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重要论述和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两个至上”,统筹“两件大事”,强化“两个根本”,进一步压实各方责任,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发展,全面加强隐患排查治理,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全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
一、2021年主要工作情况
(一)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
一是常抓常议,强调调度。区领导多次作出指示批示,共30次召开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我区安全生产、消防、三防和森防等工作。区安委会每季度组织召开2021年季度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视频会议。二是靠前指挥,以上率下。狠抓重点时期的安全生产和消防督导检查,元旦、春节、“七一”、中秋、国庆、广交会、重阳节等重大节日和重要时间节点,区党政班子领导分别带队深入基层和企业一线督导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压实责任,确保节日安全稳定。
(二)统字当头,凝聚监管合力
一是落实定期警示通报机制,每日发布“平安早报”安全生产警示工作信息,累计发布250条,多次获得区主要领导关注点评;发布安全生产正能量624条,其中镇街295条、部门201条、区属公有企业128条;每周发布各镇街安全发展指数,引导镇街分级分类管控,加强排查整治突出事故隐患。二是开展节假日重点督导检查,及早印发节前安全生产大检查的通知,分析当前形势特点和主要风险,督促各镇(街)、有关部门开展全面排查整治。三是开创联合执法检查机制,联合住建、城管、交通等部门,重点围绕25个模块、36个重点、175项内容,对辖区在建工地进行清单式检查,行业主管部门和属地镇街联合督导“回头看”形成闭环管理。共组织行动33次,检查建筑工地40家次,排查隐患790项,停工5个,约谈单位责任人60余人次,对7个单位和22名责任人进行扣分处罚,立案14宗。四是深度调查生产安全事故,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开展17起事故调查工作(道路交通类13起、建筑施工和其他行业类4起),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14人,依法对15家责任单位和10名责任人实施行政处罚。
(三)标本兼治,深化三年行动
印发2021年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重点攻坚任务路线图,持续动态更新问题隐患和制度措施“两个清单”;完成重大风险隐患的排查整治,包括消除伟发冷库重大危险源、全面落实42个涉地下工程一项目一安全评估等;制定了区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办法、危险化学品综合治理联席会议等制度措施,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四)健全体系,夯实应急基础
一是强化应急机制建设,制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联动机制及流程图,从信息接报、协调联动、现场指挥等11个方面细化应急处置。二是加强应急救援力量,构建区、镇街、基层单位三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强6支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打造13支专业应急保障队。目前全区应急救援队员667名,基本建成避护场所193处。三是开展各类应急演练,开展大型应急演练108场次,参演人员8200人次,演练覆盖三防、森防、防疫、校园安全等多个领域。四是做好预报预警工作,更新气象灾害应急责任人3.1万人,发布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145次,制作气象信息快(专)报32期,发送气象预报预警信息1761条、804万人次。五是加强应急值班值守,联动区总值、公安、应急等部门,制定工作章程、优化值守人员配置、强化后勤保障,严格执行24小时在岗带班制度及对各值守系统的抽查工作。
(五)高压态势,推进“打非治违”
严格落实“一线三排”工作机制,常态化排查风险隐患,共检查企业12.37万家次,排查整治隐患21.95万项,立案3339宗,隐患排查、执法处罚力度均位居全市前列。保持危化品“打非治违”高压态势,收缴非法危险化学品36.4吨、成品油402.6吨、爆竹制品6.1吨,燃气瓶936个,危运车237台,行政或刑事拘留106人,震慑力度大幅提升。
(六)多措并举,排除火灾隐患
开展出租屋、电动自行车“三小”等场所的隐患整治工作,累计整改隐患13万个,“三合一”场所搬2811家,搬离4661人,开设逃生口1.35万个,落实防火分隔8700家,清理电动车违规停放充电5.16万台,安装联网式无线火灾报警器3.1万个。森防方面,辖区主要的48个山头均制定“一山一策”预案;拆除山边违法建筑94处、面积3.53万平方米,开设森林防火隔离带59.89公里。
(七)专项攻坚,紧盯重点领域
开展重大节假日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深化重点领域整治,强化源头治理。一是严控交通安全风险,部署开展为期三个多月的道路交通安全整治攻坚行动,整治道路交通“黑点”。推动货运企业111家、车辆2159辆完成安装智能视频监控报警装置。二是严控工伤事故风险,运用海因里希法则,将近三年发生工伤事故企业纳入重点监管对象,共检查相关企业4516家次,排查隐患问题1万余条,责令停产停业7家。三是严控有限空间风险,制定印发专项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开展有查有限空间企业、场所、单位1.4万家次,发现隐患5129项,立案处罚16宗。
(八)营造氛围,强化宣传教育
一是承办广东安全生产“南粤行”活动,安全宣传“五进”工作经验做法得到市局肯定并向全市推广。二是召开刑法修正案及新修订《行政处罚法》相关工作会议,完成超过500场次新《安全生产法》的宣讲。三是推动全区196家企业开展安全文化创建工作,其中3家成功创建市级示范单位。
二、2022年重点工作计划
一是压实责任,提升安全“保障力”。进一步修订完善各级各部门职责分工,制定党政领导责任清单、工作清单,健全责任体系;持续发挥安委办综合监管作用,实施日常考核,推动各单位尽职履责;分步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扩大安责险覆盖范围,推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二是研判风险,提升问题“导向力”。常态化开展风险研判,吸取全区或各地典型事故教训,分析本辖区安全风险和事故特点规律;建立健全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加强化工、桥梁等重大工程和设施安全风险评估;加大普查调查质检力度,强化森防、三防预防治理措施,管控自然灾害风险。
三是一线三排,提升隐患“排除力”。实施安全生产分类分级监管,规范排查治理标准,完善行政执法工作机制;持续推进工伤预防生产安全事故工作,对发生过工伤事故的企业重点执法检查,开展安全轮训,强化企业自管预防能力;结合三年行动,针对薄弱环节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加大排查整治力度。
四是严格监管,提升法律“震慑力”。紧盯重点领域,保持“打非治违”高压态势,严厉处罚违法行为;坚持“一案双查”和“三责同追”,落实行政与刑事处罚衔接制度,起到处罚一家、教育一片的效果;强化“黑名单”联合惩戒措施,发挥好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和警示作用;探索行政执法监管“巡办分离”工作模式,将重点执法监管与日常巡查服务有机结合。
五是夯实队伍,提升应急“响应力”。建立综合性应急指挥平台,优化镇街应急指挥队伍,完善应急指挥信息化改造;建立“政府—镇街—村居(社区、重点企业)”和“政府—部门—行业重点企业(实体单位)”的两条值班值守主防线;积极探讨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完善全区社会救援队伍建设;完善考核激励机制,解决当前基层存在的思想观念与履职任务、能力素质与现实需要、担当精神与创新发展之间不适应等矛盾问题。
六是科技创新,提升内生“驱动力”。建立线上数据库,开发应用程序,让监管部门和作业单位随时掌握作业前准备情况,并根据风险预警和工作指引,及时对作业风险进行管控;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试点开展项目工地管理人员巡查全过程记录工作,日常检查过程全程拍摄并归档,由专人负责检查视频,建立内部监督约束机制。
七是宣传培训,提升全社会“合力”。抓好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强化领导干部培训、任职资格培训等,提高各类人员的应急管理素质;深入安全宣传“五进”工作,增加“五进”建设试点,完善工作标准;开展企业安全文化创建工作,培育一批安全文化基础好的先进企业代表,发挥示范带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