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番禺区民政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人为本、为民解困”工作宗旨,坚守“责任、安全、稳定、廉洁、道德”五条工作底线,进一步创新工作举措,强化基本民生保障,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优化基本社会服务,推动民政工作亮点纷呈、出新出彩,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2019年工作亮点及主要工作成效
民生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兜住民生底线,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010元,孤儿基本生活保障金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2406元,9次发放低收入居民价格临时补贴,惠及1.8万人次。残疾人“两项补贴”提标扩面,惠及残疾对象1968人,累计发放“两项补贴”5366万元;“五社联动”实现全覆盖。16个镇街成立了镇街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267个村(居)成立了社区(村)“五社联动”工作委员会,打造了具有番禺特色的社区治理新体系,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五社联动”的工作经验在国家民政部、省民政厅、市委办公厅主办的刊物上刊登,并作为社区治理的优秀案例在全市各区推广;深入推进城乡社区议事协商。认真指导各村利用议事厅开展议事协商工作,对验收合格的173个村划拨议事厅奖励金519万元,用于补助议事厅的建设、维持议事厅的运作和提升议事厅的功能,推动了“六步工作法”在农村基层的实施;“大配餐”提质增效。通过深化养老服务改革,不断拓展长者饭堂覆盖面,共设置长者饭堂134个,服务覆盖所有村居,并融入医疗护理、健康宣教、营养指导、康复训练等服务;养老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建成首家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九如城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有效缓解中心城区“一床难求”难题。投入232万元为辖内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综合保险,惠及13.57万名老年人。首次举办“银韵颂盛世•礼赞七十年”老年人才艺献礼系列活动和“大美番禺•银龄共享”万名老年人慈善番禺一日游活动,让老年人共同见证番禺改革和社会发展成果,不断推动我区养老服务全面、持续、健康发展。区福利院对标全国一流养老机构建设标准,采取改造养老设施、提高养老服务水平、创新养老模式等措施,以全市第一的成绩获评2018年度全省五星养老机构;打造救助安置工作“番禺模式”。番禺区救助安置中心坚持强化党建引领,在全国首创“安置管理+二维码”场景管理模式,通过引入护理、物业、社工、医疗等服务机构共同组建服务平台,规范运作,打造了救助安置工作“番禺模式”,获得国家、省、市民政部门的充分肯定。11月中旬,被选定为广东省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会议现场参观点,受到各级领导的点赞。慈善工作持续推进。将广东扶贫济困日及慈善会换届筹款活动结合在一起,筹集善款超1.7亿元,共同助力脱贫攻坚。通过慈善项目,吸引企业参与,不断提升慈善基金募资力。此外,其他民政专项事务顺利推进。“四标四实”工作大力推动,婚姻登记服务进一步提升,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依法依规开展,殡葬惠民政策得到有效落实。
虽然2019年番禺民政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养老助餐配餐服务水平有待提升,农村养老服务、社区建设、基础设施等有待进一步强化,基层民政工作力量依然比较薄弱,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有待加强等。
二、2020年主要工作设想
2020年,我局将紧紧围绕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幼有所育、老有所养、弱有所扶”的民生目标,继续做好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保障改善民生,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进一步提升基本民生保障水平
继续做好低保、低收入家庭和特困供养人员,特别是生活困难的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推动救助事务“全省通办”;以福利院儿童大楼投入使用为契机,进一步改善孤残儿童居住与生活环境,提升孤残儿童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对福利院18岁以上的成年孤儿的评估,妥善安置成年孤儿;深入开展各项慈善活动,进一步营造全社会扶贫济困、救孤助残、互助互济的慈善氛围。充分发挥慈善资金在社会保障中的重要补充作用,发挥社会组织在联系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等社会帮扶资源纽带方面的作用,积极动员组织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
(二)进一步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继续深化番禺模式“五社联动”,各镇街至少创建1个“五社联动”示范点,推动“五社联动”工作在农村社区的开展;按15%的比例在行政村推广农村幸福社区建设,打造农村基层社区治理工作的样板品牌;制定社区基金管理办法,争取2020年实现全区“一社区(村)一基金”;实施全区慈善组织和镇街社联会能力提升计划,进一步培育扶持社区社会组织发展,推动社会组织积极投身基层社会治理,共同打造番禺区城乡社区治理模式;积极拓展我区志愿服务,开展志愿服务宣讲活动,大力培育扶持志愿服务组织,发展壮大志愿服务队伍,充分发挥“番禺区志愿者协会”的作用,营造浓厚的社区志愿服务氛围。
(三)进一步提升基本社会服务水平
一是优化提升养老服务水平。继续深化居家养老服务,继续引导企事业单位、家政企业、连锁餐饮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助餐配餐服务;大力推进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建设,根据实际需求,在老年人口较为集中镇街建设嵌入式养老机构;积极探索利用现有闲置公有物业或公建配套移交房产低租或免租方式,提供给社会力量建设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或设施。
二是提升民政专项事务服务水平。以婚姻登记处搬迁新址为契机,改善我区婚姻登记整体服务环境,提供多项便民、利民、惠民措施,促进婚姻登记服务走在全市前列;开发建设我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安置管理信息系统,推动救助信息共享;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滞留人员照料服务体制机制,深入推进救助安置中心OSM管理标准化、政府采购市场化、二维码应用信息化“三化”建设,进一步提升救助安置人员的照料水平;推进新旧路名对照数据库建设工作,实现数据互联共享;继续深化殡葬改革,落实惠民殡葬措施,推进绿色殡葬、推广无烟守灵服务,引导群众逐步接受现代殡葬文明治丧理念。
三是继续深化民政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开展民政系统职业道德教育活动和业务强化培训,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民政系统思想政治工作、提升职业技能、完善行为规范,促进民政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