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快传统型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步伐。
一是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和转化能力,大力引进、推广先进技术、优良品种,培育科技示范户,开展新型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二是积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快标准化鱼塘改造、专业村农田标准化整治、机耕路主干道硬底化建设。三是加快现代设施农业建设,大力推广经济效益明显的各项农业保护性生产设施和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四是坚持“公司+基地+农户+科技”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完善农业行业协会管理,大力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五是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物流产业,加强农产品市场建设,加快传统农资市场的改造升级,完善五湖四海水产品交易中心建设。六是继续鼓励和引导农村土地流转,推进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生产。
(二)健全各项农业补贴政策,增加农民农业收入。
大力贯彻落实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文件中涉及“三农”的支农惠农政策。在不折不扣落实粮食种植、能繁母猪、农机购置等已有的各项农业补贴政策的基础上,努力扩大补贴种类和范围,推进农机具购置补贴向设施农业拓展。进一步完善各项补贴操作办法,努力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使补贴目标更清晰、操作更简便、效果更明显。做好各项补贴的审核,确保离任村干部养老生活补贴、农业企业贷款贴息补贴、土地经营承包流转补贴、基本农田补偿等政策落实到位。
(三)以筹备亚运会为契机,切实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动植物防疫工作。
一是着力抓好供亚运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抓紧确定和培育供应亚运会的食用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企业,对已确定的基地和企业,坚决落实“五定、五有”制度,即定责任人、定监管人、定投入品来源、定生产措施、定管理规范,有监管人员、有技术指导、有安全生产和保障措施、有规范的生产记录档案、有严格的追溯办法,确保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100%达到亚运会要求。二是大力开展农产品检验检测工作。继续对全区的在田蔬菜农药残留、畜禽产品和水产品的药物残留进行不定期的抽样检测,密切监控农产品质量安全情况。严格实施屠宰检疫、产地检疫和冷冻动物产品检疫,抓好生猪“瘦肉精”监测工作,对发现的有害肉全部按有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杜绝病害肉进入流通市场。三是提升农业行政管理水平。继续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重点加大对农资、初级农产品的执法检查力度,指导农资、初级农产品经营店档完善进销台帐,保障农业投入品质量。四是严格防控重大动植物疫病,健全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机制,落实好各项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措施。配合做好广州无马疫病区建设,保障亚运会赛马安全。
(四)推进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加快农业标准化生产进程。
继续做好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的申报和换证,巩固无公害生产基地和农产品认证成果。加大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监管力度,严格按照技术操作规程组织生产,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不断提高绿色农产品的生产规模和产品质量。加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标志管理,鼓励企业完善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运输等各个环节的标准化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认真抓好优势特色名优农产品的营销工作,借助区农业信息网开通农产品营销绿色通道,依托区名特农产品汇展中心、社会中介组织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大力宣传推介我区优质农产品。
(五)加强中心镇建设,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加大中心镇建设财政投入,加快中心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提升中心镇规划和建设管理水平。2010年申报中心镇建设项目14项,总投资额1.03亿元。着力促进各中心镇利用“三旧改造”的政策,用好用活政策返还资金,以建立特色产业园为重点高标准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综合服务功能,增强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积极实施“腾笼换鸟”和“退二进三”政策,提升土地效益,加快产业调整,促进中心镇产业升级。
(六)加强农村经营管理,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严格执行农村集体经济管理制度,落实《番禺区农村财务电子监察办法》,保障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加强集体经济审计监督,组织各镇、街农经管理部门,开展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工作交叉大检查。落实减轻农民负担工作责任制,加强减轻农民负担的监督管理。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抓好农经人员、农村财务人员和民主理财成员的培训,提高全区农村财务管理水平。妥善处理由于农村财务上访的热点问题,将农村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维护农村和谐稳定。
(七)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均衡发展。
深化“两个牵手”工程,以农业生态村、工业集聚村、商贸效应村、集聚居住村、古文化村、岭南特色村、重点项目安置村等为主要打造方向,分期分批进行重点扶持。按计划推进新农村建设项目的管理工作,加快工作进度,协调各镇街、村做好项目建设、验收、资料归档等各项工作。继续抓好东涌镇大稳村、东环街蔡一村、石基镇新水坑村三个重点示范村建设,发挥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典型示范作用。做好南村镇坑头村的发展规划,精心选定项目、合理安排资金、协调各有关部门,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政策支持,努力将坑头村打造为全国有影响力、有知名度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继续扶持经济发展缓慢村,按照“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的原则,实行“一村一策”选定项目,增强发展缓慢村的“造血”功能。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采取由政府牵头选定项目,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发展缓慢村参股的方式,集聚解决发展缓慢村问题。同时在新农村建设中对发展缓慢村进行倾斜,帮助发展缓慢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八)加强统筹协调,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贯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有关政策,落实统筹城乡一体化月报制度,充分掌握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及时向区政府的反映工作推进中遇到的问题。督促各职能部门按照统筹城乡一体化的分工要求,贯彻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做到资金、人员、项目三落实。加大工作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加强项目管理,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促进现代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