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时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节点。一年来,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广州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凝心聚力精耕“十四五”、赛龙夺锦争创新辉煌,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文化广电旅游体育事业发展双胜利,较好完成了区委、区政府交办的工作任务,取得显著成效。
一、2021年主要工作成效
(一)知行合一学党史,全力以赴抓防疫
精心谋划组织,掀起党史学习教育热潮。全体党员知行合一,紧紧围绕“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四个专题开展学习教育,将学习成果内化于心、外践于行,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取得实效。开展红色展览进校园、进社区活动41场。举办番禺祠堂里的红色故事巡展,走进全区16个镇街19个展点。2021年7月,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荣获区直属机关工委“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作为转运隔离专班的原牵头单位(现调整为成员单位)。全年,番禺区共启用隔离酒店40间,累计接待入境隔离人员91162人,本土密接、次密接隔离人员8574人。对集中隔离酒店实行闭环管理,做好人文关怀服务。2021年1月,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荣获市委市政府授予的“广州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作为文旅体育专班的牵头部门,统筹做好全区文化旅游体育行业疫情防控工作。积极开展疫情防控宣传,制定完善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指引,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落实文旅行业从业人员实现“应接尽接”的接种目标。
(二)从严从实抓好整改工作,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硕果累累
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把整改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抓细抓实,成立工作专班,建立完善各项制度和工作机制,确保一级抓一级、层层抓好落实,以上率下,上下联动,严格按市文旅局整改方案中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11项牵头任务、21项配合任务,区整改方案中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24项牵头任务、74项协助和参与工作,制定具体工作措施,全面铺开,不折不扣抓落实。强化问题导向,全面排查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在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存在的问题和短板,扎实深入推进问题整改。全年推进57个文物保护项目,累计通过14个文物修缮设计方案,验收14项文物保护工程,推进3处革命文物成功活化利用。成功申报14处不可移动文物为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占全市公布总数近一半。完成14处第二批区文物保护单位和23处第二批登记不可移动文物的公布。不断完善非遗保护传承体系。全区已建立国家、省、市、区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体系。新增禺山腊味非遗馆、西坊大院和番禺职业技术学校等3个区级非遗传承基地。沙湾街被正式命名为2021—2023年度“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广东音乐、沙湾飘色)、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广东音乐)。广东醒狮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周珠仔荣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一线工作者”称号。
(三)公共文化建设扎实推进,品牌活动再创辉煌
大力推进大型文化场馆设施建设。区工人文化宫已投入总资金3013万元,现阶段继续推进地下部分建设。区图书馆新馆已投入总资金22899万元,项目总体完成进度约为73%,主体结构已封顶,正进行室内装修工程。围绕庆祝建党100周年举办线上文艺节目展播活动,吸引22.58万人次观看。发布广东音乐传世名曲《赛龙夺锦》同名长篇小说。情景话剧《星海入党》进行线上首演,累计在线观看达32.03万人次。由区文化馆创作或推荐的文艺作品获各级相关奖项64个(其中国家级奖项1个、省级奖项5个、市级奖项58个)。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荣获市文广旅局“第42届羊城之夏青少年暑期系列活动积极单位”荣誉称号。基层公共文化建设水平有效提升。16个镇(街)文体服务中心在全省文化站评估定级中实现保级,现有15个省特级站、1个一级站。番禺区首个镇街级综合性地方文化展览馆——沙湾民俗文化博览馆对外开放,区文化馆沙湾分馆荣获广州首批“最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空间”称号。
(四)持续推进全域旅游,旅游业务逆势而上
2021年,全区接待游客3542.4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40.63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6.4%和7%,分别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70.3%和58.9%。全区接待游客人次占广州市的22.31%,旅游总收入占广州市的13.90%。助力重点旅游项目建设,推动长隆旅游度假区改扩建项目、长隆粤文化项目等旅游重点项目建设。持续推进莲花山旅游区申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余荫山房成功创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继续推进余荫山房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番禺山水园林美食旅游线路入选广东省第二批乡村旅游精品线路。长隆旅游度假区入选国家旅游科技园区试点名单。通过旅游节庆活动带旺旅游市场。举办“2021年中国旅游日南番顺旅游联盟主题活动”。参加2021年广东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第29届广州国际旅游展览会。创新营销推广手段擦亮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品牌,在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开展番禺全域旅游宣传,在广州地铁2号线发布全域旅游公益宣传广告。举办“游岭南古邑 赏粤韵番禺——2021年番禺区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线上推介暨文明旅游主题月”活动。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改扩建旅游厕所1座、增设道路交通旅游指示标志牌50个、新增区域旅游导览图标识牌9个、更换和修复全域旅游导览图83张。开展21场次旅游行业培训,约1400人次参加。
(五)竞技体育取得佳绩,群众体育有声有色
番禺区共有3名运动员入选东京奥运会国家队。在第十四届全运会上,番禺区共有30名运动员入选广东省代表团,共获得竞技项目6金3银7铜及群体项目1金2银的好成绩。在第十八届市运会上,番禺区以金牌164枚、总分6702分的好成绩,位列全市金牌第二、总分第四。2021年10月,区委区政府专门召开喜迎参加2020东京奥运会、第十四届全运会番禺区体育健儿凯旋归来座谈会,对争得荣誉的先进个人进行表彰。体育赛事精彩纷呈。积极筹备广州(小谷围)人才马拉松(举办时间待定)。健全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与教育局共同打造8项青少年锦标赛。积极举办全民健身日活动、市长杯系列赛、羽毛球团体公开赛、村级篮球赛、电竞联赛等群众体育赛事活动。英东、亚运场馆落实“双十四”惠民开放措施,惠及62万人次。全年销售中国体育彩票6亿元,排全市各区第三名。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受到国家体育总局体彩中心“全国区县体彩工作表扬”。
(六)安全生产重在日常,产业发展紧贴需求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指示精神,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按照局领导对口联系镇街的分工安排,由7名局党组成员带队,分片分组联系镇街,督导落实各项工作。组织节前和假日期间安全生产检查,全面开展行业安全生产大排查。推进全区应急广播系统建设,已完成15个镇街级平台、130多个行政村级平台建设。全力助推文旅体产业提质升级,全区拥有10家省、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12月“四上”文化体育娱乐业企业30多家,营业收入32.47亿元,增长18.7%。动漫游艺龙头企业华立科技深交所上市。8家文化企业、9个项目获得2021年度市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数字文化产业专项资金”奖励。广州星力动漫游戏产业园入选“2021广州最具价值文化产业园区”。
(七)执法量大严明到位,办案依法务实高效
全年,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共出动执法人员5454人次、检查各类文旅体企业1772家次、办理各类投诉2316宗、立案处罚18宗。查处非法出版物24万多册。督促网络文化企业处置各类有害信息300万多条,处罚各类主播3.5万多个,关闭直播间1千多间。组织开展9次集中办案培训,召开全区疫情期间旅游投诉问题与对策研讨会。全面推进游戏游艺设备电子标识管理工作及“文网卫士”安装应用工作。开展6次“双随机、一公开”跨部门联合抽查行动、2次“双随机、一公开”本部门抽查行动以及各类专项检查行动。
二、2022年工作计划
2022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进军的重要一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无数追梦人还在奋斗奉献”的殷切嘱托,对标对表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区工作要求,主动作为,扎实工作,切实推进区第十四次党代会、区委十四届二次全会、区“两会”期间所提出的重大部署和重点工作事项落地落实,着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文商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和魅力彰显的岭南文化特色区,全面提升番禺区文化软实力,助力打造现代化亲海智城,为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尤其是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一)深刻汲取事件教训,认真抓好整改工作。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增强历史文化底蕴,举一反三深入查找改进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在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政绩观、历史文化、把握城市发展规律、决策审批把关、事中事后监管等方面问题,从严从实、全面彻底抓好问题的整改、思想作风的检视反思,切实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以实际行动和成效,体现“两个维护”。在整改过程中,要重点抓好文物保护、非遗传承、红色资源开发等方面工作,争取在文物保护方面的“工作机构、人员配置、专业构成、专项资金、办公场所、协调机制、议事制度、品牌打造”等有新的突破。
(二)打造“五大文化”品牌。大力打造和宣传大学书香、智造时尚、岭南民俗、广东音乐、广州美食等“五大文化”品牌。持续打造岭南文化特色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着力打造“湾区范、岭南风、番禺味”粤港澳大湾区文商旅融合发展典范区域、世界级休闲旅游目的地。组织喜迎党的二十大系列文艺活动,推进优质文化资源下沉基层。培养造就优秀文艺工作者,提升文艺精品原创能力。办好星海艺术季,由区村级篮球赛升级举办湾区村级篮球赛。按照“一镇(街)一品牌”“一村(居)一特色”举办各类文化惠民活动。整合番禺红色文化、岭南文化和时尚文化资源,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擦亮“岭南古邑、粤韵番禺”文旅品牌。
(三)重点打造四大旅游片区。深化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东部“莲花山—海鸥岛—亚运城”高端休闲度假旅游片区、西部“沙湾古镇—宝墨园—龙湾涌湿地—滴水岩—大夫山”岭南文化生态旅游片区、中部“万博长隆”现代游乐商贸旅游片区、北部广州大学城科普科教旅游片区,打造串珠成链、连片成画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推出岭南水乡生态游等一批精品旅游线路,以绣花功夫提升主要景区周边环境水平,打造大湾区都市旅游目的地和旅游集散枢纽。加快万博商务区和长隆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建设,把长隆万博片区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文商旅融合发展典范区域。加强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宣传,擦亮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品牌。高标准编制东部旅游片区规划,既指导现有具备条件的A级旅游景区提档升级,又指导相关新兴网红景区(景点)提升文化内涵和服务水平,申创国家A级旅游景区。
(四)加快推进两大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高质量、高标准推进区图书馆新馆、工人文化宫等重点项目建设。2022年,区图书馆新馆项目计划投资额约为5900万元.工人文化宫项目计划投资额约为4000万元。在筹建办的基础上,成立区图书馆新馆推进工作组,负责新馆开馆筹备、工程建设、设备采购及队伍管理。建立例会制度,建立开馆倒排工作计划表,细化工作任务和措施。优化编制架构,配强配齐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加强人员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全面提升服务质量。争取新馆早日全面建成投入使用,以“最广府、阅番禺”为基调,打造番禺客厅和特色名片。
(五)加强文物保护和活化利用工作。加大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推进余荫山房、莲花山古采石场等重点文物保护工程。依法依规推进区内文物保护工程、活化利用、考古工作、宣传培训工作,围绕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计划做好发展与文物保护工作相结合,加强文物保护工程的管理,完成全年文保专项资金的使用目标。加强历史名镇名村、传统村落、文物建筑、历史建筑、历史名园、老地名的保护传承和利用,让城市留住记忆,让市民记住乡愁,有乡音以追忆,有细节以怀思,有故事以绵延。
(六)加强历史文化传承工作。强化历史文化研究和宣传,积极传承弘扬红色文化。深入实施岭南文化“双创”工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建立区级非遗保护联席会议机制,充实非遗中心人员编制、人才力量、加大经费投入,推动区非遗馆筹建取得实质性进展。推动老市桥、旧街坊、探乡愁的西坊大院,工业文明遗迹的紫泥堂,贯穿和展现五千年历史的东方博物馆申创国家3A级旅游景区工作,打造历史文化传承的文旅新景区、新亮点。支持东方博物馆争创国家一级博物馆。拟设立“番禺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奖励”,奖励为番禺区历史文化传承保护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采取灵活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有品味、有趣味、有韵味”改版《番禺文化》。策划举办“寻找家乡的故事”历史文化传承整改系列工作,包括录制系列《寻找家乡的故事》,打造建设“番禺乡音博物馆”,举办2022年番禺区中小学生乡情乡贤故事大赛,逐步编纂番禺乡音、番禺乡俗、番禺乡味、番禺乡贤等系列丛书,编纂《番禺地名探源》等,从听乡音、懂乡俗、传乡风、识乡味、学乡贤传导爱乡土、记乡愁。
(七)抓紧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工作。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严格执行省市区疫情防控要求,从严从紧抓好文旅体育行业疫情防控工作。加强安全生产工作,聘请第三方安全服务公司,建立安全生产专家库,充分发挥安全生产专家在决策咨询、日常检查、事故调查以及突发事件应对中的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组织专家对文旅体行业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形成闭环管理。
(八)探索推进体教融合。从番禺体育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体育苗子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出发,以功成不必在我、体教融合完成大我的视野,推动体教融合取得实质性突破。做好体育网点学校布局,对标省运会开设不少于5个新体育项目,健全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与区教育局共同打造8项青少年锦标赛,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体育人才选拔平台,加强区级体育队的组建和训练,不断丰富青少年体育展示平台。
(九)激发文化产业活力。释放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文化创意园区活力。2022年,番禺区10家省、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预计投资额约10亿元。支持长隆等龙头企业发展“旅游+文化+体育”新业态,策划长隆“粤文化”文旅项目。长隆改扩建项目预计投资额2亿元。加快培育壮大数字文化产业,集群集聚发展灯光音响、直播电竞、动漫游戏等产业,支持虎牙、津虹、欢聚等发展壮大,打造品牌化、国际化、特色化文化产业链,不断优化升级文化产业结构。
(十)塑造一支善团结、会创新、能战斗、敢担当的文广旅体新军。我们提倡“三个要有”,一要有向前一步的胸怀,二要有互相补台的风格,三要有综观大势的格局。做到“一听二动三打”。“一听”是听指挥,听习近平总书记、听区委区政府。“二动”是动脑想办法和动手苦干、巧干。“三打”是一会打主动仗,要有工作的前瞻性和预见性;二能打组合拳,要有整体的大局观和团结观;三敢打逆风球,要有过硬的执行力和承受力。既要单打冠军,更要团体冠军。既要单口相声,更要同台大合唱。
2022年,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继续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