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语言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总结公报 > 部门工作报告 > 2020

番禺区水务局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计划

来源:番禺区水务局 发布时间:2021-03-19 15:34:22 阅读次数:-
字体大小:

  2020年,区水务局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上级关于水环境治理的部署要求,重点抓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党建和扶贫、水污染治理和水安全保障、精细管理和民生服务等工作,不辱使命圆满完成年度各项任务。

  一、任务完成情况

  一是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稳步推进。坚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抓”“两不误”,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严格落实在建工程“八个一”措施。2020年铺排水务项目67宗,全年开展复工复产及安全生产大检查8次,共出动5184人次,排查单位1172家,发现并整改隐患2098宗。同时,抽调42名同志组建党员干部疫情防控“尖刀班”,奋战疫情防控第一线。

  二是党建及扶贫攻坚取得新进展。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模范机关创建硕果累累,叫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口号,形成“党建阵地建在河涌边水闸上”机制,全年92名在职党员义务巡河311次,发现、纠正、整改问题569个,收到村居、社区、厂企致谢锦旗12幅、感谢信24封,涌现出了“治水模范”马其盛、区防汛抢险专业队“逆行者”队伍等先进典型。对口扶贫村30户、帮扶对象101人已100%实现“八有”脱贫标准,并退出省相对贫困村、贫困户名录。

  三是水务工程建设提速增效。水污染治理方面,全区铺设污水管网从“十二五”时期的618.34公里提升至“十三五”时期的2436.7.05公里,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93.7万吨、比“十二五”时期增加34.5万吨。水安全保障方面,实施11宗珠江堤防项目,今年6月底已全面完工并达到200年一遇防洪标准;加高防浪墙20公里并修建49家企业岸线,目前全区外江堤防已基本达到3.8米高程并满足防洪潮要求;用好“统、查、治、防、储”防洪排涝“五字法”,成功抵御台风和暴雨侵袭,全年无发生重大洪涝灾害。稳步推进居民小区供水服务到终端改造和农村改水,完成户外供水设施改造2738户和55个农村改水;力争今年12月底前实现东部输配水管道通水试运行,提升东部、东北部供水能力及石碁水厂、第二水厂的原水和出水水质,满足新增项目增水需求。水生态提升方面,已建成海鸥岛、大夫山等区域约140公里各具特色的生态碧道。“百日攻坚”全力推进大学城水生态示范区建设,构建了“一轴一环”25.14 公里生态碧道廊道,精心打造蕴含浓郁人文气息的10 个特色景观点,中心湖水质已由劣五类水体提升至四类景观水体。

  四是落实市总河长令走在前列。坚决落实市总河长8道令(5、6、7号令不涉及我区),现已全面完成1、2、3号令任务,100%完成4123个源头减污挂图作战销号任务,100%完成全区池塘养殖水治理,100%完成全区7609家生产企业污染源排查整治,对辖区210条河涌及其支涌流域范围开展“四洗”行动,“洗楼”23.5万栋、清除污染源20641个;“洗管”248.5公里,“洗井”67413个,“洗河”136次清理河道垃圾3.1万吨。根据市总河长4号令,截至12月底,我区已完成排水单元达标改造完成率达65%。市总河长8号令交办河涌拆违2249宗61.9万平方米及24宗小微水体整治任务,现已清拆2064宗60.87万平方米;24宗黑臭小微水体已完成整治并销号。

  五是管理及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全面加强河涌精细化管理,“一条河涌、两支队伍”常态运作,全力做好河面及岸线保洁、污水设施维护、调水补水等工作,同时进一步优化污水厂区、管网运行调度,修复管网结构性隐患问题2420个,确保厂网高效运行。局审批窗口受理事项4116宗,接待群众和收到有效评价10866人次;深化“互联网+政务+邮政”改革,主动服务中小微企业并开展“不见面”审批;持续加大改革力度,将行政许可事项承诺办结时间从法定的665天压缩至67天,29项行政许可事项可即办事项达21项。统筹制定非居民用户水费帮扶政策,今年2月1日至6月30日期间对非居民生活用水价格按原标准90%执行,对中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需用水实行“欠费不停供”措施。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2020年是水务“十三五”规划收官年攻坚年。全区39条被纳入国家监管平台的黑臭水体于7月份顺利通过省检,大龙涌口、莲花山和敦头基等3个国考断面水质长期稳定达标,市2019年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考核结果通报我区在改善水环境质量方面成效显著并获得优秀等级,并成功创建全省节水型社会示范区。

  一是坚持全区治水“一盘棋”。区委区政府将“深化水环境治理”纳入区十件民生实事,区人大将全面加强黑臭水体治理列为一号议案,区纪委将治水工作纳入专项巡察监督,高位推进水环境治理。区水务、生态环境、住建、城管、农业、水务集团及各镇街坚决扛起主体责任,担当作为、创新方法,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协同作战,形成了全区治水“一盘棋”的工作新格局。全面建成三级河湖长体系,50条黑臭河涌区级河长全部由区委、区政府领导班子成员担任。各基层河湖长和网格长坚决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在截污工程建设、“散乱污”场所清理整治、涉水违建拆除等方面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形成了各级河湖长与网格长协同联动的强大合力。

  二是不断总结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排水建管机制,成立区排水公司,实行“排水管理一体化”,统筹负责污水处理厂、网及设施的建设与管理,明晰建管责任,建立长效机制,提高运行效能。创新资金保障机制,区财政优先保障水环境治理资金,同时积极向上级争取补助,形成“社会资本参与+政府补贴”新模式,全力保障水务工程建设及日常管养维护资金的落实。创新督办落实机制,细化量化水环境治理任务,实现项目化、清单制管理,建立定期督办、通报制度,通过区治水联席会议协调督办、市河长办督导组派驻督办、“1+50”治水微信群实时督办、挂图作战强化督办、巡河现场督办等全方位、全时段督办模式。创新调水补水机制,通过反复试验,将原来“大冲大排”的传统调补水模式转向适合实际的“细水慢流”精准调补水模式,不仅改善河涌水质,而且还有利于生态修复,尤其对断头涌效果更佳。

  三是持续打好源头减污剿灭战。集中力量拆除沿河违建,在区水务、住建、城管、环保、国规等职能部门和各镇街的合力攻坚下,“十三五”期间共拆除沿河违建90.39万平方米,拆出了番禺式“沿河骑楼”,打通了50条黑臭河涌两岸巡河通道。精准发力抓好源头减污,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散乱污”场所,近年来共整治“散乱污”场所超2万家。同时严防已关停的各类“散乱污”场所死灰复燃,坚决关停新发现的违法排水户,全面梳理和监管企业排污口,确保达标排放。有序推进合流渠箱清污分流,加快推进48宗清污分流项目建设,有效降低雨季溢流风险,进一步巩固河涌治理成效。同时加强对涌边施工工地的日常巡查和监管,及时发现并制止施工工地乱排黄泥水污染河涌水质的问题。

  四是示范引领推动治水纵深发展。深入贯彻落实市区关于大学城水环境治理部署要求,全力推进大学城水生态示范区建设。成立由大学城水环境提升工作组,建立“大学城水环境提升工作”专项微信群,及时协调督办排水单元达标攻坚、合流渠箱改造、管网错混接等各类问题1000 余个,为水生态示范区建设按下“快进键”。引入央企“大兵团”作战模式,“百日攻坚”全面开展大学城河涌堤岸整治及修复工程,采取三周滚动管理办法,确保按时按质全面完工。广泛征求大学城高校设计师组成的“智囊团”意见建议,高标准开展工程设计,按照落实碧道理念、打造海绵城市的总体思路,实施水循环、生态修复、碧道、海绵等工程措施。同时,结合大学城学府文化氛围,积极开展文创特色的“碧道”建设,融入“碧道+人才”理念,以“起航—扬帆—腾飞”为寓意,围绕赤坎涌、中心湖、南亭西街涌等3 条水系打造10 个特色景观。

  五是大力宣传营造治水浓厚氛围。今年以来,编发区级河长制专刊6期、镇街级简报337份,开展河湖长制宣传活动62次,投放公益宣传广告32次,发放张贴倡议书、宣传海报14400份,联合区委宣传部、区融媒体中心精心制作《涌边居民话河涌》系列短片16集,并在“学习强国”平台展播。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中央、省市各大媒介推送我区治水情况190次,在番禺日报、番禺电视台等区级媒体平台报道390次,在与区融媒体中心合作搭建的“番禺水务融媒”微信公众号先后推送治水信息230条,大力营造“全民治水齐参与”的浓厚氛围。

  三、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

  虽说目前全区水环境治理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但对标对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目标要求、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部分河涌水质不稳定、外江堤防仍有薄弱环节等。下一步,我们将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对照上级各项决策部署,聚焦水环境治理的热点难点问题,攻坚克难、苦干实干,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水环境质量和水安全保障,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以及视察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把打好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的重要内容,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推动我区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二是水环境治理持续发力抓提升。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思路,认真编制区“十四五”水务发展规划,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务问题,进一步提升防洪潮、排涝等水安全工程体系,坚持源头治理、污涝同治,结合城市更新九项重点工作,进一步提高城市品质和人居环境。

  三是加快推进排水单元达标攻坚。认真贯彻落实市总河长4号令,全面开展排水单元达标攻坚,推进排水单元实现源头减污、源头截污、源头雨污分流,实现“排水用户全接管、污水管网全覆盖、排放污水全进厂”,坚决完成我区225平方公里排水单元达标工作。

  四是全力以赴保障水安全。按照《广州市防洪排涝建设工作方案(2020-2025年)》及大湾区水安全保障规划的要求,结合现状防洪设施状况,全力推进外江堤防达标建设、泵站水闸重(新)建、病险水闸除险加固等工作。加快推进东部输配水管道等重点供水工程建设,实施公用用水设施改造推进供水服务到终端,全力保障水安全。

  五是抓好信息化及人才队伍建设。启动水务信息化建设,运用大数据管理不断提升水利、排水、供水等行业的科学化、智慧化和精细化水平。同时建立和培育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强的人才队伍,为水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保障和人才支撑。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穗好办
  • 扫一扫
    添加
    “穗好办”
    小程序
手机版
智能问答
微信
  • 番禺政府网
    关注 · 微信
机构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