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我局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以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为导向,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保障生态环境安全为核心,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新突破,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得到进一步提升。
2021年,我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AQI)3.66,在全市排名第五。空气质量达标305天,达标天数比例83.6%,除O3外其它5项主要污染物平均浓度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地表水环境水质指数4.37,在全市排名第四。墩头基、莲花山、大龙涌口3个国考断面水质均达到考核要求;沙湾水道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达标。
一、2021年以来工作情况和主要成效
(一)全力做好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迎检工作
按照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要求,制定迎检工作方案,第一时间成立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番禺区协调联络组,由区委书记任组长、区长任第一副组长,高位推动督察各项迎检工作的落实。组建7个专项工作组,完善工作机制,规范案件办理程序,聚焦重点工作和关键环节,严厉打击各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坚持边督边改、立行立改,狠抓责任落实,不折不扣做好交办案件办理。收到转办案件共计118件(其中重点件8件),已办结106件,阶段性办结12件,办结率100%,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环境问题。
(二)高起点编制完成番禺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与省、市规划充分对接,结合我区实际,编制完成《番禺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规划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从绿色低碳推动高质量发展、协同防控细颗粒物和臭氧污染、全力推进“三水统筹”、以系统防治提升土壤和农村环境等九大方面,为“十四五”时期我区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美丽城区提供指引。
(三)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一是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按照“减煤、控车、降尘、少油烟”的治气思路,全面推进大气环境综合整治。印发实施《番禺区2021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计划》《番禺区大气污染防治奋战80天暨2021-2022年冬春季节强化方案》,聚焦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制定实施空气质量监测站周边重点区域污染源管控方案。持续开展VOCs综合整治工作,完成第三批37家重点企业VOCs销号式整治和47家印刷企业VOCs综合整治。常态化开展全覆盖走航监测,全年开展162天次,及时排查浓度异常点并督促落实整改。推进扬尘污染精细化管理,建立工地扬尘联合执法通报机制,开展联合行动128次,巡查工地392个,发现存在不文明施工问题工地并立案处罚110宗,对各镇街道路洒水控尘效果进行评价通报。督促重点区域内加油站严格落实夜间卸油,推进落实工地油品直供。强化移动源污染控制,道路抽检柴油车5391辆次,用车大户抽检3956辆次,遥感监测机动车超25万辆次。
二是坚决打好碧水保卫战。印发实施《番禺区2021年水污染防治工作计划》《番禺区2021年国考断面水质达标攻坚实施方案》,重点开展重点流域水质监测预警和工业污染源监管。针对国考断面及周边一级支流,开展水质加密监测和分析研判,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排查处置。强化涉水工业企业监管,检查涉水工业企业4339家,出动10025人次,发现问题567个,均已完成整改。完成全区98条河涌的入河排污口排查和溯源,印发实施《番禺区入河排污口分类整治工作方案》,推进分类整治工作。推进7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提质增效,氨氮、BOD5 进水平均浓度均达到目标要求。列入市总河长10号令的15条一级劣Ⅴ类支流,已阶段达标;列入市2021年水污染防治计划的35条一级支流已阶段达标。
三是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完成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加强对土壤污染重点行业企业生产、搬迁、拆除等活动监管,督促企业落实污染防治主体责任。加强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印发实施《番禺区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报告评审事项容缺受理制度》,优化评审流程,完成22宗地块受理评审工作,做好城市更新项目及土地开发利用的服务工作。加强固体废物管理,完成3412家企业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和2344家企业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申报登记。
(四)促经济保环境
一是加强医疗废物监管,防范环境风险。严格落实医疗废水和医疗废物的日常监管执法,出动执法人员8745人次,检查医疗机构4080家次,共依法转移约3280吨医疗废物,对医疗机构、城镇污水处理厂等开展监督性监测。二是强化环保政策扶持,助力企业复工复产。优化环评审批服务,实施全流程网上办理,对符合条件的予以豁免环评手续办理,全年审批通过建设项目环评文件240宗。三是优化执法方式,实施分类监管。建立《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利用科技手段对173家清单内企业开展非现场检查。完善轻微环境违法行为容错纠错机制,共督促和指导262家企业改正轻微环境违法行为并免予处罚,对119宗案件从轻处罚。
(五)强化日常环境监管与执法工作
一是开展环境执法检查。实施污染源分级监管,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共检查企业11801家次,开展专项行动212次,作出行政处罚决定119宗,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刑环境违法案件9宗,刑拘12人。二是强化联防联控。与佛山市、东莞市建立联合污染防控机制,定期开展交叉联合执法。三是持续推进“散乱污”场所清理整治。开展专项行动323次,完成清理整治“散乱污”场所共1054家,完成16个镇街“散乱污”场所清理整治验收。四是妥善处理环境信访。受理环境信访案件6664宗次,案件受理率100%,结案率98.8%。成立亚运城环境治理共建共治共享专班,及时响应群众诉求,切实解决亚运城周边异味扰民问题。
(六)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
一是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建成沙湾水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河涌水质自动监测站21套,推进建设11个镇街空气自动监测站。二是推进落实水源保护区区划规范优化后续相关工作。与顺德区、南沙区签订《广州市沙湾水道(广佛跨界区域)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联防联控框架协议》,定期开展联合执法、监测、巡查,对二级保护区内22个违法建设项目进行清理。三是建立“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完成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工作(即“三线一单”编制工作),制定优化环境管控单元划定方案,明确具体管控要求。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2022年,我局将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为契机,始终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番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奋力推进美丽番禺建设。
(一)坚持稳中求进,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一是统筹做好疫情防控、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积极主动服务“六稳”“六保”。实施监督执法正面清单,积极探索推行远程执法、非现场执法方式,实现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对违法企业利剑高悬。强化帮扶引导,坚持管理与服务相结合,主动向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指引,推行一体化执法检查,发现问题一次性告知,有效帮扶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二是强化风险防范,守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妥善处理环境信访问题,积极主动回应群众诉求,不断提高环境信访办理质量和效率。强化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安全隐患排查与环境风险评估,完善应急预案,加快推进广佛跨界水源保护区新增环境问题的搬迁补偿工作,切实保障饮水安全。三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三线一单”成果落地见效。健全以环评制度为主体的源头预防体系,将“三线一单”作为规划环评和项目准入的重要依据,把好生态环境准入关,充分发挥“三线一单”分区管控在促进高质量发展、高水平保护等方面的底线约束和支撑作用,实现从源头上预防环境污染,从布局上降低环境风险。
(二)坚持全区一盘棋思想,深化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成效
一是毫不松懈抓好督察交办案件办理工作。对于已办结案件,加强巡查,防止问题反弹;对于阶段性办结案件,逐条按照整改措施、时限和责任,以钉钉子精神推动问题解决。二是关注督察重点问题补齐短板。针对河涌水质、工业污染、交通噪声、违法用地、非法填埋、餐饮油烟扰民等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强化科学谋划、规划引领,科学统筹生产、生活、生态格局。三是举一反三,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以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为契机,强力推进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治,确保环保督察整改落地见效。
(三)以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抓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一是有序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以《广州市番禺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为指引,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创建指标,落实重点任务,加快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二是持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以臭氧防控为核心,加强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做好VOCs“控增量、减存量、强监管、抓减排”,加大“散乱污”整治力度,加强移动源监管,保持扬尘管控力度,切实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三是强化落实水污染防治工作。持续推进国考断面水质达标攻坚,进一步补齐水环境治理设施短板,加强水质监测预警和涉水工业企业监管。四是稳步推进土壤污染防治。配合上级部门动态更新污染地块清单和优先管控名录,落实重点行业企业监管,加强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准入管理,确保污染地块安全利用。
(四)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一是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进一步压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探索建立镇街环境保护责任考核机制,配合做好生态环境领域29项行政执法事项调整由镇街行使工作,构建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大环保”格局。二是加强监测能力建设。加快构建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强化监测数据联网和综合分析应用,切实提高监测技术水平,更好发挥环境监测对环境管理和决策的技术支撑作用。三是提升生态环境执法监管效能。深化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建立健全污染源分级监管工作制度,进一步落细落实基层生态环境三级执法监管工作机制,高效查处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实现“控增量、减存量、强监管、促减排”的工作目标。
(五)加强队伍建设,努力锻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生态环境保护铁军。
一是筑牢信念根基。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到实际行动上。旗帜鲜明讲政治,加强局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二是锤炼过硬作风。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发挥领导干部“头雁”效应,带头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守清正廉洁的道德操守、大兴实干之风,以“关键少数”引领“最大多数”,全面加强队伍廉政意识,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三是强化业务本领。编制修订各项工作规章制度,规范业务流程,保障工作开展科学高效、有条不紊。加强业务学习,定期开展专题培训,推动环保人员深学深思深用,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