水体污染的环境经济损失量化分析报告》,2010年成功起诉了一起环境公益案件。

环境技术中心全年承担技术评估项目有21个,包括19个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评审、1个课题的验收评审、1个环保设备的价值评估。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大清查,完成补办环境影响评价文件83个。

九、创文与宣传工作

㈠创文工作

我局高度重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三创”工作机构,加强领导,健全机制,确保各项任务措施落到实处。通过开展干部走访、文明创建进社区宣传咨询、举办社区论坛、慰问贫困等系列双百共建活动,构建“沟通、居民活动、社区议事、文明公德”四大平台,丰富社区文化,深入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今年共入户119户、举办宣传咨询活动5次、捐款听力残疾的小朋友12680元、望慰问4户残疾困难、3户孤寡困难家庭。同时,做好迎接2010年全国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工作,发动全体干部职工积极投入迎“国检”工作,扎实推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

㈡宣传工作

结合亚运、创文等重点工作,着重开展水、空气环境整治宣传。拓宽宣传渠道,形成报纸、电视台、网络等多方位一体的宣传模式,提升宣传效果。截至11月底,我局上报各类信息253条,编制信息简报《番禺环保》26期,先后开展“绿色亚运,快乐环保欢乐游”、“迎亚运讲文明树新风”环境保护百日志愿全民行动日等各项大型环境宣传活动。

继续做好“创绿”工作。今年,我区共申报广东省绿色学校(幼儿园)的单位有7家;申报广州市绿色学校(幼儿园)的单位有7家,相关评审工作正在进行中;申报番禺区绿色学校(幼儿园)的单位有9家。申报省绿色社区的单位有1家,通过市绿色社区的单位有6家。

十、组织人事工作

㈠党建方面

顺利完成局党委和9个基层党支部换届选举工作及退休老干部党支部组建工作;成立妇委会,进一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协助系统工会完成换届选举工作。积极发展新党员,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的素质,保持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㈡作风建设方面

结合纪律教育月活动,把法纪教育和勤政廉政教育与干部培训结合起来,开展纪检暨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工作会议、专题辅导讲座等廉政教育,在全区环保系统中认真开展“自查、自评、自议”活动;组织签订廉政建设责任书,发放《廉政、勤政缄言》警示牌;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亚运期间,作风建设成效明显。为了克服监管任务重、监管对象多、监管范围大的困难,全体环保干部职工以大局为重,忘我工作。为防止企业偷排、超标排放,亚运期间 220名巡控队员特别是党员每天开展巡查,不分昼夜组织突击检查,顺利完成了减排监管等重要任务。亚运环境监测工作频率密、强度大,监测人员谨记自己的使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连续加班加点,不辞劳苦。从10月份开始,监测人员经历了多晚的通宵采样监测,经常加班到凌晨4点,早上还坚持继续正常上班;一些监测人员连续34天连续加班到凌晨;家在番禺的监测人员整整一个星期未能回家,全身心投入到亚运监测工作中去。全体环保干部职工的无私奉献突显了我局作风建设成效。

㈢人事工作方面

    制订我局机构改革“三定”规定,科学设置内设机构,目前该方案已经区政府批准;申请设置租赁岗位合同工,目前区编办已批准把我系统200612月底前已在岗的24名编外人员纳入租赁岗位合同工范畴;严格履行《干部任用条例》工作程序,执行《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各项制度,择优选拔任用中层领导;指导事业单位进行岗位设置;加大力度做好干部职工培训工作,重点抓好公务员培训;做好系统内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待遇的核定、发放工作;完成局机关2009年度考核,组织、指导局直属各单位进行年度考核量化测评、推荐优秀、考核结果备案及公务员奖励申报等工作;完成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统计、人才资源统计、公务员统计、机构编制统计、干部培训统计等统计工作。

2010年,通过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我局环境保护工作特别是亚运环境质量保障工作取得了全面胜利,但同时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我区部分企业环保意识不强,污染治理的主动性不高,偷排、超标排放的行为时有发生。二是小印漂洗等小作坊企业虽严厉打击但仍未彻底解决。三是行政处罚案件执行难问题仍然存在。2011年,我局将继续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根据区委区政府的部署,按照上级环保部门的要求,开拓创新,全力以赴,确保各项环保工作全面完成。

    

 

 

2011年工作计划

2011年,我局将继续围绕着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按照区委区政府的部署和上级环保部门的要求,巩固亚运环境质量保障成果,做好后亚运各项环境质量保障工作,持续改善我区环境质量。具体工作计划如下:

一、  巩固亚运环境质量保障成果

㈠抓好河涌整治

以确保企业达标排放为重点,着力推进河涌综合整治相关工作。

⒈严厉打击偷排、漏排污染物的违法行为。发现存在偷排、漏排污染物,施设暗管排放污染物的,一律予以顶格处罚。对于未办理环保审批手续、污染严重或违法情节恶劣的,一律予以停产关闭。

⒉对于已办理环保审批手续但废水超标排放的,一律进行铁腕整治。不能在限期内完成限期整治的,一律责令停产关闭。

⒊加强对小印染、小电镀等小作坊企业的清理力度,协调各镇街、各部门加快清理,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小作坊企业死灰复燃。

㈡抓好水源保护区的保护

1.进一步加大陆域、水域巡查,加密巡航频次,强化夜间和节假日巡查,严密监控沙湾水道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所有排污口、水闸;加强对过往船只,尤其是运输化学品、危险品的船舶的监管,消除因运输安全原因导致的污染事故

⒉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和上游环保部门的沟通,进一步强化联合执法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共同应对跨区域的环境突发事件,确保上游来水质量。

⒊继续跟进水源保护区排污口清理及排污口接入市政管网验收工作。对期限内无法完成任务的企业实施停产关闭。

㈢抓好空气环境质量整治工程

要继续巩固亚运9项空气环境质量整治工程所取得成果,落实跟踪督查工作,特别是继续做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粉尘等的排放控制工作。

㈣抓好机动车污染防治

1.加大对在用机动车排气污染监控力度。

⑴切实做好换发国家统一环保检验合格标志工作,尤其要做好符合国Ⅱ标准及国Ⅱ标准以下的柴油车换发黄色国家环保标志工作。

⑵加强与区公安交警部门沟通与协调,争取机动车排气路检工作正常化、日常化。同时联合交通部门开展路检、抽检、巡检、复检等工作,确保在用机动车稳定达标排放。

⑶加强利用机动车排气污染遥感监测车对行驶车辆进行遥感监测,快速筛查高污染排放车辆。

⑷开展对高排放车辆的限行,采取限制高排放车辆(黄标车)通行的措施,并逐步扩大对高排放车辆的限行范围。

⒉我局机动车排气简易工况法检测线应尽快投入使用,并在全区范围内推行机动车排气简易工况法检测,进一步提高番禺区的机动车尾气检测准确性。

⒊加强对机动车排气检测机构的监管,建立和完善年检线机动车排气检测在线监控系统与机动车排气污染数据库并网工作,实现对各检测站检测系统数据与视频的实时监控。

⒋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建立番禺区在用机动车环保检测/维护(I/M)制度,力争在我区全面推行。

二、严把项目审批关

继续加强对环评机构的业务指导和监督考核,提高对报批环评文件的质量要求;结合区内节能减排要求切实抓好环评审批过程的总量控制,严格核实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与分配指标,加快区内重点节能减排工程的环保验收工作;继续开展竣工环保验收督促工作,完善试生产制度,探索建设期环境监理方式,重点抓好污染防治措施的落实,改善“三同时”制度执行效果。针对2010年补办环评手续的政府工程项目开展竣工环保验收专项督办工作,争取完成治工专项中的“三同时”问题整改;建立重点项目全过程环境管理跟踪服务机制,对于国家、省、市、区确立的重大产业发展项目、改善民生项目、基础设施项目采取提早介入、积极关注、定期跟踪、督办反馈的工作方式,掌握好区内重点项目环境保护工作的方向。抓好内部审批流程管理,提高环评审批和环保验收的效率,努力做到环保审批按时办结率100%。

三、加强环境监察执法

㈠从严从重查处环境违法企业。

继续执行常规检查与节假日、夜间突击检查相结合的做法,保持打击环境违法企业的高压态势,做到发现一宗、严查一宗。

㈡切实提高行政处罚案件的执行能力。

理顺监察执法程序,丰富环境监察执法手段。在加强与法院、镇街的沟通的同时,研究引用更便于执行的环保法律法规对违法企业实施处罚、暂扣关键的生产设备零件等的手段,制定行之有效的执行措施,确保环保行政处罚案件得到有力执行。

四、充分发挥环境监控指挥中心在环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㈠完善环境监控指挥中心的软硬件建设

完善环境监控中心系统软件中污染源在线监控反控、环境应急管理、视频监控、环境质量监控等功能的开发;全面整合污染源在线监控、环境质量监控、视频监控、环境事故应急处置、环境信访处理等系统,实现环保系统信息资源共享。

㈡完善环境监控指挥中心的管理制度

完善环境监控中心系统监控值守和预警制度、机房安全管理制度、设备维护管理制度、数据存储报送制度、一源一档管理制度,规范监控中心运作管理,确保环境监控指挥中心顺畅运作。

㈢加强联动

加强与现场执法人员的联动、协调,强化与上级环保部门的对接,充分发挥监控中心在污染物总量控制、污染减排、污染事故预警等环境管理中的作用。

㈣管好、用好在线监控设施

开展污染源监控设施运行管理执法,督促排污单位规范化运营在线监控设施,鼓励排污单位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单位开展自动监控前端设施运营。制定我区污染源在线监控数据有效性审核工作制度,加强对监管人员及企业开展污染源在线监控数据有效性审核工作的业务培训,完善对我区国控、省控以及其它重点污染源的数据有效性审核工作。

五、全力完成总量减排任务

根据番禺区污染减排工作实际,进一步细化“十二五”总量减排规划,完成《番禺区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编制工作,将污染减排工作纳入我局各项工作的轴心。协调督促水务、各镇街等单位加强生活污水处理厂和集污管网的建设,切实将污染减排工作落到实处。

六、继续加强监测能力建设

㈠完成常规监测的各项任务

按要求做好饮用水、地表水、降水和降尘监测,交通干线和区域环境噪声监测,国家省市重点污染源、环境统计企业和直收企业等常规监测工作。

㈡维护好各个自动监测站。

落实各个大气、水、噪声自动监测站的运行维护工作,对运营单位做好监督检查工作,保证所有自动站的正常运行,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㈢加强质量管理工作。

尤其是加强现场监测取样工作的监督核查。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不断开展计量认证扩项工作,不断提升监测能力。进一步加强有机分析能力,做好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和气质联用仪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

七、继续做好信访工作

切实落实好领导包案责任制度,妥善处理各类污染扰民问题,特别是对一些污染大、群众投诉多、难解决的案件,要加大力度处理,争取用最短的时间解决困扰群众的污染扰民问题。加强与各镇街沟通协作,共同解决信访难题,提高信访的处理率和结案率。继续针对重信重访涉及的所有企业和单位及相关的信访人开展信访专项排查行动。

八、深入开展环境宣传教育工作

通过拓宽环保宣传渠道、举办系列环保宣传活动等方式,加快推进环保宣传工作。加大环保对外宣传力度,不断完善信息报送制度,提高信息报送质量,强化信息报送及时性。

继续加强绿色学校和绿色社区的发动和创建工作,尤其是加强对农村地区学校和幼儿园的帮扶力度。广泛发动学校和幼儿园参加创建“绿色学校”活动,形成我区环境教育的一项特色工作。组织基层环保所和各教育指导中心负责环境教育的工作人员参加培训班,进一步提高我区环境教育工作质量。

九、加强队伍建设

㈠加强廉政普法教育,做到警钟长鸣

加强党员干部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引导全体党员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牢固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结合“纪教月”和《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主要内容,运用典型事例、观看录像等多种形式,对广大干部职工开展廉政教育,做到警钟长鸣。

结合每年一次的普法学习,利用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加大法制宣传力度,提高全体党员职工学法、知法、守法、依法行政的自觉性。

㈡加强业务培训工作,提高执行力

切实做好环保系统党员干部和工作人员的规范管理工作,积极开展各项业务培训工作。继续组织好干部职工学习国外或国内先进的环境管理知识和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环境管理能力和工作效能,适应新形势下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有效提高环保队伍的执行力。

㈢加强党建工作,树立勤政作风

继续坚持和完善“五个一”制度。即:每月召开一次党支委会,每季度召开一次支部党员大会,每半年上一次党课,每半年研究一次发展党员工作,每年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充分发挥工青妇群团组织职能作用,积极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各项有意义活动。加强组织建设,健全建党机制,有重点地发展新党员。

 

 

 

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穗好办
  • 扫一扫
    添加
    “穗好办”
    小程序
手机版
智能问答
微信
  • 番禺政府网
    关注 · 微信
机构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