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语言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总结公报 > 部门工作报告 > 2011

番禺区农业技术推广管理办公室2011年工作总结及2012年工作计划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政府 发布时间:2011-11-29 16:00:00 阅读次数:-
字体大小:

2011年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围绕发展现代农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个主线,以农业科技创新和服务“三农”为手段,积极开展各项工作。现将今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切实抓好农作物生产

(一)水稻生产工作

今年我区早造水稻种植面积1.22万亩,亩产 425.9公斤 ,同比上年增 4.9公斤 ;晚造水稻种植面积1.16万亩,亩产 423.1公斤 ,比去年亩增 1.4公斤

1.落实措施,确保水稻的安全生产。 3 3 召开的“春耕、春种工作会议”上布置了今年的春耕、春种、春播工作和提出当前农业生产工作的有关要求,并于 76 1028分别召开水稻早、晚造品鉴会议,及时总结早、晚两造水稻的生产情况,有利于更新、优化我区的水稻品种,稳定我区粮食生产。针对今年病虫害的发生趋势,切实做好我区水稻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全年共发出水稻病虫害情报5期,印发资料300多份,为指导大面积防治当好参谋,使病虫为害率降到最低水平,全年未发现因病虫为害造成较大损失。

2.开展水稻新品种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工作。我办在大岗、东涌、石楼开展水稻新品种引进示范推广,引进以广源粘11号、早金粘、莉丰粘、广丰香8号和G1325为主的水稻新品种,示范推广面积2400亩,逐步加快我区水稻品种的更新换代。

3.做好水稻创“三高”活动工作。根据各镇上报材料,分别对早稻和晚稻进行测产,做好水稻创“三高”的验收和统计工作。

4.开展水稻品种和穗粒性状调查工作。在种植水稻的所有镇、街开展水稻品种和穗粒性状调查,根据调查数据,目前我区水稻品种以早粘、野丝粘、籼丝粘、佛秀粘和番丰软粘为主;早造亩有效穗是22.8万,平均穗总粒是131.5,结实率达89.7%;晚造亩有效穗是23万,平均穗总粒是133.3,结实率达90.3%

(二)甘蔗生产工作

今年我区甘蔗种植面积7.05万亩,其中黑蔗6.4万亩,黄皮蔗0.3万亩,白蔗0.32万亩,糖蔗0.01万亩,其它0.02万亩。黑蔗品种以大灰黑蔗、优选2号、本地黑蔗为主,预计亩产比去年略增。

1.开展果蔗生长速的调查和病虫测报工作。由于今年天气较好,甘蔗适时春植,管理措施到位,目前甘蔗长势喜人。根据各镇、街的估产数,预计今年甘蔗亩产8.58吨,比去年亩增0.15吨。10月下旬调查果蔗平均株高为274.9厘米,比去年同期增31.56厘米全年发出甘蔗病虫害预测预报5期,共印发资料380份。

2.做好甘蔗创“三高”活动工作。根据各镇的上报材料,对甘蔗进行测产,做好甘蔗创“三高”的验收和统计工作。

(三)其它作物生产及测咸工作

1.玉米、番薯、香蕉及瓜菜类等农作物生产工作。为了减少玉米、番薯、香蕉及瓜菜类等农作物遭受恶劣天气影响和病虫为害的损失,及时制定并发报了物病虫害防治及生产管理措施,降低病虫为害所带来的经济损失。

2.监测咸水动态,确保农业生产的用水安全。在石楼镇江鸥水闸建立测咸点,于每年的9月份至次年的4月份密切监测咸水动态,为我区春耕及冬春季农业生产提供防咸意见和措施。

二、积极推动花卉产业名优化、标准化发展

随着都市型农业的发展,区域布局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我区花卉产业得以稳步发展。2011年我区花卉种植面积7.75万亩,其中切花切叶0.33万亩、盆栽植物3.12万亩、观赏苗木3.5万亩、草坪0.66万亩、其它花卉0.17万亩,观赏苗木增加1495亩,增幅达22%。全区189个花卉企业,农户2693户,从业人员10016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889人),保护地栽培面积3.8万亩。形成了化龙镇、石楼镇、新造镇、石基镇观叶植物生产区,面积2.14万亩,占总面积20%,年销售量2200万盆,销售额4.8亿元,产品远销全国各大城市。

(一)开展盆栽观叶植物标准化生产规程

我区作为全国观叶植物之乡和兰花之乡,观叶植物以绿萝、山海带、绿巨人、夏威夷椰子、也金铁、白掌、散尾葵和金钻蔓绿绒为主,种植面积2.8万亩,年产约5000万盆;兰花以企黑、白墨、金嘴、银拖四大家兰为主。为巩固我区观叶植物和兰花在全国的地位,加快花卉品种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的步伐,进一步促进花卉质量型的增长,更好地推广我区花卉主导品种的标准化生产技术,我办开展了绿萝、夏威夷椰子、也门铁、金钻蔓绿绒、散尾葵、白掌、山海带、企黑、白墨、金嘴、银拖等11个品种的生产技术规程制定工作,目的是引导花农标准化种植,全面提升我区花卉品质及经济效益,增强花卉产品市场竞争力,实现花卉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开展了花卉病虫害防治定点调查

在病虫预测预报和防治方面开展工作,有效地预测我区花卉病虫害的发生趋势和发生规律,积极贯彻“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明显降低了花卉病虫为害率。

(三)举办花卉技术培训班

为提高我区花卉从业人员的种植技能,我办组织有关专家到花卉种植大镇开展讲座,并针对各时期花卉生产特点,举办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培训班。每月邮寄60份广州市花卉信息给各花卉协会、企业、农户,全年12期共派发720份。

(四)做好花卉创“三高”活动工作

根据各镇的上报材料,走访花卉创“三高”申报的企业和农户,做好花卉创“三高”的验收和统计工作。

(五)积极协办番禺区第三届农产品博览会

根据第三届番禺农产品博览会组委会的要求,我办负责主题为“展示农业特色、分享丰收喜悦”的特装展馆,通过“五谷丰登、创意艺术、奇珍异果、科普学习、艺术插花”等区域的品种摆设,展示番禺种植业特别是花卉、水果和蔬菜产业蓬勃发展的新气象,深受广大市民喜爱。

三、抓好植物检疫和危险性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一)切实做好红火蚁防控扑杀工作

1.加强普查监测,掌握红火蚁的发生动态。在全区随机选取了28个调查点进行红火蚁疫情监测,及时掌握发生动态,为进行有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目前我区19个镇、街均有红火蚁发生,发生面积约14.3万亩,亩有蚁巢1.9个(比去年同期减少0.5个),发生点以农田(旱地、含机耕路)和市政园林绿化为主,分别是4.8万亩和4.1万亩,其次是鱼塘基、闲置地和大堤

2.开展春节前产地检疫。11921日开展了全区植物产地检疫大行动,严防红火蚁随植物调运而扩散蔓延,确保了春节期间农产品的销售安全。

3.组织春季和秋、冬季红火蚁扑杀大行动。 4 7 1025分别召开了“番禺区害蚁防控工作会议”和“番禺区秋、冬季害蚁防控工作会议”,研究和部署了2011年害蚁防控工作任务。会后,在全区分别组织了春季和秋、冬季两次大规模红火蚁普查及统一扑杀行动,其中春季扑杀行动共投入灭蚁药物13.8各镇、街投入防控资金57.8万元,出动灭蚁人员5890人次,扑杀蚁巢32.12万个,蚁巢减退率为83%;秋、冬季扑杀行动共投入灭蚁药物13.75吨,各镇、街投入防控资金58.53万元,出动灭蚁人员9638人次,扑杀蚁巢35.24万个,蚁巢减退率为87%

4.宣传、培训和普及红火蚁防控知识。分别在各镇街开展了9期红火蚁防控技术培训班及现场会,共培训741人次,派发“红火蚁预防与控制”小册子等2730多份,大力普及红火蚁防控知识

5.开展试验,筛选药剂。开展了 “红蚁净”、“ 蚁净安”、“灭蚁净”、“灭蚁皇”和“正舒”的药效试验,筛选出适合我区不同季节和地方使用的防控药物。

6.检查监督。112125日,我办对各镇、街开展红火蚁防控工作的检查,及时收集情况和总结经验,确保问题及时得到有效处理,保证防控效果。

(二)“蛀果虫”的防控工作

根据我区“蛀果虫”的发生动态,四月下旬将14900支性诱剂派发到相关镇、街,开展“蛀果虫”统一防控行动,控制其虫口基数,减轻为害程度

(三)突发性蝗虫的监测工作

为进一步抓好我区突发性蝗虫的防控扑杀工作, 8月下旬至9月上旬期间开展全方位灭蝗工作,并将 127.6公斤 灭蝗药分配到有关镇、街,有效地防止了突发性蝗虫灾害的扩散蔓延。

(四)农田灭鼠工作

1.开展农田全方位五统一灭鼠。分别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和8月上、中旬开展春、秋两季农田全方位五统一灭鼠工作,及时将1010公斤敌鼠钠盐母液及7900公斤毒谷分配到相关镇、街。春季灭鼠前鼠迹指数54,灭鼠后鼠迹指数22,灭鼠效果59.3%;秋季灭鼠前鼠迹指数106.3,灭鼠后鼠迹指数42.3,灭鼠效果60.2%

2.举办灭鼠技术培训班。在石楼、石基、东涌、大岗开展灭鼠技术培训班10期,培训灭鼠技术人员980人次,派发资料1200多份。

3.开展灭鼠药效试验。在大岗镇农科站、榄核镇墩塘村开展敌鼠钠盐配制毒谷和溴敌隆配制毒谷的灭鼠药效试验。

(五)香蕉“黄叶病”普查工作

1月下旬开展了香蕉“黄叶病”的普查工作,真实有效地掌握了该病在我区的发生情况,为香蕉“黄叶病”的防治和控制提供依据。共调查我区东涌、大岗、榄核、石楼、石基、化龙和石壁等七个镇、街蕉园8740株香蕉,发现病株871株,平均发病株率是9.9%

(六)开展趋光性害虫诱杀工作

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在农作物种植面积较大的村和菜场安装频震式杀虫灯404台,诱杀趋光性害虫,促进我区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和绿色防控工作的开展。

(七)加强重大植物疫情阻截带的监测管理

根据国家农业部发布的《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和国内外重大危险性有害生物发生情况的动态变化,配合省农业厅植检部门,在莲花山港口、东涌镇东涌村和榄核镇湄村设立红火蚁、地中海实蝇、辣椒实蝇、香蕉枯萎病菌4号小种和香蕉穿孔线虫监测点,按时进行调查监测,并通过“广东省农业植物有害生物监测汇报系统”及时上报数据,做到早发现、早报告和早防控。

四、抓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

(一)样品采集及农户调查

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样品采集和农户调查工作,全年共采集土壤样品1300,完成农户施肥情况调查1300户。

(二)田间试验

分别在大岗和石基镇开展水稻、豆角、玉米等作物的田间小区试验,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总结了上述作物的推荐施肥时期及化肥用量。

(三)宣传培训

通过举办培训班、派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加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宣传力度,使广大农民逐步掌握农作物合理施肥量、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共举办测土施肥技术培训班25期,培训农民2000人次、发放宣传培训资料3万份。

五、结合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和农民培训工作,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

(一)推进科技入户示范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结合我区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和农民对农业科技的迫切需求,在全区12个镇、街,33条村、68户示范户开展科技入户工程活动。组织示范户参加广州市和我区举办的“促春耕科技下乡活动”4期,举办种植业实用技术培训班10期,培训农民880人次,派发资料2000份;向农业科技示范户免费提供穗优甜一号、芊秀西兰苔、时代珍珠苦瓜、美人椒王、绿满田苦瓜等优良种子 425公斤 ,生物农药 5048公斤 ,生物有机肥、中微量元素肥料、新型复合肥 40950公斤

(二)推广淮山、番薯新品种及菜区防虫新技术

根据我区的土壤、气候等条件,在大岗、东涌等镇推广适合我区种植的淮山新品种“桂淮二号”、“紫玉淮山”,及其定向栽培技术,现已初见成效;在新造镇开展番薯良种及新的栽培模式试验示范,结合番薯小象虫综防,从而提高品种的产量和品质;在大岗、东涌、石基和石楼镇等菜区大力推广以频振式杀虫灯为主的物理除虫技术,有效地遏制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确保蔬菜等农产品的生产安全

六、加大力度宣传,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及国家和省农业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农业部关于2011年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电视电话会议工作部署和要求,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和使用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的违法行为,进一步规范我市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秩序,营造守法经营、诚信经营的良好市场氛围,减少农资产品坑农害农事件的发生,切实保障我市“三农”利益和农业生产安全,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开展销毁假冒伪劣农资产品暨春耕护农打假送法下乡活动,以政府补贴,企业优惠让利的形式,开展惠民、支农活动,由经营农资诚信单位将肥料、农药、种子、种苗以优惠价销售给农民,其中让利销售肥料产品12个品种7.3吨,农药产品72个品种 954公斤 ,蔬菜、玉米、瓜豆类27个品种 687公斤 ,种苗1000多棵,折算支农惠农金额达3.72万元,受惠人数达1000多人次。

七、加大对农业投入品监管力度

(一)开展毒鼠强专项治理行动

进一步做好我区毒鼠强的专项整治工作,巩固毒鼠强整治成果,确保全区人民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开展执法检查9次,检查了石基、榄核、沙湾、鱼窝头、东涌等镇、街农贸批发市场临时摊档38档次,出动执法人员42人次,违规经营鼠药19档,依法没收了 “三秒得、闻到死”等“毒鼠强”类的针水、毒(诱)饵剂1232/包计 12.88公斤

(二)开展各项农资打假专项整治工作,进一步净化农资经营市场

上半年根据广东省农业厅《关于严厉打击食用农产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的通知》、番禺区《2011年深入开展“双打”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以及番禺区农业局《关于取缔无证无照经营行为工作方案》等有关精神开展各项专项整治行动,联合省、市、区相关执法部门开展农资专项执法检查60次,出动执法人员473人次,农资经营店档342间次,检查肥料生产企业2间,依法抽检农药样品77个,肥料样品57个,种子样品10个,检查中无发现非法添加、制假售假及侵犯知识产权行为,依法没收经检测不合格农药产品8个共计 41.1公斤 ,分别对榄核至威化肥店、榄核新福荣化肥经营部超范围经营农药及异地经营现象进行口头通知整改,检查中无发现违规销售高毒高残留以及国家明令禁止销售和使用的农药现象。

(三)举办农药安全使用培训班,加强对蔬菜种植户使用农药的监督管理

为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关于《转发农业部等十个部院局关于打击违法制售禁限用高毒农药规范农药使用行为的通知》的通知精神,从源头上治理农药污染和残留问题,提高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全年举办农药安全使用培训班七期,对辖区内650多户蔬菜种植户进行培训。分别对钟村、大石、石基、大龙、桥南、大岗、东涌、沙湾等镇(街)蔬菜种植户进行检查,检查294户面积约922亩,主要检查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情况并指导、引导种植人员使用高效低毒生物农药,对症用药,强调安全间隔期等安全措施,对检出含有甲基异柳磷的芥菜、小塘菜、通菜等进行就地销毁,处理蔬菜地面积约3 1500公斤 并现场教育警告。

(四)加强种子种苗监督管理

根据《2011年番禺区开展违禁药物和假劣农资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的要求开展专项检查,对辖区内已申领《农作物种子经营许可证》的10个种子经营企业进行逐一核查登记。分别对沙湾、桥南、大岗、大石、石基、大龙、南村等镇街开展执法检查2次,出动执法人员10人次,检查种子企业10家,检查中无发现违规经营种子、种苗及证照不齐现象。分别对石楼、东涌、榄核等镇17家面积219亩培育香(大)蕉二级苗场进行登记备案。

(五)  开展蔬菜生产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补贴宣传登记工作

根据广州市农业环境与植物保护总站《关于申报2012年广州市蔬菜生产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补贴工作的通知》穗农保[2011]26号的通知精神,对东升农场、东涌镇、石基、石楼等镇街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进行实查登记,全区10个蔬菜生产企业共4318亩参加了此次行动。

八、做好农业环境保护投诉案件的调查处理工作

全年共收到农业污染、农业生产问题来电(访)11宗,开展实地检查16次,出动执法人员82人次,涉及作物面积347亩,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约18万元。

九、存在问题

1.目前由于老鼠对灭鼠药物的耐药性较大,加上部分施药人员不按规范施药,导致灭鼠效果不够理想。

2.红火蚁在公路两旁绿化带及闲置地发生较重,机耕路、鱼塘基散蚁较多,部分人流比较密集的公园仍然发现蚁巢,极易发生叮咬伤人的事件,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3.花卉生产呈现的仍然是数量上的增长,质量型的增长需进一步提高。

4.我区农户在生产中普遍存在着肥料施用过量,氮、磷肥偏施,有机施小施或不施等不合理现象,除直接影响产量和农产品品质外,也使土壤环境出现酸化现象、土壤养分含量不均衡,部分养分如有效磷等含量极为丰富,而一些中微量元素较为缺乏;土壤的容重偏大,出现板结;部分土壤的硝态氮含量过高,有污染地下水的潜在危险,对我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

十、2012年工作计划

1.做好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和植检性病虫害防控工作,确保农业的安全生产。

2.引进优良的农作物新品种,推广先进的农业栽培技术,促进我区农业可持续发展。

3.根据不同栽培季节并结合各地实际举办各类农业技术培训班,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水平。

4.引进新改良花卉品种试种示范推广;开展观叶植物标准化生产规程技术推广;开展花卉主要病虫害田间防治试验。

5.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水稻、香蕉、甘蔗、木瓜等农作物上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示范,通过以点带面,改变目前普遍存在的化肥施用量偏多,特别是氮、磷肥大量偏施的不合理现状,提高肥料利用率,改善土壤地力状况,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增加农民收入。

6.加强对种子、农药、肥料、农膜等重点农资监管力度,保证农资质量,杜绝出现因农资质量引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严厉打击违规生产、经营和使用禁限用农业投入品的行为,保护农业生产安全和保障社会公共安全。

7.抓好 “放心农资下乡进村”为载体的宣传活动

8.为了加强我区农业投入品的安全合理使用,开展农民农药安全使用的知识培训,推广高效低毒生物农药的应用,最大限度减少农业投入品的残留污染,保证我区初级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穗好办
  • 扫一扫
    添加
    “穗好办”
    小程序
手机版
智能问答
微信
  • 番禺政府网
    关注 · 微信
机构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