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环保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环保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紧紧围绕环保工作重点,积极改善我区环境质量,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环保工作任务。2013年,全区空气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共229天,优良率62.7%;市桥水道污染物均值达到《地表水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沙湾水道污染物均值达到《地表水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水质标准,满足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主要工作如下:
一、项目审批工作
(一)完成情况
完成建设项目环评审批620项,其中基层环保所审批320项;批准123个建设项目投入试生产(运行);完成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147项,其中基层环保所验收41项;办理建筑物验收58项;办理政府储备用地环保预审13项;办理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初审17项,辐射安全许可证初审5项。各基层环保所出具饮食服务项目工商选址核准意见2890份,不同意1454份;出具镇街流管中心备案意见1467份,不同意181份。
(二)主要做法
1.强化环保选址咨询,抓好审批前期服务。一是贯彻落实修订后的环评审批管理制度,强化环保选址咨询,在不增加行政审批时间的前提下将环保审查关口前移,发挥环评前期介入作用。二是重点梳理餐饮业环保选址意见办理工作,进一步规范日常业务工作。重新制定具体明确的工作指引、规范和办事指南,简化办事程序,强调必须在咨询答复和项目审批工作中保持相关意见的连贯性和一致性,要求分管审批的部门领导、经办人员等严格按照统一制定的规范开展工作,不得随意增设许可条件,切实为公众办事,做好开业审批服务。
2.抓好重大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工作。在审批南大干线、南浦三桥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过程中,坚持依法行政,充分听取社会公众意见,组织专家进行科学论证,细致审核,切实把好审批关。处理华南轮胎、火烧岗填埋场等群众重点信访案件涉及的环评审批问题时,对项目以往的环评档案作了认真细致的复核,主动接触、约谈信访人,积极做好解释工作。
3.强化对环评机构的监督管理。修改完善环评机构管理制度,汇总统计今年以来在区内开展业务的环评单位的申报和退件情况,对因环评文件质量问题而被退件的予以通报批评,并提出整改意见。通过结合日常审批工作进一步强化对环评机构的监督管理和业务指导,引导区内环评业务市场有序、规范化发展。
4.积极稳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今年开展的第五轮行政审批改革中,进一步压减审批、备案事项,改革后保留行政许可4项、非行政许可1项、备案5项。同时对省网上办事大厅番禺分厅办事指南进行更新,合理设置局网站政务公开栏目,便于公众查询和监督。积极向企业做好并联审批相关规定和政策的解释说明,协助理顺审批环节,指导企业及时准备申请材料;做好与市、区两级部门的业务沟通与协作,确保申请材料和审批文件的顺利流转。
5.全面推进餐饮业环境管理工作。制定区内推进工作实施方案,并以区环保工作领导小组名义印发和组织实施。一是督促各类餐饮企业限时完善环保审批手续和领取排污许可证;二是结合验收审批和执法监察督促企业落实好污染防治措施;三是联合工商、食药监管、消防、镇街等部门,形成合力,强化联合执法。
二、执法监察工作
(一)完成情况
1.环境监察。环保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27459人次,检查企业10122家次,开展专项执法174次,其中基层环保所出动执法人员17395人次,检查企业7225家次,开展专项执法113次。
2.行政处罚。建议立案查处违法案件526起,限期整改企业264家,其中基层环保所立案244起,限期整改企业161家。对528家企业实施行政处罚,移送法院强制执行93家,法院现场强制关停6家。对12家企业发出限期治理决定书,现有4家已完成治理任务,并通过了验收。
3.水源保护。水监队共出动监督执法船、艇出航巡查277航次、执法人员1579人次,检查吸水口1415个次,检查船舶1072艘次,清离违规作业小艇213艘次,制止冲洗甲板、排舱底水违规船舶86艘次,检查违规停泊船舶96艘次。在沙湾水厂一级保护区的水域边界线建设1300米物理隔离围网,是目前广州地区唯一示范工程。
4.排污收费。2013年,排污费征收入库单位4717家,征收排污费入库1047.74万元,为区财政下达全年指标的131%。其中各基层环保所共完成排污费征收入库单位3699家,占总排污费征收入库单位的78%,征收排污费入库478.26万元,占总征收排污费入库额的46%。
5.在线监控。对我区227家安装在线监测的重点排污单位以及82家安装油烟监控设施的饮食服务业单位,实施远程监控21.7万家次,发出各类指令及提醒信息7801条;现场检查企业监控设施768家次,发出限期整改通知书38份,立案处罚5家。完善值班工作流程,加强24小时值班管理,成功组织事故污染应急处置工作8宗。
6.查处举报冒黑烟车。处理信访投诉案件7宗,受理群众举报、日常巡查黑烟车172辆;对160辆抽检不符合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的机动车予以公告,对16名举报冒黑烟车辆积极分子进行奖励。
7.发证管理。验收改造项目16个,推进排污口规范化工作,共核发排污许可证511个,核发环保守法证明138份。
(二)主要做法
1.加强污染源治理。
制定《关于划定“禁燃区”推进清洁能源使用工作方案》,由区政府发布《广州市番禺区人民政府关于番禺区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的通告》,将我区建成区划定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已建立93台燃煤锅炉和52台燃重油锅炉明细表,并制定关于推进高污染燃料锅炉淘汰、改造工作方案,按锅炉蒸吨数进行分类分批推进。目前,145台锅炉中累计完成治理任务53台,其中已停用37台、已改造使用清洁能源且环保手续齐全13台、已完成锅炉降氮脱硝工程验收3台。
制定《关于加快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污染控制工作方案》,全区475家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企业中已完成治理任务及验收284家,完成率为60%。其中43家省市重点监控企业中21家已完成治理任务及验收,432家区监管企业中263家已完成治理及验收。
重点推进《番禺区2013-2015年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落实,对全区涉重企业按规范管理类、关闭停产类、引导整治类进行分类管理,并结合局领导督办、约谈企业等措施。目前已关闭或取消涉重金属工艺的8家,已停产2家,已完成深度治理12家,已完成清洁生产验收16家,其余正在推进中。
2.依法实施清洁生产。59家重点企业中,17家已完成清洁生产验收,17家已关闭,15家已通过评估审核,2家正在编写评估报告或准备评审,8家因准备搬迁或工艺问题暂不用开展清洁生产审核。
3.探索推行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工作。对20家企业已发通知,6家已购买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其余正在与保险公司商讨。
4.开展专项执法行动。开展全省环境风险源专项排查、联邦工业园区专项行动、2013年度环境信访维稳自查专项工作,以及专项检查区内使用X光安检机的客运车站、专项执法检查使用射线装置的单位等行动,本着“排查不留死角、整治不留后患”的原则,狠抓隐患整改工作的跟踪,最大限度消除各类环境安全隐患,预防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
三、信访工作
(一)完成情况
环保系统共处理环境信访案件2321宗,处理率100%, 结案率99.5%。其中,执法监察大队处理452宗,各基层环保所共处理1869宗。
(二)主要做法
1.继续加大领导包案力度。定期梳理信访热点难点问题、建立台帐,并由相关局领导督办,指定专人定期跟进、更新案件的相关情况,主动联系信访人做好沟通、解释工作。2013年局领导共包案32件,较大地提升重复信访件的处理效果。
2.采取多种手段和方法处理重点、难点的餐饮环境信访件。一是注重发挥各镇、街的力量,共同解决,每个季度通过区环保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各镇街下发督办任务,由各镇街牵头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清理取缔违法小作坊;二是提请区联席会议明确对已建餐饮项目分类处理的原则;三是与工商、卫生等部门达成共识,对污染扰民严重的信访案件实行部门联合执法,严查餐饮业污染扰民问题。
3.继续完善信访途径。从2011年起,我局在官方网站增设了网上投诉板块, 2013年,我局共收到网上投诉378宗,处理率100%,结案率100%;同时实现信访工作人员实时与信访人互动,避免因沟通不畅顺、回应不及时造成重信重访,有效避免因环境污染问题引发群体性事件、越级上访等情况。
四、总量减排工作
1. 2013年,我区共新增削减化学需氧量1451吨、氨氮242吨,二氧化硫37吨、氮氧化物49吨;4项减排指标均已超额完成广州市下达的年度减排任务。总量减排工作连续两年排名广州市第一名。
2.按时完成我区2012年度145家重点环统企业和30个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的年报数据填报、台帐整理、数据录入、审核和数据库上报等工作;完成我区2013年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多氯联苯和二恶英环境统计工作;开展5家国控污水处理厂和1家废水国控企业环境统计数据季度直报和审核工作。
3.加强畜禽养殖场分类管理工作,制定《番禺区2013年畜禽养殖场清理计划》,将相关清理工作纳入2013年重点环保工作督办项目,2013年共清理67家畜禽养殖场。我区上报的6家规模化养殖场减排项目中有5家获得省财政厅和环保厅联合划拨的减排专项奖励资金。
4.广州市政府对我区2012年环境保护目标任务考核评定为90分,连续四年考核结果为优秀。2013年,广州市政府对我区下达的环保目标任务共51项,按要求分解到23个部门和16个镇街,确保任务分解具体、责任清晰、考核到位。
(二)主要做法
1.加强日常监管,促进减排工作精细化。科学制定《番禺区2013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强化对重点减排工程项目和减排企业的环境监管工作,落实减排主体责任。深入一线,督促重点减排企业华南轮胎公司落实脱硝工程,提前协调罗兴洗水厂推进废水深度治理工作,全面摸查重点污染大户减排潜力,促进污染减排精细化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
2.强化考核督办,确保减排考核落实到位。为充分发挥污水处理厂减排效能,结合污水处理厂月报督办制度,制定了《番禺区2013年污水处理减排效能考核方案》,由区政府办牵头分中期和年度进行阶段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对区水务局和水务公司年度污水减排效能的考核依据,推进污水处理厂减排任务落实到位。
3.实行量化考核,加大重点工作督办力度。为切实增强环保工作合力,树立“大环保”工作理念,对全区2013年重点环保工作进行梳理,制定了《番禺区2013年重点环保工作督办表》,明确责任单位,量化考核任务,建立督办反馈制度,集中抓好任务落实,确保各项重点环保工作顺利推进。
五、监测工作
(一)完成情况
1.完成常规、指令性监测和污染源监督性监测、自动站监测等各项任务。其中取得常规指令性监测数据15675个,完成污染源监督性监测2153厂次,4个水质自动站、5个大气自动站、2个噪声自动站分别取得监测数据324120个、525600个和17520个,完成478家厂次的委托监测、工程验收监测。
2.开展重金属排污企业及周边环境空气、土壤调查监测工作。根据广州市的统一部署,开展重金属污染重点防控企业监测并按时上报数据。
3.开展主要河涌水质监测工作。在广州市环保局的统一部署下,自5月8日开始,对我区8条主要河涌水质进行每月一次的常规监测,现已顺利完成8次河涌水质监测,为广州市河涌水质信息发布提供了及时可靠的数据。
4.对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企业进行监测。至今共有60家企业已完成监测并出具监测报告;对餐饮业污染综合整治企业进行油烟监测,现已顺利完成,共出具监测报告70份。
5.2013年共核发在用汽车环保标志188171个,其中本地藉汽车共核发标志186147个,外地藉汽车共核发标志2024个,共有6912辆车辆由绿色环保标志转为黄色环保标志;技术鉴别环保标志车辆114辆,符合由黄标车转绿标车的有110辆。
6.2013年共上路检测27天,抽检车辆296辆,合格率为72%,抽检公交客运车辆1483辆,合格率97.8%;抽检用车单位车辆1125辆,合格率为95.4%。遥测机动车113270辆,合格率99.3%。共复检核实机动车234辆次,首检合格率94.6%。
(二)主要做法
1.强化质量管理,提升监测能力。开展实验室资质认定扩项现场评审工作,通过计量认证的项目达到八类443项。参加由国家环境保护部标准样品研究所组织实施的水中阳离子检测和水中阴离子检测能力验证活动,以及参加由广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实施的“2013年度环境监测分包方工作质量抽查”、“2013年广东省西江流域地区环境监测站实验室间比对”“2013年度环境监测网络站质量监督考核活动”等,其中2013年度环境监测网络站质量监督考核活动中,番禺区环境监测站获得排名第一的佳绩。
2.加强环境监测服务库的监管。按照《番禺区环境监测服务库监督考核管理办法》,对承担我区分包监测任务的第三方实验室进行监督和考核,确保每一家检测机构能按要求完成监测任务。
3.加强大气、水站等自动监测站的运行与维护。对沙湾、市桥与大石等自动监测站进行日常监督和巡查,发现异常时及时进行维护或校准,使自动监测站仪器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保证监测数据连续、准确、有效。
4.加强检测机构监管。与广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和广州市机动车协会组成联合检查组,采用盲样比对和实车比对测试等方式,对辖区内5家机动车检测机构的检测能力进行全面考核;2013年9月起,制定《番禺区在用机动车排气污染物检测机构监督管理制度》(试行),采取日常巡查与不定期抽查的方式加强监管,对检查发现的不规范行为要求限期整改。同时对检测机构开展规范培训,提高检测质量意识,进一步规范排气检测行为。
5.严格黄标车信息管理,保证标志核发准确无误。要求各机动车检测机构必须认真核对广州二期系统中车辆信息资料,确保录入的车辆信息和标志核发准确无误,为黄标车监管执法工作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2013年共查处违反限行规定的黄标车45辆。
六、环境科技与信息化工作
(一)完成情况
在环境科技方面。开展科研课题共7项,其中基本完成课题2项,通过专家验收课题2项,正有序开展课题3项;参加市、区应急办组织的应急演练3次,重大环境突发事故应急技术支持5次;主持环保技术审核25项次,环保专项资金项目技术审核1项次。
在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方面,“数字环保”三期已完成行政处罚等8个模块的开发试用,并上线投入使用。通过OA系统办理公文收发7260件,进行公文督办231件,公文催办1197件。
(二)主要做法
1.积极面对职能转变,有序开展中心工作。区环境技术中心积极面对自身职能的转变,承担环保技术审核、企业环保自律等工作,协助开展环保宣教工作,多方位为环境管理和环保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2.大力开展科学研究,及时解决环境难题。根据我区存在的环境难题,及时开展相关科学研究,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针对近年来沙湾水道水华事件,牵头开展《广州市番禺区沙湾水道藻类水华成因、预警与防控对策》课题研究,对于多方位保护沙湾水道水质,保障供水安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针对2013年秋冬季节日益突显的珠三角地区雾霾污染问题,应时启动了《广州市番禺区环境空气主要污染物VOCs(臭氧前体物)和PM2.5的源解析项目》研究课题,连续一个多月24小时实时采样监测分析,率先探索雾霾形成发展机理,以求明确污染来源,为下一步雾霾污染防治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开展《广州市番禺区大气污染应急安全预测预警模型研究》课题研究,为今后污染事故现场应急决策提供参考。
3.组建应急预案专家库,进一步充实应急技术力量。组建了由39位在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应急管理和行业技术等方面具有高级工程师以上职称的专家组成的环境应急预案专家库,进一步充实环境应急专家技术力量,为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4.严格开展技术评审,把好审批前技术关。为保证技术评审质量,进一步充实了评审专家库。针对建设项目环评文件普遍存在的问题,参考省、市环保技术审核部门的相关做法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要求,规范建设项目公众参与实施办法,要求提供基础数据溯源性资料备查,为环保审批严把技术关。
5.明确分工职责,落实办事公开制度。区环境技术中心制定人员岗位职责方案,完善人员职责分工;制定技术审核工作程序、技术评审监督管理制度、专家库管理办法、办事公开服务承诺等系列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管理,严肃工作纪律。
6.以“简化界面设计和业务流程,强化功能应用和运行速度,优化系统稳定性和应用性”为目标,全力推进“数字环保”三期的建设。制定和落实周密的调研、开发、试用、上线使用计划,充分听取业务部门的意见,尽最大努力减少因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各项业务造成的影响。
七、环境宣教工作
(一)完成情况
1.环保宣传。通过各类媒体、网站、微博及76个社区环保宣传栏进行宣传。
2.信息报送。2013年上报各类信息165条,编制信息简报《番禺环保》14期,在我局网站和微博上发布环保信息750条。
3.“创绿”工作。2013年协助2个社区成功创建广州市绿色社区。2012年底参加省、市、区绿色学校创建活动的16间学校中,获省绿色学校称号2家、市绿色学校(幼儿园)称号7家、区绿色学校(幼儿园)称号7家。
(二)主要做法
1.注重环境宣教工作的实效。重点宣传与市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环保知识,并妥善回应环境突发事件、媒体曝光的环境新闻事件。6月14日,“2013年番禺区‘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暨PM2.5防治番禺区大学生视频制作大赛”取得圆满成功。
2.积极协助社区、学校的创绿活动,主动对创建单位进行帮扶,邀请环境教育专家亲临指导工作。
3.建设首个番禺区环保宣教基地。正在申请在化龙污水处理厂内建设番禺区首个以水环境保护为主题,包括“保护水环境”“节约用水”“碧水行动计划”等内容的环保宣教基地。
八、队伍建设工作
(一)党建方面
积极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会议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强化领导干部的理论学习,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制定《2013年番禺区环保局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方案》。按照上级要求认真开展党代表“问计于民”活动。2013年,我局党委转接组织关系6人,按期转正4人,发展2名预备党员,列为入党积极分子20人。
积极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制订《番禺区环保局关于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实施方案》,开展“四个一”廉洁文化活动,召开“番禺区环保局执法人员工作作风及廉洁自律学习班”等廉政会议,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精神境界、道德情操、敬业精神、人格品德、廉洁操守。利用业务信息系统对相关业务的经办部门和经办人进行绩效检查。
(二)人事工作方面
1.完成原广州市环境监察支队番禺大队和原广州市番禺区机动车排污监察大队在编人员转任(调任)及编外人员分流工作;完成广州市番禺区环境科学研究所有关人员的经济补偿统计工作;完成原广州市番禺区环境科学研究所在编人员转到广州市番禺区环境技术中心的过渡工作。
2.继续推行竞争上岗制度,规范竞争上岗程序,拓宽选人用人渠道,增强选人工作的透明度。2013年,我局选拔任用干部6人,聘任干部2人(由环科所转聘),试用期满转正干部4人。
3.认真做好人事日常的统计工作。
4.做好工作人员调出调入及退休的相关手续,今年共完成57人次的转任(调任)工作及1名军转干部接收工作。
5.做好编外人员(含租赁岗位合同工)的管理工作,为编外人员建立人事档案。
6.人事其他工作:做好招聘,专业技术资格认定、评审、聘用及验证工作,公务员培训。制定年休假计划,定期督促检查各部门年休假安排落实情况。完成局机关2012年度考核工作。
(三)工青妇工作方面
充分发挥局工会、团支部、妇委组织桥梁和纽带作用,关心团结广大职工,努力推进环保系统精神文明建设。一是较好地完成了上级工会下达的“两个保障计划”任务。二是加强计生工作管理。贯彻落实《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按区计生部门要求,定期组织女职工完成查环查孕,多年来全局没出现过违反计划生育现象,多次被评为区计生先进单位。三是加强工会组织建设。积极发动职工入会,现入会率达95%以上。四是积极开展各项文体活动,荣获2013年番禺区第九套广播体操比赛二等奖。五是积极开展番禺区环保系统第十七届母亲节暨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活动日筹款活动,共捐款12190.5元。帮助五华县开展抗洪救灾复产工作募集善款8815元。六是做好广州市番禺区工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及十四届工会“两委”委员候选人推荐工作。
2013年,通过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我局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环境空气质量有待提高,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锅炉整治需进一步加强。二是水环境质量有待改善,特别是水源保护区的跨区域污染防控要进一步加强。三是环保队伍建设仍待加强,特别是“两高”司法解释出台、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后,人员素质亟需进一步提高。下一阶段,我局要针对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找破解办法,努力将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番禺区环保系统2014年工作计划
2014年,我局将严格按照上级环保部门的要求,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以解决老百姓的环境需求为己任,致力建设生态文明,积极推进发展。具体工作计划如下:
一、加强污染防治
(一)水环境污染防治
1.按照市环保局、区政府及区“惠民一号”办的统一部署,组织制定《番禺区实施〈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工作方案》,并报请区政府同意实施,组织协调各责任单位认真落实,确保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积极协调区水务部门,大力推进污水管网建设,对现有管网查漏补缺,打通关键管网节点;对已建集污管网附近的黑臭河涌进行拦河截污,以涌代管;同时,加快推进大型楼盘生活污水接驳污水管网工作,全面提高我区污水处理能力。协调区水务局制订《污水工程建设和运行工作年度考核细则》,确保2015年底前各大污水厂满负荷运行,完成“十二五”总量减排任务。
3.积极协调、督办前锋三期工程建设工作,倒排工期,按照“区水务公司投资建设、区财政补贴”模式加快推进,确保2015年建成投入试运行。
4.积极督促区城管部门加快推进火烧岗垃圾渗滤液二期处理系统建设,切实解决火烧岗垃圾渗滤液对中部污水厂和丹山河的冲击。
5.严厉打击违法小作坊企业和违章畜禽养殖场,巩固水环境治理成效,严防死灰复燃。
(二)大气污染防治
1.继续推进“无燃煤区”创建工作。按照《广州市2012—2016年空气污染综合防治工作方案》和《广州市“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实施方案》要求,积极推进实施燃煤总量控制,全面开展“无煤街道”、“无煤社区”、“无煤工业园区”创建工作,力争2016年底前基本建成“无燃煤区”。
2.抓好工业锅炉污染防治。力争2014年底前完成全区所有4蒸吨/小时以下和使用8年以上的4蒸吨/小时(不含本数)-10蒸吨/小时(不含本数)高污染燃料锅炉的淘汰或清洁能源改造工作。
3.落实重点行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2014年底前,累计完成辖内80%的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企业申报、源排放清单完善及整改工作验收。
(三)重金属污染防治
按《番禺区2013-2015年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对番禺区49家涉及重金属污染物的企业实行分类管理,按规范管理类、关闭停产类、引导整治类进行监督管理,3年内逐步关停27家企业,引导整治9家企业,规范管理13家企业。
二、加强水源保护
(一)继续加强对水源保护区内各水厂吸水口、水闸、雨水排放口、过往船舶等存在的环境污染隐患的巡查监管,加强排污口清理和排污口接入市政管网验收工作。
(二)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和沙湾水道上游佛山、顺德两地的交流、沟通工作,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三)协调有关部门加快推进应急备用水源建设。
三、加强审批服务
(一)结合广州市推行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探索建设项目环评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制定可行的配套监管措施和制度;重点针对后续管理中有关环评管理,制定和建立分类管理的配套措施和制度,包括对无污染、轻污染的项目加强引导和服务,对“未批先建”、“未验先投”的重污染项目加大查处力度等。
(二)进一步加强对重点建设项目、社会关注项目以及涉及重大民生问题项目的环评管理。继续强化环评质量审核,严格把关,确保依法依规审批,同时要继续做好细致的宣传解释工作,努力消除社会公众对项目审批的疑虑,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三)按照并联审批、联合审批实施方案的要求,配合各牵头部门落实好建设工程项目并联审批、新企业设立联合审批的环保审批环节,及时更新环保审批办事指南。
(四)结合我局专项工作,梳理区内各类重点排污单位的环保审批手续办理情况,继续跟进重金属污染整治、VOC整治、锅炉改造项目的环评审批工作,协助符合审批条件的企业完善有关环保审批手续。
四、加强监察执法
(一)落实网格化监督管理机制。以“番禺区环境保护局数字环保”平台的污染源数据库为基础,推进环境监察的综合监管监控,利用移动执法资源,提高执法效率,实现责任到人、任务到边的全方位监管措施。
(二)提高信访疑难案件的处置力度。加强信息排查,积极探索重点、难点环境信访件的解决途径,提高办案效率,缩短办案时间,力争让群众满意,将矛盾化解在当地、将信访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
(三)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协助交通部门大力推进公交、客货运、楼巴企业逐步淘汰高排放车辆,查处车辆排气超标及冒黑烟现象。以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为契机,积极推广使用电动汽车、液化天然气汽车等新能源公交车、出租车,促进节能减排。
(四)加强污染源在线监控设施的监管。一是定期召开在线监控运营工作专题会议,要求企业委托有资质的运营单位按照《番禺区污染源在线监控设施运营备案管理和日常监管工作制度》和《番禺区在线监控设施运营服务单位考核细则》,每周至少一次对在线监控设备进行校验、校准,确保在线监控系统连续稳定运行时间、每个在线监测数据达到规定要求。二是加强现场巡查力度,严查在线监控设施违规运营、弄虚作假等违法行为。
五、落实目标责任考核工作
(一)深入开展污染减排工作。结合我区减排实际,认真组织实施《番禺区“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方案》,制定2014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计划,深挖减排潜力,抓好重点减排项目的督办落实工作。
(二)继续强化农业源减排工作。认真组织实施《番禺区“十二五”期间畜禽养殖场分类管理工作方案》,开展农业源结构减排工作,督促各镇街做好违章畜禽养殖场的清理取缔工作,全面落实分类管理制度。
(三)全面完成环保目标责任考核工作。提前谋划,做好2014年环境保护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工作,督促协调有关单位落实环境保护目标任务。
(四)按时完成2014年环境统计工作。认真完成2013年环境统计年报和2014年国控企业环境统计数据直报工作,提高数据质量,确保环统数据与总量减排考核、重金属考核工作的一致性。
(五)督办落实重点环保工作任务。结合2014年环保目标任务,制定2014年重点环保工作任务,充分发挥区环保工作领导小组职能,加强协调督办,确保各项环保任务顺利推进。
六、提升监测能力
(一)继续按要求做好各项常规监测、主要河涌水质监测和数据报送工作,同时对监测服务商加强日常监督和核查,确保数据准确、可靠。落实机动车排气污染路检、抽检等监测和管理,为执法部门提供技术支持。
(二)根据“两高”解释要求,组织系统内执法人员按照《广东省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管理规定(试行)》参加持证上岗考核,进一步规范调查采样工作。同时选派技术能力较强、工作认真肯钻研的专业技术人员外出参加培训或技术交流,着力培养全能型专业技术人员,提高整体监测技术水平。
(三)对监测业务管理系统进行升级和完善,使新增加的监测项目和方法能及时录入监测业务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处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增加发包单位数据连接端口,监测报告需经站内核定、把关后才能发布,确保监测数据准确、无误。
(四)以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发布为动力,进一步做好PM2.5、O3等新增指标的监测工作,加强自动监测系统的日常管理和维护,保证仪器正常运行,实时准确发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
(五)联合区质量监督等管理部门,对本区内机动车检测机构的排气检测设备、操作规范等质量体系进行不定期监督管理,2014年实现检测机构“零”投诉。
(六)把好超标车辆复检关,做好环保标志转换和技术鉴别工作;充分利用先进遥测技术,对道路行驶车辆进行尾气遥测;做好路检工作;对用车单位的车辆和摩托车生产厂的成品车进行排气抽检。
七、加强科技与信息化建设
(一)继续加强热点难点问题的课题研究。深入开展大气污染应急安全预测预警模型研究,完善番禺区大气污染应急安全预测预警模型,为大气污染应急决策提供技术服务;与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合作,开展《番禺区PM2.5和臭氧源解析》调查,通过对番禺区环境空气中PM2.5和VOC的成分分析,找出特征污染物,确定PM2.5及臭氧的来源;继续开展《广州市番禺区沙湾水道藻类水华成因、预警与防控对策》课题研究,确保沙湾水道供水安全。
(二)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阶段污染损害评估工作。开展污染损害评估前期工作,制定评估工作方案,组织开展污染损害评估工作,对评估报告进行技术审核。
(三)开展河涌污染整治生态修复工作。开展受污染河涌水体生态修复治理,重新构建水体生态平衡系统,逐步提高水体自净能力。
(四)开展环境监理技术审核工作。根据国家、省开展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工作的精神,开展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技术审核工作。
(五)加快推进“数字环保”第三期的建设,强化系统的统计和分析能力,提高系统稳定性。
八、加大环境宣传力度
(一)做好媒体宣传的同时,强化互联网络宣传效果,充分发挥网站、微博在环境宣传工作的重要作用。
(二)积极举办能够让群众、学生亲身参与的环境宣传教育活动。每季度组织一次学生、社区居民的代表参观沙湾水道饮用水源保护区,认真保护饮用水源的重要性。
(三)大力推进环保宣教基地建设。分期推进在化龙污水处理厂内建设首个番禺区环保宣教基地。环保宣教基地拟建成以水环境保护为主题的环保宣教展馆,内容包括“保护水环境”、“节约用水”、“水行动计划”等。
九、加强环保队伍建设
(一)抓好勤政廉政建设。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和业务能力培训工作,提高干部的政治觉悟,增强党性意识和群众观念,切实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加强党建工作。深入开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活动,继续坚持和完善“五个一”制度。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要求各基层党支部认真查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制定整改措施,研究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确保党建工作顺利开展。
(三)加强制度建设。继续完善各项工作制度,特别要完善工作人员的考核制度。各单位要根据本单位情况,认真制订符合本单位实际的工作人员考核细则,以制度管队伍,全面提高工作效能。
(四)加强工青妇工作。围绕环保中心工作,积极开展各类活动。充分发挥工青妇群团组织各自的特点和优势,依法维护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切实为广大职工排忧解难。
广州市番禺区环境保护局
2014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