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2020年度工作部署,番禺区人社局党组团结带领广大干部职工,狠抓人社业务技能练兵,先后夺得2020年度人社窗口单位业务技能比武广州市赛冠军、广东省片区赛冠军、广东省决赛亚军,并为广东省夺得全国赛团体二等奖发挥主力军作用,其中代表队1人荣获全国“人社知识通”称号,3人获省级“人社知识通”称号,代表队四名队员全部进入全省个人成绩前五名。通过练兵促进人力资源和社会工作效能充分发挥,促进年度工作圆满完成。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2020年主要工作
(一)注重保障就业这个最大民生,在助力全区确保“六稳”“六保”大局中贡献人社力量。全面助力复工复产,落实24小时重点企业用工调度保障机制,主动对“四上”企业、“五类”企业、领导挂点企业提供称心贴心就业服务共603次。扎实推进稳就业、保居民就业工作。2020年,我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总数为20906人,再就业人数14955人,新增就业人数2580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下。审核发放各级就业补助资金11399.06万元,惠及14.56万人次。开展送政策、送资金、送技工“三送”服务,为3000多家企业发放培训补贴1.79亿元。扎实推进以“广东技工、粤菜师傅、南粤家政”三大工程为主的十项重点群体技能提升工程,完成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9.4万人,全面完成市下达的各项培训任务。
(二)注重挖掘人才这个第一资源,在助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中展现人社作为。创新构建人才服务体系,人才服务卡全覆盖“双一流大学”毕业生、大学城在读及应届毕业生等人才。高层次人才服务卡配套服务由9项增加到15项,“上管老下管小”的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布局“一园两区多站”,加速建设一个综合性人才创新创业服务园。创新发挥园区人才服务网络作用,实施“一园区一特色”项目。召开大学城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调研座谈会,搭建大学城高校菁英汇平台,打造大学城高校毕业生就业优质生态圈。实施“1+4”产业人才政策,顶尖人才总量增长迅速,院士从1人增长为2人,博士从146人增长为237人,港澳及海外人才从101人增长为279人。做好承接广州市人才绿卡事权下放至各区工作,引进人才入户流程实现全网办,全年引进在职人才入户6700多人。
(三)注重激发人力资源活力,在助力全区充分发挥行政效能中提供人力支撑。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制定事业单位改革相关人事政策。加强机关事业单位工资薪酬待遇管理,落实保护关心爱护疫情防控医务人员政策,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资分配制度,确保每月抗疫一线医疗人员的临时补助发放到位。扎实推进全区编外人员清理规范工作,进一步明确机关和事业单位租赁岗位合同工在组织管理、晋升考核和薪酬待遇等方面的实施细则,在规范编外人员管理上成效明显。
(四)注重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全区共建共治共享维稳格局注入人社稳定剂。截至年底,劳监日常巡查用人单位13803户次,涉及劳动者约47.3642万人次;全区接转处理劳动监察信访案件5344宗,比2019年同比增长了132%。劳动保障监察立案81宗,比2019年同比下降了17.3%,调解率由95.7%上升至98.5%。2020年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累计立案5469件,涉及劳动者7841人,我区仲裁结案率为98.59%,调解成功率为77.01%,案件终结率为81.70%。积极回应群众诉求,妥善处理一批来信、来电、来访。
(五)注重社会保障兜底,为全区守住民生底线提供坚实保障。社会保障面进一步扩大,截至12月底,我区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225.34万人次,同比增长4.5%。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6.47万人,提前超额完成扩面任务。完成征地社保资金分配任务8443.08万元,分配完成率为100%。实现失业补助金快审快发,共发放22898人7298万元。及时向满足条件的保障对象主动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全区5.5万人次享受发放临时价格补贴1278.7万元。主动落实稳岗补贴返还,共发放稳岗补贴1.38亿元。实现困难群体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应保尽保,得到人社部、省人社厅充分肯定。依法办理工伤认定案件,全部案件在60日法定期限内办结。切实做好退休人员社会化服务工作。2020年发放各类退休人员补贴待遇累计1.39万人次853.89万元。组队参加广州市社会化管理退休人员书画大赛,参赛作品和获奖作品数量均居全市第一名。我区共接收国有企业退休人员5268人,提前完成移交接收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一是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政策调整、职业技能鉴定条件从严给高技能人才培养带来较大冲击。二是省市就业补助资金政策的不断调整,申领程序配套不及时,影响了政策的宣传及执行效果。三是社保制度体系、信息化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
三、2021年工作计划
(一)持续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和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注重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大规模开展技能培训,深入实施十项重点群体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大力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确保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
(二)持续优化引才用才留才服务。完善大学城优秀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机制,重点建设番禺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服务园,立足大学城地域优势和人才资源,争取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人力资源产业服务示范基地。推进粤港澳三地职称互认,吸引更多大湾区人才到番禺就业创业。
(三)持续推动社会保障全覆盖。稳步推进全民参保和城乡统筹发展工作,健全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进政务服务改革向基层延伸,强化基金安全监管,加大数据稽核力度,注重防范化解经办服务的风险隐患,确保社保基金安全可持续运行。
(四)持续提升劳动监察和仲裁工作效能。加大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行为调处和惩治力度,加强源头治理,确保工人工资按时足额发放;推进仲裁办案方式改革,完善争议多元化解机制,优化办案程序,切实缩短案件办理周期,确保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达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