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语言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总结公报 > 部门工作报告 > 2020

番禺区民政局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计划

来源:番禺区民政局 发布时间:2021-03-19 16:03:15 阅读次数:-
字体大小:

  2020年以来,区民政局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有序推进民政各项工作开展。现将2020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全力做好村(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实现98个社区177个村的防控、宣传、摸查、卫生整治四个全覆盖,开展“回头看”工作,累计走访573次。全区18个社工站坚守“红棉热线”阵地,累计投入服务2709人次,电话访问5万多人次,心理辅导4700多人次。发动461名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206次,服务50804人次。开展困难群体帮扶服务。线上线下排查困难群众64911人次,为特困人员开展护理服务1935人次。开展“每日一问候”活动,累计上门服务1.9万人次、助餐配餐21万人次。高于社会面防控标准开展福利领域疫情防控。实行全封闭式管理,累计检查各类养老机构157间次,咽拭子核酸检测4208人次,暂无疑似或确诊病例。开展“合力监护相伴成长”专项关爱行动,排查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7432人次,派发防疫健康包1453份。实现流浪救助联防联控。开辟区级、镇街集中隔离观察点19个,建立联勤执法队16支,出动救助力量69596人次,摸排流浪乞讨人员1974人次,建档186份,对街面流浪乞讨人员进行集中救助、集中服务、统一管理,累计接收流浪乞讨人员655人次。链接社会慈善力量联动抗疫。全区社会组织累计捐款1129万元,捐赠物资98批次,开展义务服务党员及志愿者4655人次,服务对象19万人次。疫情期间区慈善会累计接收善款1451.49万元,接收94批次热心企业及个人捐赠物资折合价值1455.60万元,款项与物资全数划拨用于疫情防控。开展“隔绝疫情 凝聚真情”爱心午餐公益项目,为全区840名困难长者配送爱心午餐12332份、食材包7728个。

  (二)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一是稳步提高救助标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每人每月提高到1080元,全区在册低保户共893户1548人,发放低保金及分类救济金1585.97万元,特困供养金643.98万元,低收入居民价格临时补贴314.15万元。提高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标准、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至每人每月175元和235元,累计发放补贴2677.36万元。有序开展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完成核对业务3364宗。

  二是不断优化儿童保障体系。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2570元,累计发放226.7万元。为393名困境儿童发放生活补贴、助学补贴23万元。开展“六一”、中秋系列活动,走访慰问784人次,为困境儿童发放助学金10万元,兑现10个微心愿。

  三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成效显著。对口帮扶华南村累计投入财政专项帮扶资金和自筹资金512.78万元,完成帮扶项目78个,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0.65万元增加到2.4万元,已完成摘帽脱贫退出贫困村序列。有序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帮扶工作,区慈善会向毕节市威宁、赫章两县共划拨837.65万元。

  (三)优化提升养老服务

  一是加快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落实区政府十件民生实事,全面推进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和镇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颐康中心)建设,打造“1+N”养老服务综合体。建成8家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和3个“颐康中心”示范试点,优化提升专业照护、医养结合、助餐服务、健康促进、精神文化等服务,满足老年人全天候、全方位照顾需求。

  二是构建长者普惠发展体系。累计发放长者长寿保健金4118.51万元,惠及74万人次。在现有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和照护服务体系基础上,试行高龄重度失能老年人照护商业险,目前已有378人享受补贴。落实“平安通”服务线上线下合作联动工作,为5145人提供智慧养老服务。

  三是提升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推动养老机构星级评定工作,12家获评广东省星级养老机构,星级机构比例居全市之首,其中沙湾敬老中心获评我省首家五星级农村养老机构。全区建有各类养老机构19家,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服务床位数40张,镇街建设日间托老机构17个、城镇社区建设“星光老年之家”92个,“农村老年人活动站点”177个。

  (四)深化“五社联动”工作模式

  打造16个社区“五社联动”示范点,深入推进“五社联动”模式。探索多元主体参与乡村振兴路径,以石楼镇、化龙镇为试点,健全乡村振兴创新机制。累计开展社区(村)微创投28次,落实周五主题街坊日2361次,链接社区(村)企业2090个、社会组织2415个,解决城乡协商问题5209个,开展活动9424场次,投入社工1.9万人次,志愿者参与4万人次,服务151万人次,今年新增筹款数额约为1569万元,累计募集资金4354万元。

  (五)大力推动社区基金培育发展

  出台全省首个指导社区基金实施的规范性文件《关于大力推动社区基金发展的指导意见(试行)》,将社区基金用于支持改善扶贫济困、救孤助残、公共设施建设等慈善项目。共建成社区基金276个,募集资金1568.57万元,在全省率先实现区县级村居社区基金全覆盖。

  (六)加强基层政权建设

  精心筹备2021年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成立换届选举筹备工作组,组织换届选举业务骨干培训,研判基层维稳态势,编制工作指南,组织开展换届选举调研,实现16个镇街及重点村(居)走访调研全覆盖。进一步规范村居管理,加强村(居)务公开民主管理,村民议事厅累积议事3311件,形成决议数4782件,执行落实数4523件,执行率94.6%。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助力乡村振兴,实现100%修订工作目标。

  (七)社会组织活力持续激发

  全区登记在册的社会组织法人865家(其中社会团体277家,社会服务机构588家),备案管理的社区社会组织1939家,共完成网上审批业务650宗。探索以“五社联动”为载体的“红联共建”,开展“红色微创投”活动,实施“党建+服务”方式,推动社区发展。组织开展2020年广州市慈善为民月暨广东扶贫济困日慈善全民捐活动,创新线上直播方式开展慈善义卖,共募集善款3234.63万元。

  (八)民政专项事务服务扎实推进

  区划地名规范有序。高质量完成行政界线管理,平安边界100%;优化营商5条举措,实现群众100%“零到场”,共办结地名初审案142宗1749个;全市率先打造区级新旧地名对照数据库,大力整改道路历史问题,完成重名更名1361条、销名235条、补图3139条。有序做好婚姻登记服务。办理婚姻登记10988宗,其中结婚登记7492宗,离婚登记2660宗,补领婚姻登记证836宗,登记合格率100%。开展婚姻家庭辅导项目,累计辅导552人次,成功劝和(暂缓离婚)154人次。举办“夫慈妇善•兴家百年”慈善金婚盛典,倡导婚姻家庭正能量。强化救助安置服务。共接待求助人员852人次,资助返乡459人次,护送返乡42人次,联系家属或原籍接回40人次。做好殡葬服务工作。落实疫情防控,实施公益代祭,打造暖心清明;推出祭扫预约平台,实现有序预约;遗体火化和惠民政策落实100%,火化遗体8899具,减免殡葬基本服务费用805.95万元。

  (九)圆满完成下属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工作

  落实下属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工作,经区委编委同意,撤销区殡葬管理所、区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区救助安置中心,有关职责整合至局机关或职能相近的事业单位;在区救助管理站基础上组建区救助管理中心,进一步强化救助安置服务。区祥和永久陵园事业单位分类由公益三类调整为公益二类。

  (十)党建引领民政事业发展

  坚持党建引领,完善党领导民政工作机制,严格党内组织生活,着力提升党建工作水平;强化思想政治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传统文化交流分享会,将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民政工作方方面面,在实践中感悟和提升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抓好组织建设,深化双百共建活动,开展形式多样主题党日活动,成立党员先锋队,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廉政警示教育,弘扬新风正气。推动民政服务数字化建设,利用数字化平台,精简业务材料,简化办事流程,提供“可预约”“可快递”“容缺受理”服务,实现民政服务事项100%可网办。加强民政系统干部队伍建设,优化干部培养和使用,深化民政系统职业道德教育活动,健全完善激励机制,开展年度全区民政系统表扬活动,弘扬正气,表扬先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民政队伍。

  二、2021年工作计划

  (一)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引领民政高质量发展

  加强党建引领,坚持创新理念,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加快“智慧民政”建设,建立全区民政系统基础信息库,强化数据对接交流。开展年度全区民政系统表扬活动,传播民政工作正能量,构建民政新发展格局。

  (二)提升综合社会救助水平

  畅通政府救助和慈善救助转介渠道,满足困难群众多样化救助需求。完善监管机制,强化资金源头治理,开展救助资金审计工作。进一步完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软硬件建设,强化全面摸排、发现报告和帮扶干预,实现困境儿童常态化精准帮扶。

  (三)提高养老服务建设水平

  实施养老服务设施提升工程,推动每个镇街建设至少1个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颐康中心),每个村居设置至少1个村居颐康服务站。着力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和临终关怀、认知症障碍照护等专业机构、专区及床位,优化养老床位供给结构。

  (四)进一步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持续加强村(居)务公开民主管理,探索开展村民小组组务公开试点建设工作,深化城乡议事协商工作,加强农村基层服务能力建设。深化“五社联动”工作,建立全区社工行业数据库。开展2021年居委会标准化建设工作,完成便民生活服务圈和优质生活服务圈建设、“社区随约服务网上驿站”试点建设工作。

  (五)提高社会组织发展水平

  聚力推动社会组织“红联共建”工作高质量发展,完善党领导社会组织制度体系。强化社区基金规范运作,建立多元化社会资源募集渠道。完善社会组织联合监督机制,加强社会组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六)提升专项事务管理水平

  加强区划地名工作,做好地名问题处理及“城中村”道路命名工作,持续推进不规范地名清理整治工作。优化婚姻登记发展,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贯彻实施、政策宣传工作,加强婚姻家庭文化建设。开发救助安置管理信息系统,创新救助管理模式。推进落实公益性骨灰存放设施历史遗留问题工作,推动互联网+殡葬服务。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穗好办
  • 扫一扫
    添加
    “穗好办”
    小程序
手机版
智能问答
微信
  • 番禺政府网
    关注 · 微信
机构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