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语言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总结公报 > 部门工作报告 > 2021

番禺区科工商信局2021年全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计划

来源:番禺区科技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 发布时间:2022-03-24 14:47:41 阅读次数:-
字体大小:

  2021年,区科工商信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做好疫情防控、科技创新、工商业、外经贸、信息产业等各项工作,为全区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一、2021年主要工作情况

  (一)始终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建立健全“我为群众办实事”常态化机制,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落地见效。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监督责任,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加强运用“四种形态”开展监察执纪的力度,不断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平安番禺建设领导小组部署的各项工作,强化内部安全稳定,持续加强行业领域安全监查。坚持好干部标准,牢牢把握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完善干部工作激励机制,全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树立正确政绩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进一步深入查摆、深刻反思广州市大规模迁移砍伐城市树木有关问题,增强文化底蕴,强化生态观念,坚持系统思维,扎实抓好问题整改。

  (二)推动工业实现较快发展。一是保产业链供应链,实行“链长制”,保障汽车、电梯、服装、珠宝等重点产业零部件、原材料、用电、用地、用人等供应,推动工业实现较快增长。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2304.97亿元,同比增长11%,比2019年同期增长14.6%,近两年平均增速7.0%。其中,制造业五大行业(汽车、通用设备、电气机械和器材、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金属制品行业)实现产值1639.97亿元,同比增长13.1%,比2019年同期增长17.3%,两年平均增速8.3%。二是促进工业投资,建立工作专班,精准解决重点项目的土地出让、审批、建设、统计等问题,时代广汽动力电池、广汽爱信自动变速器、广汽零部件(广州)产业园等一批项目加快建设。全区在库的工业投资项目252个,同比增长10.5%,累计完成投资额79.81亿元。三是加快村级工业园整治提升,开发使用村级工业园整治提升工作小程序,组织召开推进现场会,推动榄山村前后仓国际珠宝产业园、谢村村伟康科创园、福涌村时代钻汇方洲创意园等项目改造成精品示范园区,带动全区村级工业园整体提升。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完成村级工业园整治提升面积超376公顷。四是推动工业企业申报上级政策支持,2021年以来,全区企业获得工信领域各类扶持资金超2亿元,推动广汽埃安、卓远科技、广州酒家利口福等企业成功申报“2021年广东省工业旅游培育资源库项目”。五是推进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道路、社区及停车场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充电桩基础设施的便民服务水平,方便群众绿色出行。据羊城充平台统计,截至2021年12月,番禺区包括各类运营商在内的公共充电站总数约556个,充电桩总数约5200台,充电设施总功率约32.5万千瓦。充电桩数量和容量规模在广州均排名前三。六是深入挖掘工业发展潜力。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47家,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7家。2021年“小升规”企业入库200家,营收合计76亿元,入库数量位居全市首位。紧抓规下工业抽样企业数据监测,进一步辅导企业统计数据,现有国家样本企业205家、省样本企业171家,规下工业抽样企业营收增速32%,保持全市前列。

  (三)多举措促消费稳市场。一是大力促消费,抢抓春节、“五一”、国庆节等节假日消费机遇,组织开展“企业开仓日”、镇街美食节、汽车促销、大型直播带货、暑期促销等系列促销活动,推动消费市场回暖。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271.06亿元,同比增长10.9%;全区限上商业额完成2192.81亿元,同比增长15.8%。二是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推动长隆—万博、广州南站、祈福缤纷世界、雄峰城、国际展贸城等商圈发展,举办美食节、直播节、购物节,吸引国内外消费者到番禺来消费。三是大力促进电商直播行业发展。在番禺直播基地培训实践中心举办第二届直播节(中国·广州)番禺分会场启动仪式,在主会场直播间采取“带货达人+网红+品牌总裁”的方式直播带货,大力促进全区消费增长。积极推进农村电商发展,石基供销社获评“2020年助力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明显电商企业”。四是加快专业批发市场转型疏解,支持批发市场提升环境、升级业态、转型发展,打造现代化、国际化市场,2021年信基沙溪酒店用品城(上漖区)、信基沙溪酒店用品城(沙溪区)、锦绣茶品交易中心、广州南方五金商贸城已完成规范整治,银建珠宝交易中心、聚盈国际珠宝交易中心、大罗珠宝城已完成转型升级,已全部完成专业批发市场转型疏解任务。五是做好疫情期间生活物资保障工作。制定并印发《番禺区新冠肺炎疫情封闭封控社区生活必需品保障工作方案》,在封控区域成立现场物资保障指挥部,组织大型商超现场售卖,发动华润万家、京东超市、天汇百货等零售商在封控区域主要出入口搭建临时售卖点,不同时段综合供应日用品和肉菜等生鲜食品,封控期间生活物资供应充足,价格稳定。

  (四)加强扶持促外贸增长。一是强化政策扶持,落实加工贸易、开拓国际市场、市场采购出口等各项稳外贸政策措施,积极争取钻石、珠宝玉石一般贸易配套政策加快落地,支持珠宝、机电、服装等优势产品扩大出口。2021年全区外贸企业获各级稳外贸专项资金扶持合共6600万元,其中区级资金扶持2700万元;组织约350家企业申报省市线上参展、开拓国际市场、促进外贸转型升级等各类资金;组织区内企业申报商务部医疗产品出口白名单,共25家企业取得正式出口资格。二是强化业态培育,大力发展跨境电商业务,出台实施促进企业使用云服务建站工具开展跨境电商扶持办法,鼓励引导企业通过跨境电商拓展国际市场。三是强化通关服务,联合海关、镇街实施“AEO企业认证升级计划”,助推更多外贸企业在主要贸易国家地区享受进出口快捷通关服务。2021年,番禺区成功培育20家高级认证企业、5家一般认证企业;现存高级认证企业63家。四是优化外贸口岸环境。制定完善各项防控境外疫情经水运口岸输入工作方案,落实上级对入境人员疫情防控有关要求。落实查验没有问题企业吊装移位仓储等费用免除工作,降低企业成本。截至2021年12月30日,共免除费用425万元、惠及企业4525家;督促约60家港口船务公司完成通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收费公示工作。我区外贸进出口总值1260.2亿元,同比增长25.5%。其中,出口806.3亿元,同比增长17.8%;进口453.9亿元,同比增长41.9%。

  (五)提升服务促项目出资。一是做好重点项目服务,建立工作台账,对重点外资企业实行绿色通道、专人跟进服务,及时掌握企业生产经营动态,迅速协调规自、招商、市场监管等部门解决新鸿基南站TOD项目用地和公司注册、汇和置业增资、小鹏汽车办公楼投入使用等问题,贴心做好重点项目增资扩产服务。二是做好窗口政务服务,全面取消对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及变更的审批和备案,做好外商投资信息报告工作,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减少企业的申报环节,用好“省外资十条”、出口信用保险等政策服务外商投资企业发展壮大,营造良好的外商投资环境。全区实际利用外资金额7.2亿美元,同比增长93.5%。

  (六)加快发展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一是提速建设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大学城片区。青创汇项目已开园,广工成果转化中心、汇天航空航天科技、海创孵化平台、北京天拓四方科技等企业项目将陆续进驻,大学城园区建设加快推进。二是提升互联网平台发展质量,整合欢聚集团、虎牙、百果园等平台资源,大力发展数字生活产业,助推全区信息服务业保持稳定增长。2021年1-11月(代全年),全区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总营收476.9亿元,同比增长13.2%。三是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依托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大学城师生人才等科创资源,培育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七大数字经济重点产业。积极发动指导企业申报省市级项目,共有47家企业、33个人才获得2021年省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2021年广州市促进工业和信息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资金近3000万元。四是推动数字通信技术应用,2021年6月,慧睿思通公司自主研发的高端数字对讲机DP8100在全球成功首发,打破摩托罗拉在窄带数字通信核心技术领域的垄断格局;2021年12月,慧睿思通成功将华为OpenHarmony系统移植到龙芯1c300处理器上,成为国内第一家成功将OpenHarmony轻量系统移植到龙芯平台的公司。

  (七)提速建设科技创新强区。一是搭建校企高效对接平台,举办“校地融合 智创番禺”系列高校科研成果交流座谈会,面向广州大学城高校、区重点企业及产业园区征集发展成熟、有待落地的科研成果和亟待解决的企业“卡脖子”难题,通过科研成果展示、企业需求对接及校企座谈交流等形式,打通高校人才成果与企业发展需求“双向流动道”,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广州大学城·中关村青创汇项目已揭牌运营,推动省、市、区三级共建广州(国际)科技成果转化大学城基地。二是大力引进海外优秀人才,优化引才留才工作机制,建立政府部门、镇街、企业、人才四级服务网络,打造人才项目申报一站式服务窗口,提供“一对一”人才项目申报专业化服务,全面发掘和储备粤港澳大湾区及海外优秀人才。目前共吸引各类海外高层次人才114人。集聚产业创新人才。加大人才扶持力度,修订完善产业人才政策,办好2021年青蓝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吸引海内外700多个创新创业项目参赛,项目数量大幅增长32.6%,持续擦亮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知名品牌。三是大力培育创新主体。全面发动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市级部门、区级部门、镇街、行业商协会联动,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高企认定暨扶持政策系列宣讲会,全面落实高企各项扶持政策,协调解决重点高企用地需求,帮扶科技型企业发展壮大。今年以来,推荐639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共推荐1572家企业申报进入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库;15家企业入选广州市“独角兽”创新企业、“未来独角兽”创新企业、“高精尖”企业,同比增长15.4%。四是大力发展科技金融。推动企业上市融资,建立企业上市服务团队,加强重点上市培育企业服务,推动华立科技公司成功上市深圳创业板,成为国内游戏游艺行业第一股,加快凌玮科技、诗尼曼家居、熵能创新材料等优势企业上市步伐,全区上市企业累计达23家,上市企业总市值超2900亿元。实施科技信贷行动计划,推动900家企业进入广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超500家已获得银行授信,累计授信金额超44亿元。五是加快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全区科技企业孵化器40家、众创空间总数15家,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家、国家级众创空间6家。加强导入港澳创新创业资源,大学城港澳台青创基地示范点、粤澳青创国际产业加速器已进驻企业超260家,其中港澳台企业超70家。

  (二)强化暖企优化营商环境。一是加强企业服务,做好“暖企”调研,全力协调解决企业用地、用电、政策扶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促进企业项目早落地、早开工、快发展。二是支持企业开拓本地市场,指导区厂商会和镇街征集和遴选优质建筑材料企业及产品,发布《番禺区优质建筑材料产品名录(第二版)》,收录番禺区优质建筑材料生产企业102家优质产品超800件,产品范围涵盖电梯、电气机械和器材、家庭生活、消防安防、混凝土等10大领域,制作二维码扫描生成电子书,加大名录的宣传推广,名录已发布在“番禺区亲商服务平台”,为企业推广产品搭建平台、做好服务。

  二、存在问题

  一是产业结构不均衡,汽车芯片紧缺制约工业增长。全区先进制造业主要集中于汽车和电梯制造,汽车制造业和以电梯为主的通用设备制造业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近五成,工业过于依赖汽车和电梯产业。二是受疫情影响,市场复苏缓慢。受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影响,经营大宗商品业务的批发企业为规避风险,主动减少业务量,部分重点批发企业销售额同比下降。三是部分科技企业经济效益下降,成长性指标不理想,市级支持高企发展的政策弱化,企业申报高企积极性受影响,2021年高企申报总量未达到预期,我区高企存量将会有所下降。

  三、2022年重点工作安排

  (一)始终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建立健全“我为群众办实事”常态化机制,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落地见效。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监督责任,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加强运用“四种形态”开展监察执纪的力度,不断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平安番禺建设领导小组部署的各项工作,强化内部安全稳定,持续加强行业领域安全监查。坚持好干部标准,牢牢把握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完善干部工作激励机制,全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二)坚持推动重点平台建设。建设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加快广州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试验区大学城片区、万博长隆商务区、南站商务区、番禺汽车城等重大产业平台建设,培育经济新增长点。

  (二)坚持产业集群化建设。推动资源要素向产业链群集聚,解决人才、土地、资金、技术、数据等关键资源要素供给,重点打造以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为主的汽车制造产业链,以电梯和数控机床为主的装备制造产业链,以灯光音响、纺织服装、珠宝首饰为主的时尚产业集群,构建全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发展体系。

  (三)坚持提升品质消费。提速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重点培育长隆-万博世界级地标商圈和广州南站枢纽型国际商圈,线上线下结合办好广州国际美食节,发展“00后”经济、高铁经济、首店经济等商贸业新业态。

  (四)坚持增强国际贸易竞争力。推动企业通过跨境电商开拓多元国际市场,大力培育AEO高级认证企业,助推更多企业享受“优先办理、超低查验、免除担保”等进出口通关便利,增强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

  (五)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省、市、区三级共建广州(国际)科技成果转化大学城基地,打造重大科创平台;强化创新主体培育,支持一批高成长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成为头部科技企业、独角兽企业和上市企业;集聚全球高端人才,吸引各类海外高层次人才,持续增强科技创新发展动能。

  (六)坚持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企业水平,加大政策解读和宣贯力度,加强暖企调研,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用地、用电、人才、市场拓展、零部件供应等难题,助力企业扎根发展、做大做强。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穗好办
  • 扫一扫
    添加
    “穗好办”
    小程序
手机版
智能问答
微信
  • 番禺政府网
    关注 · 微信
机构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