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区水务局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域治水、精准施策、合力攻坚,强力推进水环境治理工作,年度目标任务基本完成,全区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水环境质量实现稳步提升,“岭南水乡、人水和谐”景象逐步呈现。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1年任务完成情况
一是市总河长令目标任务扎实推进。市总河长4号令明确2021年底前,全区建成区排水单元达标攻坚任务完成比例需达到75%;截至12月底已累计完成改造排水单元2147个,面积约9005公顷,总完成率79.4%,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市总河长令9号令2021年完成48条渠箱改造、53个截污闸开闸,已通过市评定38条,超额完成市下达的年度任务(32条)。市总河长令10号令2021年底前消除劣V类一级支流攻坚行动涉及我区河涌15条,现已制定完成“一河一策”整治方案,通过“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齐头迸进抓整治,全部完成消劣。
二是水务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坚决打赢水污染治理攻坚战,全区50条重点河涌全部消除黑臭并逐步实现“长制久清”,3个国考断面水质提升1个类别,均达到考核要求。建成净水厂7座,铺设污水管网2436.7公里;全区非工业用水85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97.5万吨/日,实现城镇污水厂处理能力略高于自来水供应量。集中优势实施“大兵团作战”,标段一(洛溪岛、南浦岛污水管网)、标段二(62条河涌管网完善及农污查缺补漏)、标段三(合流管渠清污分流)的总体进度分别为98.5%、97%、98.5%。对辖区206条河涌全流域开展“洗楼”行动,出动人员250020人次,摸查建(构)筑物235259栋,清除污染源21061个。全力保障水安全,成功抵御“狮子山”“圆规”强台风和暴雨侵袭,全年无发生重大洪涝灾害。累计投入2.2亿元,完成观龙岛北堤人家堤、联围围堤防加固9.7公里,新(重)建前锋泵闸、新合益水闸等泵闸11座,全区外江堤防已满足防洪潮防御要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持续推进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稳步实施居民小区供水服务到终端改造和农村自来水提质增效,截至12月底改造并通水7717户(年度任务7500户);全面完成取水口优化整合,第二水厂取水口上移通过市的验收。持续提升改善水生态,累计建成各具特色的生态碧道216公里,2021年建成市桥水道、丹山河等碧道总长90公里。精准调度河涌水位,实行“细水慢流”,同时在河湖沿岸大量种植朱蕉、龙船花、风车草等水生净化植物,河涌水质明显改善,水生态系统得到有效恢复。
三是党建引领推进工作落实。始终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认认真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和“两个维护”十二项制度机制,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建立“党建+工建”新模式,设立21个“任务攻坚”党员小组,制定项目攻坚路线图,及时解决处理工程建设中遇到的“硬骨头”,累计召开工作例会70余次,现场服务督导200余次,协调解决问题152个,把党旗插在项目建设一线。大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形成“党建阵地建在河涌边水闸上”长效机制,全年93名在职党员义务巡河354次,发现、纠正、整改问题639个,收到村居、社区、厂企致谢锦旗6幅、感谢信14封。安排16名业务骨干担任区级河长专业助理,为区级河长巡河履职提出专业性意见及建议,跟踪督促落实问题整改。
四是水务管理服务水平持续提升。持续强化日常管理,全面加强河涌精细化管理,“一条河涌、两支队伍”常态运作,全力做好河面及岸线保洁、污水设施维护工作。落实“联调联控、日排日清”机制,进一步优化污水厂区、管网运行调度,修复管网结构性隐患问题3218个,确保污水系统高效运行。持续强化水务秩序,全年开展水行政执法309次,出动执法人员602人次,询问调查、勘察取证225宗,整改查处309宗,立案89宗,罚款232万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梳理城市更新涉水事务、涉河涌改道工程、涉河涌整治、防洪排涝、排水设施设计条件咨询、公共排水设施接驳核准等9项服务事项办理指南。通过优化办理流程,提升办事指引精准度,实现水务审批业务“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等“三减”目标,受理事项4744宗均收到满意评价。截至12月底,办结信访案件36宗,办结率100%;12345政府服务热线转办案件938宗,办结930件,办结率99.14%。同时进一步加大治水宣传力度,在中央及省市媒体报道122次,区级媒体报道183次。
2021年6月印发的《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对2020年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单位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穗府办〔2021〕3号),对我区“水务建设年度投资计划执行好、中央和省补助执行率高”“钟村街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推进力度大、河湖管理保护成效明显”两项工作予以督查激励。
二、2022年工作计划
我局将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区委区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按照“系统治理、流域治理、源头治理”思路,聚焦水环境治理的热点难点问题,补短板、强弱项、管长远,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水环境质量和水安全保障。
一是全力以赴保障水安全。按照《广州市防洪排涝建设工作方案(2020-2025年)》及大湾区水安全保障规划的要求,结合现状防洪设施状况,2022年开工建设南大围、沙滘围、大刀沙围等堤防加固工程,新(重)建思贤泵站、雁洲涌泵站、九塞涌泵闸。大力解决居民供水服务到终端“最后一公里”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二是加快流域雨污分流。大力推进排水单元达标创建工作,对市政合流系统开展雨污分流改造,补齐建成区排水单元外污水收集支管短板。
三是优化污水厂区布局。针对污水净水厂基本满负荷运行及服务分区过大、污水厂区分布不均衡等问题,科学规划各污水系统分区,尽量避免超长距离输送。开展广州南站、创新城、桥南、中部等净水厂的规划调整、征地等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污水系统布局调整。
四是强化系统联调联控。按照“联调联控、日排日清”原则,结合实际科学实施厂、网、泵联调联控,最大限度减少雨天溢流对河涌水质影响。挖潜净水厂处理能力,在净水厂安全系数内加大运行负荷,进一步提升污水处理量,尽可能降低污水主管及合流渠箱运行水位,力争实现污水“应收尽收、日排日清”。
五是加强河涌常态化管理。进一步加强河涌沿岸景观提升,持续开展“五清”行动和“散乱污”场所清理整治,通过联合行动、共同溯源、定期督办等机制,切实做好源头减污。全面落实河涌及岸线保洁、污水厂网清疏维护等常态化精细化管理,确保河涌水质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