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工作概述
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适应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要求,进一步加快“放管服”改革,深化“数字政府”建设,努力实现让群众办事“只上一张网”“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目前全区1306项依申请事项100%最多跑一次、97.86%办事不用跑、100%进驻实体大厅、99.92%纳入综合窗口受理,100%可预约;行政许可事项时限压缩率93.09%、即办率82.88%;1807项依申请及公共服务事项100%可网办。2020年,全区共受理业务282.34万宗,群众评价满意率99.89%,收到锦旗78面,表扬信249封。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荣获“全国政务服务最具创新力政务服务大厅”、“2020年度政务服务最佳实践奖”、“广东省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2020年广东省政务服务创新案例(5G+VR政务晓屋)”等称号,接待了来自全国北京、杭州等地约90批次逾千人次的参观学习交流。
一、2020年工作情况
(一)凝心聚力抗疫情,党建引领显担当
1.打好打稳疫情防控攻坚战。一是领导靠前,全员响应。根据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成立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迅速制定各级政务大厅疫情防控工作指引,把全区疫情防控及助力复工复产作为首要工作来抓。制定落实政策兑现服务指引,全力助推企业复工复产,推动区人社局等部门共受理政策兑现服务23000多宗,审批金额5600多万元。二是积极推动“不见面审批”。会同邮政部门推出“最多跑一次二维码”创新措施,疫情防控期间,为企业提供“不见面审批”邮寄快递服务8529宗。三是编制智能防疫网,把好数据筛查分析关。每天对“穗康”小程序自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报送,积极推广“广州市疫情防控指挥平台”,共上报数据共1869.71万条,核查重点人员数据15.53万条。四是成立区政务中心党员先锋服务队,组织局支部党员投身于中心防疫一线,协助测温、申领健康码,成立以来党员参加防疫工作307人次,工作时长928小时,服务群众5000多人次。全年区政务中心服务超100万人次,实现疫情无疑似病例、无确诊病例、无境外输入病例。
2.抓牢抓紧党建引领方向盘。制定政务服务中心大党委成立工作方案,探索以建立政务服务中心“大党委”推进集约化改革,通过加强政务服务集约化管理,增强政务中心内党员参与党建共建的工作合力,强化党对一线审批服务窗口组织力量的全面引领,提高党组织和党员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真正体现“支部建在窗口、先锋亮在岗位”。同时开展了政务服务质量和纪律建设“四个一”活动,以强化纪律作风建设为抓手,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3.扎稳扎实职能工作服务中心大局。一手抓疫情防控工作,一手全力做好职能工作,在上级评估迎检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一是做好“互联网+监管”迎评工作,我区监管事项检查实施清单录入完成率100%,监管事项100%录入监管行为,完满完成市下达的各项任务指标。二是做好重点城市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第三方调查评估迎检工作,其中,重点指标即办率暂居全市第二、时限压缩率全市第三;另电子证照绑定率、“一件事”联办录入、主动评价率均暂居全市前三。三是配合2020年省级政府和重点城市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政务服务“好差评”)第三方评估,将“好差评”结果纳入2020年度番禺区政务服务第三方行政效能综合评价,建立完善的政务服务“好差评”工作机制。
(二)深化“放管服”改革,政务服务提质增效
1.推进标准化建设,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一是落实标准化系统应用,推进“一件事”套餐建设。现已完成250个政务服务事项梳理、30个“一件事套餐”主题服务信息建设。二是印发《关于进一步强镇街政务服务中心集成服务改革的通知》,规范镇街政务服务中心收件标准,完善综合窗口事项受理、出件委托手续。组织镇街村居开展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工作,实现同一事项全区统一标准。
2.加强事项管理,规范政务服务行为。一是大力推进我区政策兑现服务集成服务,现行有效的政策兑现服务事项共66项,21项已实现全流程网办,40项进驻政务中心综合窗,16项延伸镇街村居办理。二是中介服务事项应减尽减。取消区内行政审批涉及的中介服务事项34项,规范中介服务事项资金来源7项,预计每年可为我区企业减负3400多万;对保留的49项中介服务事项实行清单管理。
3.简化审批流程,压减办理时限。一是实现开办企业全流程网办。作为“广州市开办企业一网通平台”示范区,我区率先推出“一网通办、一窗领取”模式兑现惠企政策,实现企业开办零成本、压减流程至1个环节、用时压减至0.5天。3月,我区发出全市首个新开办企业“大礼包”(营业执照、一套5枚印章、发票和税务Ukey)”。截至12月31日,我区通过“一网通平台”共发放开办企业大礼包17670份,全年为企业节省开办费用超过1000万元。二是落实“建筑许可”审批改革。推进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工程项目审批改革措施、低压非居民电力外线工程免审批、电水气外线工程并联审批等重大改革措施实施在番禺率先落地。我区在全市首宗通过审批平台申请竣工联合验收到取得不动产权证仅用时3个工作日。
4.缩减证明材料,推行审批便民化。一是推行承诺制办理、容缺容错受理。印发《番禺区区级政务服务大厅行政审批容缺容错受理办法》,公布首批27个部门384个政务服务事项800多份材料可实施容缺容错受理。二是推进我区电子证照签发应用。组织各部门完成区级事项签发电子证照自查事项1156项,已签发电子证照事项350项。三是推动“无纸质证明”城市改革。印发《番禺区创建“无纸质证明城市”改革工作方案》,各部门通过承诺制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221项;1306项政务服务事项6499份事项申请材料关联电子证照2051份,证照关联比例达31.56%;免提交材料数1703份,免提交比例达26.20%。四是组织区各部门梳理证明材料,取消材料1093份。
5.对标世行评价,全力做好企业服务。一是优化政务服务大厅布局,分类设置“开办企业”、“建筑许可”、“登记财产”等服务区域,各区域设置一窗办理及提供咨询、帮办、邮政等服务。二是持续开展重点企业项目服务工作。设置“规上企业服务专窗”,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限额以上商业企业、以及其他重点企业提供一窗通办绿色通道,全力保障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不误。今年累计办理绿色通道业务426宗,节省审批时间8094天。三是推进消防设计审查备案专题会议审查工作,完成62个项目消防设计审查专题会议。
(三)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打造“番禺样本”
1.做好顶层设计,优化“数字政府”管理体系。一是全面推进番禺区“数字政府”建设顶层设计。牵头编制《广州市番禺区建设“数字政府”推动大数据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并经区政府审定,以高标准全面提升我区政务服务能力和现代化治理水平,是推进我区2021-2023 年“数字政府”建设的实施依据和行动指南。二是完善政务信息化项目管理体系。印发《广州市番禺区“数字政府”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并制订《番禺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信息化项目立项评审实施规范》。
2.注重基础先行,信息化建设稳中求进。一是全力推进5G基站建设。建立“区—镇街—运营商”三级沟通协调机制,督促辖区落实公共资源无偿开放政策,协调开放公、私有物业。截至12月,我区新建5G基站4278座,全区累计建成5G基站数7142座,新建数量位居全市第一。二是加快推进“三线”整治工作。完成124个自然村已完成光纤入户任务工程实施,较好提升农村网络质量,完成57个城中村光纤改造任务,助力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三是夯实电子政务网络的基础支撑能力。完成云计算中心扩容及远程双活备份项目,实现番禺区政务云平台异地容灾、计算能力和存储空间的扩容,提高我区电子政务外网网络传输和保障能力。处理网络故障1860余次,解决率为100%。四是推进网络系统架构改造。完成核心层网络设备、镇街汇聚及接入层网络设备、出口防火墙等设备的升级改造,为全区提供了更高效稳定的网络服务。加强信息系统及政府网站的安全风险监控,强化政府网站建设和管理,加强政务新媒体建设,不断拓宽民意表达渠道。
3.强化数据融合,构建智慧治理体系。一是建设番禺区信用信息录入系统。归集各部门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用信息,至今“双公示”信用信息共有357.05万条;“红黑名单”14个主题共获取数据超1.4亿条。对接广州市联合奖惩接口,实现“信用奖惩,一键搞定”智能模式。二是建设“令行禁止,有呼必应”指挥平台。用数据绘制番禺区政府在网格化、智慧党建、政务服务、行政执法、亲商服务、信用体系、经济运行、公共卫生等领域服务能力进行画像,以多维统计分析图表结合地图的展示方式一屏展示番禺区党建引领。三是通过“数字番禺”基础应用平台对接区公安分局“禺山智汇”平台、区来穗部门来穗人员管理系统,处理导入数据超1000万条,为各单位网格化管理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四是完善全区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平台。保障番禺区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的维护和更新,确保其他部门调用的地理信息相关服务的稳定,至今为区应急部门、网格化部门、来穗部门、水务部门和镇街等提供服务调用共7220万次。
4.不断深化应用,提升政务服务软实力。一是“政务晓屋”推动“服务无界”。在全国首创推出5G+VR“政务晓屋”智慧政务新模式,以不见面、非接触、云端批的方式,为企业群众提供远程“面对面”政务服务及贴心“手把手”全程指导。目前全区试点布设23台“政务晓屋”,办理业务1179宗,并成功联办全省首宗清税证明和营业执照注销业务,用时从2天压减至30分钟。同时与南海、顺德、中山、清远等多地互设“政务晓屋”,推动业务异地受理、异地办理。二是开发区亲商服务平台。平台包括企业服务、招商引资、金融服务、宣传推介四大功能模块,搭建企业与政府,企业与金融机构,企业与企业的沟通桥梁,协调解决用工、用地、基础设施、交通、环保、增资扩产、融资等方面问题。试运行以来,已覆盖“四上”企业3200多家,企业在平台上提出的148个问题已得到专人跟进并完成解决。三是完善番禺区重点建设项目用地(报批及出让)联合审批平台。实现从用地储备到工程建设全流程智能化监控,在区级办理流程内高度实现资源共享、最大力度提高办理效率。番禺汽车城广汽智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从奠基到投产一年半完成、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半年交地等,推动重点项目高效快速落地建设,至今已登记录入系统储备出让项目共96宗。四是开展“番商通”小程序移动应用建设,统一企业服务入口,进一步完善“民生通”小程序,统一市民服务入口。
2021年工作要点
(一)党建引领政务服务,提高政务服务效能。
1.推进区政务服务中心集约化改革。成立区政务服务中心“大党委”,加强进驻部门党组织及党员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强化党对一线审批服务窗口组织力量的全面引领。深度融合基层党组织建设与日常审批服务工作,按照业务关联和审批改革需要,在中心“大党委”下设若干个党支部,将支部建在业务链块上,以党建引领政务改革发展,主动回应和满足企业群众政务服务诉求,整合政务服务资源,促“物理整合”为“化学融合”,变“单项改革”为“系统集成”。
2.持续开展“模范机关创建”和“党员示范岗”创建活动。把党建工作与提升党员队伍整体素质结合起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点带面,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促进党建引领政务工作发展,实现党建工作与窗口服务工作双赢。加强托管企业党建指导工作,发挥党组织在国企业务发展中的政治优势。
3.落实“双报到”工作。围绕共享党建阵地、共抓组织建设、共搭交流平台、共商区域发展、共谋便民服务、共办民生实事、共推社会治理等方面联合开展区域化党建工作,继续压实工作责任,发挥党组织的优势和作用,按需求服务清单履行责任,用好专业特长和优势,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两个作用”,推动报到服务有成效、有特色、有亮点,全面构建“令行禁止、有呼必应”党建引领基层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二)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机关。
1.加快推进万博分中心升级改造、南站分中心建设工作。在万博商务区建设“万博政务城市客厅”。将原有首层政务服务中心改造成24小时智慧政务服务大厅,新增部分与区文化馆分馆共建融合,在政务服务基础上增加文化元素,打造独具番禺特色的“政务城市客厅”。参照广州政务服务中心琶洲分中心的模式,建设“广州政务服务中心南站分中心”,加挂“番禺区政务服务中心南站分中心”的牌子。在粤港澳大湾区和广佛同城的背景下,积极争取港澳、广东省、佛山市等地的支持,通过地方政府间协议,将粤港澳大湾区内其他城市对港澳地区的政务服务整合至南站分中心,汇聚市、区资源提供优质政务服务。
2.推进“一件事”套餐服务工作。优化一网通在线申办时效,努力实现开办开业一网通办再提速;深化照后拓展应用,将场地证明全程电子办理等业务功能整合到“番禺区商事服务一网通办服务专区”,向市场主体提供主题式、套餐式集成服务,自动生成个性化材料清单实现“一窗”无差别受理。
3.大力推广5G+VR“政务晓屋”应用。一是在镇街、社区(村)、园区、银行网点、商圈灵活增加布点,通过“政务晓屋”,将省、市、区所有服务事项下沉到基层。全力推进网上办事、服务事项流程再造,在“政务下沉”的同时实现“数据上云”。二是扩充服务事项,丰富服务领域。按照应进尽进原则,按事项的频度分阶段有序将更多政务服务事项积极纳入“政务晓屋”服务范围,将更多“跨城通办”事项纳入“政务晓屋”,实现跨部门、跨领域业务进驻,跨区域“云坐席”线上服务,探索范围更广的跨城通办、异地可办、全国通办模式。引入邮政、医疗、金融、保险等民生事务,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三是协助优化新开办企业银行开户流程。通过5G+VR“政务晓屋”平台,实现开业开户同步办结,协助银行进一步优化法定代表人面签环节,实现企业账户开立“零到场”,通过5G通信技术实现“远程面签”,企业在区政务服务中心窗口领取开业“大礼包”后即可在“政务晓屋”完成开户。
4.继续落实审批服务便民化。切实提高代办人员业务能力,提升重点企业代办服务水平;继续落实工程建设改革一窗受理工作要求,积极宣传引导符合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工程项目条件的项目自行通过市联合审批系统进行申报办理;优化我区政策兑现服务模式,提高政策兑现效率;做好省、市事权下放的承接、区级事权下放(延伸)工作,配合镇街体制改革,做好镇街职权调整事项的目录动态管理工作;推动“无纸质证明”城市建设工作,深化电子证照用证工作;推动更多事项改为承诺制办理。加强跟踪督办,确保上级各项改革举措在我区落地生效。
(三)提升“数字政府”和大数据的发展应用水平。
1.按照《广州市番禺区建设“数字政府”推动大数据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安排,开展政务大数据、卫健大数据、交通大数据等项目建设,推进番禺区“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和广东省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创建工作。
2.夯实信息化基础。一是加强全区5G网络统筹工作,科学完善5G覆盖。进一步推动我区智慧政务的5G应用推广,筹备建设区政务中心5G体验馆,探索开展5G远程视频业务,创新推进5G+VR+3D审批场景等系列应用。二是强化网络信息安全。重点推进商务云平台和存储扩容改造,实现云平台业务的异地双活及备份;继续推进电子政务外网准入认证项目建设,加强网络终端安全防护;推进政务外网安全监管运维项目,完善网络及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完成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工作,展开信息系统的渗透测试工作,加强政务外网信息化安全建设;推进开展电子政务外网核心设备扩容升级工作,开展下一代互联网IPV6网的升级改造工作。
3.深化系统和数据的整合应用。一是继续推进基层信息系统整合。为解决没有放开对接的业务系统信息录入问题,研究采用智能机器人程序自动录入多套业务系统方案。二是推进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信用数据采集及信用服务平台建设。深化信用大数据资源的汇聚、融合,有效提升信用数据应用价值,建立一批信用大数据智能化示范应用,支撑政府社会治理能力提升,深化“放管服”政策落实将具有重要的示范效应。三是开展番禺区公建配套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掌握公建配套设施整体情况,追踪公建配套设施的进度,规范公建配套设施的管理,实现全区公共配套信息的概览,查询,统计,形成一套全流程可视化的管理平台。四是深化“四标四实”应用,建设标准地址对照模块。利用大数据实现数据资源和服务共享开放,提高行政审批效率;优化调整网格,根据镇街要求合理调整网格范围,完善网格划分,并将系统数据和地图服务作相应调整。五是整合拓展移动办事服务,完成番商通移动应用服务。按照广州市推进开办企业“‘一网通办、一窗通取’”工作的体系建设思路,实现场地证明的电子化申报和应用。将材料录入、上传、签名等环节前移至场地证明开具环节,与提交开办企业申请进行分解,利用信息化手段缩减一网通在线申报的环节和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