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认真贯彻省、市上级单位工作要求及全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以打造品味高尚、魅力独特、文明彰显的新岭南文化示范区为目标,实施文化引领工程,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着力提升城区文化品味,提高区域文化影响力,较好地完成全年工作任务。
一、以城市发展为引领,营造番禺文化“新气象”
(一)加强组织领导,深入学习贯彻。
广泛动员文广新局系统全面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精神,结合区委卢一先书记在区委十二届四次全体会议上强调“以培育新岭南文化示范区为目标,提升城区文化品位”指示精神,文广新局系统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推进城市发展工作的战略部署,积极组织各单位参加市、区组织的各类专题学习培训班,配合做好政策文件专题培训,同时积极鼓励直属各单位组织党员干部以党组织生活会、专题座谈会等形式,围绕番禺文化发展建言献策,全面提高文广新系统党员干部投入文化事业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发挥职能作用,深入调查研究。
一是做好自查摸底工作。局党工委、各科室深入基层开展基层文化建设专题调研,结合我区文化事业发展的新形势与新变化,认真梳理在推进发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研究部署各阶段工作对策和思路。二是配合做好各级调研工作。做好区委卢一先书记调研区重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情况工作。配合区人大常委会做好推进岭南文化名区建设情况调研工作,配合做好视察区图书馆、区文化馆、番禺博物馆等文化设施建设情况工作。三是策划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系列宣传报道。与番禺日报合作,在《番禺日报·文化周刊》推出“番禺文化建设巡礼”系列报道,今年3月以来共计推出相关报道21篇。
二、以文化引领工程为抓手,打造番禺文化“新品味”
(一)实施文化名片工程,擦亮“星海故乡”名片。
1.以星海故乡为依托,提升星海文化品位。一是举办番禺区第八届星海艺术节。以“中国梦我的梦”为主题,于9月13日-25日举行,举办书信节、金秋音乐会、艺术惠民演出、私伙局大赛、冼星海与广东音乐座谈会、外来工子女油画作品展、《冼星海》歌乐诗欣赏会等11项活动,其中3场演出共免费派出2000多张门票。二是举办番禺区首届青少年文化艺术季。艺术季于7-9月举行,历时3个月,举办家国同梦、悦读追梦、艺术寻梦、童心圆梦等共28项公益性文化艺术活动,其中2013年番禺区青少年才艺大赛、暑期公益免费艺术培训、小小文化志愿者招募行动、百万市民齐捐书——“青少年爱心捐书”、青少年暑期电影月等活动广受青少年学生热捧。三是成功举办“开心广场百姓舞台”——第二届广东省粤曲私伙局大赛。于11月10日-13日举行,以惠民为宗旨,共组织省内48支私伙局参加比赛,并开展“进景区”、“进校园”、“进警营”、“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等“六进”演出交流活动,其中2场比赛共免费派出1000多张门票。四是配合筹办2013广州国际美食节,于11月29日至12月8日举行,协助组织钟村、大石、南村等镇街举办文艺表演共21场次。五是配合筹办2013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相约2014”番禺之夜,将于12月12日举行,协助组织非遗演出活动。六是配合筹办“番禺·耶拿日”活动,于12月13-19日举行,协助做好耶拿城市展、耶拿爱乐团交响乐演奏会等工作。
2.以文艺精品为支持,丰富星海文化内涵。组织区内优秀节目参加2013广州市“羊城之夏”群众文化广场系列活动,获公益文化春风行——广州市2013年外来工文艺调研活动银奖和铜奖、“踏上幸福的节拍”——2013年广州市“羊城之夏”广场舞比赛广州市总决赛金奖、银奖和优秀组织奖、2013“羊城之夏”群众文化广场系列活动——广州市粤曲私伙局大赛银奖、“羊城之夏”——“恒美天籁”广州市原生态民歌大赛银奖等多个奖项。组织参加各类美术书法摄影比赛,获省级比赛银奖1个、优秀奖2个,获市级比赛金奖2个、银奖2个、铜奖2个。
(二)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升文化服务水平。
1.积极开展群性文化活动。一是开展各类公益性培训班。先后开设2013年少儿/成人艺术公益培训班第一期和第二期、2013年番禺区文化站长、文化干部、文艺骨干培训班、摄影培训班、古籍培训班等。二是针对社区居民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212场次,举办各类展览49场次,结合“我们的节日”举办文艺游园晚会7场次,放映公益电影272场次,参与群众64万多人次。三是针对农村群众开展“新风计划·水乡新韵”绘画写生创作行动第二阶段,完成市桥街、东环街、桥南街、化龙镇、洛浦街、沙湾镇等写生活动26次。四是针对外来工子女免费开展“蒲公英行动”沙湾仁宝外来工子女少儿油画班,作品被邀参加“当我遇见你——世界儿童融合艺术大展”、“蝶舞飞扬”自由一点全国少儿美术邀约展、“和你在一起——中国梦从关爱开始”六一儿童绘画展等。五是针对少年儿童举办2013“牵手大舞台”送戏下乡之未成年人剧场,于9月11日-17日邀请武汉人民艺术剧院儿童剧《古丢丢》在沙湾镇、石碁、市桥、钟村等公演10场,举办3场舞台剧欣赏艺术讲座,免费惠及区内7500多名青少年学生。
2.加强“农家书屋”“绿色网园”管理工作。一是通过召开2013年番禺区文化室建设工作现场会,以星级评定的方式对区内249个文化室进行评选,达三星级以上标准有188个,占72.31%,其中钟村街钟村社区、南村镇坑头村及华南碧桂园社区等10个文化室成为首批五星示范点。目前全区面积达到200平方米以上的文化室有212个,达标率81.5%,基本完成省文化厅等四部门及区委区政府“五个有”部署的年度工作任务。二是通过专题工作会议形式明确《番禺区文化室(“农家<社区>书屋”)管理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继续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聘请番禺区明月关助服务中心对我区文化室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修改完善《番禺区社区(村)文化室管理工作考核细则》,为年度考核复评、星级评定打下基础。三是根据区审计部门意见,指导各镇街督促辖区内各文化室做好市、区配送的设施设备的固定资产入账工作。四是组织全区300多人开展“农家书屋”“共享工程”管理人员培训班,全年共下基层指导培训20多场次,参加人员600多人次。
3.指导共公共文化场所实施免费开放。一是做好对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及各镇街文体服务中心实施免费开放的指导督查、落实整改、提高服务水平、拓展服务内容等。二是指导区图书馆做好分馆建设、旧馆馆舍改造工作。分馆签订设计合同和委托协议,已开始工程设计、编制预算等工作;旧馆电房更新改造、阅览室加装空调,增加书立、标识牌和制度牌等。三是指导区文化馆做好水晶宫文化广场改造工作。首期工程已于1月15日全部完成并投入使用,设有演出舞台、露天舞池、康体健身等设施。区财政将划拨180万继续对水晶宫文化广场进行全面升级改造,目前前期设计、可行性研究、能评、立项等工作有序进行。
4.指导开展数字电影放映工作。一是做好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作。在《番禺日报》文化专刊做好放映宣传和预告工作,全年,我区共放映农村数字电影2655场次,观众48万多人次,根据市文广新局的要求,已提前完成每村每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10月份至年末,则继续执行年初的放映计划,确保每村每月放映一场电影。二是开展外来工免费电影专场。市桥文化中心在春节7天期间向外来工赠票约900张。三是做好“惠民公益”电影放映工作。在社区、厂企、学校等为外来工和青少年增设电影专场,全年,共放映公益电影272场次,观众近26万人次。四是开展“南粤幸福活动周”电影惠民月活动。9-11月,按计划在各镇街文化广场、学校及大型厂企等免费放映电影,至12月底已放映158场,观众5万多人次,受到基层群众的欢迎。五是开展社区数字电影放映活动。通过回收过往自购数字电影放映设备93套重新调配给84个社区使用的方式,全年各社区共放映数字电影1116场次,观众18万多人次。
5.做好图书馆新馆选址工作。结合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徐柳组队赴山东省威海市、青岛市和江苏省连云港市等考察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情况,形成调研报告,为图书馆新馆建设提供借鉴依据,结合上级有关要求拟制两个选址方案。
6.不断拓宽文化惠民渠道。一是区图书馆推行“团借”服务,建成历奇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广东法拉达汽车散热器有限公司等“团借”点18个,共团借书籍14000多册,期刊3000多册;完善《番禺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共采集地方文献200多册;在节能科技园发展大厦、南阳里小学等建成12个24小时ATM自助图书馆;以列为番禺区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首批试点单位之一为契机,进一步健全体制机制。二是番禺博物馆举办雄姿英发--陈永锵、何穗鸿绘画摄影木棉专题作品展、拥抱吉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希热布大师唐卡展等25个临时展览,赴云南省玉溪市举办人民的音乐家冼星海生平事迹图片展,截至11月底共接待观众近190775人次。区新华书店结合“书香羊城”全民阅读活动,承办2013年番禺区第七届“阅读进机关”系列活动。
(三)实施文化传承工程,弘扬优秀历史文化。
1.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恒常开展。一是继续做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三普”工作进入研究利用成果阶段,编制完成“三普”名录,完成《广州市文物普查汇编增编》番禺部分的编写和修改。二是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区政府已于9月成立我区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各项普查工作有序开展。
协助跟进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余荫山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留耕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沙路炮台和大岭村龙津桥等修缮设计,完成区登记保护文物单位关良故居保护修缮,完成沙湾镇玉虚宫、时思堂修缮工程方案的修缮批复,加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安全管理工作。三是做好文物考古工作。协助广州市考古所开展新造保障房工地、清华科技园二期工地、儿童公园等考古工作;文园、锦绣香江、海云寺等工程前期考古勘探准备工作;协助开展我区村庄规划现状摸查。
2.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日趋完善。一是做好番禺区醒狮大赛、大罗塘康公出会、小平舞金龙、关帝十乡会、汀根华光诞、钟村康公出会、石楼吕祖诞、龙舟等非遗项目调研记录工作。二是完善非遗保护体系,成功将广东音乐、沙湾水牛奶传统小食制作技艺、广绣、飘色等四个项目申报第四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将沙湾何氏广东音乐申报第五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并列入公示名单;组织砖雕申报第四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发动各镇街推荐申报第三批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和第二批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三是加强非遗宣传推广。举办2013年“文化遗产日”相关活动,举办2013年番禺区青少年暑期灰塑免费传承班,组织沙涌鳌鱼舞“独占鳌头”节目参加2013年全省非遗传统舞蹈汇演活动获银奖,编辑、修改和完善《番禺区非遗系列报道选辑》,收入《番禺文化》2012年第6期(总38期);应邀到南村镇罗边小学、化龙镇中心小学、区人才培训中心举办非遗等专题讲座;协助南村镇编写出版《名乡坑头:历史、社会与文化》。四是整理番禺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料,初步完成《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志》中的广州砖雕、沙湾飘色、沙亭龙船乸、番禺水色等四个项目的编纂,编写出版“番禺区非遗系列丛书”——《沙湾何氏与广东音乐》,初步完成《番禺迎神赛会文集》的稿件征集和修改。
三、以文化市场管理为手段,探索番禺文化“新举措”
今年以来,区文广新局共出动执法人员6014人次,检查音像经营单位385家次、书报刊经营单位445家次、印刷企业310家次、网吧474家次、娱乐场所377家次。查处违规音像经营单位1家、网吧12家、印刷企业1家、擅自安装卫星电视地面接收设备2家;取缔无证经营店档49个、其中无证出版物单位21个、无证音像制品单位18个、无证经营娱乐场所10家;取缔“黑网吧”70家;依法收缴侵权盗版类非法音像制品39979张、侵权盗版类非法图书1257册、博彩类非法报刊4292册、违法经营电脑626台,非法安装的卫星地面接收设施5套,达到刑事立案标准移交公安部门处理案件3宗。
(一)多管齐下,促进平安番禺建设。
一是制定《番禺区文化市场净化项目工作实施方案》,稳步推进我区文化市场净化项目工作,同时实行各镇街文化市场管理情况通报制度,提高各镇街责任感和积极性。二是贯彻落实《娱乐场所管理办法》,加大打击歌舞娱乐场所和游艺游戏场所的违法经营行为力度,严禁接纳未成年人及超时经营。三是着力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全区各级政府机关软件正版化完成率达100%,大力查处侵权盗版出版物和网上侵权盗版行为。四是着力整治互联网服务场所。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开展“黑网吧”集中整治专项行动,保持对“黑网吧”整治的高压态势,遏制侵权盗版、反动、低俗、涉黄、涉毒、涉赌等有害信息传播。五是大力开展体育市场执法工作。围绕泳季开放时间制定巡查方案,联合区体育局在暑假期间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二)突出重点,确保市场安全稳定。
出版物市场的管理和整治工作是今年“扫黄打非”工作和文化市场“创建平安”工作的重点。在出版物市场的整治过程中,主要抓住三个关键环节。一是加强对流动人口密集地区、广州南站、大学城、交通主干要道周边为主重点地区的监控;二是加强对网吧、娱乐场所、车站码头、主要商业区、旅游景区等重点场所的监控;三是加强对政治性出版物、腐朽思想、危害国家利益、影响国家形象、传播淫秽色情、侵犯知识产权等重点内容的监控。
(三)强化宣传,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坚持把依法监管与宣传教育紧密结合,不断增强文化企业经营者的守法经营意识。一是坚持对区内的文化经营单位开展政策法规宣传,向经营业主派发最新的文化市场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二是建立手机信息沟通平台,不定期召开经营业主大会,加强执法部门与经营单位业主的沟通。三是通过电视、报纸、互联网站、宣传活动等平台宣传文化市场管理工作情况和成果。
四、以文化产业平台为动力,构筑番禺文化“新支撑”
(一)深化行政审批改革,为文化产业发展把好关。
按照《番禺区第五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方案》要求,对行政审批、备案事项进行清理,保留行政许可事项15项、非行政许可事项1项、备案事项3项,编制职权目录182项、运行流程图182个,全面完成今年娱乐场所、网吧的换证工作。配合区政务办对番禺区企业设立联合审批政务系统的开发和完善,完善“一站式”行政审批系统、广州市12345政府服务热线知识库、番禺区审批和社会事务服务事项管理系统。2013年全年,共受理和办结行政审批申请368件,行政审批按时办结率为100%。
(二)打造产业服务平台,为拓展产业平台把好脉。
一是继续做好文化体制改革后续工作。区粤剧团和区电影公司委托广东国众联资产评估土地房地产估价咨询有限公司进行资产评估,已顺利完成清产核资评估工作。区新华书店和市桥文化中心完成工商登记,区新华书店名称变更为“广州市番禺新华书店有限公司”,市桥文化中心名称变更为“广州市番禺市桥文化中心有限公司”,依法依规建立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和薪酬制度。二是配合做好“2013年番禺动漫游戏产业博览会”,以“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形式,提升和巩固我区动漫游戏行业在全国有影响力的重大项目。三是协助沙湾古镇和华立科技有限公司申报《2012年度广州市文化旅游项目扶持资金无偿补助项目》,分别获200万和50万的项目资金补助。
五、以文化队伍建设为根本,激发番禺文化“新活力”
(一)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在基层党组织中通过召开“共产党员示范岗”支部学习讨论会、“一把手上党课”等形式,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广泛宣传新时期广东精神、习近平总书记“中国梦”思想。与华侨城社区开展双百共建文明社区活动,落实文化惠民措施。组建文化系统志愿服务队,深入社区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扎实推进工、青、妇、计生等工作顺利开展。
(二)完善内部体制管理,推进政风行风建设。
结合“诚信教育月”主题活动,加大文广新系统信用体系建设力度。完善局务会议制度等议事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落实民主集中制,健全直属单位党务、人事、财务等长效管理机制,实现用制度管权、管事和管人。
广州市番禺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2014年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