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语言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总结公报 > 部门工作报告 > 2022

番禺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

来源:番禺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发布时间:2023-03-30 17:25:54 阅读次数:-
字体大小:

  2022年,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落实城市管理“十四五”规划部署,坚持“社区管家”角色定位,夯实“三分建七

  分管”的城市建管理念,围绕“四精八化”,狠抓短板弱项,紧抓民生实事,精细化落实城市管理各项工作任务,更好推动番禺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

  一、2022年主要工作

  (一)固本强基,系统完善层级架构和业务规范

  1.理顺局、镇(街)、村(企)层级业务构架。着眼行业主管责任,梳理建立起20项“1+16+N”业务层级架构,明确各级业务责任人,层层抓好落实,层层压实责任,初步建立起“上下贯通,步调一致”的工作体系,沟通协调效能进一步提高。

  2.清底数、明情况,细化规范业务标准。我局以“像绣花一样治理城市”为总体要求,梳理出城管《业务底数标准汇编》、《城管业务一张图》、《综合执法工作指引》、《番禺区新冠疫情风险区域专项垃圾清运指引》等规范指引手册,汇编重点行业业务流程,做到职责明确、标准清晰、规范明白,确保各项工作不走样、不变味地贯通到基层。

  3.探索“平、战”交替管理,防疫、业务两手抓。深化疫情防控和城市管理工作的结合,做好环境卫生保障和燃气服务管理等工作,归纳了“封控区环卫保洁八步法”、“瓶装燃气配送安全四招”、“支援队伍三三三机制”等疫情期间“平、战”交替特殊战术,为城市管理力量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坚实有力的保障。

  (二)提质增效,高质量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1.持续推进投放环境改善。加快投放点升级改造,因地制宜新建设59个两网融合点、60个厢房式投放点、50个投存一体式投放点,持续高标准新打造星级投放点,优化设置农村垃圾分类投放点,新增打造29条广州市垃圾分类样板村,进一步改善农村投放环境。

  2.收运处理规范化、智能化。印发《番禺区规范餐厨垃圾收运处置实施方案》,全面提升餐厨垃圾收运处置水平,配置厨余垃圾运输车辆64台,实现全区服务范围全覆盖。建成区垃圾分类智慧平台,定期对收运线路、厨余处理站进行量化评估,有效提升厨余站日处理量。

  3.多点突破,实现源头减量。印发《番禺区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控制工作方案》,从制度上明确行业源头减量职责以及各镇街生活垃圾增长控制量要求;督促镇街建立绿化垃圾和大件家具收运网,实现绿化垃圾、废旧大件家具减量;采取政府采购低值可回收物回收服务,补贴企业对低值可回收物的资源化利用;推进150个两网融合网点建设和管理工作,全区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超过88.13%。

  (三)控增减存,坚决打赢治违攻坚战

  1.实打实干,严控增量。我局充分发挥区治违办、区查违办统筹协调职能,科学周密制定《2022年番禺区违法建设治理工作方案》,通过严机制、零容忍、防反弹的具体举措,保持对新增违法建设“零容忍”。根据市的统一部署,组织开展新增违法建设专项整治行动,通过真抓实干、群策群力,完成市下达的年度治违任务。

  2.多管齐下,消除存量。坚持“六必拆”原则,配合城市更新工作,组织开展“人居环境”“主干道沿线违建”“高铁沿线安全隐患”“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工作”等专项整治工作,逐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四)多措并举,推动市容景观品质持续提升

  1.深入开展建设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城市环境工作。深化“六个一”机制。每个镇街成立一支巡查队伍,成立一支应急保洁队伍,建立一个信息报送机制,建立一个快速处置机制,每周开展一次卫生大扫除,绘制一张权责分明的架构图。明确督导责任区域和责任人,对重点区域清扫保洁提级提档,难点片区安排人员驻点保洁。每周五定期组织开展卫生清洁大扫除活动,2022年共出动14.4万人次,清理卫生死角6.1万处,清理各类垃圾杂物8300吨。强化巡督导检查和考核通报,全部交办整改办结完毕。

  2.大力开展社区容貌品质提升行动。我局对全区98个社区逐一进行筛查,确定了2022年社区容貌全域提升行动的培育提升社区4个,巩固提升社区16个,常态提升社区78个,并赴荔湾区逢源街进行现场参观、听取讲解和深入交流,把兄弟区的经验做法融入到我区的实践中。全年通过业务培训、现场指导、督导检查,进一步提升了我区社区容貌品质。市桥街怡乐社区、洛浦街广碧社区被评为市级容貌品质社区。

  3.深入开展“门前三包”全民行动。一是全面签订责任告知书。组织镇街以社区为单位,开展全面签订工作;二是强化监督考核。科学制定考核方案,发挥考核对镇街推动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的指导和促进作用;三是策划推广“文明商铺”评选活动。以全区临街商铺为活动对象,评选“文明商铺”,引导居民群众共同参与“门前三包”责任制工作,积极营造“全城动员、全民参与”的社会氛围。钟村街被评为广州市“门前三包”样本街。

  4.打造全域服务治理品牌,提升全域服务工作水平。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区各部门、钟村街及祈福新邨加大合力,深化政企合作,加强党建引领,明确工作方向,全域服务治理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逐步打造“社区管家”“数治全域”“一站服务”“湾区之家”“康养驿站”等全域服务治理品牌,提升全域服务工作水平。

  (五)规范作业,不断提升环卫管理业务水平

  1.做好疫情防控特殊垃圾收运工作成立前端专线收运、后端应急保障队伍,制定收运车辆行车路线,专车专人收运处置。制定封控区专项垃圾清运十步法,明确特殊垃圾收运标准,按照二级防护等级落实收运人员和车辆防护措施,合理设置特殊垃圾收运场所,实行“专车、专人、专线”管理,严格落实消杀程序,装车前对垃圾消杀,装车后对车体消杀,收运后对运输车辆再次消杀、清洗,确保特殊垃圾收运处置安全,无漏洞。

  2.提升环卫保洁精细化水平持续打造高标准环境卫生示范区域,按“人工化+机械化+快速化”保洁作业模式,提升精细化保洁水平。推进城中村环境卫生巩固提升,做到公共区域保洁全覆盖,每日保洁不少于10小时;投入资金购买垃圾桶运车和小型保洁机械化车辆,逐步提高城中村环卫保洁机械化作业水平。持续开展巡查督办,对清扫保洁情况、环卫设施日常管理维护情况、卫生死角及脏乱差区域的垃圾及时清运情况等进行暗访,发现问题督促整洁及时整改,提升环卫保洁工作成效。

  3.推进落实“厕所革命”。根据全市工作部署,组织各镇街认真落实《番禺区“厕所革命”提升计划》,2022年,我局指导完成了44座(新建11座,改建33座)厕所建设项目,完成了2022年广州市下达工作任务。

  (六)保供促稳,扎实做好城镇燃气安全发展工作

  1.保障疫情期间燃气稳定供应。我局强化燃气行业管理责任,指导燃气企业加强燃气行业疫情防控工作。为燃气从业人员和燃气工程车辆办理通行证,运用“大瓶改小瓶”“随瓶送指引”、“视频教安装”“回访保安全”瓶装燃气配送安全四招,采取固定地点交接、无接触配送等方式,保障封控区居民家中燃气配送、安装、使用各个环节的安全,期间未出现因封控造成燃气断供问题。

  2.全面强化燃气安全系统治理。制定老旧小区用气安全、餐饮场所风险排查、瓶装液化气经营使用、企业和站点安全管理、燃气工程建设管理等安全应急方案。通过降低报装费用、补贴资金等方式,鼓励用户尽早使用管道燃气。制作管网站点一张图和维护改造一套计划,实行挂图作战。联合区融媒体中心加强燃气宣传广播,开展燃气安全“五进”活动、燃气安全演练,增强市民用气安全意识,筑牢燃气安全防线。

  (七)增亮提质,积极加强路灯建设管理工作。

  1.为民排忧,顺利完成“有路无灯”整治工作。陆续对26条存在“有路无灯”问题的道路进行整治,为来往车辆及行人夜间出行保驾护航,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智慧先行,顺利完成城市照明智能化管控终端项目。组织实施了番禺区城市照明智能化监控项目,共新装与升级城市照明智能化控制终端752台,安装漏电监测终端854台、水位监测终端44台。强降雨期间,水位监控终端发现超过一级警戒水,系统及时遥控断电,工作人员现场核查无漏电隐患后,恢复亮灯,确保了路灯的用电安全。

  3.亮化提质,完成番禺大道景观照明工程。选取了番禺大桥收费站周边道路、汉溪隧道、里仁洞及罗家跨线桥四个区域作为番禺大道沿线景观重点提升区域,打造出番禺大道夜间良好的景观效果,并以此烘托出我区美丽、大方、通透的城市立体景观形象。

  (八)加强国土绿化建设,推进共建共治共享

  1.完善底数摸查,落实三级管巡制度。开展古树底数摸查和绿化资源底数摸查工作,完成全区古树图文档案和电子信息数据库查漏补缺工作,对城市主干道、南站核心区、中心城区城市树木全部完成外业调查,摸查出古树后续资源并进行内业资料整理和数据录入。对全区古树名木进行新一轮铭牌悬挂和签订区、镇(街)、村(社)三级管护责任书,层层压实管护责任。落实三级巡查制度。通过落实养护单位、监理单位、区主管部门三级绿化管理制度,安装主干道绿化养护责任区域及责任信息公示牌,强化公众监督力度,发现问题当天交办,限期处理并反馈结果,有效形成管理闭环,各镇街绿化养护水平和质量显著提升。

  2.开展春季植树绿化建设活动。组织区级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人大林”义务植树活动等活动,通过区、镇(街)、村(社区)三级联动,累计开展植树绿化活动共90场次,种植树木2.3万余株,营造了绿美番禺的浓厚氛围。

  3.统筹组织绿化美化建设工作。完成4公里新建绿道、25公里绿道提升任务。开展绿道标识牌日常巡查和维护更新工作,对绿道标识牌陈旧、破损等情况及时进行更换翻新。在石碁村、海傍村等6条村庄因地制宜建设绿化景观路和乡村小游园,增加农村休憩区域,提升乡村绿化美化景观水平、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佛莞城际轨道东环站原有闲置地块景观1.1万平方米。

  4.多渠道开展水鸟生态廊道建设。通过区级义务植树活动、海鸥岛红树林海岸升级改造与生态修复项目、珠江口红树林恢复项目修复水鸟栖息地生境,提升水鸟生态廊道节点质量,完成水鸟生态廊道建设22.5公顷。

  5.开展口袋公园建设。利用闲置边角地、街旁绿地见缝插绿,完成富丽社区、凌边村、前锋村、赤山东村、沙南村等5个口袋公园建设,在园内设置休闲座凳、活动平台、健身器材等休憩设施,并精心谋划,布置乔、灌、草、地被结合的绿化景观,为周边群众提供优美的休闲健身场所。

  (九)完善优化机制,做细做实林长制。

  1.完善优化组织体系。全面建成区、镇(街)、村(社区)三级林长体系,全区设各级林长1152名,全面覆盖16个镇街、177个行政村、98个社区和19所高校。推进完成全区森林园林资源普查建档工作,编制成《番禺区林长制生态资源手册》。

  2.落实确立责任体系。设置基层监管员338名,护林护绿员441名,全面建立“一长一警两员”的源头网格化治理架构。全区设置各级林长公示牌312块,公示林长姓名、职务、联系电话、责任区域示意图、林长职责、监督电话等信息,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定期发出林长巡查工作提醒函,推动区、镇(街)、村(社区)三级林长巡林工作有序开展。

  3.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制发了《番禺区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等七项林长制配套工作制度,在召开会议、林长巡林、部门协作、工作督查、信息公开和督查考核等方面做了详细规定,进一步规范了工作程序,确保“长”按“制”办。 

  4.强化学习培训,提升管理执法业务水平。一是积极开展管理培训及业务指导。组织开展林业、园林、绿化等业务知识培训和树木保护案例警示教育培训,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宣传《广州市绿化条例》,全年累计各类林业园林专业知识学习培训20场,培训人员1360余人次。二是制定“一本”园林绿化指引手册。为全区各镇街绿化管理人员整理提供了一份汇集最新政策指引的工具书、学习手册,派发《科学绿化文件汇编》和《广州地区主要乡土及适生植物名录》等专业书籍400本,提高了工作人员爱绿植绿意识。三是组织开展林业园林执法业务培训。参加全省林业行政执法视频讲座,学习林业行政执法基础、安全等内容,开展古树名木保护管理、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执法等系列执法管理规范化培训,进一步提高各镇街管理执法水平。

  (十)强化执法,努力建设平安番禺

  1.积极配合镇街综合执法体制改革一是完善修订执法工作指引,进一步指导镇街开展综合执法工作,确保镇街“接得住、管得好”。二是严密组织开展镇街专项培训,组织“教育培训季”课程22期,内容涵盖管理和执法两大项,从国家、省、市法律法规、制度出台等顶层设计到具体执法案件查处都进行了全覆盖。

  2.抓好工地施工和建筑废弃物运输执法。健全平日常态执法与重要时间节点强化执法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持续推进市容环境秩序提升、中高考保障等专项行动,推动全区建筑工地文明施工、依法施工的格局逐步形成。开展全区范围内夜间“泥头车”统一整治行动共73次,联合监控视频卡口养护单位,利用各大主干道设置的监控视频卡口抓拍泥头车违法行为,实施“抓拍—移送—查处”的执法流程。

  3.常态化监管,提升市容环境管治水平。指导督促各镇街综合行政执法办执法分队强化市容环境“六乱”、违法户外广告招牌整治、生活垃圾分类执法检查等方面的执法力度,不断美化市容景观,提升城市品质。发现并拆除新增违法广告和残旧破损锈蚀、易受台风等恶劣天气影响、利用违章建筑及建筑物楼顶设置等存在安全隐患的、影响城市景观的各类违法户外广告招牌1150块。

  4.深入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专执法检查。督促镇街按照“小区日自查、社区周核查、镇街月巡查”要求落实日常管理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落实。采取镇街交叉互检、第三方检查、区暗检、视频监管督导等措施,建立“周通报、月评估、季讲评、半年考核”制度,对考核排名靠后镇街进行约谈,形成常态化督导机制。配备督导和执法记录仪,实现检查记录共享,促进检查、督导、执法一体化。认真落实“每月2次专项执法+每季度物业小区全覆盖检查”要求,采取巡查守点执法、视频取证执法、联合执法等手段,每周对问题较多、整改不及时小区针对性执法,通过增强垃圾分类的刚性约束,进一步压实主体责任。  

  5.加强户外广告和招牌管理。推进《番禺区户外广告设置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的印发实施,对全区户外广告和招牌进行全覆盖巡查与专项核查,对发现的隐患进行风险等级评定,建立隐患清单及跟踪台账;督促各镇街开展招牌备案工作。

  6.落实保护与执法,整治提升生态环境一是巡查管护,抢险复壮。完成了全区古树的巡查养护和白蚁防治工作,对生长状况濒危和倒伏、断枝的古树分株制定并开展复壮抢险工作,及时清理树木周边杂物、树池内堆放物、树上悬挂物等,拆除乱搭建物,清除树池硬底地面,改善树池内土壤,并设置古树保护标志。

  二是原址保护,专项治理。严格落实古树原址保护原则,指导新造镇越创地块等建设项目避让和原址保护古树。指导新造镇及碧科地块建设单位开展古树公园建设工作,并于2022年7月1日正式揭幕。开展新造镇思贤涌古树治理工作。会同石碁镇对凌边村一级保护古樟树开展重点养护复壮和生长环境治理工作,研究打造古树口袋公园方案。三是积极推进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完成薇甘菊年度防治任务1000亩,防治红火蚁540亩。四是加强陆生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接收救助野生动物133只(条),分别放归野外或送往救助中心进行救护。组织开展全区野生动植物本底调查、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水鸟廊道样方监测点设置和监测管理等工作。

  三、2023年工作计划

  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推进城市管理“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我局将以开局即决战、起步即冲刺的劲头,坚持“社区管家”角色定位,夯实“三分建七分管”理念,下绣花功夫加大城市管理力度,从“中心城区、重点区域、主次干道”向“城乡接合部、城中村、内街里巷”延伸,用“三个下功夫”锚定城市管理高质量发展目标。

  (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认真抓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各项工作,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决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系统谋划推进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工作,深入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努力打造堪当时代重任的城管机关。

  (二)解决垃圾分类短板问题。紧盯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以“两网融合”网点建设为抓手,打造100个星级投放点,20-30个星级小区,促进品质化提升。以减量为根本,开展光盘行动、到店就餐减少外卖、减少一次性用品、快递包装物回收等行动,以检查为抓手,利用科技赋能助力督导检查,不断增强垃圾分类执法的刚性约束,切实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三)持续严控新增违法建设。坚持新增违法建设“零容忍”,指导镇街充分利用巡查、举报、信访、上级交办、媒体曝光等方式途径,利用快速拆除程序,统一行动等方式,将违法建设发现制止在萌芽阶段,绝不手软,发现即拆、一拆到底,以强有力的手段措施,确保违法建设“零增长”。

  (四)深入推进城乡环境治理工作。围绕文明城市创建、城中村治理、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城市环境建设等重点工作,统筹抓好市容景观、环卫保洁、市政设施、城镇燃气、建废处置、园林绿化等领域城市管理工作,深化全域服务治理水平,更好发挥行业主管部门作用,加大规范监管、督导协调、专项治理力度,促进全区城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稳步提升。

  (五)继续加强对镇街综合行政执法的业务指导。强化教育培训工作,深入调研,收集一批城市管理领域重点难点问题,特别是困扰基层执法工作的热点问题,进行逐一厘清、解决,形成指导性意见,切实为城市管理重点难点工作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六)加强保护与执法,巩固提示生态环境建设

  贯彻落实《广州市绿化条例》,持续加强绿化养护管理,提高精细化品质化规范化管理水平。继续跟进高质量水源涵养林造林任务。做好薇甘菊防治查漏补缺。继续开展古树名木巡查管养和应急抢险工作。强化开展园林绿化执法工作,依法查处破坏绿化违法行为。

  (七)继续推进路灯增亮工作。为解决道路照明黑点问题,提升我区道路光照度,助力我区夜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计划对15条“有路无灯”的道路实施增亮工程。

  (番禺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广州市番禺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
放弃
继续访问继续访问
穗好办
  • 扫一扫
    添加
    “穗好办”
    小程序
手机版
智能问答
微信
  • 番禺政府网
    关注 · 微信
机构专页