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科工商信局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机遇,积极参与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全区工商业、外经贸、科技创新、对口扶贫等各项工作取得扎实成效。
一、2019年工作情况
(一)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严格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进一步加强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切实强化党的创新理论宣传和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组织“双百工程”结对共建、在职党员到社区(村)报到开展志愿服务群众等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组织活力。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持续加强作风建设,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多形式多途径强化舆论宣传引导,全力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治安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强化干部能力培训和实践锻炼,激发干事创业激情,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二)加强交流合作,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主动融入共建粤港澳大湾区现代产业体系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推动广州大学城、广州南站纳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广州市“三城一区十三节点”, 打造大湾区科技创新核心平台;推动时代广汽动力电池、广汽新能源汽车、广汽爱信变速箱等平台项目纳入市构建大湾区现代产业体系重点合作项目库;粤澳青创国际产业加速器入选首批“粤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支持广东省珠宝玉石交易中心、广州钻石交易中心打造粤港澳珠宝产业合作平台,我区对香港、澳门珠宝首饰进出口实现快速增长;开展港澳服务业交流合作取得成效,邀请港澳商协会、香港城市建设服务业代表团、境外驻穗机构及知名外资企业“走进番禺”参观考察广州南站等产业平台。成功举办2019年青蓝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开创“以赛代评”工作机制,参赛者数量和质量显著提升,推动青蓝大赛成为粤港澳创新创业知名品牌。
(三)加快建设制造强区,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通用设备、电气机械等高端装备制造业,推动产业通过技术创新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促进产业链不断由中低端迈向中高端,推动我区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引进集成电驱动系统、IGBT和保险杠等一批汽车核心零部件项目,广汽新能源整车工厂建成投产,广汽爱信、时代广汽、广汽动力二工厂等项目动工建设,松下万宝美健生活、浩洋电子等一批重点企业加快实施技术改造,工业经济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划定全区产业区块,加快推进村级工业园整治提升,已完成60.4公顷村级工业园整治,推动金山村级工业园建设示范园区,广州智造园、创新科技园、番山超能创业园入选广州市提质增效示范园区,保障先进制造业发展空间。
(四)持续优化消费结构,市场消费总体平稳。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稳定市场消费预期,提振市场消费信心。促进商旅文融合发展,推动万博、汉溪长隆等主要商圈和特色商业街与文化、旅游、休闲等紧密结合,活跃夜间市场消费。鼓励支持绿色消费,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汽车销售良好,广汽新能源汽车销售额2019年达52亿元,实现倍增。积极应对非洲猪瘟,全力保障猪肉及替代肉类市场供应。拓宽假日消费空间,组织各大商家、景区开展特色促消费活动。推动金年华、金俊汇、五湖四海等一批专业批发市场转型升级,高质量办好2019年广州国际美食节和2019年广州国际购物节番禺区分会场活动,着力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五)力克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加快外贸转型升级。主动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加大力度对重点贸易企业开展“一企一策”帮扶,加强政策引导,支持企业开拓欧盟、中东等“一带一路”多元市场,增强我区外贸市场韧性。推动企业自主创新,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广汽乘用车、浩洋电子、奥莱照明等自主品牌企业出口实现较快增长。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培育市场采购、跨境电商等外贸新增长点。加大莲花山客运港、沙湾车检场口岸建设扶持力度,保障外贸企业通关需求,持续优化口岸通关贸易环境,据海关统计,番禺关区进口和出口通关时间均缩短了47%,全区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1213.8亿元人民币,进出口总量居全市前三。
(六)做好外商投资服务,利用外资实现双倍增。做好我区外资企业服务工作,坚定企业在我区发展信心,促进企业加大增资和出资,推动广汽爱信变速器项目加快建设,外资企业增资额实现快速增长。全面实行外资备案“无纸化、零见面、零收费”,实现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及变更备案时限压缩至1天内完成,营造高效便利外商投资环境,吸引更多外资项目落户发展。全区合同利用外资、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完成7.1亿美元和5.01亿美元,分别增长59%和1.36倍。
(七)科技创新动能进一步释放,科技创新综合实力稳步增强。我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参与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连续两年名列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第十三名。一是科技创新主体蓬勃发展。推动高新技术企业量质“双提升”,目前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1900家。二是科技研发能力不断增强。推动企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广汽乘用车、日立电梯等企业科技创新研发经费保持快速增长。三是科技创新平台加快建设。通过科技产业园区联盟进一步整合园区资源,推动园区招商,引进TUV南德意志集团等一批知名企业,12个科技产业园区进驻企业超4500家,成为全区科技创新重要载体。四是科技金融服务水平显著提高。有力支持我区科技企业发展;推动企业加快上市融资发展,新增奥园健康、信基沙溪2家香港上市企业,我区上市企业达19家。五是创新人才环境不断优化。落实“1+4”产业人才政策,加大创新创业领军团队扶持力度,认定虎牙信息科技等一批重点项目人才团队,扶持人才经费和项目经费超过8000万元,吸引产业人才集聚,为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八)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大力发展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经济新业态,进一步释放数字经济潜能。全区重点营利性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489亿元,同比增长15.4%,虎牙信息科技等重点企业保持较快增长。推动130家工业企业和供应商“上云上平台”,支持一批企业完成工业互联网成熟度测评,工业互联网水平进一步提升。促进5G产业发展,已建设2296座5G基站。
(九)完善企业服务体系,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建立区领导挂点联系企业工作机制,落实“一企一策”帮扶,成功解决一批企业用地、用工、融资等问题。深化“五个一批”企业服务工作,定期协调解决企业发展难题,进一步巩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对入库企业进行重点监测和服务,主动了解企业经营情况,及时解决企业困难。鼓励使用番禺产品,搭建供需对接平台,组织建筑、教育、卫生等行业产品对接推介活动,支持企业拓展本地市场,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加强宣贯各级扶持企业政策,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推动友利电商园、星海集成电路基地等6个单位认定为省(市)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示范平台,推动一批小微企业上规模。2019年全区小升规入库企业251家,完成率居全市第一。
(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精准脱贫工作成效明显。一是对口帮扶梅州五华县取得阶段性成效。实行产业帮扶、就业帮扶、民生帮扶和社会保障帮扶,加快番禺(五华)产业转移工业园及产业集聚带建设招商,33个相对贫困村已公示退出。二是对口帮扶毕节市威宁自治县、赫章县取得新成效。组织领导、人才支援、资金支持、产业合作、劳务协作、携手奔小康行动等各方面指标任务基本完成。实行教育、医疗“组团式”帮扶,落实学校、医院结对全覆盖;强化产业帮扶,大力开展消费扶贫,协助两县销售农副产品2亿多元,有效推动黔货出山。三是援疆援藏工作扎实开展,结对帮扶新疆疏附县6个深度贫困村;帮扶西藏波密县易贡乡建设藏医馆,修建自来水管,配置教学平台和设备,解决就医难、饮水难、教育难等问题。
当前,我区经济和科技创新还存在一些问题。受国内汽车市场持续低迷影响,两大龙头车企广汽传祺、广汽菲克产值出现大幅下降,对全区经济增长造成较大影响。受国内消费市场整体增长放缓影响,重点批发企业订单和销售额比往年减少,消费拉动作用减弱。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部分对美贸易企业进出口业务下降,对预期的信心减弱,外贸稳增长形势不容乐观。广州大学城的创新资源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不足,高端产业人才集聚有待加强。
二、2020年工作计划
2020年,我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奋力推动全区工商业、外经贸、科技创新、对口扶贫等各项工作出新出彩。
(一)抓好全面加强党组织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深化“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进一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推动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坚持好干部标准,牢牢把握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完善干部工作激励机制,全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严格落实“一岗双责”,深入推进党风建设,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深入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切实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政治氛围。
(二)抓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挥广州南站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和粤港澳大湾区重要交通节点的综合优势,聚焦引进检测、测量、会计、建筑师、医疗养老等高端服务业项目,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端服务业集聚区。以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聚集区番禺园区为载体,促进番港检验检测服务业合作,推动两地规则互认、标准互补、信息互通,依托广州检验检测认证集团等龙头企业,加快引进国际、港澳地区知名企业。发挥大学城人才优势,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青年人才双创小镇,推动粤澳青创国际产业加速器、粤港澳青年创业孵化器等项目提质增效,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核心平台。发挥国家超算中心广州分中心平台作用,为本地企业和港澳企业提供研发、设计等创新发展服务,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超算联盟。
(三)抓好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推动广汽爱信、时代广汽等重大项目加快建成投产,培育工业经济新增长点。优化先进制造业结构,做强做优做大通用设备、轨道交通设备、智能制造装备等高端装备制造业。大力实施技术改造,促进灯光音响、珠宝首饰、动漫游戏等传统产业升级发展。用好用足“小升规”新扶持政策,加大“小升规”企业培育力度,推动一批市场前景好、品牌效益佳的小微企业上规模。推进村级工业园区整治提升,启动一批试点示范项目,推动一批低效园区提质增效,围绕产业升级激发老城市新活力。
(四)抓好商贸业转型升级。支持汽车流通企业和行业协会举办各类展销活动,盘活汽车存量,促进汽车消费。推进商旅文融合发展,推动雄峰城、祈福缤纷世界等更多大型商业综合体打造商旅文融合发展示范点。提升餐饮业国际化水平,办好2020年广州国际美食节,打造粤港澳美食品牌。加快推进专业批发市场转型疏解,培育一批商业模式创新项目,推动专业批发市场发展零售商业、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业态。
(五)抓好外贸外资“双稳”。积极应对中美贸易政策变化,协调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通关方面遇到的困难,引导企业通过开拓多元化市场、寻求关税豁免、提升产品竞争力等方式降低风险。大力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我区珠宝首饰、机电产品等优势产品出口。促进外贸新业态发展,鼓励企业利用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新业态扩大进出口规模。优化提升外商投资企业营商环境,做好外商投资企业增资扩股服务,协调解决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在准入手续、投产开工、增资扩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动其早出资、早竣工、早投产,为外资企业在番禺发展营造良好预期。
(六)抓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加快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快建设思科(广州)智慧城。推动并支持5G应用创新和产业孵化,促进重点领域的5G产业集聚,带动智能网联汽车、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发展。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支持企业“上云上平台”,推动企业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
(七)抓好科技创新动能转化。培育壮大科技创新企业群体,落实国家、省、市支持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的政策,推动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与质量同步提升。推动孵化育成体系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创新创业平台申报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认定。整合科技产业园区发展联盟优势资源,协调解决园区发展存在的交通、规划、提高容积率等问题,提升科技产业园区发展水平。指导企业运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壮大,助推一批优势企业上市融资。深入实施“1+4”产业人才政策,加快集聚一批高端创新人才,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助推产业创新发展。高质量办好2020年青蓝国际大赛,做好青蓝国际大赛成果宣传,保障优秀青蓝项目落地发展。积极谋划推进华工国际校区科技产业园建设,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在番禺落户转化。
(八)抓好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大产业和就业扶贫力度,完善相对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帮扶贫困户实现长效增收脱贫,确保对口帮扶梅州五华县35个相对贫困村及相对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目标。聚焦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扎实推进结对帮扶贵州毕节威宁自治县、赫章县极贫乡镇和深度贫困村任务, 协助两县有序退出深度贫困县行列。以教育、医疗等民生帮扶为重点,继续做好援疆援藏工作。稳定现行帮扶政策,对已退出的相对贫困村和相对贫困人口,持续跟踪帮扶,确保稳定脱贫,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九)抓好企业精细化服务。深入开展“暖企”行动,优化领导挂点联系服务重点企业工作,“一企一策”帮扶企业解决生产发展实际困难。贯彻落实各级民营经济扶持政策,加大政策解读和宣贯力度,帮助民营企业解决融资、用地、人才等问题。发挥全区重点企业服务平台、政企互动小程序作用,动态收集和协调解决企业反映问题和诉求,建立及时跟进和反馈的企业服务工作机制,营造安商稳商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