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区气象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区委区政府工作总体部署,认真开展“创先争优促发展”机关作风建设主题实践活动,大力加强机关作风建设,落实目标管理各项任务,不断提高机关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牢牢把握业务建设和气象服务这一根本,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测和防灾减灾管理,努力提升公共气象服务水平,较好地完成了本年度的各项任务。
一、天气气候特点及业务工作情况
2011年,我区总体气候表现为气温波动变辐较大,初春冷、秋冬暖,高温来得早;开汛时间晚、热带气旋活动早;年雷暴日数60天,比常年偏少;年平均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日照时间偏少,气象灾害偏轻。
(一)气象业务工作情况
测报业务:全年测报总基数9973.5个,台站错情率0.0‰,无重大错情及重大责任事故。完成农气旬月报72份、农业气象情报调查36篇、月气候影响评价报告12篇。
预报业务:严格按照 “天气服务一年四季不放松,每一次过程不放过”的要求,将提高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的准确率作为根本任务来抓,2011年度本局预报质量在市气象局短期预报质量评定中,灾害性天气预报质量和综合预报质量均列各区(县)综合成绩第一名。杨宏建同志被评为“广东省气象局4.17强对流过程重大气象服务先进个人”。
气象影视: 2011年优质、安全完成气象影视国语和粤语节目共730套播出任务。本局节目主持人梁安余、林子轩在南方电视台气象主持人评选大赛中,分别获亚军和季军。
(二)气象服务
公共气象服务:全年共发布寒冷、大雾、雷雨大风、暴雨、森林火险、高温、台风等各类预警信号73次;为全区群众、相关单位和企业出具气象证明59份;分别在腾讯和新浪网开通了天气微博,每天定期更新天气预报信息。全年度共撰写天气专稿66篇;接受电视台专访8次。自
决策气象服务:全年共向区委区政府提供《重大气象信息快报》15份、《重大气象信息专报》9份。通过短信平台向政府及各部门2553人发布预报预警短信1759573条,向区属各职能部门提供专项服务6次,我局及时、准确的预报和周到的气象服务,得到了区领导的好评。
重要灾害性天气过程及服务: “4.17强对流天气”服务――预报准确、积极主动。4月17日中午,受强雷雨云带影响,番禺区出现了7级以上雷雨大风,共有7个镇(街)录得8级以上雷雨大风。由于本局前期准备工作充分、预报准确,预警及时,向区领导及三防办及时汇报天气的变化情况,使我区的防灾减灾工作掌握了主动权,有效避免了灾害损失,区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对气象服务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1117号强台风“纳沙”―― 预警及时,成效显著。受1117号强台风“纳沙”影响,
重大节日及大型活动气象服务保障:认真开展2011春运气象服务与保障,制定了服务方案和春运交通气象网专页,网页每6分钟更新显示一次番禺客运站、广州火车南站的天气监测实况,让公众了解到本区未来七天的天气预报;制作气象服务专报向区委区政府、区春运指挥部及相关部门报告天气情况,让春运指挥部根据天气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2011年的春运气象服务工作,受到了区领导和有关部门的一致好评。
积极做好第十三届 “莲花杯”、“禺山杯”龙舟赛服务保障,提前一个月制定了周密的气象服务保障方案,局领导多次组织龙舟赛服务保障小组会商天气,查阅本区五十年来端午节期间历年的天气实况和历史记录,并将天气会商情况及时提供给龙舟赛组委会,为组委会的整体部署提供了决策依据。龙舟赛组委会指挥长高度评价本届龙舟赛气象服务工作,为龙舟赛的顺利进行起到了护航的作用。
此外,在番禺首届农博会、区党代会、重阳节期间,本局主动提供专题天气报告,密切监视天气的变化,并每天以手机短信形式为相关人员提供天气预报。受到了区领导好评。
(三)应急演练和突发公共事件气象服务保障
2011年,进一步完善了应急演练的方案,每月第一个工作日作为演练日,以检验设备应急车的车况、自动气象站、卫星通信系统、多媒体控制系统和单兵摄像系统等。
二、气象现代化建设情况
大力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完成了云状及紫外线自动观测系统、能见度自动监测网、暑热压力指数监测系统、鱼塘水温监测站、农气观测站和视频会议系统建设并投入使用。
在广州市各区(县)局台站中,本局率先自行完成CMACast系统的安装工作;分别在番禺华南碧桂园社区和化龙镇沙亭村建立了气象信息服务站;认真落实省市气象局做好土壤水份观测点的选址和数据分析工作要求,土壤水份观测试点工作已顺利展开。预警中心改造和升级项目顺利完成并投入使用;气象综合信息平台的开发已基本完成,进入试用阶段。
三、气象科研工作
2011年本局向区科技局申报了《气象因子对红火蚁发生危害规律影响的研究》课题并通过项目审批;完成了市气象局立项的《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编制任务。建立重要天气过程的总结和分析存档制度,年内共存天气档案13份;业务科两名同志分别在《气象》和《广东气象》发表论文1篇。
四、防雷减灾管理工作
(一)政务服务保持优质高效,依法履行行政审批职能
2011年,气象行政服务窗口共受理重大项目初审14项,审查总建筑面积约110.5万㎡;受理防雷设计审核报审项目208项,总建筑面积272.2万㎡;共有153项目通过防雷设计审核; 237个项目办理防雷装置竣工验收,核发《防雷装置合格证》701本。审批项目按时办结率为100%,群众满意率为100%,连续9年保持“
(二)扎实开展防雷安全生产监管执法活动
全年开展防雷安全生产监管执法活动、防雷安全专项检查活动10次,检查企业和学校累积超过100家。
落实防雷安全责任:与全区200家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签订了《2011年度防雷安全责任书》。
开展防雷安全系列检查: 2011年春节前,派出2个专项检查组深入在建工地、大型企业以及易燃易爆场所企业实施检查;三季度,联合沙头街安全办对辖区内的7所冷库企业进行了防雷安全专项检查;四季度,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全区防雷隐患排查,列出重点排查企业名单及其隐患点,督促抓好整改落实。
校园防雷安全工作:重点针对《2010年广州市高考、中考考场防雷设施安全检查情况通报》开展复查,消除雷击隐患,为广大考生营造了安全的考场环境。
(三)加强施放气球活动防控工作
深圳大运会期间,自7月初至8月底,共出动39人次对全区进行执法巡查,未发现一宗违施放无人驾驶自由气球和系留气球活动。
(四)多形式、多渠道开展防雷安全宣传活动
通过气象公众网站、番禺日报、防雷简报等多种形式,开展气象和防雷安全知识宣传;利用气象开放日、2011年“销毁假冒伪劣农资产品暨春耕护农打假送法下乡活动”,在活动现场设置气象、防雷专家咨询台,摆放气象防雷宣传展板,张贴防雷挂图,开设有奖问答,免费派发气象防灾减灾宣传资料,向广大市民和学生宣传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知识。
(五)雷击事故调查及防雷工作成效
2011年共接报雷击事故15宗,91件电子设备损坏,直接经济损失约43.4万元,无人员伤亡。与去年同期相比,各项指标均明显下降,全区防雷安全形势稳步好转。本局被广州市气象局评为2009-2011年度气象防雷先进集体。
五、党风廉政建设情况
(一)开展系列学习教育培训活动
2011年,集中组织干部职工举办了4期理论学习,在编干部积极参加国家气象部门统一组织的“科学发展主题”远程教育学习培训并通过在线考试;按规定积极参加番禺区委组织部和区人才中心组织的培训课,完成了年度培训课时学分要求,考核全部达标。此外,本局干部职工还全员参与了番禺区普法学习和职业岗位培训等。通过一系列学习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全局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
(二)落实市气象部门要求,开展党风廉政实践活动
根据广州市气象局党组关于加强党员领导干部廉政建设的有关要求,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廉政效能风险防控有关文件,提高对廉政效能风险防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对廉政效能风险防控工作进行认真研讨,认真梳理各个风险点,建立符合工作实际、可操作性强的廉政效能风险防控体系。2011年,局领导班子向广州市气象局党组作出承诺并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班子成员自觉向区委组织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局领导班子带头以身作则,规范从政行为,正确使用权力,倡导廉政、节俭之风。
(三)以党建工作为龙头,推动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
定期召开支部大会,组织党员干部传达学习党风廉政建设有关文件,认真开展民主评议党员活动,教育党员干部自觉做到廉政、勤政,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2011年本局确定2名党员发展对象,2名入党积极分子。及时向干部职工公示党务、政务和局务有关信息,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六、气象文化建设活动
2011年是建党九十周年,也是广州市创文工作的关键年。本局按照市局党组和区委宣传部的统一部署,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开展了以“红歌献给党,永远跟党走”为主题的气象文化系列活动,寓文明创建和主题实践活动于气象文化建设之中,进一步激发干部职工爱党奉献的热情。积极参与广州市气象系统组织的“庆祝建党90周年文艺汇演”获得银奖;本局派出8名干部加入区农业局合唱队参与区合唱比赛获银奖;组织干部职工积极参与 “创建文明城市、共建和谐家园”、“和谐家庭趣味运动会”等活动;踊跃参加区举办的“毛泽东的领导艺术”等讲座;开展群众性的体育运动,本局羽毛球代表队参加首届广州市气象系统羽毛球赛获优胜奖,定期组织干部职工进行篮球、羽毛球赛等文体活动,陶冶情操,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情趣。
七、不足之处
(一)气象预报准确率、预报精细化程度需要进一步提高。
(二)气象服务的产品、内容、方式还需要不断完善。
(三)气象科普及防灾减灾等方面的宣传力度还不够,气象服务“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八、2012年工作设想
(一)以党风廉政建设为推动力,狠抓目标管理,促进各项工作跃上新台阶。
以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各项工作的推动力,建立以局长为组长,局领导班子和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目标管理督查领导小组,层层分解落实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局长与分管领导,分管领导与科室负责人分别签订责任书,做到任务具体、责任到人,落实每月通报、每季小结的工作制度,切实抓好目标任务跟踪督查,按计划推进工作,力争实现本年度各项工作跃上新台阶的目标。
(二)狠抓预报服务质量,在精细化服务上狠下功夫,进一步提高公共气象服务水平。
着力抓好新型观测资料的综合应用和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及气候预测模式的应用,加强灾害性天气气候过程的预测预报技术总结,借鉴本省和全国兄弟单位精细化预报试点工作经验,努力探索精细化气象服务,按照市气象局有关要求,进一步完善短时临近预报系统(SWAN)市县版本,推动本局气象预报预测能力的提高,力争年度预报质量保持全市气象系统前茅。
(三)进一步完善预测预警系统,着力抓好预警预报和决策服务,不断提高应急气象服务保障能力。
继续强化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加强强对流天气实时监测和短时临近预警,进一步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报的准确性;重点做好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重大天气,特别是强对流天气的预报和趋势预测,加强极端天气事件以及旱涝、冷暖等气候趋势的监测预测工作,提高决策气象服务的针对性、敏感性、综合性和时效性。建立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动态管理平台,健全应对气象灾害尤其是极端天气事件的协调联动机制。全力做好重大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以及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保障服务,不断提升预警信息发布覆盖率和实效性。
(四)大力推进气象服务进社区、进村居工作,充分发挥气象信息员的桥梁作用,促进气象防灾减灾工作。
针对我区的实际情况,面向全区重点区域(易燃易爆场所、危化企业)、重点人群(大型企业、学校等),深入开展气象科普宣传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事业单位活动;加强气象信息服务站和气象信息员的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我区气象灾害防御队伍,充分发挥气象信息员在农业气象灾害防御中的作用。
(五)继续抓好防雷减灾管理,保障辖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不断强化行政审批和执法监督检查,气象执法人员要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责令其按要求限期进行整改完善;教育和引导有关企业增强防雷安全意识,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制,规范安装防雷装置,落实防雷设施定期检测要求;认真进行雷击事故调查分析,做好统计上报工作。同时,进一步加强防雷宣传,提高社会公众的防雷意识,最大限度的减少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
继续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