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的指导下,广州市番禺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紧扣党的十八大精神,践行科学监管理念,围绕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的总体目标,创新思路,务实作为,切实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违法行为,全力打造饮食用药安全放心环境,在建设“食得放心”城市,推进民生幸福工程,加快发展方面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基本情况
截止至10月31日,全局出动执法人员16182人次,监督检查餐饮服务单位和药品、保健食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使用单位14872家次,妥善处置食物中毒事件1宗,同比下降8倍;无发生药品安全应急事件。立案查处违法案件144宗,涉案金额151万元。受理信访举报投诉1285宗,其中控烟投诉120宗,办结率100%。依法办理行政许可5446件,其中餐饮服务许可4995件,药品经营许可343件,医疗器械经营(门店)许可108件;协助完成医疗器械经营(批发)验收106件。食品药品抽检总量3160批次,同比增加12.62%,其中餐饮食品(含餐饮具)2588批次,合格率为87.31%;药品344批次、化妆品132批次、保健食品34批次、医疗器械62批次,合格率为98.6%。
二、主要工作
(一)继续完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构筑“立足基层、辐射全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食品药品监管网络。
加强和完善基层监管机构建设,继续建设4个食品药品监管中队,每个中队配备7名执法编制和若干名协管人员,不断强化基层执法力量。目前,4个中队分别在市桥街、南村镇、石碁镇、大石街建立办公点,每个中队管辖4个镇街,实施分片管理。与区委、区政府加强社会管理和建设镇街“一队三中心”要求相结合,完善“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在4个中队抽调16名业务骨干分别派驻16个镇街,在镇街设立派驻工作站,实现与各镇街综合执法队伍,尤其是食安办的无缝对接和联动执法,构筑起“立足基层、辐射全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网络,实现监管重心下沉,执法关口前移,取得明显成效。其中,一中队切实加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工程建设,大力推进省、市级示范单位创建工作;二中队积极推动建立广州大学城高校食品安全联席会议制度,有效落实高校食堂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三中队主动开展贴心服务,通过法律指导、集中办证、送证上门等方式,提高企业持证经营率;五中队多次组织跨部门联合整治无证经营违法行为,形成长效监管机制,推进国际美食区域建设。16个派驻工作站共开展各类专项整治行动18次,有效整治重点、突出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
(二)加强食品药品行政执法,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违法行为,维护食品医药市场公平环境。
以建设高素质执法队伍为目标,健全执法机制,严格执法标准,强化执法指导,加强培训交流,规范执法行为,落实执法责任制。一是加强违法案件查办。加大执法监督检查力度,查处违法案件144宗。二是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严厉打击食品药品领域违法犯罪行为。一方面加强与法制机构及公、检、法部门的法制交流,推进法制建设;另一方面强化与公安部门的联合执法和办案协作,为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提供鉴定、检验等技术支持,移送违法犯罪案件6宗,联合查处违法窝点2个,取得明显成效。如:5月30日,联合公安部门在大石街一工业园区仓库查获无中文标识涉嫌假冒进口化妆品200多箱,涉案货值达139万元;6月3日,经与公安部门联合摸排,在南村镇一工业园区出租屋内查获无中文标识的涉嫌假冒进口药品700多瓶(盒)以及其他涉嫌违法产品一批。三是健全“错时执法”工作机制。采取灵活机动的执法方式,利用节假日、休息日、夜间等非工作时间组织开展突击检查,严查食品药品违法行为,堵塞监管漏洞。加强重点场所监督检查,多次联合各镇(街)、相关职能部门开展以出租屋为重点的无证照或超范围经营专项整治行动,取缔无证餐饮经营场所600多处。四是健全部门共治工作机制。与工商、环保部门研究和推进餐饮业许可项目联合审批、无证照餐饮场所清理整治工作,与教育部门联合推进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检查,与工商、质监部门联合打击保健食品“四非”行为,与宣传、文广新部门及区“一报两台”共同研讨广告监管对策,与计生部门形成打“两非”长效机制。
(三)加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加快推进建设“食得放心”城市。
认真贯彻市、区城市发展系列政策文件精神,以番禺大道美食集聚区、市桥中心城区为重点区域,强化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逐项对照,狠抓落实。一是深入推进食品安全示范工程建设,超额完成市委、市政府“十件民生实事”工作任务。创建市桥街易发商业街、百越广场及桥南街南城路、奥园广场等4个市级食品安全示范街区(美食广场)和237个食品安全示范单位,其中奥园广场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美食广场已通过现场验收,餐饮业食品安全水平不断提升。二是加强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抓量化等级评定,及时更新全区餐饮单位量化等级公示牌,鼓励和指导企业提升等级,不断提高B级以上等级企业数量,推动4家餐饮单位通过评审跃升食品安全A级等级。全面启用餐饮服务许可新版审批系统,进一步规范许可流程,建立餐饮业电子信用档案库,实现一户一档管理目标。三是加强食品安全责任主体建设。推进食品安全管理员配备,联合区人才中心加强从业人员培训,促进2010名从业人员取得中、初级食品安全管理员岗位资质,提升企业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助推餐饮业发展。四是深化食品安全专项治理。组织开展元旦、春节、清明、五一、端午等节假日食品安全专项检查,针对春秋两季开学、“两考”时段开展学校食堂及周边餐饮单位监督检查,针对“镉超标米及米制品”、“假羊肉”等肉及肉制品、“假冒鱼翅”、“河豚鱼”、“问题皮蛋”等热点问题展开大排查,加强重点产品抽检,抽检烧烤熟肉制品179批,食用油80批,月饼55批,米及米制品(含糕点)89批,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稳定食品安全形势。围绕媒体曝光和群众关注的“H7N9禽流感”、“诺如病毒”疫情,妥善做好餐饮环节防控工作。五是强化重大活动餐饮安全保障。出色完成2013世界女子七人制橄榄球系列赛(广州站)、世界羽毛球锦标赛、第113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全国速度滑轮锦标赛、区第十四届“莲花杯”“禺山杯”龙舟赛等9项重大活动保障任务,监督检查138餐次,保障14613人次安全就餐,其中端午节期间龙舟宴共检测食品样品1280份,实现“零投诉、零事故”目标,得到广泛好评。六是加强保健食品安全监管。深入开展保健食品“四非”专项行动,打击非法生产、非法经营、非法添加药物、非法宣传疗效违法行为,实现生产企业日常监督检查及在产产品抽检覆盖面均达100%,批发经营单位、专营店、大中型商场(超市)监督检查150家次、覆盖率90%以上,核查保健食品158个品种,“快筛”检测样品24份,确保保健食品质量安全。
(四)强化药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快推进民生幸福工程建设。
认真贯彻《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要求,严格药品流通市场准入条件,将执业药师配备政策纳入药品零售企业开办条件,加强执业药师培训,组织专门培训2场共计123人次,强化群众用药指导,提高药品经营管理水平。配合市局开展制定《广州市药品、医疗器械流通使用监管办法》的立法调研工作,进一步完善药品、医疗器械监管制度。加强药品生产日常监管,现场检查辖内全部6家中药饮片和中药制剂生产企业,把好源头质量安全关。全面实施药品电子监管,药品批发(含零售连锁总部)、零售企业电子监管覆盖率达100%和90%。健全药品安全“网格化”监管机制,依托基层执法力量,强化药品零售企业和医疗机构药品安全监管。积极推进实施新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安排执法人员以观察员身份参与上级GMP检查组认证和飞行检查,开展GSP认证现场检查和跟踪检查178家,规范药品生产经营行为。完善特殊药品质量安全责任体系,与禁毒、公安等部门保持紧密协作,互通信息,联合开展麻精药品和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专项检查,严防特殊药品流入非法渠道。建立药品质量监测长效机制,加强药品质量监督抽验,全年抽验药品(含基本药物)344批次,合格率98.26%。
(五)加快推进“平安番禺”创建,打造食品药品安全环境。
一是加强领导,组建工作架构,认真研究,制定创建平安番禺推进工作方案(2013-2022年),深入调研10余次,开展督导25次,积极推进创建平安番禺工作。二是加强医疗器械质量安全监管,强化生产企业监督检查,依据产品风险性高低确定检查频率,推进医疗器械网上监管,建立企业质量信用档案,累计检查企业197家次。开展定制式义齿专项整治,100%覆盖检查定制式义齿生产企业。三是加强医疗机构监管,检查区中心医院、区中医院、省妇幼保健院番禺分院、祈福医院等4家医疗机构,掌握在用医疗器械使用状况;检查社会医疗机构(私人门诊部)40家次,确保药械质量安全。四是认真开展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制定防控工作预案,加强相关药品和医用防护口罩、医用防护服等医疗器械质量安全监管,掌握防控药械市场流动情况,抽检相关药品55批次,核查产品合法渠道,规范生产经营行为。五是加强化妆品安全监管,生产企业日常检查100%覆盖,核查化妆品原料1300批次。组织开展美容机构专项整治,突出美白、祛斑、染发等特殊用途化妆品、无中文标识化妆品、宣传疗效和标识不全等化妆品进行现场检查,对未取得特殊用途化妆品批准文号、无进口批准文件的化妆品进行立案处理,对夸大宣传责令整改,检查美容机构36家次,核查产品合法性3宗。
(六)稳步推进“两建”工作,建立符合区情的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机制。
制定切实可行的市场监管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案,着力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市场长效监管机制。一是推行药店信用分类管理。在医药行业协会“百佳诚信药店”评选基础上,启动药店信用分类管理评定工作,引入专业智库,完成4个试点镇街150家药店信用分类评定工作,推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二是推广“阳光厨房”监管模式。鼓励托幼机构和中小学校食堂安装视频监控系统,目前有157家托幼机构和中小学校食堂已安装用于校方自身监督或连接就餐场所供学生、家长监督的视频监控系统,逐步实施智能化监管。三是加强食品药品检验检测能力建设。下属药检机构在食品(含保健食品)、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药品包装材料、洁净区室环境等检测范围的基础上,继续推进检验能力建设,参与上级药品检验技能竞赛并取得良好成绩,与区中医院建立中药制剂标准研究合作,扩展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等重点项目检验,采用快速筛查技术协助打击保健食品“四非”行动,对各镇(街)食品安全检测车给予技术指导。累计完成食品药品样品检验375批次,充分发挥技术优势,服务地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四是深入推进“道德讲堂”活动建设。广泛发动辖内药品、医疗器械、餐饮企业开展“道德讲堂”活动,加强企业道德建设,促进企业诚信、守法开展生产经营。
(七)大力推进能力素质建设,打造廉洁高效的食品药品监管队伍。
一是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修订完善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通过领导带头、组织自查、集中教育、短信提醒等方式,灌输作风建设要求,强化党风廉政教育,深入开展整治“庸懒散奢”和纠正“四风”活动,提高队伍整体战斗能力。二是扎实推进廉洁文化建设。开展党支部书记讲廉政党课活动,组织预防职务犯罪专题讲座,加强廉政教育。在办公场所开辟宣传栏,制作悬挂廉政格言警句40多幅,在干部办公桌上设置廉政风险和防范措施提示牌,在办公电脑桌面设置廉政屏保,让廉政教育“入眼、入脑、入心”。三是成功创建“共产党员示范岗单位”。加强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以创建活动促进党员干部素质整体增强,队伍建设有效加强,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执法水平不断提升,今年7月被区直属机关党工委确定为“共产党员示范岗单位”。四是着力推行政务公开。启用餐饮服务许可新审批系统,指导各镇(街)餐饮服务许可受理工作,推行“一站式”政务服务。药品经营许可审批时限承诺缩短一半,推动政务提速。以集中送法、集中办证、派发工作联系卡、建立工作联系QQ群等便民方式,方便群众办证咨询,热情为群众服务。建设阳光型政务,完善网络问政平台建设,主动公开政府信息97条,全文电子化达100%。政务微博发布量达3992条,接受市民咨询912次,门户网站累计访问量为59019次。五是加强信访维稳和舆情搜集。加强舆情信息搜集,处理舆情信息30条,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依托“区长专线”、“网上信访”,畅通民意诉求表达渠道,接受群众信访1285宗,及时解决群众反映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今年4月,我局获得番禺区城市管理运行考核满分的评定,信访维稳工作获得肯定。六是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不断完善应急管理机制,落实24小时值班和应急处置工作制度,妥善处理食物中毒事件1宗,严厉查处违法企业。快速排查媒体曝光河南南阳“高老太牌”降糖静电理疗贴虚假宣传、广西盈康维C银翘片含有害物质等事件,查控问题产品,消除不良影响。
(八)强化食品药品安全宣传教育,营造放心饮食和安全用药氛围。
一是拓宽宣传渠道。利用微博、网站、电视、广播、报刊、户外电子屏、广告牌、宣传栏、手机信息平台以及纸介质宣传材料等方式,全方位、多层次开展食品药品法律法规、监管动态、安全知识宣传,扩大宣传覆盖面。如:与《南方都市报》签订宣传合同,在《番禺日报》设立每周食品药品宣传专版,与番禺电台“番禺早晨”节目合作。制作“过期药品管理”、“餐厅控烟”等动漫宣传短片,策划年夜饭保障专题报道,结合各时期食品药品安全注意事项,在番禺电视台滚动播放公益广告和消费指引。特别是今年3月,配合上级部门,联合广州电视台《府前直通车》栏目组,拍摄一期预防四季豆、河豚鱼等食物中毒专题节目,深入人心。二是丰富宣传活动。围绕创建平安番禺工作,借助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平台,组织开展“保健食品安全进社区”活动,加强科普知识宣传,增强市民理性消费和安全防护意识。积极参与“3.15消费者权益日”、“5.15打击经济犯罪日”等大型宣传活动,结合职能加强宣传,累计派发宣传资料40000份。三是强化培训教育。深入推进餐饮环节诚信道德专项教育和食品安全管理员继续教育,组建宣讲团,以企业人物为代表开展巡回授课,树立企业安全责任和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观念。联合各镇(街)、协会举办食品药品安全培训16场次,参训3700人次,发送监管短信息40000条。
三、存在困难和不足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局发现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法律法规体系尚需健全。个别环节监管指引不明晰,执法依据不清晰,如网络销售药品等,导致基层监管执法难度增大。保健食品监管问题较为突出,新的保健食品管理办法迟迟未能出台,导致工作中存在适用法规缺失等情况,如保健食品夸大宣传、普通食品冒充保健食品及违法广告宣传等涉及多部门职能,监管职责权属难以界定,处理此类群众投诉难度较大。
二是基层监管力量和装备有待加强。尽管目前已组建4个食品药品监管中队并向16个镇街各派驻1名执法人员,但每个中队管辖4个镇街,仅配置1台执法车辆,较难平衡4个镇街同时开展工作所需,各派驻镇街执法人员用车难问题尤为突出。面对数量庞大的监管对象和越趋复杂的监管形势,目前的监管力量和装备已无法满足监管需要。
三是检验检测体系需进一步理顺。在我国现行监管体制下,食品药品委托第三方检测模式还不完善。检验检测作为基层食品药品监管的首要手段,目前主要由政府检测机构开展。由于我区餐饮食品监督及应急检验目前仍委托相关检测机构协助开展,存在监管与检验不同步、不协调的问题,制约监管工作深入开展。建议以新一轮机构改革为契机,制定完善与当前食品药品监管要求相适应的检验检测体系,理顺、整合现有区级食品药品检验检测和镇街食品安全快检快筛室、快检车等资源,充分发挥区、镇街两级快速检测作用,建立一体化食品药品监督检测体系。
四是餐饮环节无证经营现象难以杜绝。由于土地及房产用途等外部因素,加上大部分经营者法律意识薄弱,餐饮无证经营屡打不绝。餐饮环节无证经营行为涉及面积广、涉及职能部门多、处理难度大,需要各镇街、职能部门各负其责,联动配合,互通信息,共同规范餐饮经营环境。
四、2014年工作计划
(一)认真落实上级关于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的方案,尽快理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新组建各环节的监管机制建设,完善食品生产、流通、消费等各环节监管工作机制,形成全面到位的监管模式,着力构建统一协调、科学高效的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格局。
(二)按照广州市政府有关完善基层食品药品监管体系的实施意见,争取区委、区政府支持和各镇(街)政府配合,尽快建立起我区镇街一级的食品药品监管派出机构,完善人员、装备配置和办公场所建设,与镇街食安办工作有效结合,夯实监管基础。
(三)尽快完善食品药品电子化监管,完善新增加食品生产、流通,酒类流通,食用农产品,林产品(含依法可食用陆生野生动物)及水产品流通等职能的监管系统建设,确保监管到位。
(四)继续狠抓发展、建设“食得放心”城市、“平安番禺”和“两建”工作等重点工作落实,建立健全符合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实际的长效机制,落实各项工作任务。
(五)强化社会综合管理工作力度,继续完善12331投诉举报平台,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强化日常巡查和专项整治,有效落实各项监管工作措施,规范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行为,维护食品药品市场良好秩序,促进食品医药产业健康发展。
(六)强化食品药品监管队伍建设。巩固“共产党员示范岗单位”创建成果,切实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坚决整治“庸懒散奢”和纠正“四风”问题,深入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强化政务公开和内部管理,打造“廉洁执法、服务高效”的监管队伍。
(七)强化食品药品宣传教育。加大食品药品法律法规、监管职能、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培训力度,建立完善监管信息公示机制,依托官方微博、网站平台以及各主流媒体,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增强企业、从业人员守法意识和群众安全防护意识。
广州市番禺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2013年1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